有不同的意见和不同的兴趣类别_兴趣班论文

有不同的意见和不同的兴趣类别_兴趣班论文

众说纷纭兴趣班,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众说纷纭论文,兴趣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专家说

家长是以怎样的心态让孩子参加兴趣班的?他们对孩子参加兴趣班的效果满意吗?带着这样的问题,我们对3所幼儿园中不同阶层的父母进行了有关孩子上兴趣班的调查。结果发现:儿童人均参加兴趣班1.3个,90%的父母为孩子报了至少一个兴趣班。其中44%是孩子主动要求参加兴趣班,56%是父母做主给孩子确定兴趣班(其中23%的父母在确定前征求了孩子的意见)。90%的父母让孩子参加兴趣班是为了增长知识、开发智力、提高素质,只有10%的父母让孩子参加兴趣班是为了纯粹的学习知识。至于参加兴趣班的效果,只有50%的家长表示满意,但90%的父母认为不论怎样,多学点东西总是有好处的。显然,跟以往相比,父母们从单纯的对知识、技能的重视转移到了对智力、素质的重视,体现了教育观的部分转变,这是一个可喜的现象。但即使如此,素质的学业味是很明确的,我们的父母对知识、智力仍有偏爱。

具体来说,家长让孩子参加兴趣班有以下几种心态:

1、从众心理,盲目攀比。有的家长看见别的孩子都上兴趣班,觉得自己的孩子不上会吃亏,不能让自己的孩子输在起跑线上,于是也让自己的孩子“上班”。

2、为了让孩子增长知识,开发智力,提高素质。这部分家长让孩子“上班”的目的比较理性,对孩子的要求也比较切合实际。

3、作为升重点中学的“敲门砖”。许多城市的重点中学在招生时都把“奥数”、各种艺术特长及英语作为“门槛”。学生只有迈过这些“门槛”,才有资格报考这些重点中学。这就逼迫许多家长不得不让孩子上各种各样的培训班。

4、补偿心理。许多家长小时候受客观条件的限制,没有学到一技之长,很遗憾。现在条件好了,希望孩子能学有所长,于是带着孩子辗转于各种培训班之间。

5、个别家长望子成龙、望女成凤,期望通过特长班把孩子培养成文学家、钢琴家、明星。

6、业余时间闲着也是闲着,多学点总比不学好,多少应该能学到点东西。

家长说

敖冰 母亲30岁 家庭主妇 女儿4岁半 福清

我的孩子4岁半,我准备帮她报钢琴班。我们小时候经济困难,有兴趣却没有条件。现在我什么特长都没有,这是我的遗憾。女儿从小对音乐就很敏感,弹钢琴还会促进大脑发育,所以我支持她学。现在的孩子都是多才多艺,我也不能让我的孩子输在起跑线上。当然孩子上兴趣班不可过多,否则孩子的负担会太重。

郑若涛 母亲 34岁 文员 女儿4岁半 深圳

我们小时候,从没上过什么“兴趣班”,但唱歌、跳舞、绘画都照样学。就算是中学时的课外活动小组,也是免费参加的,学校不另外收费。

如今的兴趣班,多半已成家长们的“兴趣班”。家长们只根据自己的想法给孩子报名,孩子感不感兴趣、学到了什么,似乎已经不太重要,只要钱交了,就感觉心里踏实了。

陈盛 父亲34岁 教师 儿子4岁 太原

兴趣班的盛行,一方面说明了家长教育意识的提高,另一方面也反映出为人父母对学校教育的不满足。学校教育也有艺术领域的教育目标,为什么就不能满足大家的需求呢?

目前,各种兴趣班的教师也是良莠不齐,而对于家长来说,甄别的能力实在有限,以为给孩子报了班就可以了了心愿,尽了义务,殊不知,教育的特性就是:教不好不如不教,学不好不如不学,艺术教育尤其如此。我们把孩子的课余时间带上沉重的枷锁,孩子也许得到了一些机械的技能,却失去了童年所特有的自由和快乐。

孟令立 母亲33岁 教师 儿子7岁 大庆

我是一名教师,我的体会是:让孩子有一技之长固然重要,但更重要的是让孩子有健康的心态,坚强的意志,还有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包括学习中的、生活中的、与人交往过程中的等等)。所以,我希望家长在替孩子选择兴趣班的时候,首先要考虑到孩子的兴趣。考虑好:孩子要什么,自己要什么,孩子将会向什么方向发展!不要丢了西瓜捡芝麻!

