低潮中的改革与努力--全球化与信息化背景下国外共产党发展趋势研究_美国政党论文

低潮中的变革与奋进——全球化信息化背景下国外共产党的发展趋势研究,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低潮论文,发展趋势论文,共产党论文,国外论文,背景下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20世纪90年代以来,全球化和信息化迅速发展,从根本上对人类的生产方式、生活方式、思维方式以及价值取向等产生了深刻影响。面对全球化信息化的挑战和20世纪末世界社会主义运动的挫折及失败,各国共产党努力调整路线纲领和政策主张,试图更加贴近时代环境和本国现实斗争,尽量保存力量和影响。总体上看,世界社会主义运动仍处于低潮,但经过纲领和政策调整,国外共产党也出现了不少值得关注和令人振奋的新气象,世界社会主义运动在压力和困境中得到了一定的恢复和发展。深入研究全球化背景下国外共产党的基本状况、革新实践和发展趋势,对于我们以改革创新精神加强党的建设,坚定不移地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具有重要的启示意义。

一、国外共产党的基本状况

受苏东剧变的影响和冲击,世界共产党和社会主义运动遭遇了空前巨大的挫折。有些共产党垮掉了,有些共产党改换了门庭,但也有众多的共产党直面困境,在艰难探索中稳步前进。综观世界各国,共产党的生存和发展仍比较困难。当前,世界上大约100个国家中有127个政党仍然保持共产党称谓或坚持马克思主义性质,党员总数700多万(不包括社会主义国家的执政党)。从地区分布看,亚洲29个、非洲8个、欧洲55个、大洋洲3个、美洲32个。其中,党员人数过万的共产党有30个,执政和参政的共产党约25个。从力量状况看,社会主义国家、发展中国家、转型国家和发达国家呈现出不同态势。

(一)社会主义国家执政党的力量在革新开放中得到加强。近年来,越、朝、老、古社会主义国家执政党党员总数比苏东剧变时有了大幅度的增长,由剧变时的450万增长到约800万。当前,越南共产党、朝鲜劳动党、老挝人民革命党和古巴共产党分别有党员310万人、400多万人、14.8万人和85万人,是国外所有政党中党员总数占所在国家人口比例最大、组织力量最强的政党。

在经受住了苏东剧变的巨大冲击后,越、朝、老、古四党深刻汲取教训,重视加强党的自身建设,注重提高党的执政能力,坚持党的领导地位和社会主义制度,维持了国内政局和经济社会的稳定。

(二)发展中国家共产党继续在困难中探索。苏东剧变同样给发展中国家共产党带来猛烈、深刻而广泛的冲击,但发展中国家共产党自行瓦解的并不多。相反,在南亚、南非、拉美等地,许多共产党不但保持了原有队伍,有的还有所扩大。其中,力量较强的首推印度共产党(马克思主义),现有党员79.6万人,是全印最大的左翼政党。尼泊尔共产党(联合马列)有党员11万左右。在本国有一定影响的还有叙利亚共产党(费萨尔派)、黎巴嫩共产党,但党员都只有数千人。东南亚有些国家的共产党由于主客观原因,近年来逐渐销声匿迹。非洲力量最大的是南非共产党,现有党员约2.3万人。拉丁美洲一些国家的共产党一直是左翼的一支重要力量,在本国政坛有一定影响的主要是巴西共产党(约有20多万党员)、智利共产党(约有4.7万党员)等。委内瑞拉、乌拉圭等国的共产党党员数只有数千人。

发展中国家共产党力量比较分散。为数众多的共产党或因力量弱小,或因观念保守,缺乏走上政治前台的实力、途径和方法。一些国家共产党在苏东剧变和全球化信息化的冲击下及时创新理论,更新观念,调整政策,逐步走出低谷,并有所发展,比如巴西共产党和南非共产党。还有一些党甚至取得了相当可观的成绩。印度共产党(马克思主义)在印度西孟加拉邦连续执政已近30年,与其他民主政党在另外两个邦联合执政也已多年。尼泊尔共产党(毛主义)在2008年4月10日举行的制宪会议选举中,取得了惊人的胜利,成为尼泊尔执政党。

(三)转型国家共产党力量衰退,内部派别众多,情况复杂。转型国家现有共产党约30个,有一定影响的有俄罗斯共产党(党员约16万人)、捷克和摩拉维亚共产党(党员约14万人)、乌克兰共产党(党员约11万)、阿塞拜疆共产党(党员约6万)、摩尔多瓦共产党人党(党员约1.6万)等。在保加利亚、匈牙利、捷克、斯洛伐克、阿尔巴尼亚等国,共产党人也都重建了自己的组织,只是名称不同、力量不等、影响各异。有的国家甚至同时存在多个共产党。在波兰、罗马尼亚以及南斯拉夫解体后独立出来的巴尔干诸国,今天几乎看不到共产党人的消息,有的国家封杀共产主义性质的政党。那些依然信仰共产主义的人们,只能以其他名义建党,或到其他政党组织中参加活动。

