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儿手足口病口腔病变的观察与护理论文_王丽霞

湖南省石门县人民医院 415300

摘要:目的:探究小儿手足口病口腔病变的护理效果。方法:对92例小儿手足口病患儿进行分析,随机分为对照组46例(采用常规护理)与实验组46例(采用有针对性护理),对比两组护理效果。结果:实验组患儿治疗总有效率为95.7%,明显优于对照组78.3%,差异显著,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实验组护理满意率为93.5%,对照组护理满意率为76.1%,对比差异显著,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在小儿手足口病口腔病变中采用有针对性护理干预,可以对口腔病变进行显著改善,促使患儿尽早康复,护理效果比较理想,具有较高的安全性与可靠性,在临床上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

关键词:小儿手足口病;口腔病变;观察;护理

手足口病在临床上比较常见,其属于一种传染性疾病,会呈现爆发流行特点,高发群体为学龄前儿童,尤其是3岁以下的患儿发生率较高。该病的主要临床症状为手部、足部与肛门周围出现红色斑丘疹,在口腔内部出现疼痛性水泡,会快速破溃出现溃疡症状,会显著增加疼痛症状,继而导致患儿拒接禁食,给患儿造成较大的痛苦[1]。该病变化比较迅速,容易引起多种并发症,如果没有得到及时有效的治疗,会威胁到患儿的生命健康。同时需要给予有效的护理干预,促使患儿尽早康复,显著改善口腔病变症状,取得良好的预后效果[2]。在本次研究中,对92例小儿手足口病患儿进行分析,现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对92例小儿手足口病患儿进行分析,入选时间为2017年2月至2018年2月。随机分为对照组46例(采用常规护理)与实验组46例(采用有针对性护理),对照组患儿中,男性27例,女性19例,年龄在8个月至9岁之间,平均为(4.2±0.4)岁。实验组患儿中,男性28例,女性18例,年龄在9个月至8岁之间,平均为(4.1±0.3)岁。一般资料对比中,两组患儿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将常规护理应用在对照组患儿中,需要告知注意事项,对涂抹药物方法进行指导,做好卫生护理工作。实验组采用有针对性护理干预,具体如下:

(1)病情观察

需要对患儿的实际病情进行详细了解,并及时做好隔离措施,避免感染。同时,对患儿的生命体征进行严密监测,并对其病情变化情况进行记录。如果患儿出现高热现象,需要对其进行降温处理,密切观察患儿的体温变化情况,以便及时给予应对措施降温。

(2)饮食护理

患儿口腔出现溃疡症状会出现剧烈疼痛,从而拒绝进食,而不合理的饮食会对溃疡造成刺激与感染,从而加重病情。因此,需要给予有效的饮食干预。每天提供清淡饮食,摄入高热量与维生素、蛋白质流食。忌食生冷、辛辣食物。针对饮食习惯不合理的患儿,需要采取有效的措施提高进食积极性。如果患儿疼痛比较严重,需要在医师指导下给予营养液补充治疗。

(3)口腔护理

需要定期对口腔进行清洁,在进食前后采用生理盐水或温水漱口,或者采用棉签蘸取生理盐水对口腔溃疡部位进行清洁护理。在口腔清洁后20分钟需要暂停进食。

(4)心理护理

患儿由于疼痛在护理中会出现恐惧、烦躁、焦虑等不良情绪,需要耐心与患儿沟通,陪伴患儿做游戏,转移患儿注意力,缓解疼痛。并鼓励患儿积极面对治疗,鼓励与安慰患儿,缓解患儿不良心理,确保患儿配合治疗。

(5)皮肤护理

需要对患儿皮肤进行消毒,避免细菌与其他患儿进行交叉感染。同时,需要对被褥、衣服等进行清洁与消毒,避免刺激皮肤,做好个人卫生护理工作。定期修剪指甲,出现疱疹的时候需要对患儿双手进行控制,避免抓挠引起感染。

1.3观察指标与疗效标准

采用自拟护理满意度量表进行评分,总分为100分,分为非常满意、比较满意与不满意三个等级。显效:患儿口腔内溃疡消失,身体各处红色斑丘疹消失,疼痛消失。有效:口腔内溃疡得到显著改善,轻微疼痛,身体各处红色斑丘疹明显消失。无效:症状未改变。

1.4统计学分析

采用SPSS21.0统计学软件进行分析,采用(平均数±标准差)表示计量数据,P<0.05表示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两组患儿护理效果对比

实验组患儿治疗总有效率为95.7%,明显优于对照组78.3%,差异显著,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见表1所示:

表1 两组患儿护理效果对比[n(%)]

注:与对照组比较,P<0.05。

2.2两组患儿护理满意率对比

实验组护理满意率为93.5%,其中非常满意27例,比较满意16例,不满意3例;对照组护理满意率为76.1%,其中非常满意20例,比较满意15例,不满意11例;对比差异显著,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

3.讨论

手足口病在儿科中比较常见,其发病率较高,具有传染性,口腔病变会影响到患儿的饮食与预后效果。在对患儿进行治疗的同时需要给予有效的护理干预,以便提高患儿生活质量,取得满意的护理效果。将有针对性护理干预应用在小儿手足口病患儿中,可以取得较好的护理效果。在有针对性护理中,对其口腔进行护理干预,可以减少口咽部有害细菌聚集,对其进行合理清洁,确保口腔卫生[3]。同时可以湿润口腔黏膜,确保良好的口腔环境,促使口腔病变尽快消失。在饮食护理中,可以减轻患儿拒食行为。皮肤护理中,可以对皮肤进行清洁与消毒,确保皮肤卫生。另外,给予病情评估与心理护理,可以为患儿提供优质的护理服务,取得满意的护理效果,促使护理满意度的提高。

综上所述,在小儿手足口病口腔病变中采用有针对性护理干预,可以对口腔病变进行显著改善,促使患儿尽早康复,护理效果比较理想,具有较高的安全性与可靠性,在临床上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

参考文献:

[1]袁新霞,刘会,尤彦华,等.综合性护理联合健康教育在小儿手足口病护理中的应用[J].临床合理用药杂志,2015,17(01):170- 171.

[2]畅俊艳.小儿手足口病口腔病变的观察与护理探究[J].大家健康(中旬版):2014,23(03):184-185.

[3]王红,孙丽华.小儿手足口病口腔病变的观察与护理[J].护士进修杂志,2017,27(19):1789-1790.

论文作者:王丽霞

论文发表刊物:《健康世界》2018年17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10/12

标签:;  ;  ;  ;  ;  ;  ;  ;  

小儿手足口病口腔病变的观察与护理论文_王丽霞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