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论托洛茨基主义的几个特征,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托洛茨基论文,几个论文,试论论文,特征论文,主义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托洛茨基主义作为世界社会主义运动中的极左思潮已有了几十年的发展历史,其组织以第四国际为中心,遍布世界各地。托洛茨基主义组织的人数虽少,却在一些国家和地区一度产生很大的影响,尤其是在七十年代的拉丁美洲,许多国家的左翼力量都程度不同地受到了它的影响。自八十年代以来,托洛茨基主义的影响日益减弱。但是,在一些国家,尤其是比较贫穷落后的国家,这一极左思潮仍然具有一定的影响力。我们国家和我们党曾几度深受左的思潮的危害,彻底肃清左的东西的影响,仍然是我们改革开放大业中一项应常抓不懈的艰巨任务。温故而知新,分析和认识托洛茨基主义的主要特征是我们改革开放大业中一项应常抓不懈的艰巨任务。温故而知新,分析和认识托洛茨基主义的主要特征,无疑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极左——托洛茨基主义的第一个显著的特征
极左是托洛茨基主义最著的一个特征。这种极左集中表现在其现论上。托洛茨基主义的核心是托洛茨基主义的不断革命论,这一理论几乎是集一切极左观点之大成。在革命阶段上,马克思一直坚持革命阶段论,从未想超越历史发展阶段,去办现实生活中办不到的事情。后来的列宁、斯大林、毛泽东等人,也一贯坚持这一思想。托洛茨基则在十月革命前就提出了他的工人政府、无产阶级专政的观点,要求超越历史阶段,提前进行一次性革命。后来他将这一理论系统化,将它扩展为适用一切落后国家革命的理论。在革命范围上,马克思一再强调革命的国际性,但同时又坚持革命的主要舞台在本范围内。列宁在十月革命后,也是既寄希望于西方革命,又立足于俄国本身的工作。斯大林和毛泽东更是强调本国革命和建设的独立性。托洛茨基主义则从其一开始,就把社会主义革命绝对化成了一种世界革命,完全抹杀了一国革命的独立性,主张不惜以牺牲俄国革命去唤起西方革命。在革命对象上,托洛茨基坚决反对与民族资产阶级搞联合阵线,不论何时可村,不论民主革命还是社会主义革命,不论是发达国家,还是落后国家,把资产阶级统统看成是革命的对象,完全忘记和抛弃了具体情况具体分析这一马克思主义活的灵魂。在革命依靠力量上,托洛茨基不顾当年俄国的实际情况,极力贬低农民的革命作用,强调和夸大工农间的矛盾,借否定农民的革命作用,否定俄国革命的前途。纵观托洛茨基主义的以上观点,我们不难得出这样一个结论,托派所主张的革命是越快(一次完成)、越大(世界革命)、越彻底(不仅革一切资产阶级的命,在社会主义国家还要搞政治革命)、革命队伍越纯洁(纯粹工人阶级化,先锋队的先锋队)越好。喧种只凭主观愿望,不顾客观现实的一厢情愿式的“革命理论”,称其为极左,是太恰当不过了。
托洛茨基主义的极左特征还充分体现在它对革命形势的判断上。从托洛茨基主义出现至今已有六七十年的历史,在这几十年中间,革命风云几经变幻,革命运动几经波折。但是,如果我们看一看托派对形势的分析,几乎总是形势一派大好,资本主义几乎总是一触即溃,只因为社会党、共产党人一再“背叛”革命,革命才始终未能成功。每当出现世界革命的高潮时托派的看法更是让人感到玄而又玄。资本主义战后几十年的黄金时代,托派几乎是视而不见,却大讲什么革命的条件不仅成熟,而且已经熟透了。这种先定出一个高调,以后不论形势如何变化,调子越唱越高的形势判断法,除了极左,再找不到更合适的字眼了。
理论上的极左不能不在组织路线上有的所把映。托洛茨基主义虽然没有用“精英政治”的术语,但支配他们头脑的是地地道道的英雄史观,所从事的是彻头彻尾的精英政治。第二国际的修正主义以合法党、群众性党的口号掩饰其政治党 的性质,掩盖其投降和讨好资产阶级、搞改良主义的实质。列宁针锋相对地提出党是无产阶级的先锋队的口号,以此来反对第二国际在组织问题上的修正主义观点。托洛茨基却一下走到了另个一个极端,将其组织看成是先锋队的先锋队,搞所谓的“干部党”。在他看来,广大群众不过是一群阿斗,他只要能控制住一支先锋队的先锋队,革命高潮一到来,他们一挥手,群众就会跟着走,革命的成功指日可待。托洛茨基一伙还自命不凡,将自己的组织自命为唯一正确的党,世界社会主义革命党。这种唯我独革,以我划线,以我为标准搞纯而又纯的革命组织的极左作法,只能以极端孤立为结局。这种作法与马克思主义的社会主义是千百万人的事业的观点相距十万八千里。
在社会主义社会的若干问题上,托洛茨基主义的极左面目也十分突出。托洛茨基的不断革命论中的一个重要内容,是关于社会主义国家的政治革命。托洛茨基对苏联社会中的官僚主义,干部特权等的批评是有一些道理的。但他提出的解决办法,却是一种脱离现实的极左的空想。干部特权要加以反对和限制,对官僚主义及一些腐败现象,更应该严加惩处。但在社会主义社会,只能实行按劳分配,分配上的差别是不可避免的,也是完全必要的。托洛茨基却从极左的立场出发,要求在社会主义国家进行取消这种差别、实行绝对平均主义的政治革命。这政治革命会带来什么结果,我们从文革十年浩劫中不难得出结论。托洛茨基的另一个解决办法更是不能让人接受的。他主张实行派别活动自由和多党制,他自己曾身体力行,不顾俄国共产党的三令五申,进行派别活动。这种所谓的自由可能听起来是诱惑人的,实际上也是一种左的空想。托洛茨基本人的实践证明,这种自由只能在党内造成混乱,使党陷入毫无意义的争论之中而无力完成更为现实和重要的工作,使革命群众失去一个可靠而稳定的领导核心。