总体而言,转型国家共产党目前已渡过为生存而斗争的阶段,有的党员人数还略有增长,但剧变后共产党的生存空间受到限制,主要大党面临深刻危机。比如俄共,在中右翼势力的夹击下,社会支持率一再下跌,内部分裂,组织队伍进一步萎缩,党员老化,影响力明显不如以往,在国家杜马选举中仅获得12.9%的选票,不再是杜马中的第一大党。特别值得一提的是,作为前苏联地方党组织的后继者,摩尔多瓦共产党人党于2001年2月25日通过议会选举成为原苏东地区第一个执政的共产党,也是第一个以和平、民主的方式夺取政权的政党,这一事件在前苏东地区乃至全世界引起了震动,是苏东剧变后世界社会主义运动的一大亮点。

(四)发达国家共产党力量下降并逐渐被边缘化。发达国家共产党受苏东剧变的冲击最为严重,力量损失很大。西欧地区尚有21个共产党,近百万党员。其中,力量和影响较大的有法国共产党(现有党员约13万)、葡萄牙共产党(现有党员9万)、意大利重建共产党(现有党员9.6万)和意大利共产党人党(现有党员3.5万)、西班牙共产党(现有党员4万多)、希腊共产党(现有党员约3万)。德国民主社会主义党(现有党员约7万),是原民主德国统一社会党的继承者,虽不是共产党称谓,但坚持马克思主义和社会主义信仰,在德国东部有一定影响。在北欧地区的芬兰、丹麦、瑞典、挪威等国仍有多个共产党组织。这些党的党员数量多则几千人,少则几百人。美国共产党(现有党员约8000人)主要是由一些左派和反政府人士组成,是美国的合法政党。日本共产党(现有党员约40万)是目前日本所有政党中组织最为严密的政党,党支部已发展到2.5万多个,形成了覆盖全国的组织网络。

发达国家共产党在世界社会主义运动处于低潮的大背景下,虽然多数已经走出动荡期,但力量和影响普遍下降,组织建设面临一些问题,有的甚至还在为生存而奋斗。首先,党员人数持续减少,年轻党员流失,老龄化严重,职业结构过于单一,党的代表性萎缩。其次,社会影响力与日俱减,大选支持率连年下滑。2002年,西欧共产党无一例外在选举中失利,各党平均得票率下降2.5%。党员人数最多的日共,作为参政党其议会席位也逐年减少。发达国家的大部分共产党都无法进入议会。法共前主席罗贝尔·于等人认为,在欧洲,“不管什么类型的共产党,无论其名称如何,无论其参政与否,都无一例外地陷入严重的生存危机”。如何维持生存、寻求发展对于北欧国家和英国等规模较小的共产党而言,始终是一个严峻的挑战。

二、国外共产党的革新调整

面对全球化信息化的挑战和当代资本主义的新变化以及自身所面临的问题,国外共产党不同程度地探索和重新认识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普遍调整了党的理论纲领、政策目标,以适应新形势,谋求更好的生存和发展。

(一)从教条主义到强调创造性地运用和发展马克思主义。当前,马克思主义“本国化”、“时代化”已成为国外共产党革新发展的一大共同趋势。

社会主义国家的执政党大都结合本国实践丰富和发展马克思主义,如越共的“胡志明思想”、朝鲜劳动党的“主体思想”、古共的“马蒂思想”。发展中国家共产党大都强调马克思主义的“民族特性”,如印共(马)强调马列主义要与印度的具体条件相结合;南非共产党强调“马列主义不是无所不包的绝对真理和僵死教条”,要关注南非的具体国情并依据发展的形势特点来运用这些基本原理。转型国家共产党在对待马克思主义的态度上大都强调“继承性”和“创造性”。如俄共认为本党“遵循的是发展的马克思列宁主义”。摩尔多瓦共产党人党、乌克兰共产党、哈萨克斯坦共产党等均强调,马克思主义是创造性的科学,必须根据周围世界的变化创造性地对待、运用和发展。发达国家共产党普遍主张创造性地运用和发展马克思主义,但在围绕党的指导思想是一元还是多元的问题上存在较大差异。以希共和葡共为代表的少数党仍然坚持自己的理论基础是马列主义。芬兰、挪威、瑞典、丹麦等国的共产党和新英国共产党,也都强调仍然坚持马克思主义理论为指导,并主张把马克思主义与本国实际相结合。另一些共产党,如法国共产党、西班牙共产党和意大利重建共等,则一般只提马克思主义或马克思的理论,不认同列宁主义。如西共认为马克思主义仍是党的理论来源,是工人运动的指导思想,但不是唯一的,并认为马克思主义要随着形势的发展不断补充新的内容。法共和意重建共则强调指导思想的多元化,把马克思主义视为党的思想来源之一。这一类型的共产党存在着把马克思主义归结为抽象人道主义的倾向,用抽象的自由、民主、博爱、人道等概念取代马克思主义的革命性内容。

