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生物教学中培养学生可持续发展观的实践和思考,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培养学生论文,发展观论文,生物论文,教学中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中图分类号:G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5843(2007)01-0101-02
可持续发展观的确定,要求人类必须转换以牺牲资源和环境为代价的陈旧、落后的传统发展观,确立符合时代需求与可持续发展战略实施要求的文明发展观。在初中生物教学中,培养学生可持续发展观的策略主要有:
一、树立正确的人口观
人口增长是诸多社会问题的核心,可持续发展观要求人口的发展要同经济的发展相适应,同资源的利用、环境的保护相适应。在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苏教版七年级下册“关注生物圈——环境在恶化”的教学中,让学生了解世界人口增长过快,致使环境的承载量过大,有限的生态资源将无法满足人类的需求,地球难以承担如此庞大的人口生存所需,导致了生态系统失衡。我国是一个人口众多、资源相对不足、生态破坏、环境污染严重的发展中国家。在教学中让学生了解我国的人均耕地面积不足世界平均水平的三分之一,位居世界第60多位,在人口超5000万的26个国家中居24位;人均淡水资源仅为世界平均水平的四分之一,居世界第80位;煤、石油和天然气的人均占有量是世界平均水平的二分之一等。自然资源状况和我国由于人口增长过快已制约了社会经济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带来了住房、就业、教育等一系列社会问题。教材提供了“计划生育30年,全国少生3亿人。”可引导学生计算:我们的公交车上人均占有面积是多少?如果有了这3亿人,我们的教室还应增加多少课桌?……通过这些内容来帮助学生正确认识人口的增长必须与物质生产相适应,与社会发展相协调,与环境的承载能力相平衡,进一步明确在我国实行计划生育的必要性和深远意义,为他们以后模范遵守国家计生政策、少生、优生提前做好思想准备。
二、树立全新的环境观
环境教育是实现可持续发展教育的重点,培养环境意识是形成可持续发展观的重要途径。人类对自然的过度索取,已经造成了人与自然的尖锐冲突。可持续发展思想在于,要把人从这种冲突中解脱出来使人成为自然环境中的一员,而不是自然环境的拥有者或统治者,从而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共处。
在生物教学中结合有关化学知识,综合介绍:(1)含碳燃料的过度开发利用和森林减少→大气中CO[,2]含量增加→温室效应→海平面上升→沿海城市将被淹没;(2)某些制冷剂和雾化剂的大量使用→臭氧层被破坏→地表紫外线辐射增强→作物减产、白内障、甚至诱发恶性肿瘤;(3)含硫、磷燃料的大量使用、氮氧化合物的排放→酸雨→建筑损毁、森林草原退化、作物减产;(4)化肥农药流失、重金属污染等→影响水生生物的生存→通过食物链向高层次营养级富集→严重威胁人类的生存等,使学生意识到环境问题的反作用已经使人类的可持续发展和生存条件受到严峻的挑战。
苏教版七年级上册6、7两章,自始至终都体现着强烈的环境意识。通过“光合作用”的教学,使学生领悟到:绿色植物通过光合作用,不仅直接或间接地为我们提供了衣、食、住、行,而且是整个生态系统的有机物来源和能量接受站,是光合作用维持着大气中二氧化碳和氧气的动态平衡。一位美国科学家曾粗略地计算过,一棵大树其一生的种种环境价值总和应在50万美元以上。以此教育学生爱护周围的一草一木,深知植树造林的深远历史意义。在教苏教版七年级下册“保护生物圈——从自身做起”时,可组织学生开展“我为环保献一策”的活动,让学生深入社会、深入生活,在真实的被污染的环境中接受环境教育,印象深刻,感受到环境保护的紧迫感和责任感;容易使他们明确环境与发展并重、环境与发展相结合的原则,我国再也不能走“先污染,后治理”的老路了。活动之后,让班委会在内容丰富的汇报总结中精心选出一批具普遍性且现实可行的环保措施,拟成一份保护环境倡议书,由全班学生签名,以公开信的形式发给所有家长,如此“小手拉大手”。
三、树立可持续的资源观
人类对环境资源的需要,如同婴儿对母乳的依赖,但由于人口的过度增长,环境的破坏以及对资源掠夺式的开发和低效率地使用,使得我们正面临严重的资源危机。科学家对全球化石燃料何时消耗殆尽作出估计:煤227年,石油40年,天然气61年。
在苏教版七年级上册“关注森林”的教学中指出:森林被人们称为“地球之肺”,可见森林在净化大气中所发挥的作用。森林不仅为我们提供了直接的物质供给,更为其他许多生物营造了适宜的生态环境。因此,她是自然界最重要的资源之一,尤其是热带雨林。据测算,进入20世纪90年代以来,每年约有13-15万平方千米的热带雨林变成荒地,非洲的热带雨林只剩下原先的三分之一。据世界自然保护基金会估计,全球的森林正以每年2%的速度消失,按照这个速度,50年后人们将看不到天然森林了。我国的森林覆盖面积只有13.9%,居世界第120位,却还在大量砍伐树木,大规模生产一次性使用的木制品。日本虽然资源较贫乏,但森林的覆盖率达到67%,可他们的国民还“惜木如金”。他们从中国大量廉价地进口卫生筷,用完后再回收作为优质纸的原料。
苏教版八年级下册“生物多样性”内容指出:生物多样性是人类赖以生存的物质基础,对人类生存和发展的价值是巨大的。通过生物多样性意义的教学,使学生理解:一个物种的消失,灭亡的不仅是其本身,而可能是一个生态系统,从而使他们自觉保护濒危生物,逐步形成“多样即资源”的思想理念。
四、树立可持续的生活质量观
资源与环境是不同的两个概念,但又是密切相关的,环境之中有资源,资源又包括环境本身。资源的浪费必然带来环境的破坏,环境的破坏又必将导致资源的贫乏。人们能否珍惜资源、善待环境,主要取决于我们的生活方式和思想理念,笔者姑且将之称为生活质量观。
在生物课堂上,结合“生态平衡”、“保护生物圈”、“绿色植物是食物之源”、“生物多样性”、“关爱生命”等教学内容,使学生正确理解“提高生活质量”的内涵,认识到过多的物质拥有和享受不仅不是我们生活所必需而且反会危害身心健康。我们必须也完全可以用极少的资源换取丰富的生活物质需求,我们必须也完全可以成为生物圈中受欢迎的成员之一。
收稿日期:2006-11-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