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网建设的城市空间综合利用研究论文_高丽萍,闫珺,杨书敏

电网建设的城市空间综合利用研究论文_高丽萍,闫珺,杨书敏

(国网河南省电力公司洛阳供电公司 河南洛阳 471000)

摘要:创新思路,综合利用城市空间,在电网建设方面意义重大,不仅可以有效节约资源,还可以创造经济和社会效益。土地资源是不可再生的资源,而在当前的经济发展和规划制定中,电网建设的矛盾非常突出,其中的核心问题就是无预留站址、站址范围过小、出线通道不足。通过加强城市空间的综合利用,可以有效的解决这一问题。也有利于更好的服务社会和经济发展,体现电网公司的社会责任,赢得广泛的社会赞誉。

关键词:电网建设;城市空间;综合利用

前言

随着国民经济的快速发展,社会对于用电的需求不断上升,各个地区的供应负荷近年来连创新高。与此相对应的是,由于城市发展、规划、规范等方面的原因,变电站站址布点困难、站址用地范围不规则、线路通道无法解决等直接阻碍着电网建设的推进,由此产生了日益增长的用电需求与电网建设推进困难这两者之间的尖锐矛盾。该项研究通过开拓思路,大胆创新,应用新技术,在加强城市空间综合利用方面开展研究,旨在为今后城市中心区与电网建设开辟一条新的途径。

一、电网建设现状分析

(一)电网建设中选线存在的问题

由于电力线路一般沿规划道路同路径实施,受市政规划影响较大。一方面由于规划道路建设存在不确定性,若规划道路路径调整,电力线路通道也要发生相应变化。另一方面由于电力建设和市政建设在时间上很难同步,因此也常出现电力线路建设时道路尚未建成,无法沿路建设。电力通道紧张,以110kV电压等级为例,普通的双回路110kV架空线路走廊宽度大概为27米,而同样规模的电缆线路走廊宽度也需要3~5米,由此看出,电力通道会占用较多的土地面积。由于目前正处于城市高速发展时期,市区内的各种楼盘、道路、商铺及公共设施密布,已基本无法满足电力通道的宽度要求。与市政设施建设的矛盾,随着城市建设速度的加快,城市对电力需求也越来越旺盛。电网规划中对于同路径上管线规模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同时由于其它市政管网设施的不断建设和改造,城区电缆通道断面愈来愈狭窄,现有电缆在技术上已无法满足多管孔窄断面的要求。由于电力通道与道路和市政管线建设不同步实施,导致电力通道建设实施矛盾重重[1]。

(二)变电站站址用地存在的问题

近年来,遵循国家“资源节约”与“环境友好”两型社会发展要求,遵循国家电网公司电网投资经营理念与“四化”要求,以项目全寿命周期管理为导向,以“治乱、提效”为目标,国网公司、省电力公司颁布了一系列标准化设计文件,从而实现了统一设计原则、统一技术标准、统一建设模式、统一质量管理和优化设计流程的目标,极大地推动了系统内的标准化建设。这一系列标准化文件的推行,一方面大大缩短了变电站的设计、建设周期和建设费用,例如南京110kV会展变和110kV玉兰变电站,在应用标准化设计成果的前提下,设计和建设周期缩短了约三分之一。在标准化建设得以推行的情况下,我们也应看到在老城区以及数年前规划建设预留地带来的建设难题。标准化的建设模式要求统一标准的建设用地范围,但是作为城市整体规划,政府要兼顾经济发展和城市建设以及市政建设用地规划的双向要求,在规划时预留的建设用地较小,地形不规则,规划退让要求较高,直接导致了预留站址的地址条件很不理想,建设难度极大;而随着城市建设和经济快速发展,单体建筑的负荷越来越大,原有的电网规划方案中难以考虑到负荷的快速增长,导致预留站址数量不足,造成局部区域的布点空白,或者难以找到经济、合理的布点站址。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二、城市空间综合利用方式研究

