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格尔逻辑与列宁对黑格尔逻辑的抽象--兼论加强对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的研究_逻辑学论文

黑格尔逻辑与列宁对黑格尔逻辑的抽象--兼论加强对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的研究_逻辑学论文

论黑格尔的《逻辑学》与列宁的《黑格尔〈逻辑学〉一书摘要》——兼论加强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的学习,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黑格尔论文,逻辑学论文,经典著作论文,列宁论文,马克思主义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繁荣发展哲学社会科学的意见强调指出:“加强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研究是繁荣发展哲学社会科学的一项极为重要的工作。”“要立足新的实践,加强马克思、恩格斯、列宁经典著作的编译和研究工作,准确阐述经典著作中的基本观点。”学习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的经典著作是学习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途径和重要方法。我国老一辈的无产阶级革命家和马克思主义哲学家大多是通过直接阅读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来掌握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的。这是一条重要的、基本的经验。然而,近年来人们在这方面花的功夫实在是太少了;甚至一些专门学习和研究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人也少有下大力气去精读一两本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经典著作的。这种现象应当引起我们的重视,及时加以引导。

列宁的《黑格尔〈逻辑学〉一书摘要》虽说是阅读黑格尔《逻辑学》一书时所做的读书笔记,但它却是一部重要的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经典著作。如果打算选择几本作为精读的哲学著作,那么不妨把列宁的这本书以及黑格尔的《逻辑学》列进去。无论黑格尔的《逻辑学》,还是列宁的《黑格尔〈逻辑学〉一书摘要》,对于我们学习辩证法,养成辩证分析的习惯,掌握辩证分析的方法,提高辩证思维的能力,都是很有价值的。我们学习列宁的《黑格尔〈逻辑学〉一书摘要》,不仅可以从中学到深刻的哲学思想,而且还可以学到列宁研究哲学问题的立场、观点和方法,学到列宁对待人类文化遗产的正确态度和科学方法。这对于我们今天所从事的各项工作都是很有现实意义的。

黑格尔是马克思以前最伟大的哲学家之一,是作为马克思主义哲学理论来源的德国古典哲学的集大成者。他的哲学的基本出发点是客观唯心主义的。他认为,在现实世界出现以前,早就存在着一个被他称作“绝对观念”的东西,自然界和人类社会都是它的表现,都是由它演变而来的。他说,绝对观念的发展经历了三个阶段:逻辑阶段、自然阶段和精神阶段。逻辑阶段是绝对观念自在自为的阶段;自然阶段是绝对观念他在或外在的阶段,即绝对观念外化为自然界的阶段;精神阶段是绝对观念由他在或外在回复到自在的阶段。他的哲学是研究绝对观念的学问。他的以研究绝对观念发展为内容的哲学体系与绝对观念发展的三个阶段相应,也有三个部门:逻辑学、自然哲学和精神哲学。逻辑学是研究绝对观念自在自为的学问,自然哲学是研究绝对观念他在或外在化的学问,精神哲学是研究绝对观念由他在向自在回复的学问。

逻辑学的对象是自在自为的绝对观念,其任务是说明宇宙精神是怎样从纯存在发展到绝对观念的。黑格尔认为,绝对观念在逻辑阶段的三个基本的表现形式或发展的三个基本的阶段是:存在、本质和概念。因而,他的《逻辑学》一书相应地也就分成三篇来研究这三个阶段,即:《存在论》、《本质论》和《概念论》。《存在论》研究思想的直接性,即思想的自在或潜在性;《本质论》研究思想的反映或间接性,即概念的自为或映现;《本质论》研究思想的回复及其在自身中的发展,即概念的自在自为。在《逻辑学》中黑格尔还专门论述了他的方法。他认为,逻辑学所研究的是绝对观念的自己运动;因此,所谓方法,也就是绝对观念自己运动的形式,也就是概念的辩证法。在《逻辑学》第一篇《存在论》中阐述了关于量转化为质、质转化为量的思想,在第二篇《本质论》中阐述了关于矛盾的思想,在第三篇《概念论》中对贯穿全书的否定之否定的思想做了总结。黑格尔绝对观念的发展在《概念论》达到最高阶段。概念中的各个环节在《概念论》中逐步地由潜在状态而实现出来,概念也就成为一个有机的统一的整体。