蒋淑芳 母亲35岁 文秘 女儿4岁 义乌

小孩子掌握一两门特长没什么不好,现在社会竞争这么激烈,优胜劣汰,有特长就会多一些竞争的资本。重要的是要掌握好“度”,如果过多增加孩子的负担,让孩子的记忆中只有一个很“沉重”的童年,就得不偿失了。

——鸣谢:上海丫丫家庭网

家庭网

专家说

该不该让孩子去上兴趣班?

我们看到很多家长热衷于送孩子上各种各样的兴趣班。孩子上课的时间有的是在双休日,有的是在幼儿园放学以后。家长之所以积极地送孩子上兴趣班,主要原因有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家长对孩子的教育问题十分重视。现在多数家庭只有一个孩子,家长对孩子的心理期望值比较高,总是希望自己的孩子在各个方面发展得比较好,希望孩子多受一些教育,不要落在别人的后边。

其次,家长的经济条件和过去比好多了,完全可以负担得起兴趣班的费用。同时,因为家长十分重视对孩子的教育,有些家长哪怕在其他方面紧一些,也愿意把钱花在孩子的教育上。

另外,客观地讲,社会上各种兴趣班的存在也是吸引家长把孩子送到兴趣班去的原因。

关于该不该送孩子上兴趣班这件事情,有的家长存在一些认识的误区,有的想:“让孩子多学一些知识或技能有好处,技多不压身嘛。”他们一般会给孩子报好几个兴趣班,把孩子的业余时间占得满满的。有的家长比较盲目,看别人的孩子上某某兴趣班了,也把自己的孩子往那里送,总觉得“别人的孩子上了,如果自己的孩子不上,就对不起孩子。”

那么家长应该怎么看待这个问题呢?我认为“辨证”和“以人为本”可以作为家长分析和认识这个问题的出发点。

首先,家长要辨证地看问题。没有绝对的“对”或绝对的“不对”。从单纯的学习知识、技能的角度说,上兴趣班的孩子有可能多学了一些,他们可能绘画技巧更好一些,或者比别的孩子会多说一些英语单词或句子。但是这里有一个前提,孩子在认知获得发展的同时,情绪、情感也要获得良好的发展。也就是说,如果孩子在学会了这些知识、技能的同时是开心的、愉快的,那么送他去上兴趣班是对的。如果孩子每次回来的情绪是消极的,我建议家长不要再送孩子上该兴趣班。有的家长可能会说:“哪有那么多轻松的事?他就愿意玩。学习本来就是艰苦的。我得趁他年纪小的时候让他多学一点,也培养他的意志。”这里我们要考虑“以人为本”在幼儿教育中的具体体现,如“以幼儿的可持续发展为本”。我们面对的是不满6岁的学龄前儿童,他们有自身的生理、心理特点,有独特的学习方式。如果我们不考虑他们的这些特点,一味地以成人的想法、成人的要求去强加于他们,那么我们的教育不仅不能起到促进幼儿发展的作用,可能还会有极大的消极作用——你在培养他厌学、怕学的情绪。这种心理体验可能使孩子害怕去上小学,对学习活动产生抵触,甚至有的孩子会做出非常激烈的举动。有报道说,一个女孩子为了拒绝弹琴,用刀砍自己的手背。当事后记者问她为什么这样做的时候,她说:“现在砍手我痛苦一时,让我弹琴我痛苦一辈子。”所以,家长的眼光一定要放长远,对孩子的教育和要求要有利于孩子的长远发展,有利于孩子的终身、可持续发展。

具体地讲,家长需要考虑三个问题,经常用以下三个问题反问自己。

第一,某兴趣班的内容是我孩子感兴趣的吗?

