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代世界民主趋势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_社会主义民主论文

当代世界民主趋势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_社会主义民主论文

当代世界民主潮与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民主论文,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论文,当代世界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民主,作为社会文明进步的一个重要标志,从来就是人民的共同目标和不懈追求。为 了实现中国人民的民主理想,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长期奋斗,艰难玉成,开天辟地创立 了合乎中国国情的人民民主制度。今天,在浩荡前行的世界性民主潮流之中,有中国特 色社会主义民主独树一帜,稳步前进,正在显示和积蓄其特有的优势。

一、当代世界民主潮流

“现在的世界潮流,民主是主流,反民主的反动只是一股逆流。”(注:《毛泽东选集 》第3卷,第1103页。)这一论断,是半个多世纪前,毛泽东在党的七大闭幕词中提出的 。而今,世界已经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巨大变化,在和平与发展成为时代主题的当今世界 ,民主更是主流。民主的潮流席卷全球,浩荡行进。

眼前的世界民主潮流,主要是指上个世纪最后二、三十年间在世界范围内兴起的民主 化浪潮。担任过联合国秘书长的加利作了这样一番描述:“从拉丁美洲到非洲、欧洲和 亚洲的许多地方,许多威权政权业已让位于民主力量、日趋对人民负责的政府和日趋开 放的社会。不少国家及其人民已经开启了史无前例的民主化进程。还有一些国家和人民 已经行动起来,以重建其民主的根基。”“今天,民主的基本观念正在赢得跨越了不同 文化、社会和经济界限的拥护者。”(注:加利:“联合国与民主化”,《民主与民主 化》,商务印书馆1999年版,第305页。)这一波的民主化浪潮是有其深刻的社会背景的 ,它既是原有民主制度的巩固、扩展和深化的表现,是对在它之前的反民主“回潮”的 有力冲击,也是对经济的发展和全球化、科技革命的兴起的回应,更是世界各国人民对 民主日益强烈执着的追求而努力奋斗的结果。

最早孕育和发展了民主的欧洲领风气之先。1974年4月,由葡萄牙一批中、下级军官发 动的“尉官运动”,推翻了长达四十多年之久的葡萄牙法西斯政权。事变后,临时政府 在国内实行议会民主,对外改变殖民化政策。1976年举行了全国大选和总统选举,成立 了宪法政府。1975年11月,西班牙的独裁者佛朗哥逝世以后卡洛斯国王登基,随后政府 颁布了政治改革法,释放政治犯,举行全国公民投票,恢复了长期处于非法地位的政党 的合法地位。1978年西班牙经公民投票通过了42年来的第一部宪法,确定西班牙为议会 君主制政体。葡萄牙和西班牙的民主改革不仅扩大了欧洲的民主阵地,而且对拉丁美洲 的民主化起到了推动作用。不独如此,西方既有的民主制度也得到了进一步的拓展和深 化,经过广大人民群众的长期斗争,公民权利的真实性和广泛性在各个方面取得了一定 程度的发展,同时统治阶级也不断地总结他们的治国经验,使他们的各种政治制度的完 备程度有了新的提高。

拉丁美洲的民主化潮流滚滚向前。在20世纪70年代末以后的仅仅十多年间,这个地区 的绝大多数国家就基本完成了向民主半民主的转变。各国的军人统治者纷纷交出政权, 退出政府,表示忠于和捍卫本国宪法,同时按照民主的程序举行全国大选,产生国家和 政府的最高领导人,组成文官政府,国家重新迈上代议民主制的轨道。这些拉美各国继 而普遍推行了进一步完善民主制度的政治改革,包括选举制度的改革,多数国家通过修 改宪法,限制总统的任期,缩小总统的权力;加强议会的权力,制衡和监督政府的权力 ;调整中央和地方的关系,向地方下放部分权力;进行司法改革,增强司法机构的独立 性。显然,改革的基本方向,是要消除既往国家权力过分集中于领导者个人这一弊端的 影响,防止再度出现这种现象。

