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年奥运会我国女子竞技体操目标定位及后备队伍的建设,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竞技体操论文,奥运会论文,队伍论文,女子论文,目标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中图分类号:G8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0—520X(2006)01—0040—04
1 前言
现代体操运动在世界体育发展史上占有重要地位,它不仅在建立国际体育组织上起到了示范作用,而且成为了现代奥运会中的“四大支柱”项目之一,深受世界人民的喜爱。竞技体操是我国的优势竞技体育项目之一,也是实施“奥运争光计划”的一个重点项目。50年来,我国女子体操队在历届奥运会、世界体操锦标赛和世界杯比赛中共获得了15枚金牌,培养了13位世界体操冠军,但是我国女子竞技体操却从未获得过团体和全能金牌[1]。本文采用文献资料法、专家调查法、问卷调查法和逻辑分析法,确立我国女子体操队在2008年奥运会上的战略目标,研究2008年奥运会我国女子竞技体操后备队伍训练和管理中所存在的问题,以及在新规则下如何优化队伍结构进行“排兵布阵”,力争夺取女子团体冠军。
2 研究对象与方法
2.1 研究对象
2008年奥运会集训队队员和湖南、广东、北京、上海、湖北、广西等省市11~16岁优秀女子体操运动员。
2.2 研究方法
2.2.1 文献资料法
查阅国内外体育期刊中与本研究相关的文献资料、国家体操运动管理中心备战2008年奥运会实施计划纲要以及体操网、体育咨询网的有关文献[2]。
2.2.2 调查访问法
对国家队一线教练员、著名体操专家及相关学科专家进行调查访问。
2.2.3 数理统计法
对所回收的调查问卷以及有关比赛成绩运用SPSS 11.5软件进行统计分析处理。
3 2008年奥运会我国女子竞技体操目标定位的调查结果
根据历届国际体操大赛的变化与发展过程,以及我国参加世界大赛的成绩制定调查问卷。通过对体操管理中心权威人士的访问及对体育院校体操专家的访谈,确定了2008年奥运会我国女子竞技体操的战略目标:把夺取团体冠军,力争单项金牌,突破全能作为第一目标(见表1)。表1先对调查结果进行单因素分析,然后对各组均数按大小排序,再从横向上分成若干个亚组,不同亚组的P值小于0.05,而同一亚组的各组均数比较的P值则大于0.05。方案1、2、3、4被分在了4个不同的亚组,因此4组间两两比较均有差异。通过对各组样本的均值的检验,可以认为方案1要优于方案2,方案2要优于方案3,方案3要优于方案4。
表1 2008年奥运会我国女子竞技体操目标定位的调查结果排序表
方案
目标定位 频数排序结果 百分比
总分 平均数位次
1 2 3 4 %
1 确保团体冠军,力争单项,突破全能 25 2 3 0
112 3.77 32.84 1
2 以单项为主,突出全能,带动团体
16 5 6 3
94
3.17 27.57 2
3 确保单项冠军,力争全能金牌7 10 7 6
78
2.60 22.87 3
4 确保全能、团体和单项冠军 3 5 8 14 57
1.90 16.72 4
注:X[2]=19.053 F=20.962 P<0.01
4 抓好我国女子体操后备队伍建设的对策探讨
4.1 加强后备队伍的管理工作
4.1.1 继续发挥举国体制优势,强化奥运战略意识