如前所述,黑格尔的逻辑学是以自在自为的绝对观念为对象的,其任务是说明宇宙精神是怎样从纯存在发展到绝对观念的。按道理说,作为黑格尔这位唯心主义哲学家最重要的代表作,《逻辑学》一书应当是充满着唯心主义的;然而,列宁对它的总的评价却是:“黑格尔逻辑学的总结和概要、最高成就和实质,就是辩证的方法,——这是绝妙的。还有一点:在黑格尔这部最唯心的著作中,唯心主义最少,唯物主义最多。”[1](p253) 列宁的评价是正确的。《逻辑学》这部著作确实充满了对于辩证法的精辟绝妙的论述,到处都闪耀着辩证法思想的光辉。它对于辩证法与形而上学这两种思维方式的对立的论述以及对于形而上学思维方式的批判,对于辩证法思维方式的基本特征以及辩证法的基本规律系统而全面的揭示,都是前无古人的。可以说,《逻辑学》是马克思以前最优秀的哲学著作之一。正因为如此,黑格尔哲学才成了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理论来源。也正因为如此,列宁特别强调要认真阅读这部著作。他说:“不钻研和不理解黑格尔的全部逻辑学,就不能完全理解马克思的‘资本论’,特别是它的第1章。因此,半个世纪以来,没有一个马克思主义者是理解马克思的!!”[1](p191) 当看到列宁的这句话时不能不让我们扪心自问:我们中国的马克思主义者有多少是真正理解了马克思的呢?我们中国的马克思主义经济学家有多少是真正完全理解了马克思的《资本论》的呢?我们自己是不是真正地理解了马克思主义呢?列宁这样说绝对没有一丝一毫的夸张,而是有充分的根据的。马克思自己也说过他的《资本论》跟黑格尔的《逻辑学》中所阐述的辩证法的关系。他说:“将近三十年以前,当黑格尔辩证法很流行的时候,我就批判过黑格尔辩证法的神秘方面。但是,正当我写《资本论》第一卷时,愤懑的、自负的、平庸的、今天在德国知识界发号施令的模仿者们,却已高兴地像莱辛时代大胆的莫泽斯·门德尔森对待斯宾诺莎那样对待黑格尔,即把他当作一条死狗了。因此,我要公开承认我是这位大思想家的学生,并且在关于价值理论的一章中,有些地方我甚至卖弄起黑格尔特有的表达方式。辩证法在黑格尔手中神秘化了,但这决不妨碍他第一个全面地有意识地叙述了辩证法的一般运动形式。”[2] 1858年1月14日马克思给恩格斯的一封关于《资本论》的信中, 在谈到黑格尔的《逻辑学》时说道:“完全由于偶然的机会——弗莱里格拉特发现了原为巴枯宁所有的黑格尔著作,并把它们当做礼物送给了我,——我又把黑格尔的《逻辑学》浏览了一遍,这在材料加工的方法上帮了我很大的忙。如果以后再有功夫做这类工作的话,我很愿意用两三个印张把黑格尔所发现、但同时又加以神秘化的方法中所存在的合理的东西阐述一番,使一般人都能够理解。”[3] 恩格斯也特别重视《逻辑学》中的辩证法思想,在他的《反杜林论》和《自然辩证法》中大量地加以引用,多次说在这部著作中有许多天才的思想,还说学习辩证法读《逻辑学》是个很好的方法。

