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省常德芷兰实验学校 415000
摘 要:科学探究是科学研究过程的核心特征,具有重要的教育意义。在小学科学课堂中,教师是学生学习科学的支持者和引导者。引导学生主动探究,亲历科学探究的过程,这将有利于保护学生的好奇心和激发学生学习科学的主动性。
关键词:小学 科学课堂 探究
一、有选择地合理安排探究
科学教学中要树立“用教材教”的意识,教师在设计科学探究形式的时候一定要注意根据教学内容和实际情况,合理安排教材。另外,科学探究过程有七个要素,即提出问题、猜想与假设、制定计划与设计实验、进行实验与收集证据、分析论证、评估、交流与合作。并不是所有探究过程都要完成这七个要素,有时,只有部分内容适合科学探究,并且只涉及部分要素。这就需要教师在备课过程中充分考虑,设计适合学生发展的探究形式。
现在的科学教材的设计也体现了“用教材教”的观念,给了教师、学生很大的自主权。如“生命”单元对动植物的探究,教师可以根据实际情况选择学生熟悉的或能找到的动植物作为研究的对象,而不必完全依照教材开展教学活动。对学生,他们可以选择自己感兴趣的问题进行科学探究。另外,教材还安排了自由研究内容,这些都体现了“以人为本”的思想,最终实现育人的功效。
二、多层次了解学生,不上“一厢情愿”之课(课前准备)
多层次了解学生,不上“一厢情愿”之课,就是教师在上课前除了做好自己上课的材料准备、教学准备外,也要布置学生做好准备。
1.提供有结构的材料,为探究活动提供便利条件。所谓“有结构的材料”就是为实现教学目标,教师经过精心选择设计,为学生的探究活动提供典型教学材料的组合。在科学探究活动中要引领孩子体验,教师就要为学生提供足够有结构的材料,留给学生足够的探究时间,让学生用多种感官,自主地探究,进行充分的感知,获取丰富的感性知识。
2.布置学生做好课前准备工作。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教师可以上一个单元课之前做好两件事:请孩子们事先把知道的和不知道的知识以问卷表的形式提供给老师,这样能让教师在整理每个小组的问卷表的过程中把课备得有声有色,有根有据;事先让孩子们列出本单元比较完整的一张实验器材清单,让每个小组商量着做好相关的实验准备,根据孩子们可以或可能提供的实验材料,教师仅需要补充准备好一些欠缺的材料即可,这样往往能做到事半功倍。因为很多孩子在了解和准备实验材料的同时往往会在课前提前进行一些小实验,这样就为他们的科学探究提供了充分的时间和广阔的空间,不知不觉中激发了他们强烈的探究欲望。
三、在老师引导下加强学生参与度
与传统教学很大的区别在于:科学探究性教学中,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师只是引导者、组织者,学生与教师的分工明显不同。比如:提出问题时,不能因为学生提不出来,教师一着急就直接告诉学生,教师应该冷静地去引导学生思考问题。学生实验不成功,教师不能立即去做给学生看,而是应该组织学生去分析问题出在哪儿。对学生的探究活动,教师更要舍得花大量的时间,让学生多动眼“看一看”, 多动脑 “想一想”,多动口“说一说”,多动手“做一做”,充分发挥学生在课堂上的主体作用,开发学生的情感潜能、思维潜能、操作潜能,激发学生创新的火花。
当然,在多数探究中,教师要适时地给予适当的帮助、引导,从而使探究在经历了一段努力之后有所结果,让学生体验到收获的喜悦和兴奋。否则,总是探究不出什么结果,学生也会丧失对探究的兴趣和信心。
发现问题和提出问题是探究的前提,问题的确立是学生探究的动因和目标,建构有价值的问题是深入开展探究性学习活动的有效保证。有人认为课堂上只要多问几个“为什么”,就能达到目的。于是在短暂的时间里让学生提出很多“为什么”,而这些所谓的“为什么”,仅仅是为问而问,形式上由“满堂灌”变为“满堂问”,其实多数问题没有质量,不具备研究的价值。这种教学表面看热热闹闹,实质上仍是填鸭式。因此,教师应该精心设计问题,考虑问题的价值性,不做“无意义的探究活动”之课。
首先,问题要具有趣味性和挑战性。其次,问题要体现现实性和真实性。问题仅仅具有趣味性还不够,需要探究的问题还应具有现实性和真实性。问题的现实性是指有关自然科学的问题必须是客观存在的现实问题,我们设计的问题就要尽可能在实际生活中找到原型。在探究性的实践活动中,组织和引导学生重新经历知识形成发展的过程,使学生成为知识的探索者、发现者和创造者。再次,问题要注重创造性与准确性相结合。探究性学习主要是为了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要求学生探究的问题在一定准确性基础上,更需要一定的创造性。问题的准确性有利于学生有目标地探索,有利于学生发现规律,形成解决问题的科学思想和方法。但是过于简单明确的问题反而会约束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因此,教师在设计问题的过程中要兼顾问题的创造性和准确性。
参考文献
[1]丁晓霖 探究中教师应做什么.《科学课》,2003,11上半月,29-30。
[2]郭岱 引领孩子们在体验中学习科学.《科学课》,2003,11上半月,27-28。
[3]呈佳斌 韩自念 探究性学习中问题的构建策略.《科学课》,2002,9,13-14。
论文作者:颜蓉
论文发表刊物:《中小学教育》2017年1月第267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7/2/7
标签:学生论文; 教师论文; 科学论文; 材料论文; 过程论文; 孩子们论文; 教材论文; 《中小学教育》2017年1月第267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