中国竞技体操多年来实施的是以国家队、省市优秀运动队、体操学校和业余体校相互衔接的“金字塔”式的举国体制,几十年的竞技运动实践充分证明了我国实施举国体制的优势。但是,随着市场经济的进一步发展,竞技体操的发展也需要探索新的模式,训练体制和办学体制也必须注入新的活力。12年前,美国开始了一项庞大的体操振兴计划,如今的美国体操已经进入了世界强队的行列。到过美国的人,无不为这个国家拥有数以千计的体操俱乐部而感到惊讶。可以说,美国体操振兴计划的一部分,即大力发展基层体操俱乐部和群众体操运动是美国体操走向成功的一个最根本的原因。如今,美国体操项目有比较完善的运作体系,有比较完备的训练体制和众多的优秀后备人才。在体育产业化的进程中,我们应不失时机地推进体育管理体制和训练体制的改革,主动地适应市场经济的新环境,完善现行的举国体制,以期在2008年奥运会上实现国家体育总局提出的“101计划”,使中国体操走向辉煌[3]。
竞技体操的市场商业化程度比较低,在当前市场经济发展的情况下,如何进一步发展体操人口是个比较大的问题。有的省市已取消了体操队,更多省市的体操队面临“生死存亡”的问题。新时期的问题是,全运会作为竞技体育的盛会,如何在新的市场经济体制下和奥运战略相协调。在过去一段时期,有些省、市倾尽财力确保全运会的金牌目标,而对奥运会的贡献甚微,从根本上说,这是没有处理好国家、集体和个人三者利益的关系,把集体(省、市)利益看得高于国家利益。由于眼光的狭隘,使不少人成了既得利益的奴隶,他们呆在怪圈里“自相残杀”,这样就使“奥运争光计划”成为一纸空文。解决这一难题,国家要调整好不同主体间的利益分配关系,加重奥运奖牌的奖励力度;要改革人才输送和选拔机制,营造一个公平、公正、公开的竞争环境;要进一步加强思想政治工作,强化奥运战略意识。
4.1.2 继续强化队伍的管理力度,使运动员树立为祖国服务的意识
运动队的管理工作是遵循运动队成员的特点及体操运动的规律,运用科学的方法组织、指挥、控制和协调全队训练工作、规范训练行为和形成良好队风的重要手段。随着新闻传播的飞速发展,外部环境对运动员关注的程度也随之加大,特别是明星运动员成了新闻媒体和社会关注的焦点。因而,在对运动队的管理上必须严格要求,强化教育,从严治队,加强队伍管理工作,尤其是对优秀运动员的管理,更应该加强。优秀运动员通过多年的艰苦训练为国家争得了荣誉,在赛后训练之余,适度参加社会的公益活动或商业活动,会使运动员对未来的训练充满希望,产生更加美好的心理期望,这也是一种人性化的管理。但是,所有公益活动或商业活动的参加,必须是在运动队的许可和不影响其正常训练的前提下。在中国体操队的管理中,要逐步建立和完善各种规章制度,切实地将训练工作纳入制度化的管理轨道。要继续强化队伍的管理和教育力度,进一步加强对教练员、运动员的爱国主义、集体主义教育,全力培养运动员顽强拼搏的精神和为祖国服务的意识。
4.1.3 深化竞赛体制改革,为运动员提供更多的参赛机会
随着训练水平的不断提高,原有的竞赛体制已不能适应现代训练的需要,在竞技体育的大家庭中,篮球、足球、排球、乒乓球等项目实行了职业化,这些项目原有的训练模式和竞赛体制逐步被打破,取而代之的是以赛代练。美国和埃及的体操俱乐部之间自己就可以组织比赛,经费自筹,比赛规程、比赛的内容和形式自定,他们把比赛作为训练的手段,以赛代练。令人惊叹的是,这些民间的俱乐部间的比赛,通常都拥有众多的观众。上世纪80年代,我国基层的体操比赛相当红火,而如今基层的体操比赛几乎绝迹。全国体操比赛的竞赛经费严重不足,如每年全国体操锦标赛、全国体操冠军赛各实际需要经费50~60万元左右,而我们最多只能各投入18~22万元,造成体操比赛招标很困难,更无法举办更多的体操赛事。应当打破政府办赛事的框架,加大竞赛体制改革的力度。政府可采取一定的优惠扶持政策,加大宣传力度,鼓励和培育社会力量办赛事,举办各种层次、类别的国内外赛事;同时,培育竞赛市场吸引更多的观众投资体操市场。这样可以给不同层次的体操运动员提供更多的参加比赛的机会,提高运动员的比赛能力。深化竞赛体制改革,在全国体操比赛中可设立“运动员创新奖”和“技术创新奖”,对跳马和自由体操采取一定的倾斜政策鼓励发展技术难度。
4.2 抓好后备队伍的训练工作
4.2.1 加大创新力度,改变编排陈旧的状况,真正形成科研训练一体化