黑格尔的《逻辑学》有两个版本。一个是1812~1816年在纽伦堡出版的《逻辑学》,一个是作为1817年在海得尔堡出版的《哲学全书》第一册的《逻辑学》(第二册是《自然哲学》,第三册是《精神哲学》)。这两个版本的《逻辑学》内容和结构都基本相同,只是后者总的篇幅不足前者的一半,较前者更为精练。人们通常根据这两个版本的《逻辑学》篇幅的大小把前者称作《大逻辑》,把后者称作《小逻辑》。列宁写《黑格尔〈逻辑学〉一书摘要》时,主要阅读的是《大逻辑》,阅读某些章节时也参阅了《小逻辑》。《黑格尔〈逻辑学〉一书摘要》是列宁1914年9月至12月侨居瑞士伯尔尼时阅读《逻辑学》写的读书笔记。这个十多万字的读书笔记记录了列宁许多光辉的哲学思想,是列宁哲学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列宁留给我们的重要的思想遗产。因为是笔记,所以其中许多观点还属于思想闪光尚未充分展开。我们应当好好地挖掘和学习,并在实际的应用过程中加以阐述和发挥。

列宁研究辩证法,阅读《逻辑学》,虽然与他应邀为格拉纳特兄弟出版社计划出版的百科词典撰写《卡尔·马克思》这一条目有直接的关系,虽然与他为了继续马克思的工作,写一本专门阐述辩证法的著作有关;但是,从根本上说,列宁是为了革命工作的需要而研究辩证法的,是为了掌握辩证法而钻研黑格尔的《逻辑学》的。

列宁作为一个无产阶级革命的领袖,领导革命的工作十分繁忙,条件也十分艰苦。在这种情况下,他之所以要抽出几个月的时间集中精力研究辩证法,并不是出于个人的爱好或一时的兴趣,而是为了适应革命实践的需要,解决革命实践中提出的问题。

1914年8月,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这次战争是欧洲几个主要国家,以英、法、俄为一方,与以德、奥、意为一方的帝国主义之间为了重新瓜分世界争夺殖民地而进行的一场战争。这次战争对于各国的社会民主党人是一次严重的考验:看他们对这场战争采取什么态度。是站在本国政府一边,动员群众“为保卫祖国而战”,还是抵制战争从而进一步变帝国主义战争为国内战争?这个问题应该说本来已经解决。早在1912年,第二国际在瑞士的巴塞尔就召开过一次非常代表大会。会上分析了当时的国际形势,指出:由于欧洲各大国之间普遍地进行军备竞赛一方面引起物价上涨使阶级矛盾进一步尖锐化,另一方面战争的危险日益加剧随时都可能爆发战争。针对这种情况,大会通过了《国际局势和反对战争的统一行动宣言》。宣言严厉谴责了帝国主义的备战活动,揭露了帝国主义准备战争的目的在于掠夺,指出了未来可能爆发的战争的帝国主义性质,号召各国社会党人要以无产阶级的各民族人民友好团结的世界来跟资本主义的世界相对抗。宣言提出:如果帝国主义战争一旦爆发,社会党人就要利用战争所引起的经济危机和政治危机来加速资本主义的崩溃,利用战争给政府造成的困难以及人民对政府的不满进行社会主义革命。但是,战争爆发后,第二国际的机会主义者考茨基和普列汉诺夫之流却背叛了这个宣言,堕落成了社会沙文主义者。他们纷纷站到本国政府一边,号召本国工人“保卫祖国”,鼓动本国工人去屠杀别国的工人兄弟。这些机会主义者们在为自己的背叛行径进行辩解时一再声称他们这是运用辩证法对实际情况进行分析所得出的唯一正确的结论。考茨基抓住这次战争中塞尔维亚反对奥地利的统治具有民族解放运动的因素,就说整个战争不是纯粹帝国主义性质的。他还说,战争对于统治阶级来说是帝国主义性质的,但对于人民群众来说就是民族性质的了。由此,他得出结论说:大家都有权利和义务保卫自己的祖国。同样,在战争性质以及对待战争的态度问题上,普列汉诺夫的立场跟考茨基一样,也是机会主义的。他在其《论战争》一书中提出“祸首”论,说:为了估计具体形势,首先需要找出祸首,予以惩罚;至于其他一切问题,则留待另一种形势到来时再去解决。对于这种明显错误的理论,普列汉诺夫也是千方百计地用辩证法来为它粉饰。为了无产阶级的社会主义革命事业,为了变帝国主义战争为国内革命战争,就必须同以考茨基和普列汉诺夫为代表的第二国际的机会主义思潮进行坚决的斗争;而要彻底地批判他们的机会主义,就必须从理论上揭穿他们用折中主义和诡辩论冒充辩证法的伎俩,划清辩证法与折中主义和诡辩论的界限。正是出于这种斗争的需要,列宁投入了大量的精力,进行了大量的理论研究,特别是对于辩证法思想的研究,包括钻研黑格尔的对于辩证法做出了精彩论述的《逻辑学》。