二、教条主义——托洛茨基主义的第二个显著特征
托洛茨基主义的教条主义,首先表现在它对马克思主义的态度上。翻开托洛茨基的书,看到的几乎全是马列主义的词句,除了马列所用的术语外,几乎没有别的论术。猛一看,很容易得出这样一种印象,即托洛茨基主义才是主马列主义的正宗。但是,你看的越得认真,就越是发现,托洛茨基主义几乎继承了马克思的一切述语,却没有马克思主义的活的灵魂:具体情况具体分析。世界政治经济一体化的思想是马克思提出来的,各国革命同时胜利的思想也是马克思提出来的,这一切都为托洛茨基继承了下来,并成为其不断革命论的重要根据。但托洛茨基从来没有论术过马克思的这些思想是在什么情况下提出来的、针对什么而讲的;马克思所运用的观点、立场、方法是什么;运用这些观点、立场、方法,我们今天应该得出什么样的结论;托洛茨基从不考虑这些问题。他所记住的只是马克思的具体结论,而他所抛弃的是马克思的方法、灵魂。他不愿对今天的变化作出新的结论,而是要用过去的结论来裁决现实生活。
不仅对马克思主义、托洛茨基主义采取了教条主义的态度,对十月革命的经验,托洛茨基主义也是如此。托洛茨基在十月革命中的作用和贡献是不可否认的。但是,托洛茨基本人未以科学的对待这种贡献,并居功自傲,将自己的经验神圣化、教条化了。这主要表现在十月革命的道路问题上。革命道路问题是非常复杂的问题,那种简单地将之归结为暴力革命和或和平道路的作法,显然是不可取的。关于革命道路问题,应该采取实事求是、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的态度。考虑各国国情的多样性和复杂性,我认为至少有四种类型。⑴完全民主的方式。这在民主传统浓厚的国家,是有可能的。⑵双重政权方式。这在有一定的民主传统,但统治阶级又有可能发动军事政变,不尊重民意的国家,可能性比较大。⑶城市武装起义。这在城市比较重要,革命力量又比较集中,但又缺乏民主的条件下较为合适。⑷农村包围城市。在完全缺乏民主的条件,城乡差别比较大,反动势力集中在城市的国家,较为适用。托洛茨基基于其十月革命的经验,把第二条道路看成了唯一的道路,把双重政权的方式看成了标准的模式,把自己的一时一地的经验变成了不可逾越的神圣教条。
教条主义者虽然表面上上表现为对某一思想或理论的盲目崇拜,其实质是对自己对这一思想或理论的理解的盲目崇拜。因此,最终都在某种程度表现为对自己的思想或理论的盲目崇拜。托洛茨基主义就是如此。托洛茨基的理论中的谬误可以说比比皆是,而且托洛茨基的理论所论述的问题,所得出的结论,也具有明的时代局限性。依据托洛茨基的理论所进行的实践,也是充满了失误和挫折。托洛茨基所亲手缔造的第四国际,几度走到了濒临灭绝的境地。但是,托洛茨基的追随者们奉托洛茨基的理论为圣明,不思悔改,无所创新,表现出了一种令人不解的“忠诚”和愚不可及的“执着”。尤其是二战以后,世界形势发生了巨大的变化,托派内部虽然几经争吵,几度分裂,政策和策略一再摇摆,但他们在理论上,始终未能提出比托洛茨基的不断革命论更多的东西。现在冷战已经结束,世界政治格局进入了一个新的历史时期,不知这些托派们会有什么作为,如果再提不出什么新的东西,恐怕只有和托洛茨基的理论一道去进历史博物馆了。
三、自我封闭——托洛茨基主义的第三个显著特征
马克思主义之所以有生命力,在于她是一个开放的体系。马克思主义并没有结束真理,而是为人们认识真理开辟了道路。所以,马克思主义具有顽强的生命力,不断吸收新的营养来丰富和发展自己。列宁主义和毛泽东思想的出现,邓小平同志关于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的出现,就是马克思主义是一个开放的、发展的体系的证明。托洛茨基主主正相,它以自我封闭和固步自封为其特征。
首先,在理论上,托洛茨基是一个自我封闭的体系。托洛茨基主义产生以来,人类在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的各个领域,几乎都取得了巨大的进步。但是,托洛茨基主义几乎从未论及到这些成就,更别说借鉴和利用了。对于各国社会主义建设中的成功经验,托洛茨基主义更是一笔否定或根本不予理采。尤其是象半个世纪前的中国革命,这样一个震惊世界,极大地改变了世界政治力量对比的政治事件,在托洛茨基主义的理论中竟看不到什么反映。托洛茨基主义的理论天地,实际上主要局限于托洛茨基的思想和实践。以一个人的思想和实践为其理论来源,在这样一个狭小的天地里,要创造和发展出一种放之四海而皆准,全世界的无产阶级都必须接受并用来指导自己行动的革命理论变化,真是滑天下之稽。
其次,在组织上的关门主义。托派后来虽然有变化,但先锋队的先锋队仍是其组织上的宗旨。美其各曰:注重的是党员的质量而不是数量。其实,空洞而极左的理论,狭隘又苛刻的党员标准,自上而下,全世界一个中心的高度集中的领导体制,决定了托派组织不论如何,都只能是一个自我封闭的组织,其发展的天地是相当狭小的。而且只有这样,它才能存在,否则,它不是自行瓦解,就是为其它政治力量所融化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