创新是竞技体育的重要特征,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以及竞技体育社会化的发展趋势,竞技体操也在不断发展和变革。竞技体操的创新涉及技术、动作难度、动作连接和训练方法等。在世界竞技体操比赛中要获得优异的成绩不但要有较高的起评分和动作的稳定发挥,更重要的是要有令人耳目一新的创新动作和眼花缭乱的成套编排。
随着竞技体育竞争日趋激烈,每一块金牌的科技含量也越来越高。竞技体操的训练也毫不例外,没有科研的介入就不可能有李小双的“团三周”和“李小鹏跳”。体操的科学研究不仅仅是动作创新的研究,还包括心理训练、科学选材、力量训练、伤病防治、训练辅助器材的开发、体操训练理论等方面的创新。应在运动队建立一支强有力的科研队伍常年跟踪训练,使科研教练与技术教练通力合作相互交流信息,尽快地将训练中存在的问题通过科学的分析加以解决,将最新的科研成果应用于训练当中,真正形成科研训练一体化的体系。
4.2.2 科学预防伤病,强化科学训练,延长运动员的运动寿命
根据现有的训练状况,我们应采取更加科学的训练手段延长优秀运动员的运动寿命,使其现有水平能继续保持和提高,以便为培养一流的人才赢得更多的时间。与此同时,我们应加强对提高运动员身体机能、加快疲劳恢复的研究,以科技手段延长运动员的最佳竞技状态。因此,必须建立集科研、训练为一体的多功能基地,组建由运动生理学、心理学、营养学、运动医学和生物工程学方面的专家学者组成的联合课题攻关组,深入训练现场和教练员、运动员一道解决训练中出现的问题,加强运动恢复的跟踪研究,对运动员身体机能指标进行动态分析和处理,为教练员的训练计划提供可靠的科学依据,减少盲目性,提高科技训练的含量,强化科学训练。
4.2.3 提高心理训练水平和成套动作的稳定性水平
从第28届奥运会体操比赛可以看出,运动员的心理素质不过硬,在心理稳定性方面还必须锤炼。随着当今体操规则的改革,体操动作技术和难度在不断地发展,这就对运动员的专项素质能力、实战能力、比赛能力和心理承受能力提高了要求。奥运奖牌的竞争也越来越激烈,前4名的水平越来越接近,任何人都没有绝对的优势。在激烈的竞争中,技术水平的发挥对获取金牌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团体预赛又称资格赛,通过这种比赛确定参加团体决赛前8名的运动队、个人全能决赛的前24名运动员和单项决赛前8名运动员。我国的高低杠和平衡木都是传统优势项目,在世界大赛中屡获金牌[4];特别是平衡木,我国获得了悉尼奥运会和第37届世界体操锦标赛的金牌,不论是难度、编排还是动作质量都堪称世界一流,应该说在这两个项目上夺取金牌的可能性较大,可就是在这两个项目上我国有5名运动员严重失误,未能获得奖牌,影响了我国女队在第28届奥运会的“夺金”计划。奥运会结束以后,女队训练组组长坦言:雅典奥运会成绩不理想不是单一的技术问题,我们心理辅导的衔接也不够。因此,心理训练是一个长期的过程,一定要持之以恒地贯穿到整个奥运备战周期的训练中去,聘用心理科研教练对运动员进行心理测试,将运动员的心理测试、咨询、治疗工作贯穿于训练的始终。要加强适应性训练,提高运动员的比赛能力,提前启用年轻选手参加世界大赛,增加实战训练和抗压训练,提高第一套动作和最后一套动作的训练成功率,致力于专项能力的提高。要提高动作的稳定性水平,对成套动作和单个动作精雕细刻力求完美。
4.2.4 加强运动员下肢爆发力的训练