国外共产党尽管都强调马克思主义的“民族化”和“时代化”,但对马克思主义的理解和“本国化”的成果是不一样的。多数社会主义国家执政党形成了马克思主义“本国化”的标志性成果;大多数发展中国家共产党受民族、民粹主义浸染,理论体系混杂;转型国家共产党仍不同程度地存在把马克思主义教条化的倾向,目前还提不出在全球化信息化条件下实现和发展社会主义的完整理论体系;发达国家共产党则有所取舍,出现指导思想“多元化”的倾向。

(二)从一元社会主义模式到多元社会主义模式。国外共产党提出了各式各样的新社会主义观,社会主义模式“多样化”的趋势明显。

社会主义国家执政党致力于建设“本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如越共的“越南特色的社会主义”,朝鲜劳动党提出建设“朝鲜式社会主义”,古共主张建设“古巴特色社会主义”,老挝人民革命党强调“要把社会主义建设的普遍规律创造性地运用于本国的具体环境”。发展中国家共产党大都主张走具有自身特色的社会主义发展之路,如印共(马)提出要寻找一条印度“模式”的社会主义发展道路,巴西共产党提出要“建设具有巴西特点的社会主义”,智利共产党提出要建设“参与性的社会主义”和“有拉美特色的社会主义”等。转型国家共产党大都从对苏联模式批判和反思的视角提出新的社会主义观,如俄共强调复兴社会主义不是要恢复“失去社会主义优越性和脱离群众”的旧制度,塔吉克斯坦共产党提出复兴的不是“以行政命令式的管理手段为本质的国家社会主义”,捷摩共强调“斯大林主义”模式与社会主义格格不入,与此同时,这些党普遍指出社会主义要保障公民权利、政治和经济多元发展、人民福利普遍提高等。发达国家共产党针对社会结构深刻调整和变迁以及人们普遍关注的问题,提出了各式各样的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观,如法共的“新共产主义”,西共的“生态共产主义”,葡共的“具有民主特征的社会主义新社会”以及日共的“富裕而民主”的“日本式社会主义”等。

可见,各国共产党人对社会主义理论和实践重新作出了多角度、多侧面的分析与探索,赋予了更多的民族性特征,对社会主义模式的探索呈现出“多样化”的发展趋势。

(三)从主张暴力革命到主张和平民主的斗争道路。按照马克思主义的观点,暴力革命与和平方式是实现社会主义的不同方式。20世纪由于特殊的历史条件,尤其是社会主义革命发生在经济文化落后而专制主义又十分严重的国家,这些国家的社会主义无一例外地是通过暴力革命实现的,但这绝不否定和平方式取得政权的可能性。20世纪90年代以来,国外共产党纷纷提出通过和平方式实现社会主义的问题,而且将参加议会选举作为自己的重要活动之一。

发展中国家的共产党大多已放弃暴力革命,逐渐走上合法、和平的斗争道路。绝大多数共产党的斗争和竞选活动一般都在法律范围内进行,通过竞选进入议会并上台执政已成为它们的首选。发展中国家共产党有三种情况:一是以巴西共产党、南非共产党为代表,主张和平道路。如巴西共产党提出利用合法地位“在通往社会主义的道路上取得政治权力”。二是以印共(马)、尼共(联)为代表,主张把议会和非议会的斗争结合起来。如尼共(联)提出“议会斗争为主,街头政治为辅”。三是以秘鲁共产党(光辉道路)为代表的少数共产党仍主张暴力革命。发达国家共产党除希腊共产党等少数党仍主张进行革命夺取政权、建立无产阶级专政外,大都主张通过议会和平民主的道路来实现对现有资本主义社会的变革和改造。如法共、意大利重建共等提出“超越资本主义”的新路径,主张依靠发展现存社会的成果、需求和潜力来否定资本主义。日本共产党主张通过“资本主义框架内的民主改革”走向社会主义。俄共等转型国家共产党也大都主张用合法手段取得政权,对社会实行逐步的社会主义改造。