列宁是抱着十分诚恳、十分认真的态度去阅读黑格尔的《逻辑学》一书的,是真正想从这部著作中吸取辩证法的思想精华的。为钻研这一部著作,他用了差不多四个月的时间,写了大量的读书笔记。

列宁的读书笔记不仅内容丰富,思想深刻,而且形式也是多种多样的,有摘录,有叙述,有批注,有议论。(1)摘录。 列宁对于黑格尔《逻辑学》一书中那些有价值的思想和重要的观点,多是以摘要的形式抄录下来,有的简短,有的则是整段整段地摘录。这些大多是黑格尔的思想精华。(2)转述。 列宁经常用自己的话或者用黑格尔的原话简明扼要地概述黑格尔的思想。有的是虽然重要但原文过于冗长需要通过转述使之简化,或者是原文的思想晦涩需要通过转述使之浅显;有的是为了保持思想论述的完整性和连贯性在几段摘录之间用一些转述加以过渡或连接。(3)夹述夹议。列宁研读《逻辑学》时是读研结合的,因而在做笔记时也是边读边思考边发议论。笔记中经常是录、述、议相间交织在一起的。(4)旁批。 列宁在摘录黑格尔的论述时常常在旁边写一些批语。这些批语有的是对黑格尔观点的概括,有的是对黑格尔观点所做的肯定或否定的点评(其中多数是赞扬性的),有的是对黑格尔观点的解释,有的是对黑格尔观点提出的质疑,有的是列宁自己对黑格尔观点的理解,有的是列宁受到黑格尔的启发而对黑格尔观点所做的进一步的发挥。(5)论述。列宁在阅读《逻辑学》的时候,常常由于受到黑格尔的启发而形成一些自己的观点,有的是一些比较零星的思想闪光式的三言两语,有的是比较完整的系统的论述;有的是尚在思考酝酿过程之中的想法,有的则是已经非常成熟的观点。(6)符号。列宁在写笔记时常常用各种不同的符号来代替文字表达各种不同的意思。最常用的有大小不同的、封口不封口的方框,大小不同的各种括号,长短不一的各种直线和曲线,以及加号、减号、井号、等号、箭头等各种各样的符号。所有这些都表现出列宁在阅读《逻辑学》时态度的认真和思想的活跃。

