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目的 分析无缝隙护理对于ICU患者的感染风险、ICU停留时间的影响。方法 将2014年7月-2017年7月我院收治的ICU患者100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常规护理干预)和观察组(无缝隙护理)各50例,对比两组的临床疗效。结果 观察组的ICU停留时间及住院时间分别为(4.39±1.09)d、(13.68±2.30)d,均较对照组有明显缩短,且观察组的护理满意度为(92.47±3.40)分,与对照组比较相对更高,组间差异经统计学分析后意义显著(t=12.74,13.65,15.34;P<0.05);且观察组的感染率为4.00%,明显低于对照组。组间差异经过统计学分析后发现存在显著意义(X2=7.59,P<0.05)。结论 无缝隙护理能够显著降低ICU患者的感染风险,促进病情康复,缩短患者的ICU停留时间,为病情康复及预后改善创造有利条件。
关键词:无缝隙护理;ICU患者;感染风险;ICU停留时间;临床效果
与医院内其他科室相比,ICU收治的患者大多为危急重症,对于临床护理服务的质量也有更高要求[1]。ICU的护理特点为病种多样化、病情变化迅速等,如何做好ICU的护理工作,尽可能缩短患者的ICU停留时间,已经成为临床研究的重点内容[2]。为了更好解决有关问题,
本文通过对比分析方法,研究具体效果和临床应用可行性。具体内容整理后总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将2014年7月-2017年7月我院收治的ICU患者100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常规护理干预)和观察组(无缝隙护理)各50例。对照组中男性28例,女性22例,患者年龄27-63岁,平均年龄(43.28±4.39)岁,入住ICU时间3-6d,平均入住时间(4.86±1.03)d;观察组患者中男性、女性各26例、24例,年龄29.67岁,平均年龄(44.32±5.32)岁,入住ICU时间3-7d,平均入住时间(4.90±1.08)d。采用相关统计学软件对两组的基本资料予以分析,显示均无明显差异(P>0.05),可比性高。研究内容均被所有入选人员知晓,且入选者自愿参与,符合相关伦理学要求。
1.2方法
对照组予以常规性护理干预,根据患者病况采取合理的护理措施,有效预防并发症等。
观察组则予以无缝隙护理干预:第一,建立医疗档案,在患者入院时开始收集姓名、年龄、性别等信息,记录详细的护理计划并力求不出纰漏:第二,抽调科室内经验丰富的护士组成无缝隙责任小组,实行护士长领导下的负责制分层管理模式,同时根据实际的医疗管理
情况进行合理排班,实施弹性排班制度,确保所有时间均有至少两名护士在岗,避免出现其他纰漏;第三,做好ICU的基础护理,包括加强对患者的体征观察和病情评估,针对日常护理工作制定标准化的护理流程,定期对病房内进行消毒,强化病房内的环境管理,并定期协
助患者翻身、按摩等,有效预防褥疮或其他感染的发生;第四,构建护理巡视卡制度,每次的交接班前10min由当班护士填写巡视卡,并由交接班双方核查床头交接班的内容;第五,提高科室内护理人员的风险意识,通过每半个月进行一次质量监控交流会,交流可能出现纠
纷的问题及隐患并分析原因,总结有效的防范措施,同时还应组织护理人员对相关的法律法规进行学习,完善护理操作流程,从而有效提升风险识别制度。
1.3观察指标[3]。
统计两组患者的ICU停留时间、住院时间以及感染发生情况;同时自制满意度量表(百分制),在患者出ICU时调查家属的护理满意度。
1.4统计学方法
将SPSSl7.0作为本次研究中的数据统计学分析软件,计数资料和计量资料的组间对比分别予以卡方检验和t检验,构成比(%)表示计数资料,均数±标准差( ±s)表示计量资料。当P<0.05时认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两组的ICU停留时间、住院时间、护理满意度对比
经过以上护理干预后,观察组的ICU停留时间及住院时问均较对照组有明显缩短,且观察组的护理满意度相对更高,组间差异经统计学分析后意义显著(P<0.05),如下表1所示:
表1 两组的ICU停留时间、住院时间、护理满意度比较分析( ±s)
2.2两组的感染发生情况对比
观察组中出现感染的患者为2例(4.00%),明显低于对照组的7例(14.00%),组间差异经过统计学分析后发现存在显著意义(x2=7.59,P<0.05)。
3讨论
医疗行为的规范性和科学性直接决定了患者的生命安全和健康,做好ICU病房的护理工作,是确保医院护理质量的关键。ICU病房作为一个专门收治急危重症患者的特殊场所,做好ICU临床护理工作、确保护理工作流程的规范化,已经成为医疗研究人员的重点内容。无
缝隙护理是现代护理理论与临床实践相结合下的新型产物,与“以患者为中心”的护理概念异曲同工,主要是通过寻找出既往护理模式中的漏洞与问题,在临床实践工作中不断加以改进,确保整个护理流程的连续性和完整性[4]。无缝隙概念是由美国佛罗里达州湖地医疗中心
于1989年首次提出。,是一种新型的护理模式,要求将患者需求和良好满意度作为最终目标,在导向性的护理工作中体现以人为本的核心护理概念。应用无缝隙护理能够减少甚至是消除既往护理流程中存在的不良问题和缝隙、隐患等,让患者在整个治疗及康复过程中体会到更为细致、贴心的护理服务[5]。
本次研究显示,观察组的ICU停留时间及住院时间均较对照组有明显缩短,且观察组的护理满意度与对照组比较相对更高;且观察组的感染率为4.00%,明显低于对照组,组间差异经过统计学分析后发现存在显著意义(P均<0.05)。与于舒等人的研究结果基本一致。
综上所述,ICU收治患者在接受无缝隙护理后,能够显著降低患者的感染风险,促进病情康复,从而有效缩短患者的ICU停留时间和住院时间,且有利于良好护患关系的构建,具备于临床上推广应用的意义和价值。
参考文献
[1]王敏兰无缝隙护理对ICU患者感染及停留时间的影响[J].国际护理学杂志,2014,19(6):1501-1503
[2]董青,姜晶,綦翠丽等.无缝隙护理对ICU患者感染及停留时间的影响[J].中国卫生标准管理,2015,23(14):242-243.
[3]杜明娟.浅谈无疑隙护理对ICU患者感染与停留时间的影响[J].医学信息,2015.23(9):140-140
[4]王慧.无缝隙护理管理对ICU患者护理质量的影响[J].国际护理学杂志,2012.31(8):1463-1464
[5]吴丽云,无缝隙护理管理对ICU患者感染纠正时间的影响[J].转化医学电子杂志,2015,17(6):158-159
论文作者:吴娜
论文发表刊物:《航空军医》2017年第20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7/12/18
标签:患者论文; 时间论文; 缝隙论文; 统计学论文; 对照组论文; 满意度论文; 两组论文; 《航空军医》2017年第20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