由此可见,非暴力的、和平民主的斗争方式已成为大多数国外非执政共产党共同的选择,但受环境制约,各党的出发点和具体政策又有所不同。在执政的共产党中,社会主义国家共产党均强调党的政治领导核心地位不可动摇,坚决反对西方的多党制。一些取得参政地位和在地方执政的共产党则认为,在全球化时代,突出的社会问题是现实政治生活中的主要矛盾,主张通过议会内斗争和议会外的社会运动和抗议活动,促使执政当局更多地关注社会公正问题,但这种斗争和活动应该是非暴力和避免剧烈动荡的。大部分发达国家共产党更多地强调改变对现行体制和政权的对抗态度,更多着眼于维护广大劳动者的近期政治利益,扩大民主权利,实现政治民主化。

(四)由“工人阶级政党”转向“群众性政党”。国外共产党为了应对社会结构的重大变化,巩固和扩大党的社会基础,试图重新自我定位,不同程度地出现了由“工人阶级政党”向“群众性政党”、“服务性政党”转变的趋势。

社会主义国家执政党根据社会主义建设的主要任务和执政主题,对党组织的性质和作用进行了新的界定。如越共修改党章,提出了“两个先锋队”的定位,强调既“是工人阶级的先锋队,同时又是劳动人民和越南民族的先锋队”。老挝人民革命党、古巴共产党也都先后修改党章,允许信教群众入党。近年来,金正日强调,朝鲜劳动党是“吸收工人、农民、知识分子中的先进分子的群众性政党”,是“深深扎根于群众中的革命政党”。发展中国家共产党大多数主张建设“群众性的先锋党”,如南非共、巴西共认为“群众性的先锋党”既有基层代表性,又保持先锋队的性质,但也有一部分党仍然单纯强调党的革命性。转型国家共产党大都宣称自己是工人阶级、农民、知识分子和一切劳动者的政党,逐步从“先锋队”的党走向“劳动者”的党。如摩尔多瓦共产党人党强调,党代表工人、农民、知识分子、在校青年、失业人员、退休者以及认同社会奉行社会主义发展思想的摩尔多瓦劳动者。发达国家共产党除希腊共产党继续坚持党是“工人阶级的先进的、有觉悟的、有组织的队伍”这一传统观点外,大多数国家的共产党已不再提工人阶级的先锋队,出现了“工人阶级的党”到“大众的党”、“群众党”转变的趋势。

尽管“群众性”和“多样性”已成为各国共产党组织建设的一种发展趋势,但是各党强调“群众性”的内涵和侧重点不同。越共从解放和发展生产力的执政要务出发,对私营企业主、知识分子敞开大门;老挝人革党、古共为了社会稳定,允许教徒入党;转型国家共产党和发展中国家共产党则都比较关注劳动阶层和社会弱势群体;发达国家共产党的“群众性”表现在党以“中间阶层”为核心。

(五)从普遍实行民主集中制转变为强调民主运行机制。国外共产党根据各自的具体情况对党的民主集中制组织原则进行了革新,扩大党内民主成为大多数共产党的共同选择。

越共、老挝人民革命党、古共等国外社会主义国家执政党在保证思想和行动高度团结一致的前提下,完善民主集中制,扩大党内民主。如越共强调根据新的形势和条件对民主集中制原则进行完善,先后创建了党的各级代表大会制、中央委员会工作制、集体领导制、党内选举制、所有领导职务差额选举制、质询制、党务和信息公开制、基层民主制、权力监督制等党内民主制度。发展中国家共产党一般都坚持民主集中制原则,以印共、印共(马)、南非共、巴西共产党为代表的有影响的党都主张在坚持民主集中制的前提下发扬党内民主,在民主中保持党的行动统一。转型国家共产党大都主张坚持和恢复民主集中制原则,但是,不少共产党由于处于动荡状况或非法状态,反党内分裂、宗派主义是当务之急,党内民主还有很长的路要走。发达国家共产党出现明显分化,以法共、西共等为代表的大多数共产党已经放弃了民主集中制原则,实行“民主运转原则”,突出民主、自由和多样性;以日共、希共等为代表的少数共产党,虽然坚持民主集中制原则,但大都作了新的解释,不再强调“无条件服从”,而是主张“自觉服从”。