非洲的民主化浪潮被称作是“非洲的第二次解放”。20世纪80年代末以来,非洲同样 经历了一场广泛而深刻的政治改革。大多数非洲国家建立了新型的政治体制,结束领袖 终身制、集权制和军人政府,确立了领导人按照宪法和法律程序进行选举和监督的机制 ,从而开始了从人治走向法治的变革。很多国家的执政党改变了过去对反对派采取的排 斥、镇压的政策而转向宽容、共处以至协商、合作的政策,从而促进了民族和解和国家 的长治久安。公民的自由和权利受到了更多的尊重和较为有力的保障,他们的政治参与 也得到了进一步的扩大。其中,南非的政治发展模式对非洲的民主进程不乏影响:通过 政治谈判解决问题的方式为其他非洲国家处理本国的民族矛盾与冲突树立了榜样;多党 联合执政的体制为探索符合非洲实际的民主模式开辟了新的思路;南非从一种破坏性力 量转变为建设性力量,当然有利于非洲局势的稳定和地区冲突的和平解决。

民主化的潮流同样也波及了亚洲。战后在美国的“托管”下,韩国建立了西方式的民 主制度。这个令韩国人足足消化了40年的舶来品并不是真正的民主甘果。在这期间,竟 有32年是军人执政,共和国更替了6个,宪法被修订了9次之多,政党体制、选举制度、 总统的权力和任期变动不定,民主的形式掩盖的一直是专制独裁的内涵。1987年韩国的 政治寒冬开始解冻,经过几届民选总统的和平、合法的更迭,韩国实现了民主化的转变 ,使民主真正扎下根来。与此同时,菲律宾、泰国建立了民主政体,马来西亚、新加坡 、印度尼西亚不同程度出现了民主化的新气象,其他的有些国家也有某种程度的民主化 表现。最值得提到的,是中国这个最大的亚洲国家,在1978年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 ,开始了一场伟大的政治变革——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并且取得了显著的成 效。

这个进步潮流的又一表现,是民主的原则在处理国际事务中得到愈益充分的体现。各 国国内的民主发展必然会促进国家间关系的民主化。民主政府对于本国公民所担负的责 任,有助于约束自身与他国发生军事冲突的行动。而民主国家的公民赋予本国政府以合 法性,也就理所当然地尊重其他国家人民的同样行为。实现和平民主以后的新南非,在 调解地区争端和冲突中比较好地运用了民主的机制而获得了一定成效。邓小平说过,“ 一国两制”具有国际意义,就是提倡用和平谈判的方式,实事求是、合情合理、相互理 解地解决国际社会一些长期悬而未决的争端问题。今天,联合国在促进人类和平、发展 与民主的事业中正在发挥着日益重要的作用,同时各国人民尤其是发展中国家的人民对 联合国朝着民主化的方向进行改革的要求也日益强烈。江泽民同志指出:“世界上所有 的国家,无论大小、贫富、强弱,都是国际社会中平等的一员,都有参与和处理国际事 务的权利。各国主权范围内的事情只能由本国政府和人民去管,世界上的事情只能由各 国政府和人民共同商量来办。这是处理国际事务的民主原则。在当今时代,世界的命运 必须由各国人民共同来掌握。”(注:江泽民:“在联合国千年首脑会议上的讲话”, 《人民日报》2000年9月7日第1版。)这番话,非常敏锐、深刻地揭示了当前国际社会民 主化的发展趋势。

总览当代世界的民主化潮流,大致可以看到这样一些特点:一是,民主化的规模非常 广泛,虽然发展并不平衡,但绝非是个别现象,反映了民主确为人心所向、大势所趋; 二是,民主化基本是以和平的方式进行的,不似历史上必欲革命始得建立民主制度,而 且实行了民主以后,虽然也有过“回潮”和反复出现,但总体上波澜不惊;三是,民主 模式的多样性得到充分表现,各国的政府和人民已经超越了简单模仿和抄袭别国民主的 阶段,注重从本国的实际出发,选择具有本国特色的民主制度,用某一国家的民主形式 作为判别是否民主和民主发展水平标准的做法已经过时。比如,政党制度就不拘一格, 无论是一党执政、多党合作制,还是两党制、多党制,只要合乎国情,便可各展所长。 离开了具体的国情去评判究竟哪一种政党制度更优越、更有民主性,是毫无意义的。正 如江泽民同志所指出的那样:“世界上很难找出政党制度、政治制度完全相同的国家。 各国有各国的国情,应该根据自己的实际建立和完善政党制度,关键是要有利于经济发 展政治稳定,有利于维护和实现人民的根本利益。”(注:江泽民:接受《纽约时报》 采访,阐述我对中美关系等问题的立场和观点,新华社2001年8月13日电。)

