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方物流企业整合竞争力机理分析与模糊评判,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机理论文,第三方论文,物流企业论文,竞争力论文,模糊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一、问题的提出 第三方物流(Third Party Logistics,TPL)指独立于需方与供方以外的企业基于契约提供专业物流服务的业务模式,是运输、仓储等基础行业的链接发展。[1]它的本质是一种合同物流。[2]第三方物流产生于20世纪80年代末期的欧美国家,20世纪90年代进入中国。伴随着我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WTO)以及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流通产业对外开放步伐加快,力度加大,愈来愈多世界著名的第三方物流企业,如联邦国际快递公司(FedEx)、联合包裹速递服务公司(UPS)、天地物流公司(TNT)、中外运敦豪公司(DHL)等,相继进入我国物流服务市场,这无疑对我国区域经济发展产生了巨大的推动力,同时也加剧了我国第三方物流企业之间的竞争。第三方物流企业之间多种形式、多种手段、多种渠道的竞争中决定胜负的根本是什么呢?为此,围绕第三方物流企业竞争力问题展开文献研究发现,国内外学者相关研究主要集中于三个方面: 一是从多个视角论述了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定义及特点。哈默尔(Hamel)[3]指出,技术与管理因素的协调结合促进了核心竞争力的形成。拉法(Raffa)[4]认为,核心竞争力蕴藏于企业文化之中,企业文化是核心竞争力形成的基础。奥利弗(Oliver)[5]提出,企业核心竞争力是其技术与能力的反映,是竞争对手难以仿效并且能够创造特有价值的能力。古普塔(Gupta)[6]认为,核心竞争力是企业获得长期竞争优势的基础,这种竞争优势的创造有赖于有效的知识管理。此后,刘佑平等[7]进一步联系第三方物流企业实际进行研究,提出第三方物流企业竞争力是由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的若干要素构成的有机整体,可称为一个系统。杨叶勇[8]基于第三方物流企业属于服务性行业的视角进行研究认为,第三方物流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培育在于整合内外部资源,集成物流价值链各环节,以提升自身市场运作能力、物流管理能力及服务体系创新能力。 二是从多条路径剖析了企业核心竞争力的源泉和相关因素。迈雅(Meyer)[9]提出,市场营销能力因素是核心竞争力的主要来源。安德鲁·坎贝尔[10]研究发现,世界市场上的竞争强者往往是那些能够有效协调内外部力量,并及时响应市场变化的企业。多喜(Dosi)等[11]从能力观视角进行研究认为,核心竞争力可分为资源转化能力、技术能力、整合能力和市场驱动力。芮明杰[12]认为,企业核心竞争力来源于知识、技术因素的组合。项秀兰等[13]则进一步运用波特五力模型分析了我国第三方物流企业外部竞争环境与相关因素。 三是从多个层面阐明了企业核心竞争力的辨识、管理与评价。在艾米(Amy)[14]等提出企业决策者判别、强化核心竞争力应当遵循的四项准则之后,丘卡斯(Tsoukas)[15]进一步研究认为,通过学习能够创造新的知识,而把所创造的新知识传递到组织层面,达到制度化后,可有效提升企业动态核心竞争力。王道平等[16]分析构建了第三方物流企业竞争力评价指标体系,王海燕[17]等进一步探讨了基于投影的主成分分析法在第三方物流企业竞争力评价中的应用。 综上所述,近二十多年来,国内外学者围绕企业竞争力与竞争优势这一课题进行了大量的研究,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但对第三方物流企业竞争力进行系统分析,特别是进行机理研究的文献仍然比较匮乏。