国外共产党党内民主的发展是不平衡的。有的党内民主虽有所扩大,但也造成了基层组织软弱涣散、党员思想混乱、党的动员能力明显下降的状况。

(六)从传统封闭的活动方式向现代开放的方式转变。许多国外共产党认为党的传统活动方式已无法适应现代社会的需要,主张实现党的活动方式现代化。

近年来,社会主义国家执政党开始关注信息化背景下如何对待和利用媒体、如何引导媒体、如何改变传统的信息传达模式、如何实现党务管理的网络化、信息公开化等新问题。2003年,越共创设“越南共产党电子报”,向社会公开党的政策主张、党和国家领导人的活动等,党和国家领导人经常以网络为平台与网民进行交流。俄共针对在媒体宣传方面的弱势局面,在中央和地方各级党组织中建立媒体和宣传队伍,具体负责宣传党的纲领和主张,充分利用话语资源来争取选民。法共、意大利重建共产党、葡共、西共等每年举办党报节,以灵活多样和群众喜闻乐见的手段发动群众、发展组织、筹集经费。美共和其他一些资本主义国家的共产党在现代通讯技术和媒体不断发展的情况下,自觉更新党的宣传和活动方式,通过报纸、电台、因特网、电话专线等形式宣传党的政策主张。

实行“开放”的原则,以建设新型的共产党,这是西方国家共产党的又一个显著的变化。一方面,共产党的大门向所有人开放,只要承认党纲、党章,不论其民族、种族、性别、信仰、宗教、出身、职业、阶级等,都可以成为共产党员。另一方面,共产党不仅与工人阶级保持密切联系,还与广大劳动者、中间阶级和其他反对垄断资本的阶级保持联系。同时,共产党还与其他各阶级的政党发展广泛的关系,特别是与包括社会民主党在内的其他左翼政党和工会建立联系与合作关系,与争取民主、和平、社会公正、妇女权利、维护生态平衡等进步社会运动携手并进,共同斗争。

当前,资本主义国家共产党的基层组织——党支部或党小组的活动开展的情况极不平衡,有的甚至处于瘫痪的状态。为解决基层组织存在的问题,美国共产党将党支部改成俱乐部。党的支部主要是政治性的基层管理组织,旨在加强党员的政治思想教育,贯彻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密切党与群众的联系,进行扩大党的社会和政治联盟的活动,并定期过组织生活。通常情况下,非党员群众一般不能参加支部组织生活。俱乐部的活动则更加具有多样性、灵活性和群众性,它集政治活动、社会活动、文化娱乐活动、教育活动、管理活动于一身,是党员交流思想的场所,一般的非党员群众可以参加。

(七)由过去的注重制度性要求的政策向贴近民众的灵活务实的政策转变。各国共产党普遍认识到过于强调阶级斗争、忽视发展问题对国家、社会和自身建设的危害,因而更加关注经济社会和民生等现实问题,政策主张中的理性和务实因素上升。

社会主义国家执政党在坚持公有制为主体的前提下,不同程度地进行了经济改革和对外开放。多数非执政的共产党在经济政策领域已不再提制度性要求,有的认可混合经济体制,有的改变了企业国有化的立场,更多地强调经济增长要保障就业、扩大公众的经济参与权、实现可持续发展等目标。

面对形势的新变化,多数共产党改变了在社会政策上空喊口号的做法与相对激进的立场,在政策主张上不但维护工人阶级的利益,还体现受资本主义压迫和剥削的其他社会阶层人民的利益。多数党主张通过社会政策调节分配,兼顾公平与效率,更侧重应对和解决民众关心的公共福利、医疗、就业、男女平等、种族歧视、环境保护等问题,保障公众的最基本权益。

多数共产党在党际交往中破除了以意识形态画线的障碍,主张在独立自主的基础上开展对外交往。社会主义国家执政党从改善周边环境、抵御西方“和平演变”、巩固国家政权特别是党的领导地位等目标出发制定对外政策,开展国际活动。发展中国家共产党则将捍卫国家主权、民族独立和有利于本国经济社会发展作为对外政策的首要目标。发达国家共产党强调推进民主和人权事业、反对新纳粹主义、谋求世界和谐。

国外共产党的变革既是马克思主义政党自身发展的内在要求,是当今世界经济和政治发展的必然产物,也是马克思主义政党对经济社会发展客观要求的生动回应。尽管这种革新将是一个长期发展的历史过程,但我们必须看到,革新探索的过程都将使社会主义发展模式、马克思主义理论更加多样化、特色化、民族化,从而使社会主义理论在与各国实际相结合中更具活力;都将在一定程度上消除自身的弊病,增强自身的实力,从而对世界社会主义运动的复兴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

三、国外共产党发展前景

由于受到各种因素的制约,世界社会主义运动在今后相当长的一段时期内仍将面临巨大的困难和压力,短期内难以走出低谷。但是,全球化信息化的加速发展,使国外共产党挑战与机遇并存,在低潮中孕育着希望。