《逻辑学》是黑格尔唯心主义哲学的最典型的、最有代表性的著作,同时它又是黑格尔辩证法思想最丰富、最有代表性的著作。列宁在阅读完它的最后一章《绝对观念》的时候写下他对该章乃至全书的评价:“极妙的是:关于‘绝对观念’的整整一章,几乎没有一句话讲到神(仅仅有一次偶然漏出了‘神的’‘概念’),此外——注意这点——几乎没有专门把唯心主义包括在内,而是把辩证的方法作为自己主要的对象。黑格尔逻辑学的总结和概要、最高成就和实质,就是辩证的方法,——这是绝妙的。还有一点:在黑格尔这部最唯心的著作中,唯心主义最少,唯物主义最多。矛盾,然而是事实!”[1](p253) 列宁对于黑格尔《逻辑学》的这个总评价也是十分绝妙的,同时它也是非常科学的。列宁认为,“黑格尔在概念的辩证法中猜测到了事物(现象、世界、自然界)的辩证法。”[1](p210) 作为黑格尔《逻辑学》“最高成就和实质”的辩证法在黑格尔那里却被他神秘化了,为了恢复它本来应该具有的真实的面貌,还需要对它进行拯救和改造,用合理的形式进行阐述。列宁在读到黑格尔关于“自己运动”的思想时说:“运动和‘自己运动’(这一点要注意!自生的(独立的)、天然的、内在必然的运动),‘变化’,‘运动和生命力’,‘一切自己运动的原则’,‘运动’和‘活动’的‘动机’(Trieb )——‘僵死存在’的对立面,——谁会相信这就是‘黑格尔主义’的实质、抽象的和abstrusen(晦涩的、荒谬的?)黑格尔主义的实质呢??必须揭发、理解、拯救、解脱、清洗这种实质,马克思和恩格斯就做到了这一点。”[1](p147) 这里所说的“揭发”、“理解”、“解脱”、“清洗”,就是列宁阅读黑格尔《逻辑学》时的基本态度,或者说,是他阅读时秉持的总的原则。从这个基本的态度出发,在这个总原则指导下,列宁在阅读《逻辑学》时运用了一系列的具体的方法。

“竭力用唯物主义观点来读黑格尔的著作”。黑格尔认为,同“绝对”联系在一起的只有那主宰一切至高无上的观念,这是用思想形式表示上帝的最高范畴。列宁在读到这里时说:“关于绝对的呓语。我总是竭力用唯物主义观点来读黑格尔的著作:黑格尔学说是倒立的唯物主义(恩格斯的说法)——就是说,我大抵抛弃神、绝对、纯粹观念等等。”[1](p104) 黑格尔在谈到绝对观念时大多是唯心主义的呓语,没有什么可取之处;但是列宁并没有因此而忽略在这种呓语下面深藏着的合理的东西,在涉及黑格尔关于绝对观念发展变化的言论时,列宁总是撇开绝对观念之类的东西于不顾,专门注意他所谈论的发展变化,或者干脆把黑格尔说的绝对观念的发展变化就当作物质世界的发展变化来看待。

“倒过来”。黑格尔说:意识的运动,有如全部自然生活和精神生活的发展,是以构成逻辑内容的纯粹本质的本性为基础的。列宁在读到这里时说:“倒过来:逻辑和认识论应当从‘全部自然生活和精神生活的发展’中引伸出来。”[1](p84) 在读到黑格尔说存在和本质因而是概念的生成的环节时指出:“要倒过来说:概念是人脑(物质的最高产物)的最高产物。”[1](p177) 黑格尔关于精神生活的发展的观点常常是充满着辩证法思想的,但是一涉及精神生活与自然生活的关系时他就把关系弄颠倒了。这时,只要把它们再颠倒过来就可以了;不要因为黑格尔的这种“颠倒”而影响对他的辩证法思想的把握。

“打倒天国”。黑格尔说:不论在天国,在自然界,在精神中,不论在哪个地方,没有什么东西不是同时包含着直接性和间接性的。列宁读到这里时指出:“(1)天国——自然界——精神。打倒天国:唯物主义。(2)一切都是互为中介, 连成一体,通过转化而联系的。打倒天国——整个世界(过程)的有规律的联系。”[1](p103) 在黑格尔的这段话里,“天国”是他哲学的唯心主义前提和出发点。如果抛弃这个前提和出发点,那么剩下的就是“自然界——精神”了,就是唯物主义了。因此,在理解黑格尔关于从自然界到精神的发展时,可以暂时撇开他关于自然界由来的论述。