二、独树一帜的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民主

在当代世界的民主潮流中,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独树一帜。这一“帜”意义重大 。首先,这个民主是在世界人口最多的国家里的民主,是占世界人口约五分之一的人民 的民主,这个民主搞好了,对整个人类民主化进程的贡献非同一般。同时,这个民主旗 帜鲜明、理直气壮地昭明是社会主义民主,这面旗帜高扬在世界上诸种民主旗帜之中, 标志着一种方向和未来,显示着社会主义在政治上的优越性。以人民当家作主为内容的 社会主义民主,是社会主义的政治特征。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民主,是我们站在 时代的前列,为创造人类政治文明而作出的新的努力。可以说,这是继党领导人民建立 了新中国的人民民主制度之后,中华民族又一次伟大的民主进军。

二十多年来,在邓小平理论的指引下,在以邓小平为核心的党的第二代领导集体和以 江泽民为核心的党的第三代领导集体的运筹帷幄下,中国民主化的进程冲破了重重阻力 ,经受了各种风雨的严峻考验,已经取得了一系列的重大进展:

——坚持和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制定和修改选举法,使选举程序逐步规范,选举 的民主程度和效率明显提高;扩大了全国人大常委会的职权,加强了全国人大的组织建 设;县级以上地方各级人大设立常委会,委员实行专职化;建立并完善新的立法体制, 立法工作的步骤明显加快,监督执法的力度也有所加强;逐步实现人大工作的程序化、 制度化;重视发挥人大代表的作用,他们参政议政的积极性和能力明显增强。

——坚持和完善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与政治协商制度。制定和贯彻《中共中央关于 坚持和完善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的意见》,还将这一制度写入了 宪法之中;中共就重大问题与民主党派进行协商已形成制度并逐步规范;政治协商和民 主监督的内容有了更明确的规定;民主党派参政议政的渠道得到拓展,一大批党外干部 被提拔使用;民主党派的自身建设也得到了加强。

——调整中央和地方的关系。中央和地方的国家机构职权的划分,遵循在中央的统一 领导下,充分发挥地方的主动性、积极性原则。向地方和基层下放权力,有力地调动了 地方、基层和广大群众的积极性、创造性,使地方的工作出现了前所未有的生机和活力 ,同时在这一过程中,注意维护和加强中央的权威。基层的民主制度建设也取得了长足 的进步。制定和实施了《民族区域自治法》,坚持和完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提出和实 行“一国两制”的战略构想,设立香港、澳门特别行政区并赋予它们实行高度自治的权 力。

——进行机构改革,实行政企分开、转变政府职能获得一定成效。由此使我们充分认 识到了机构改革的长期性、艰巨性和复杂性,逐步掌握了这项工作的规律和特点,明确 了推进这一机构改革的指导思想和重点,从而更有力度、深度地推进这一改革。

——改革干部人事制度。坚持干部“四化”方针和德才兼备原则,实行“选人民公认 是坚持改革开放路线并有政绩的人”的用人标准,切实加强了各级领导班子建设;废除 领导职务终身制,建立干部退休制度;改革干部集中统一管理的状况,建立科学的分类 管理体制;实行《国家公务员暂行条例》,初步建立了公务员制度;加快党政干部和企 业领导干部选拔任用的改革,扩大了选拔任用领导干部工作中的民主。

——健全党的民主集中制。用党内民主推进人民民主的发展,不断实现党内生活的正 常化、民主化和制度化;制定和执行议事决策规则,党的集体领导制度得以加强;重视 党的法规建设,修改完善党章,并制定了一大批党内法规,使党内生活逐步有章可循; 建立健全党内监督机构,探索解决执政党自身的监督问题。

