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生学习幸福感及其与认知需求、认知负荷的关系论文

中学生学习幸福感及其与认知需求、认知负荷的关系

□ 周鹏生 陈嘉琳

〔摘要〕 提升学习幸福感是当前研究的重要方向。采用整群抽样方法,对甘肃省某中学的476 名中学生进行调查,探讨中学生学习幸福感及其与认知需求、认知负荷的关系。结果表明:中学生学习幸福感呈中等水平;学习幸福感在性别之间不存在显著差异;语文、数学成绩在学习幸福感高中低水平之间存在显著差异;学习幸福感与认知需求、认知负荷之间呈显著正相关;多重线性回归显示,认知需求、认知负荷共同解释学习幸福感的30.4%的变异。因此,认知需求、认知负荷对中学生学习幸福感有着重要影响,教育者应关注中学生的认知需求和认知负荷水平,从而提升他们的学习幸福感。

〔关键词〕 中学生;认知需求;认知负荷;学习幸福感

一、引言

作为评估学习满意度的指标,学习幸福感受到研究者的普遍重视。它是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对自己达到目标感到满意的一种积极情绪体验,被认为是学生根据自己设定的标准对其学习过程与学习结果所做出的总体评价[1]。青少年学习幸福感受到诸多因素的影响,客观因素如学校[2]、课程[3]、课堂[4],主观因素如学习动机等[5]

前人探讨的更多的是不同学段青少年学习幸福感与自我效能、学校满意感、学习动机等的相关,而学习幸福感主要反映青少年个体的一种情感体验,不仅仅是满意程度,还有对学习过程是否达成目标的自我肯定等体验。探讨学习幸福感的特征及其影响因素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因为学习不单单是获取知识的过程,更多的是一种体验。当个体经过艰难的思考、推理,最后解决一道难题时,会感到兴奋。成败的学习体验融入幸福感的体验中,将对青少年心智的发展产生重要影响。马颖、刘电芝[6]发现,影响青少年学习幸福感的直接因素更多的是学习体验。学习体验的表现有很多,认知需求和认知负荷也可以看作某种意义上的体验。认知需求是指个体参与和享受思考的倾向,认知负荷是指学生对学习的任务、责任以及时间压力的知觉与体验,探讨它们与学习幸福感的关系更加有实际意义。本研究假设,中学生学习幸福感与认知需求、认知负荷存在显著相关。

根据联合国世界旅游组织的统计数据,女性占全球旅游从业人员的三分之二,但在收入和升职等方面容易受到不公平待遇。因此,针对旅游从业人员的早期研究重点关注了女性在就业机会、收入报酬、职业规划、领导地位和话语权等方面遭受的不公平待遇。近期一些研究开始关注妇女在社区旅游发展中扮演的精英角色㉘,另外,伴随社会对男性身份的焦虑和认同担忧,男性从业人员的性别气质构建也引发了我国学者新的思考⑥。

二、研究对象与方法

(一)对象

选取甘肃省一所完全中学的初高中学生为被试。以班级为单位,采用整群抽样的方法,从初一到高二年级抽取中学生500 名施测,回收有效问卷476 份,有效率95.20%。其中男生、女生人数分别为216、260,初一、初二、高一、高二人数分别为93、63、149、171;家长要求严厉、严格和宽松的学生人数分别为50、330、96。

用单标线吸管移取适量(见表2)钴产品生产过程CoCl2净化液和Co(NO3)2净化液(Co质量浓度为100~150g/L)于100mL容量瓶中,加入1.00mL Y内标溶液、4.0mL硝酸(1+1)后用水稀释至刻线,混合均匀后制备成待测溶液(保证Co量小于30g/L),此时样品溶液中Y质量浓度为1.00mg/L。

