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在我国快速发展的过程中,煤炭是不可缺少的能源,煤炭是中国主要能源之一,它不仅能产生合成甲醇、电石、二甲醚等化工原料,还是工业的主要能量来源。近年来,煤化工行业发展迅猛,但由于受到传统煤化工业产能过剩、生产结构不合理、环境污染等问题的影响而面临着巨大的压力。基于此,文章针对煤化工行业节能减排问题展开探讨和研究,提出相关节能减排措施,以此降低煤化工行业能源消耗、污染物排放以及环境的污染,希望引起相关行业人士的关注与重视。
关键词:煤化工行业;节能减排;问题探讨;应对措施
引言
21世纪80年代,由于世界石油危机、电力严重短缺现象等出现,能源问题开始引起我国的重视,国家制定了能源方针,政府成立了节能管理结构。近年,随着经济的高速发展,能源问题更加突出,节能工作关系到经济的可持续发展,上升为国家的发展战略高度,节能成为一个战略新兴产业。作为国有大型能源企业,我国中煤能源有限公司对节能工作十分重视,建立健全各级节能管理体系,取得了显著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1煤化工行业的现状和问题
1.1煤化工行业节能减排意识不强
目前,煤化工产能增长大于需求,产品供量大于需求量,导致煤化工产能过剩和环境污染严重。在“十一五”期间,国家提出节能减排政策,目标是国内生产总值能耗降低20%左右、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减少10%。但是,有的煤化工企业的管理者对煤化工节能减排政策却不以为然,只是在表面上做出响应国家节能减排的号召,并未落到节能减排的实处。节能减排政策并未在煤化工企业中完全地实施,这说明了企业的管理者节能减排意识的薄弱,相关人员建立的企业内部节能减排的规章制度并不完善,使用的节能减排设备也很落后。同时也体现出了国家节能减排规章制度的不完善。
1.2节能减排管理不严
企业内部节能减排的规章制度不完善、不健全以及不合理,同时管理机制的监督力不强、执行力差,导致了管理人员的态度散漫、节能减排意识的薄弱和管理积极性不高。在煤化工企业节能减排的管理过程中,需要投入大量的成本,来达到国家要求的节能减排标准,但节能减排管理和设备的成本过高,以至于企业为节省成本而聘用非专业的管理人员,导致了很多煤化工企业不能完成国家的节能减排指标,煤化工企业偷排的现象严重,直接导致了我国近年来环境污染的急剧恶化情况。
1.3节能减排设施不全和人员技术落后
煤化工企业为了企业利益的最大化,采用简单而老旧的节能减排设备以减少设备资金的投入,来敷衍政府例行检查。我国大部分煤化工企业节能减排设备不齐全,又不肯配置能源计量的工具,导致政府对煤化工产业的节能减排监测难以开展。与此同时,企业缺少专业的技术人员去实行节能减排的管理措施,对节能减排设备的使用也达不到最理想的效果,而且部分企业节能减排操作人员都缺乏专业知识和相应的技术,使得煤化工企业节能减排工作效率难有提升。
2煤化工行业节能减排的应对措施
2.1全面推进智能信息化系统应用,实现能源管理精细化
以建设智能工厂为目标,着力提高公司生产自动化、管理精益化、决策智能化水平。目前,中煤陕西公司建成了覆盖全厂的控制系统,自控投用率、生产工艺数据自动采集率为95%,达到国内领先水平。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通过对设备运行状态及生产全流程数据的自动采集,依托生产业务模型、建成生产执行平台,实现了能源管理实时检测、能源和产品质量在线分析、能源平衡统计、能源预测、设备运行在线监控和生产工艺在线优化等业务功能,以智能化的手段全面提升了能源管理水平。中煤陕西公司智能信息化MES能源管理系统主要功能是通过系统自动采集的能源数据进行汇总,根据不同能源介质对管网实现平衡功能。