——法制建设成绩显著。从1979年至2001年3月,全国人大及其常委会制定法律和有关 法律问题的决定390多件,国务院制定了800多件行政法规,地方人大及其常委会制定了 8000多件地方性法规。以宪法为核心的社会主义法律体系正在形成,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法律体系初具规模;加强和改善司法、行政执法和执法监督,维护法制的统一性和严肃 性;普法、依法治理工作有了新的突破;严厉打击严重刑事犯罪活动,推进社会治安综 合治理;法律服务业加速发展,法律援助工作取得成绩。

——公民的权利得到进一步的实现和保障。现行宪法与1975年、1978年两部宪法相比 ,关于公民权利和义务这一章,不仅位置提到了总纲之后而显得突出起来,更重要的是 内容更加充实全面。还制定了一系列有关的法律,如劳动法、消费者权益保护法、妇女 权益保障法、未成年人保护法、老年人权益保障法、民族区域自治法、村民委员会组织 法、行政诉讼法等等,从各个方面保障公民的权益。

——加强和改善党的领导,走上依法治国的道路。明确了党的领导的科学含义,强化 了党实行“总的领导”的职能,加强和改善了党对人大、政府和其他各方面的领导,确 定了党必须在宪法和法律范围内活动的原则,党领导和组织人民当家作主,注意把自己 的主张通过法定的程序上升为国家的意志。

——民主政治建设的“软件”成果,是改革的实践极大地提高了全党和全国人民的民 主法制意识,使我们加深了对发展社会主义民主的重大意义的认识,初步把握了社会主 义民主的发展规律和特点,逐步形成了比较系统的政治体制改革的理论,也提高了领导 这一改革的水平。

从上个世纪七八十年代以来,世界上启动民主化进程的社会主义国家还有许多,但基 本是以失败而告终的。我国民主政治建设为什么始终能够健康发展并不断取得成绩呢? 从“宏观驾驭”的视角看,有这样一些初步的经验:

第一,明确、一贯地强调,政治体制改革是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坚持改革的社 会主义方向和性质。一方面,是反反复复地说明我国的政治体制改革,必须从中国的实 际出发,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决不能照抄照搬西 方的政治模式;另一方面,是严格地分清我国根本政治制度的优势和政治体制的弊端, 兴利除弊,不一概否定,即使是对我国原有的政治体制,也要作实事求是的评价,在指 出它的弊端的同时,也指明这种体制在历史上的必然性和地位,同样不采取全盘否定的 态度。唯其如此,才能不走极端,把握好改革的正确方向。

第二,坚持政治体制改革与经济体制改革,相互配合、同步发展,统一于为发展社会 主义生产力服务。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总体布局是: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定不 移地进行经济体制改革,坚定不移地进行政治体制改革,坚定不移地加强精神文明建设 ,并且使这几个方面互相配合,互相促进。在这个总体布局中,政治体制改革本身不是 目的,它是为经济基础服务的,归根到底是为发展生产力服务的。政治体制改革为发展 生产力服务,需要经由经济基础这个环节,所以它必须与经济体制改革相互同步、配合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我们没有片面地孤立地强调政治体制改革,而是把它作为 整个改革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在这样的认识指导下,我国的政治体制改革,在社会主 义现代化建设和改革开放的全局之中,始终具有正确的重要的位置,得到健康的发展。

第三,强调在保持政治稳定的前提下,渐进式地发展民主政治。不在形式上追求民主 的进展,而把保持政治稳定,始终作为政治体制改革必须坚持的前提。重视民主的实际 成效,更重于民主的形式。把对民主形式的追求绝对化,只能引发政治动荡。社会主义 民主政治建设的基本途径,是进行扎扎实实的制度建设和法制建设。再也不能把群众哄 起来搞“大民主”,“大民主”是政治动乱。动乱只能倒退而不能前进。发展社会主义 民主,无论在什么情况下,都要百倍珍惜和坚决维护安定团结的政治局面。

总之,同改革开放前相比,我国的政治生活已经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和进步,在建设社 会主义民主政治的道路上迈出了坚实的步伐。这些变化和进步,既得益于经济体制改革 的不断促进,同时反过来也保障了经济体制改革的健康发展,成为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经济、政治、文化协调发展、社会全面进步的一个显著标志。人类的政治文明是一个渐 进的积累过程。资本主义的民主政治发展到今天这样已有二三百年的历史,比较而言, 我们五十年特别是近二十多年的政治发展并不逊色。把我们政治生活的今天同它的昨天 作一比较,就能体验到此中的变化的深刻。