(一)全球化信息化背景下国外共产党面临的困难和挑战前所未有。当前,影响共产党生存发展的不利因素不但没有明显减弱,反而呈现出新旧问题交织的复杂发展态势。

1.“资强社弱”的国际政治格局以及全球化信息化趋势的深入发展,使国外共产党面临复杂的生存环境。一方面,20世纪80年代末发生的苏东剧变加剧了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力量对比失衡的局面,“资强社弱”的态势明显增强。始于前苏东社会主义国家共产党政权垮台后的国际社会的反共狂澜,至今余波未尽,东欧等少数转轨国家的共产党活动仍处于地下和非法状态。社会“疑共恐共”情绪蔓延,共产党深受历史阴影的困扰,难以得到民众的广泛同情和理解。另一方面,经济全球化和社会信息化趋势加深,资本主义制度的自我调节机制持续发挥作用,各种社会矛盾有所缓和,资本主义呈现出新的生机与活力。在全球化信息化背景下,各种意识形态竞争并存,形形色色的改良主义思潮占据上风,社会的包容性加强,民众对意识形态的关注越来越少,更加关心影响切身利益的具体政策。资产阶级政权排斥打压共产党的手段也更具隐蔽性、欺骗性,民众难以准确理解共产党的观点主张,同情其艰难处境。此外,共产党昔日对国家和社会进步创造的辉煌事业因时过境迁而被新一代遗忘。

2.多数共产党受制于现行政治制度和体制,难以有效拓展政治空间。当今世界,96%的共产党在现行资本主义制度框架内参与多党竞争,对资本主义政党政治“游戏规则”的制度性遵守,决定了共产党的发展必然深受这一体制束缚。首先,政策主张的鲜明特色弱化,吸引力下降。近些年来,为争夺选民,无论是左翼、右翼还是民族主义甚至教派政党,均抢抓平等公正的大旗,使共产党最能打动民心的社会公正、扩大就业、完善福利保障制度等政策主张,被各色政党“窃取”,难以像以往那样以鲜明的政治主张广泛吸引民众。其次,各国政党政治格局不利于共产党拓展政治空间。一方面,许多国家要么是左右翼大党轮流执政,要么是传统民族主义政党主政,共产党的施展余地不大;另一方面,绿党、教派主义政党、民众主义政党、女权党等非主流政党兴起,参与多党竞争,进一步挤压了共产党的生存空间。第三,一些国家的主流政党利用执政优势和“游戏规则”限制共产党发展。它们往往利用修改选举法、抬高议会“门槛”、大选前重新划分选区等办法,将众多力量弱小的共产党排斥在国家主流政治之外,使其难以发挥作用。

3.共产党自我变革和创新能力普遍不足,难以应对全球化信息化发展要求。一是应对阶级基础分化不力。随着全球化信息化的快速发展,各国经济社会结构的深刻变迁,共产党原先依靠的阶级基础不断分化,产业工人队伍严重萎缩,知识型劳动者群体日益壮大。但一些党一味追求阶级基础的纯洁性,对后者吸纳不足,党的选民队伍持续流失,另一些党虽然试图抓住日益壮大的社会中间阶层,但效果不彰。二是理论探索不成熟,政策纲领缺少新意。以葡共、希腊共为代表的一些党创新力度不大,固守马列经典,没有突破教条主义的束缚;而以法共为代表的一些党的理论变革过快、过急,引起党内思想混乱,激化矛盾分歧,使党处于解体边缘;还有众多小党认识不到资本主义的新发展和新变化,固守阶级对立和武装斗争的立场,在政党林立的格局中日益被边缘化。三是党的组织建设呈现不断弱化的趋势。许多党党员人数持续减少,青年党员流失,党的后备力量不足。一些党仍然没有处理好民主与集中的问题,抑制了党的活力。有的老党、大党“精英化”和“官僚化”倾向明显,领导层多年无法正常交替,党员干部日益脱离民众。有的党基层组织萎缩,无力应对来自其他政党、非政府组织的竞争。

4.宗派主义仍然困扰着国外共产党实现左翼联合与国际合作,影响社会主义力量的团结壮大。一方面,一些党在国内斗争中不能有效团结其他进步力量。意大利重建共、法共、西共等有影响的老牌共产党要么在与社民党等左翼政党合作时削弱了自身实力,要么过分强调合作条件和原则而未能通过联合左翼扩大影响。法共在2007年大选时把拒绝新自由主义作为党际合作条件,最终未能与社会党联合参选。另一方面,左翼由来已久的“宗派主义”在国外共产党中普遍存在,一些党“唯我独革”、“唯我独左”的倾向严重,加剧了世界社会主义运动的分裂、分化的倾向。例如,白俄罗斯共产党称白俄共产党人党为“共产帝国主义”,葡共等则视法共为“右倾机会主义”,而法共、意重建共则认为希腊共是“斯大林式的政党”。世界共产党不但难以实现团结,甚至难以共同在一个平台、一个场合聚会,没有一种机制能够将绝大多数共产党召集起来。即使是在那些仅代表一部分共产党的国际会议上,各党往往热衷于阐发各自的观点,而不是着眼于形成共识。