通过信息化系统创新建立了主要产品单耗分析机制,每天查看单耗数据,根据调度日报、lims质量数据、操作管理系统、实时数据库等模块综合分析,将生产执行系统各种模块灵活运用,实现了智能化的能耗分析,通过能源管理信息化建设使综合能耗降低2%以上。在信息化系统上设计出了单耗分析趋势图,让大家更加直观地看到每天单耗指标的变化趋势。趋势图功能可进行生产分析、辅助判断生产波动原因,优化生产操作。对生产运行动态跟踪,实时监控生产过程,实时掌控计划、调度、质量、工艺、装置运行等信息情况,使各相关部门及时发现和解决问题。通过信息化系统优化和节能管理创新,为公司能耗水平领先于同行业打下扎实的基础,切实为企业降本增效、提升企业能源利用效率和能源管理水平发挥作用。信息化系统建立了各种能源报表50余张,每天各单位通过信息化系统查看数据变化,对数据变化及时分析,为分析能耗提供了数据支持,解决了能源数据收集和整理耗时长、事后发现问题、原因跟踪不及时、监督管理难度大等问题,大大提高了工作效率。
2.2引入合同能源管理模式推动电气技术更新
合同能源管理模式在我国引进的时间较短,主要发源于美国、加拿大等发达国家,依托市场经济建立电气节能创新机制。具体来说,合同能源管理模式主要涉及到节能服务公司、设计方、煤化工厂等三个相关主体,由节能服务公司依据煤化工厂实际情况进行节能技术方案的设计,并负责计算节能设施的投入成本、安排相关部门负责采购与施工,以此推动节能建设项目的顺利运行。当项目取得运行成效后,节能服务公司便可以依据合同要求在规定年限范围内按比抽取节能收益作为回报。合同能源管理模式的应用真正实现了技术与设备的有效分离,通过雇佣专业公司、使用专业技术完成节能装置的设计,从而真正实现了节约电气能耗的目标,为三方都创造了一定的经济效益。在2010年我国《关于加快推行合同能源管理促进节能服务产业发展的意见》的正式发布,也为合同能源管理模式的应用提供了政策上的引导与支持,进一步促使电气节能技术在煤化工企业中得到了良好的应用。
2.3加强人才培养
节能减排在煤化工企业中的运用,少不了专业人才的操作和管理。因此,企业需要组织培训节能减排方面的专业人才,建立相关的节能减排技术培训班,定期对专业人员进行考核,教授他们最新的节能减排技术知识,以此来提升他们节能减排的管理意识和职业责任感。企业需要专门的技术人员去熟练地掌握节能减排的技术理论知识和操作技术,肩负起企业节能减排的重担,通过自身的技术来提升企业的资源利用率与污染物的控制率。
结语
总而言之,现如今国际市场上石油价格有所回升,我国煤炭资源较为充足,加之国家在政策层面给予的优惠都为煤化工企业的发展提供了有效驱动力,基于此煤化工企业应当把握其内在优势,真正立足于高能耗这一薄弱环节进行有效整改,借助电气节能技术降低设备能耗、提高生产效率,从而进一步践行我国经济与能源的可持续发展战略,为国家发展贡献强劲的动力支撑。
参考文献:
[1]卓唯佳.基于低碳理念的煤化工产业发展研究[J].决策探索(中),2018,(07):35.
[2]赵晓飞.打造高端化学品,接轨前沿新材料—煤化工行业砥砺绿色未来[J].中国石油和化工,2018,(05):28-29.
[3]刘付亮.煤化工行业安全生产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J].中国石油和化工标准与质量,2018,38(06):28-29.
[4]李淑梅,温双强.煤化工企业中电气节能降耗技术应用分析[J].科技创新与应用,2016(34):136.
[5]林鹏,刘建国,周夏.电气节能技术在大型煤化工项目上的应用与思考[J].化工设计通讯,2013(06):86-89.
论文作者:周海豹
论文发表刊物:《基层建设》2019年第7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6/25
标签:节能论文; 煤化工论文; 能源论文; 企业论文; 设备论文; 国家论文; 数据论文; 《基层建设》2019年第7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