(二)研究工具

1.认知需求量表

据调查显示,大学生作为社会阅历及信用条件较低的社会群体,因其身份的特殊性往往主要选择合伙融资、亲情融资的方式进行初始创业。近年来,各高校不断建设大学生创业孵化基地,选择向学校或当地申请创业基金的大学生也在不断地增加。但是,通过银行贷款、天使投资或风险投资成功融资的案例却相对匮乏。究其原因,从信誉度和偿债能力来看,广东大学生的能力有限,相应融资渠道少,创业困难重重。

采用认知需求量表[7]考察中学生个体参与和享受思考的倾向。共计18 个项目,包括9 个正向题和9 个反向题。采用李克特5 点计分(从“完全不符合”到“完全符合”分别计1~5 分)。得分越高,表明认知需求水平越高。本研究中,内部一致性系数为0.802。

表1 不同性别中学生学习幸福感及各因子得分的差异比较(

表2 中学生学习幸福感得分的年级单因素方差检验结果

表3 语文和数学成绩Z 分数的学习幸福感等级单因素方差检验结果

具体来说,学习幸福感与认知负荷中,心理投入因子、情绪投入因子、时间投入因子之间呈显著正相关(均p <0.01),学习幸福感各因子与认知需求、认知负荷之间呈显著正相关(均p <0.01)。

实验教学是教学过程中的重要组成部分,能使毕业生提高动手操作能力、创新能力、吃苦耐劳能力,提高在实验中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掌握了这些技能会使毕业生被很多用人单位看重,同时,实验教学也对教学质量的提高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米曲霉(出发菌株)A019菌株,诱变后选育 ZA131米曲霉菌株,均为佛山市海天(高明)调味食品有限公司菌种保藏中心保藏。

采用学习幸福感量表[9],测查中学生个体在学习过程中体验到的满意和幸福程度。该量表共28个项目,包括学业成绩、学习压力、学习期望、同伴关系、学校环境、家长支持和自由满意7 个因子。采用李克特5 点计分(从“完全不符合”到“完全符合”分别计1~5 分)。该量表具有较好的信度和效度。本研究中,内部一致性系数为0.791。

3.学习幸福感量表

(三)研究程序

将各量表装订成册,按照班级整群抽取中学生500 名进行施测,由经过前期接受培训的班主任和任课教师主持调查,在教室当场发放,学生独立回答,时间约为15 分钟,之后全部回收。

(四)统计方法

使用SPSS17.0 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呈正态分布,用(均值±标准差)表示。采用描述统计、t 检验和F 检验,并进行皮尔逊相关分析和多重线性回归分析。

三、结果

(一)人口学描述统计结果

中学生学习幸福感的平均总分为(3.01±0.49),根据题项平均得分推论,这一分值处于中等水平。对不同性别和年级的中学生学习幸福感总体得分进行比较,结果见表1和表2。

表4 中学生学习幸福感与认知需求、认知负荷的Pearson 相关(r )

表5 认知需求、认知负荷对中学生学习幸福感的多重线性回归分析(n =476)

可见,语文和数学Z 分数在学习幸福感等级之间存在显著差异。事后检验表明,学习幸福感水平高的学生,语文成绩得分显著高于学习幸福感水平中等和低的学生,均值差及显著值分别为0.300(p =0.014)、0.685(p =0.000)。 学习幸福感水平高的学生数学成绩得分显著大于学习幸福感水平中等和低的学生,均值差及显著值分别为0.334(p =0.006)、0.771(p =0.000)。

可见,学习幸福感得分不存在显著的年级差异,但对具体因子的单因素方差分析发现,学习幸福感中学业成绩因子、自由满意因子在年级之间存在显著差异(F =3.471,p <0.05;F =4.964,p <0.01),表现在初一学生学业成绩因子得分显著高于其他年级学生,初一与初二、高一、高二的均值差及显著值分别为0.907(p =0.039)、1.108(p =0.004)、1.105(p =0.004)。初一学生自由满意因子得分显著小于其他年级学生,初一与初二、高一、高二的均值差及显著值分别为-1.460(p =0.005)、-1.333(p =0.002)、-1.480(p =0.000)。