现代竞技体操运动技术的不断发展对运动员的力量训练水平提出了越来越高的要求,世界各体操强国都把发展运动员的力量素质提到了十分重要的位置。我国教练员很早就指出了力量训练的重要性,近年来又根据世界竞技体操发展的要求,把力量素质摆在“力、难、新、美、稳”五大因素的首位,作为体操技术发展和提高的重要基础。我国女子体操队的实际情况是下肢、腰腹力量差,这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我们自由体操和跳马难度动作的发展。加强我国女子体操运动员下肢爆发力训练可采用定时、定距离、定规格的方法,进行超负荷、持续时间短的力量练习,在进行专项训练时必须注重与技术动作结构相一致的力量练习。我国男子跳马在世界大赛中取得过优异的成绩,上世纪80年代的“跳马王”楼云和现役运动员李小鹏都有不俗的成绩[5]。因而,我国女队可以尝试借鉴男队的训练方法和手段,采用“请进来,送出去”相结合的办法进行训练。如聘请罗马尼亚资深的跳马和自由体操教练帮助我们解决弱项的问题,通过交流学习广泛吸取先进经验,拓展思路,有针对性地进行改进和提高。
4.2.5 加强运动员艺术表现力的培养
体操属于技能主导类难美项群,它是一项有着高度艺术性和韵律感的体育项目,无论技术、难度如何发展,艺术的因素总是存在。在世界体操技术飞速发展,各国运动员水平比较接近,极力追求10分起评和稳定发挥的情况下,裁判打分的尺度完全取决于运动员动作完成的节奏和韵律所表现出来的美感。俄罗斯选手霍尔金娜在艺术的表现力方面是一个很好的典范,她在比赛中身心融为一体将艺术美表现得淋漓尽致。世人曾评价她用美丽战胜了难度,同时也用艺术征服了裁判和观众。我国选手在此方面跟欧美体操强国相比还有一定的差距,艺术表现不够充分,对动作的理解不深,动作做得不舒展大方,显得匆忙。主力队员张楠、程菲在奥运会比赛中,动作规格存在着明显的勾、分、曲、动、停、碰等扣分因素,主要表现为成套和单个动作缺少韵律、美感。这些问题不是短时间内所能解决的,必须从初级训练开始加强运动员艺术表现力的培养。
4.2.6 改革训练模式,更新训练理念,力求全面突破
新规则的出台,必然会给体操的训练领域带来根本性变革。每一次规则的修改都会使原有的训练模式、训练理念、训练方法与手段受到冲击。现行规则在动作的难度和编排上的要求与20年前不能同日而语,2008年的新规则对难度的要求越来越高,打破10分起评的限制,对运动员的能力要求更高。因此,改革训练模式,更新训练理念,更值得我国体操界同仁大胆探索研究。我们应根据运动员的个性特点,有针对性地制定各自的训练计划、训练内容并施以科学的训练控制,以便最大限度地挖掘运动员的特质潜能。同时,根据我国运动员的身体条件和目前我国体操项目的现状,女子体操除加强平衡木、高低杠优势项目训练外,还应重视自由体操和跳马的训练,合理安排训练时间和训练量。要从少年儿童开始加强专项能力训练,提高运动员的综合素质能力,特别要加强助跑速度和下肢弹跳力的训练。同时,在自由体操、跳马项目的选材、训练上要有重大的突破,力求4个单项都能培养出在2008年北京奥运会上具备争夺金牌技术实力的运动员[6]。只有打破常规的训练模式和选材规律,借鉴国外先进的训练方法和手段,引进国外的优秀教练员,制定合理的参赛目标,才能扭转目前项目发展不平衡,弱项长期处于落后状态的不利局面。
5 结论
(1)中国女子体操队的高低杠、平衡木实力与罗马尼亚、俄罗斯队相比优势不明显,动作的稳定性不高,失误太多;弱项与世界体操强国差距较大,下肢腰腹力量差仍然是制约中国女队难度发展的重要因素,新手缺乏经验,心理素质不过硬。
(2)中国女运动员运动寿命太短。我们要尽量保持运动员的巅峰竞技状态,这样不仅可以合理配置使用运动员,而且可以节约国家有限的人力资源。延长运动员的运动寿命是我国体操界急需解决的课题。
(3)新规程对团体决赛采用“六三三”制,使团体决赛更加激烈,呈现出不稳定的特点。依据团体决赛规程的变化,应改变传统的训练指导思想,合理地配置并使用好全能型和“绝招”型运动员,争取在2008年北京奥运会上夺取团体冠军。
标签:体操论文; 2008年北京奥运会论文; 中国体操女队论文; 奥运会体操论文; 竞技体育论文; 中国金牌论文; 奥运会项目论文; 竞技世界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