5.国外共产党尚未找到自身在左翼运动中的准确定位。许多共产党都高举反对资本主义全球化、反对新自由主义的旗帜,积极参与和组织各种示威、抗议活动,投身左翼的新兴社会运动。法共、西共、葡共、意重建共等国家共产党还把反新自由主义作为党的主要任务,与反新自由主义政党、反全球化组织合作;拉美一些共产党明确支持新兴左翼政党,有的党还与之共同参选并成为参政党。但从总体上看,多数共产党内部及共产党之间对于是否以及怎样参与左翼运动,都不同程度地存在分歧。一些共产党虽然意识到左翼新兴运动带来的发展机遇,但对于如何自我定位、如何处理与其他左翼力量的关系等问题,还缺乏明确、统一的认识,不能很好地把自身的政治目标和纲领融入并体现到左翼运动中。这是当前多数共产党难以通过左翼运动使自身实力和影响得到明显提升的原因所在。

(二)全球化信息化背景下国外共产党的发展机遇也前所未有。全球化没能消除当代资本主义的固有矛盾,也不能改变当代资本主义的命运。因此,“资产阶级的灭亡和无产阶级的胜利是同样不可避免的”,社会主义在今天仍然具有强大的生命力。

1.部分执政的共产党政权稳定,革新开放为组织发展奠定了物质基础,给予众多共产党精神上的支持和鼓舞。越共、老挝人革党、古共、朝鲜共产党、摩尔多瓦共产党人党执政经验丰富、地位稳固,特别是四个社会主义国家执政党都曾在本国革命和建设中取得过非凡的业绩,社会基础和群众根基深厚。这些政权的存在,使众多处于艰难境地的共产党看到了奋斗的希望,得到了力量上的支撑和精神上的鼓舞。它们务实、灵活地施政治国,使执政的共产党力量不断壮大。越共、老挝人革党顺应形势发展,主动领导国家走上革新开放道路,增强了组织发展的动力。近年来,越、老两国经济增长率分别保持在7.5%和6%以上,脱贫减贫成果显著,人民生活水平明显改善,党的威信不断提高,党员人数和基层组织数量逐年攀升。摩尔多瓦共产党人党作为一个在资本主义制度下执政的共产党,面对虎视眈眈的西方“强邻”,谨慎应对随时可能发生的“颜色革命”。摩共执政以来,摩尔多瓦国内生产总值增长了40%,外债减少了2/3,居民平均工资和退休金分别提高2倍、3.5倍,人心思定,反对派力量无机可寻。包括中国共产党在内的执政力量不断取得新的施政成就,不但为巩固政权和组织发展奠定了坚实的物质基础,而且较好地论证了共产党政权存在的合法性、合理性与进步性,极大地鼓舞了国外共产党的信心,成为世界社会主义运动低潮阶段的“亮点”。许多国外共产党在与我党交往时都表示,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事业的巨大成功,使它们增强了革新的动力,看到了奋斗的希望。

2.一些党调整思想路线,巩固阶级基础,政治影响力有所上升,对其他共产党的发展具有积极的示范作用。一方面,顺应潮流主动转型,以新的思想路线统领全党。一些党放弃武装夺权的思想路线,向议会党、参政党转型,成功地保持和扩大了影响,跻身于主流政治。巴西共支持并加入劳工党政府,成为南美最大国家的参政党,极大地鼓舞了拉美地区共产党乃至左翼力量的信心。尼共(毛)放下武器、走出丛林,共同参与和领导了反对王权、还政于民的社会运动,并成功地通过多党选举成为制宪会议第一大党牵头组阁,不但有效保持了武装斗争时期积累的影响力,还提升了党对国家经济社会的主导权。另一方面,抓住民心,巩固党的阶级基础和扩大党的群众基础。虽然在资本主义制度下参政或在地方执政,但南非共、日共等一批共产党始终自我定位为政府的“监督者”和右翼势力的“牵制者”,坚持代表弱势群体和广大中下层劳动者利益,围绕民众关心的就业、福利、社会保障等问题组织各种活动,彰显了共产主义政党以人民利益为党的最高利益的宗旨。印共和印共(马)还针对落后的种姓制度,开展国民教育、扶贫济困,使其在广大低种性民众中拥有稳定的影响力。这些党的成功探索,对于其他共产党反思自身经验教训,正确评价、认识乃至调整党的理论政策、思想路线和具体实践,具有积极的示范意义和借鉴价值。