幼果迅速生长期要求日均温在24~25℃,温度偏低,果实生长缓慢,发育瘦小,果肉干物质减少,品质降低[2]。而温度偏高会影响空气湿度与土壤的水分变化,影响有机物质的最佳积累。所以,建议设施栽培的种植户夜间适当降低温度,减少有机物的消耗;白天尽量将温度控制在30℃左右,但不易过高,保证空气相对湿度,以促进叶片光合作用。

另外,统计表明,学习幸福感得分不存在显著的家长要求之间的差异(F =1.125,p <0.05),但学习幸福感中学业成绩因子、自由满意因子在家长要求之间存在显著差异(F =4.558,p <0.05;F =3.885,p <0.05),表现在家长要求严格的学生学业成绩因子得分显著大于家长要求严厉和宽松的学生,均值差及显著值分别为1.032(p =0.012)、0.656(p =0.039)。家长要求宽松的学生的自由满意因子得分显著大于家长要求严厉和严格的学生,均值差及显著值分别为1.286(p =0.023)、0.966(p =0.011)。

将各年级学生的语文和数学成绩转化为Z 分数,以便于统计。根据27%高低分组法,将学习幸福感得分分为高(27%)、中(46%)、低(27%)三个等级。对语文和数学成绩进行单因素方差分析,见表3。

结果表明,虽然中学生学习幸福感总体得分不存在显著的性别差异,但学习幸福感中,学校环境因子、家长支持因子女生得分显著高于男生。

(二)中学生学习幸福感与认知需求、认知负荷的相关分析

皮尔逊相关分析法的结果表明,中学生学习幸福感与认知需求、认知负荷之间呈显著正相关(见表4)。

2.认知负荷量表

(三)认知需求、认知负荷对中学生学习幸福感的回归分析

以学习幸福感为因变量,以认知需求和认知负荷为自变量进行多重线性回归分析。详见表5。

结果表明,认知需求、认知负荷共同预测学习幸福感30.4%的变异,认知需求、认知负荷均可正向预测学习幸福感的变异。具体来说,认知负荷因素中心理投入因子正向预测学习幸福感的变异(β=0.533,p <0.001)。

四、讨论

根据平均得分(3.01±0.49)可知,中学生学习幸福感呈中等水平,与十多年前相比,中学生学习幸福感呈现上升趋势。教学理念的变革使学生居于主体地位,他们在学习过程中感受到尊重和满意,但受应试教育的影响,学习幸福感仍未达到较高水平。中学生学习幸福感不存在显著的性别差异,但女生更多地倾向于受到学校环境和家长支持,这与前人研究结论一致[10]

中学生学习幸福感总体上不存在显著的年级差异。初一学生更关注学业成绩和自由满意。初一学生来自不同的小学,他们关心在新的学校中的排名,更加重视学业成绩;班主任重视初一学生的管理,使初一学生在自由满意方面不如其他年级学生。张艳琴[11]发现,父母积极的教养方式与学习幸福感存在显著正相关,因此家长要求严格的学生对学业成绩的关注要超过家长要求过于严厉或者过于宽松的学生;家长要求宽松的学生对于自由满意的关注要更多一些。因而提升中学生的学习幸福感需要学校和家长的密切配合。

从统计结果来看,学习幸福感水平高的学生,语文和数学成绩均显著高于学习幸福感水平低和中等者。从这一结果来推论,教师要重视提升中学生的学习幸福感,同时要提升他们的认知需求和认知负荷水平。当学习者把学习看作一种享受,同时投入了时间和精力之后,学习成绩的提升是必然的。学校在督促学生学习的同时,更要提升学生的幸福体验,这样对于提升成绩才具有累积效应。