第三方物流企业既不同于一般的服务型企业,又不同于生产型企业,仅仅依靠已有理论难以很好地指导第三方物流企业运作实践。因此,本研究基于系统的思想与整合的思路,提出第三方物流企业整合竞争力机理分析及评判的新问题。 二、第三方物流企业整合竞争力的机理和要素 第三方物流企业是一种特殊的服务型企业。本研究提出,第三方物流企业的整合竞争力是企业有机整合各种资源、能力,产生竞争优势,进而实现可持续发展与市场领先的服务能力。它是一类体现知识经济特征的先进管理理念,是一种拥有多层性、多维性的复杂系统,不同于一般意义上的核心竞争力。其主要差异显示在三个方面:一是整合竞争力是一类显现型服务能力,是企业加入竞争的外显力量,可让企业产生相对竞争强势,而核心竞争力则是一种潜藏型的服务能力,[18]蕴含于企业内质中,支撑其整合竞争力;二是整合竞争力是一类整合型服务能力,是基于多种要素的多种一般能力及核心能力交融、升华的结果,它既源于单项能力,又强于单项能力的累加,而核心竞争力则是一种核心性的单项服务能力;三是整合竞争力是一类可量型服务能力,其干预因素在企业间拥有可测性与可比性,而核心竞争力则难以具体对比与计量。 同时,经过深入分析,本研究认为,第三方物流企业整合竞争力的形成经历了一个由各种比较优势向竞争优势转化提高的过程,以及一个由几种关键竞争优势向整合竞争力协同转化的过程。这两个过程缺一不可,前者可使企业具备形成竞争力的关键要素,[19]因为企业仅仅依靠比较优势的竞争是脆弱而短暂的,只有经过创新开拓,形成标新立异的竞争优势,即竞争力的关键要素,才能让其他企业难以仿效,从而创造超额利润;后者可使企业实现竞争力的动态发育及整合,因为企业要长期居于市场领先地位,必须依靠其他企业难以超越的整体实力,只有将几种关键竞争优势协同起来并集成整合竞争力,才能形成一种促进可持续发展和市场领先的不竭动力。 因此,进行第三方物流企业整合竞争力分析与评判,必须认清企业形成整合竞争力的关键竞争优势。具体包括以下四个相互支撑的维度。 1.资产运用优势 资产运用优势是企业的一种通过挖掘、利用一定量重要资产而实现增值增益的有利态势。这些重要资产不外乎信息、信誉、人力、物力、财力等方面的资产。[20]其测度主要体现为信息技术使用率、企业资信度、全员生产率、资产负债率、投资收益率的高低。资产运用优势是形成企业整合竞争力的条件与根基。 2.营运创优优势 营运创优优势是企业的一种通过安全、快捷、完好、周到运营,而满足客户多层次需求的有利态势。它主要涉及运输和仓储功能、特殊服务(如进出口通关、直送到位、反向流通)、IT互联网服务(如企业网络功能、电子商务、跟踪监测)等因子,其测度主要体现在运输和仓储功能所占比重、服务市场占有率、客户满意度、客户忠诚度高低等方面。[21]营运创优优势体现了企业的主要素养与竞争能力。 3.创新开拓优势 创新开拓优势是企业的一种基于科技发展与市场潜在客户需求推陈出新行为,而获取或强化竞争能力的有利态势。它主要包括信息技术水平、技术研发能力等方面,其测度主要体现在信息技术拥有率、信息技术投入增长率、企业技术人员占比、学习经费投入占比、新型物流服务开发成功率等方面。创新开拓优势是企业资产运用优势的展延。 4.协调融合优势 协调融合优势是企业的一种基于标准化、人性化管理,把资产、人才、服务、技术等优质资源转化为市场竞争能力的有利态势。协调融合优势与企业的文化环境、信息渠道、运作理念、工作机制等因子紧密关联,其测度主要体现为企业文化催化力、决策层领导力、执行层管理力等的强弱。协调融合优势在企业内部发育,支配并调节着企业的运作行为,[22]是培育并生成企业整合竞争力的关键。 三、第三方物流企业整合竞争力评判指标体系 构建评判指标体系与提高第三方物流企业整合竞争力评判的可靠性、准确性关系重大。评判指标体系应反映第三方物流企业整合竞争力的形成机理及组成要素。在此,坚持体现评判的科学性、实用性、系统性、可比性原则,将评判指标体系设计成三个层面,具体包括目标层面T、一级指标层面F以及相应细化的二级指标层面S(见表1)。其中,各二级指标内涵具体如下: (1)信息技术使用率第三方物流企业集成竞争力的机理分析与模糊评价_第三方物流论文
第三方物流企业集成竞争力的机理分析与模糊评价_第三方物流论文
下载Doc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