三、继续推进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的进程

我国的民主政治建设确实取得了重大成就。但是,原有的政治体制还没有完成根本性 的转变,还在制约着我国民主政治的发展进程。政治体制是实现社会根本政治制度的具 体组织形式和运行机制。目前,原有政治体制与政治制度之间、与经济生活之间还存在 着诸多不相协调、不相适应的方面。邓小平曾经指出过的原有政治体制的诸种弊端,其 中有的得到了初步的克服,有的是有所缓解,有的不但没有克服反而更加发展。这些弊 端的存在,使我们在原则上非常优越的政治制度还不能充分有效地发挥作用。我国民主 政治建设方方面面的进展,都会遇到这个原有政治体制制约的问题。这是影响改革深入 的主要阻力和难点所在。

由此可见,我国民主政治建设的总体状况:一方面,根本制度、基本制度是好的,积 极的因素正在大面积生长;另一方面,政治体制不完善,负面的因素依然存在,有的还 比较严重。发展社会主义民主,必须继续坚定地推进政治体制改革。改革,是有中国特 色社会主义民主继续发展的根本动力。

我们要进一步扩大社会主义民主,健全社会主义法制,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 国家。把坚持党的领导、发扬人民民主和严格依法办事统一起来,从制度和法律上保证 党的基本路线和基本方针的贯彻执行,保证党始终发挥总揽全局、协调各方的领导核心 作用,改进党的领导方式和执政方式,建立实现党的领导的科学化、规范化、制度化的 机制,完善民主集中制的制度体系。坚持和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共产党领导的多党 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以及其他的民主制度。坚持从我国的国情出发 ,维护安定团结,有领导、有步骤、有秩序地推进民主政治的发展。

我们要进一步肃清封建主义的残余影响,教育广大的干部和群众增强民主法制意识。 过去,邓小平在阐述党和国家领导制度问题时,曾经着重指出:旧中国留给我们的,封 建专制传统比较多,民主法制传统很少。党内生活、社会生活都要肃清封建主义影响。 各种制度,都要从肃清封建主义影响的角度去考虑,逐步加以改革。肃清封建主义残余 影响,重点是切实改革并完善党和国家的领导制度,从制度上保证党和国家政治生活的 民主化、经济管理的民主化、整个社会生活的民主化,促进现代化建设事业的顺利发展 。我们要采用科学的态度批判封建主义,对封建主义残余的影响“进行具体的准确的如 实的分析”,注意把着眼点放在改革完善党和国家的领导制度上,同时要坚决抵制西方 多党制和三权鼎立等政治模式的影响,坚持抵御各种风浪的冲击。

我们要进一步确立“世界眼光”,注意观察总结各国发展民主政治的经验教训,借鉴 属于人类政治文明的有益成果。各国人民创造政治文明是一个共进互动的历史过程,是 民主的个性与共性相统一的过程。我们既要继续深化对前苏联、东欧民主建设严重教训 的认识,也要注意借鉴发展中国家推进民主化的正反两面的经验,还要加强对发达国家 实行民主法治状况的研究。放开眼界的目的,是要更好地坚持和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 义民主政治,使它站立在当代世界民主潮流的前列。江泽民同志的话极为精辟:“世界 是丰富多彩的。各国文明的多样性,是人类社会的基本特征,也是人类文明进步的动力 。应尊重各国的历史文化、社会制度和发展模式,承认世界多样性的现实。世界各种文 明和社会制度,应长期共存,在竞争中比较中取长补短,在求同存异中共同发展。”( 注:江泽民:“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八十周年大会上的讲话”,人民出版社2001年版 ,第48页。)由此而言,丰富性和多样性同样是人类民主潮流的基本特征和发展动力。 独树一帜的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一定能在世界上各种民主的长期共存、竞争比较 、求同存异中,显示出其博大的开放性和强大的、不竭的生命力。

标签:;  ;  ;  ;  ;  ;  ;  ;  ;  ;  ;  ;  ;  

当代世界民主趋势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_社会主义民主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