采用认知负荷量表[8]测查青少年学习中的认知负荷水平。根据J.Sweller 提出的认知负荷理论编制,以心理努力为核心指标,包括心理投入、情绪投入和时间投入三个维度。共计15 个项目。采用李克特6 点计分(从“非常不符合”到“符合”分别计1~6 分)。总分越高,投入的心理努力越大,相应的认知负荷程度也就越高。本研究中,内部一致性系数为0.861。

中学生学习幸福感与认知需求、认知负荷之间呈显著正相关。学习幸福感是在学习过程中体验到的,与各种主客观因素密切相关,但更多与心理因素相关。当个体享受学习和思考过程,并全身心投入之后,他所获得的结果和取得的成就必将是丰硕的,不管是否达到预期目标,他都会感受到相应的满足感。除此之外,还需要帮助学生进行个人化目标设定和结构化指导,这有助于增进学生的学习幸福感[12-13]

五、结论

本研究得出如下结论:

(1)青少年学习幸福感呈中等水平;

(2)学习幸福感在性别之间不存在显著差异;语文、数学成绩在学习幸福感高中低水平之间存在显著差异;

阿里这才百般不情愿地跟着阿东走出来。阿里推着轮椅,到罗爹爹门口。罗四强和罗爹正也出门。罗爹爹坐上了轮椅,阿东将录音机交给罗爹爹。

(3)学习幸福感与认知需求、认知负荷之间呈显著正相关;

吸引读者注意:在网络信息的海洋中,“标题党”不惜用煽情、惊悚、污秽和侮辱性的词句赚取眼球。这种行为无疑是不可取的,但其出现和盛行也恰恰反映了新闻标题具有吸引读者注意的重要作用,影响了读者的阅读选择。因此各家媒体为了提高自己的行业竞争力,大多新闻标题会选用新词、热词,新的句法,新的观点和修辞的选用来恰当的提升新闻标题的趣味性。

(4)认知需求、认知负荷共同预测学习幸福感的变异。

参考文献

[1]刘丽霞.高中生学习主观幸福感与学业自我效能感、学习投入的关系研究[D].石家庄:河北师范大学,2018.

[2]王燕.农村留守儿童学习主观幸福感的现状[J].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2017,25(9):1411-1414.

[3]许自强.初中生数学学习主观幸福感问卷的编制及其应用[D].上海:华东师范大学,2017.

[4]赵青坡.中学生课堂学习幸福感的生活体验研究[D].北京:首都师范大学,2014.

[5]钟斌.壮族高中生学习动机、学习策略、学习主观幸福感的关系[D].桂林:广西师范大学,2018.

[6]马颖,刘电芝.中学生学习主观幸福感及其影响因素的初步研究[J].心理发展与教育,2005(1):74-79.

[7]张晋萍.中学生一般自我效能感、认知需求和创造性的关系研究[D].太原:山西大学,2004.

[8]赵俊峰.解密学业负担:学习过程中的认知负荷研究[M].北京:科学出版社,2011.

[9]付丽丽.中学生学习主观幸福感问卷的编制及应用[D].太原:山西医科大学,2010.

[10]陈洪岩.中学生学习主观幸福感及其影响因素研究[D].南京:南京师范大学,2007.

[11]张艳琴.父母教养方式与中小学生学习主观幸福感关系研究[D].武汉:华中师范大学,2006.

[12]Bird,J.M.,Markle,R.S.Subjective well-being in school environments:Promoting positive youth development through evidence-based assessment and intervention[J].American Journal of Orthopsychiatry,2012,82(1):61-66.

[13]李跃辉.论中小学生学习幸福感的提升[J].当代教育理论与实践,2012(9):5-6.

〔中图分类号〕 G44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1-2684(2019)30-0008-04

基金项目: 西北民族大学“一优三特”学科2017年度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创新团队项目(31920170096)。

(作者单位:西北民族大学教育科学与技术学院,兰州,730030)

编辑/于 洪 终校/张 帆

标签:;  ;  ;  ;  ;  

中学生学习幸福感及其与认知需求、认知负荷的关系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