(一)城市公共设施与电力设施的共同建设

在当前城市中心区,由于经济的高速发展,用电负荷直线上升,与此相矛盾的是城市中心区域电网供电能力的薄弱,其中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变电站的缺少。一方面由于城市的发展,城市中心区可谓寸土寸金,地价高昂,用地成本甚至超过变电站建筑和电气设备造价;另一方面即使付出巨大的经济代价,也可能受到周边居民、企业的阻挠,导致变电站建设长期受阻。而国内上海、北京等地开展的地下变电站建设,在节约土地资源和提升环保方面取得成效的同时,在投资、建设、运行安全、检修等方面也存在着显著的缺点,据悉厦门市已停建地下变电站[2]。我们考虑到城市公用设施具有巨大的占地面积和空间,例如可将体育中心、写字楼、商业大厦、工业园区会所等建筑与变电站合建,使其成为一条解决城市中心区负荷与电网建设之间矛盾的途径。

(二)利用大容量主变,提升变电站的变电量

在中心城区,变电站的布点和建设均极为困难。由于多种原因,中心城区近十年来仅建成1座220kV变电站和3座110kV变电站,电网的建设速度远远落后于经济发展速度。这其中最主要的矛盾就是变电站的布点无法落实、建设难以开展。由于民众对于电力设施的建设是否会造成环境(电磁)污染存有疑虑,对供电半径以及变电站的布点方式不了解,即使规划部门已同意站址布点,其建设也是困难重重。位于城市新街口地区的110kV等变电站,从立项到最终建成历时好几年年,远远超过变电站的正常建设周期。为了切实解决电网的建设速度难以满足经济发展要求的矛盾,依据省公司“增容、升压、换代、优化通道”的十字方针,在经过充分调研的基础上,我们认为可以在现有条件较好的110kV城区变电站内,在现场条件允许的情况下,采用大容量主变,提升单座变电站的变电容量,从而能够在不占用新、扩建场地的前提下开放更多的负荷,满足用户的需求,同时节约用地资源和缩短建设周期。

(三)建设城市综合管廊

随着城市市政建设的迅猛发展,各种市政设施如市政桥隧、地铁桥隧越来越多地应用到市政工程中。电力电缆结合各种市政设施敷设也成为解决电力通道紧张问题的选择。在国外,电力电缆随市政桥隧敷设的案例屡见不鲜,电压等级从10kV至220kV不等。电力电缆结合市政设施的类型不拘一格,包括公路桥梁、隧道,地铁高架、隧道,过江过河桥梁、隧道等形式。在国内大中城市中,电力电缆随市政设施敷设的情况也得到了广泛应用,以上海市为例,当前已在200余座桥梁上敷设220kV及以下各种电缆500余条,至今均安全运行。

(四)应用 同塔多回路技术

根据调研结果,目前国内外同塔四回、同塔多回路技术日趋成熟,国内已有多条线路投运且应用效果良好;国外同塔多回路技术应用也日趋成熟。这对于节约线路通道,减少土地占用,减少建设难度效果显著,其施工运行经验值得我们学习借鉴。同时大容量导线的应用可以在原有通道的基础上输送更多的电能,节约通道,减少建设难度。目前国内大容量导线主要有:大截面多分裂导线、铝合金芯铝绞线、耐热铝合金绞线、全铝合金绞线、特强钢芯软铝绞线等[3]。

总结

综上所述,随着国民经济的快速发展,我国电力建设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加快建设现代化国际性人文绿都,全面实现“转型、创新、跨越”发展。同时,随着发展的深入,电网规划建设的各类矛盾将相互交织,互相钳制,电网的建设和发展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本文的研究具有重要的价值。

参考文献:

[1]姚凌峻,肖辉.浅议城市地下空间开发建设的综合利用[J].中国新技术新产品,2015,(12):58.

[2]秦云,董丕灵,俞明健.城市轨道交通线路规划与城市空间综合开发利用的思考[J].城市轨道交通研究,2016,(03):9-11+17.

[3]王新杰,崔志杰,杨秀仁.大城市地铁建设与地下空间综合开发[J].地铁与轻轨,2015,(02):2-9.

论文作者:高丽萍,闫珺,杨书敏

论文发表刊物:《电力设备》2017年第24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7/12/20

标签:;  ;  ;  ;  ;  ;  ;  ;  

电网建设的城市空间综合利用研究论文_高丽萍,闫珺,杨书敏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