幼儿的心理发展不成熟,做事的情绪性强而理性不足,兴趣在他们的活动中起决定性的作用。所以我们必须考虑幼儿的兴趣,即要通过观察和与幼儿交谈,判断孩子是否对该兴趣班的内容有兴趣。如果他对该兴趣班的内容十分有兴趣,愿意去学,那么家长给孩子报班就没有问题。有的家长可能说:“我也不知道我的孩子对什么有兴趣。”这里我建议你有意识地在家里提供一些操作材料,引发幼儿的兴趣,然后你可以发现他的兴趣所在。如在家里有意识地多播放音乐,观察孩子在听音乐时的反应。如果孩子在听音乐时表现出很想和着音乐一起动,扭身子、点头、跳等,就说明孩子的乐感不错,你可以让他上舞蹈班试一试。你也可以有意识地在家里放置纸和笔,创造出一个随时都可以画画的氛围,看看孩子是什么反应。如果孩子经常拿起笔来在纸上随意画,哪怕是画得乱七八糟,成人看不太明白他画的是什么,家长也要保护他的“画画”积极性。如果幼儿对此兴趣是比较稳定的,家长可以送他上绘画班试一试。

第二,我的孩子上完兴趣班后高兴吗?

孩子是按兴趣倾向去上兴趣班,家长接下来要观察孩子上了兴趣班后的反应。如果孩子上完兴趣班后,回来很高兴,滔滔不绝地和你说兴趣班里的事情,有时还主动在家里进行相关的练习,那么没问题,这个兴趣班上对了。孩子在这个班里不仅学到了知识、技能,还获得了积极的情感体验,激发了学习兴趣,这对他以后在这方面的学习肯定有积极的作用。但是如果孩子上完兴趣班回来后表现出不高兴,不愿意你提起兴趣班的事,有时甚至不太愿意去上兴趣班。那么这是一个非常危险的信号,表明他在那个兴趣班不快乐,不适宜再去那个兴趣班了。家长应当机立断地给孩子退班。

造成孩子在兴趣班不快乐的原因有很多,其中最主要的是现在很多教兴趣班的老师,没有按照幼儿的学习特点和学习规律去教孩子,而是简单地把教成人的方法移植到孩子身上,其变化是比教成人的内容简化一些、速度放慢一些。但是这样的方法仍然是不适合幼儿的。英语、绘画、舞蹈、钢琴等等兴趣班都有这样的情况。所以如果你的孩子上某兴趣班不适应,中途退回来了,你不必埋怨孩子,这不是孩子的错。

第三,该兴趣班的内容与我的孩子以后的学习能衔接吗?

现在,多数兴趣班的内容与孩子以后的学习是能够衔接的,但是也有个别的学习内容与孩子以后的学习不能很好地衔接,甚至还起了干扰的作用,建议家长不要给孩子报这样的兴趣班。

另外,需要提醒家长的是,即使给孩子报兴趣班后幼儿的学习情况很好,也不能让孩子同时上几个班,一定要给孩子留出休息和游戏的时间,这也是保证幼儿正常生长发育必不可少的。

请大家记住一点:绝大多数办兴趣班的人的最终目的是赢利。他关心的是“这一期有多少孩子来上我办的班?”只有很少一部分人考虑其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对孩子的长远发展有什么积极的作用。但是作为家长,我们必须为孩子一辈子的发展负责。所以,我们只能在保证幼儿有愉快的情绪、有学习的兴趣、学习后获得成功感的基础上,继续上兴趣班。让他们在赚我们钱的同时,幼儿有所进步,有所发展。而千万不能让他们左右我们的行为和决策,让他们既赚了我们的钱,又毁了我们的孩子。(徐明)

相关链接

在一系列世界奥林匹克学科竞赛上,中国学生的骄人成绩令世人对我们刮目相看,引发了国际上的中国教育研究热。然而,研究成果却颇有些令老外和我们自己惊讶:中国学生并不比别人聪明。优秀的学业成就源于学生、学校和家长在精力和物质上的高投入。研究还表明,虽然中国父母对子女教育的投入多一些,但教育偏狭义,主要是学习辅导和监督,带孩子参加各类兴趣班。美国父母的教育却是广义的,包括给孩子讲故事、朗读,和孩子一起参观博物馆和游戏。因此,与中国儿童相比,美国儿童的创造性和人格发展要更全面些。

当一个生命开始孕育的时候,他自然而然地就成为了上一代人的理想,成为他的父母的生命在时间上的延续,同时也期待着,能够通过这样一个新的人,把生活的空间尽可能地无限扩展。

但是,当我们对孩子寄予厚望的时候,恰恰忽略了这个幼小的生命来到世界上的目的,首先是成为他自己。

——安顿《北京青年报》记者

标签:;  ;  ;  ;  ;  ;  ;  

有不同的意见和不同的兴趣类别_兴趣班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