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究乡村教师信息应用新实践论文_刘建

浙江省缙云县新碧初级中学 浙江 丽水 321403

摘 要:随着教育信息化的不断深入,作为关键因素之一的“人”-教师的信息化应用能力和水平越来越成为信息化发展中的关键。通过分析当下教师信息化应用现状及教师信息化应用需求,提出了提升乡村教师信息化应用能力和水平的具体实践案例,探索提升教师信息应用水平,为学校教师信息应用的提升推广提供有效途径。

关键词:乡村教师 信息应用 培养模式

一、乡村教师信息应用背景现状

1.认识不够深刻、思想观念落后。不能正确把握运用现代教育技术与深化教学改革、实施素质教育的关系。

2.操作技能不强、不愿深入研究。有的教师自尊心较强,碍于面子,怕向他人请教,存在着一定程度的恐技术症。

3.应用水平偏低、不善学习提升。没有真正摆脱以教师为中心的教学观念的束缚,缺乏运用电教手段对课堂教学进行整体设计和优化。

4.积极性不高、缺乏动力压力。教师运用多媒体进行教育教学,缺少有效的激励机制和约束机制,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教师使用电教媒体的积极性与主动性。

5.缺乏系统培训、存在学不致用。教师继续教育中的团体推进、整齐划一的运作方式难以激发教师的学习兴趣,不能满足学习的需要。

二、乡村教师信息应用提升需求

1.学校信息化发展方面来看:随着“互联网+教育”的迅猛发展,大数据技术、云平台、3D打印技术等在教育中广泛使用,广大教师的信息化应用问题显得尤为迫切、尤为重要。

2.教师个人发展成长方面来看:从教师课堂比赛、职称评定、评优评先等个人成长衡量中不难发现,教师个人信息化应用能力在其中占据重要地位。对信息化发展要求,学校和教师都有很强烈的需求。

三、乡村教师信息应用提升新实践

基于学校和教师个人的强烈而迫切的需求,我们在实践中尝试开展教师信息化应用提升工作,通过实践,我们总结出了一个适合乡村学校的教师信息化应用能力提升培养模式(1+3)——培训引领、课堂实践、竞赛发展、量化考核。

图1:乡村学校教师信息化能力提升培养模式(1+3)

1.培训引领。根据学校实际,结合信息化发展趋势,详细制定教师培训方案,注重方案的有效性,切合广大教师所需所愿;细化培训要求,逐步提升教师的兴趣和应用。

2.课堂实践。这是信息化应用的重要一环,学以致用,培训是为了更好地课堂教学实践,让广大教师在实践中享受信息化应用培训的成果,进一步激发应用、提升兴趣。教师只有有使用的需求,信息化应用的学习和掌握就能有效,更长久。

3.竞赛发展。学校非常重视信息化应用的各级各类比赛活动,要求有比赛必参加,有活动必参加。学校先后在信息化课堂比赛中,1人获省信息化课堂比赛一等奖,2人次市二等奖;市县教育技术优秀论文评比,3人次以上获一等奖,6人次获二等奖;“一师一优课、一课一名师”活动中,5人次以上获奖;中小学教师自制多媒体教育软件评比,4人次以上获奖;中小学生电脑作品评比也有多人次获奖。

4.量化考核。把整个培养都纳入考核,量化考核是个总领。以考核促兴趣培养能力提升,并把应用能力固化为内驱动力,形成更高一阶兴趣,即形成“兴趣——提升——考核——兴趣”的良性互动效果。

表1:教师信息化应用能力量化考核表

后记:教育信息化,必然要关注教师信息化应用能力的提升。在推进教师信息化应用能力提升的实践过程中,我们虽然有力提升了教师的信息化应用水平,也探索了培养教师信息应用的新模式,但我们也发现还存在不足或局限性,如我们的良好考核表设置项目不够具体、项目分值设置与实际需求还有一定距离等,我们将在今后的实践探索中不断地完善。

参考文献

[1]依托现代教育技术促进教师专业化成长的策略.《中小学电教:上》,2016,(6)。

[2]“互联网+教育”意味着什么.《今日教育》,2015,(5)。

[3]赵罹淞 何雪松 对农村中小学教育信息化现状的思考.《新教育时代电子杂志:教师版》,2015,(23)。

[4]农村中小学教育信息化的有关问题与建议.《发现:教育版》,2016,(9)。

论文作者:刘建

论文发表刊物:《中小学教育》2020年第379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10/10

标签:;  ;  ;  ;  ;  ;  ;  ;  

探究乡村教师信息应用新实践论文_刘建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