3.全球化信息化的深入发展,激化了资本主义固有的社会矛盾和风险,客观上为国外共产党带来了新的发展机遇。近年来,全球化负面效应逐渐显现,许多国家失业率居高不下、经济低迷、福利水平下降,加之能源资源和粮食价格上涨、通货膨胀,广大中下层民众切身利益受损,普遍对主流政党明显带有新自由主义倾向的政策举措不满,在客观上,使得共产党的政治理念和政策主张重新受到关注,一些党抓住机遇,扩大了影响。2006年以来,俄共、印共(马)等针对物价上涨、民众生活受影响的情况,开展了一系列抗议活动,迫使政府作出承诺和让步,从而赢得了民众信任。日共抓住日本经济社会改革进展缓慢,社会失望情绪抬头的现实,提出了一系列民众认同的观点主张。2008年2月,日共委员长志位和夫在国会质疑自民党政府就业政策的言论引起广泛社会反响,有关内容的网上点击率超过15万次,一些网民直接称赞“共产党好样的”,这在疑共氛围较重的日本是不多见的。据统计,自2007年9月日共第五次中央委员会全会至2008年5月底,日共新增党员8000多名,平均每月千人入党。这表明,在当前形势下,共产党扩大影响的新条件正在酝酿,并已经有所表现。

4.各种新社会运动兴起,为国外共产党的发展提供了新的借助力量和斗争平台。近年来,反新自由主义全球化运动方兴未艾,各种左翼力量、非政府组织投身其中,并得到民众的广泛响应和支持。拉美、西欧地区一些共产党也加入其中。随着全球化负面影响的加深,共产党必将在倡导社会公正、维护民众利益等方面有所作为。同时,发轫于西方的生态环境运动逐渐向亚非拉发展中国家延伸,作为反思和批判资本主义发展模式的一支进步力量,众多的生态主义政党在各国政坛独树一帜,有些已经成为重要的参政党。尽管这些生态主义政党受资产阶级自由民主思想影响,对共产党存有一定偏见,但仍不失为一支可以合作和借重的力量。此外,无论是在西方发达国家,还是众多发展中国家,女性参政意识日益增强,女权主义运动蓬勃开展,一些女权主义政党还成功进入议会、政府,参与到治国理政的活动中来。这些社会运动和政治力量拓宽了世界各国共产党的政治实践领域,为其实现自我突破,扩大生存和发展空间提供了机遇。

5.从国外共产党自身力量发展来看,也出现了一些有利因素。国外许多共产党强调不同形式的左翼联合并频繁参与地区和国际性活动。随着经济全球化和地区一体化进程的加快,以新自由主义为指向的资本国际化迅速发展。为了反对资本主义全球化和适应各类政党形成地区性或国际性联盟的发展趋势,一些国家共产党重视对外联系和交往,通过相互出席党代会、党报节,举行多边会晤和召开国际会议等形式扩大彼此之间的合作与交流,共同探讨新形势下如何联合自强的应对方略。还有一些共产党呼吁,要加强共产党、社会党之间的双边特别是多边合作,形成一个包括社会党、绿党在内的左翼联合阵线。有些共产党组织在分裂多年之后开始出现弥合趋势,通过联合壮大自身力量。随着现代通讯技术和媒体的不断发展,国外共产党的宣传方式、活动方式也在不断进步,有利于加快党的现代化和扩大党的影响。

尽管各国共产党根据新的经济和政治环境,不断革新党的思想观念、组织结构、运行机制和活动方式,共产党在新的历史条件下也获得了新的发展,但从总体上看,各种不利于共产党发展的环境和因素不会在短期内消失,“资强社弱”、“资攻社守”的基本格局不可能在短期内打破,共产党阵营的自身矛盾和局限性还将继续存在甚至有所发展,各具特色的发展道路仍然需要经过艰难而漫长的探索,期间还可能伴随暂时的挫折与失败,世界社会主义运动还不能迅速走出低潮。

课题总负责:高永中 张阳升

成员:陈龙发 龚加成 董卫华 崔桂田 丁晓强

标签:;  ;  ;  ;  ;  ;  ;  ;  ;  ;  ;  ;  

低潮中的改革与努力--全球化与信息化背景下国外共产党发展趋势研究_美国政党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