看“实质”。黑格尔在讲到世界本身和现象世界的关系时说:世界本身和现象世界是同一的,但同时又是对立的。现象世界和本质世界二者都是独立完整的实存;一个世界应当只是被反映的实存,而另一个世界应当是直接的实存;但是每一个世界都在自己的对方中不断地继续存在,因此在自身就有这两个环节的同一性。列宁读到这里时指出:“这段话的实质是这样:现象世界和自在世界是人对自然界的认识的各个环节、(认识的)阶段、变化或深化。”[1](p161) 黑格尔关于世界本身和现象世界的关系的论述是从他那个唯心主义的“思维和存在的同一性”命题出发的,观点本身有合理之处但前提是错误的,论述的方式是晦涩的,列宁则单刀直入,抓住实质,不计其余。

在谈到列宁对待黑格尔的态度时,使我们想起一个时期里人们对列宁的一个指责。1909年列宁在《唯物主义和经验批判主义》一书中提出了哲学的党性原则。之后,近一个世纪里经常有人指责列宁提出哲学的党性原则是在哲学中搞“宗派主义”。这种说法显然是不符合事实的。从列宁阅读《逻辑学》的过程中,我们可以十分清楚地看到列宁对于黑格尔不但没有一丝一毫的宗派主义,而且对于书中黑格尔关于辩证法的精彩论述总是赞不绝口,认真吸取,并加以阐发。列宁对于《逻辑学》的钻研为我们树立了一个正确对待人类文化遗产的光辉典范。

列宁的《黑格尔〈逻辑学〉一书摘要》抛弃了黑格尔关于绝对观念之类的呓语,挖掘、拯救、改造、吸取并发挥了黑格尔的辩证法思想,对于马克思主义的唯物主义辩证法的丰富和发展做出了重大的贡献,是我们学习辩证法的必读的一本经典著作。《黑格尔〈逻辑学〉一书摘要》的中心思想,归结到一点,就是辩证法。具体地说,它集中地阐述了辩证法的一系列基本的原则问题,阐述了认识论特别是认识矛盾运动的辩证法问题,阐述了辩证逻辑即思维的辩证法问题,阐述了辩证法、认识论、辩证逻辑三者一致的问题。

关于辩证法,列宁对于它的对象、内容、要素、实质、核心、体系、基本范畴、基本原则、基本规律等问题以及它与相对主义、折中主义、怀疑论、诡辩论、庸俗进化论等形而上学观点的界限,都做了精辟的论述。其中,特别突出、特别重要的有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第一,列宁第一次明确地指出了辩证法的核心。他说:“可以把辩证法简要地确定为关于对立面的统一学说。这样就会抓住辩证法的核心……”[1](p240) 第二,列宁特别强调辩证法关于普遍联系的原则。他说:“一切都是互为中介,连成一体,通过转化而联系的。”[1](p103) 第三,列宁特别强调辩证法关于自己运动的原则。他说:自己运动的原则是辩证法的“实质”[1](p147) 和“特征”[1](p247) 。第四,列宁提出了关于“渐进过程的中断”的思想。列宁指出:“度量关系交错线”是“量到质的转化”,是“渐进性和飞跃”[1](p147),并从量变转化为质变的过程中概括出“渐进过程的中断”[1](p148) 的概念;指出:渐进过程的中断就是飞跃,“渐进性没有飞跃是什么也说明不了的”[1](p147)。第五,列宁特别阐明了作为联系和发展环节的否定。列宁说:“辩证法的特征的和本质的东西并不是单纯的否定,并不是任意的否定,并不是怀疑的否定、动摇、疑惑(当然,辩证法自身包含着否定的因素,并且这是它的最重要的因素),并不是这些,而是作为联系环节、作为发展环节的否定,是保持肯定的东西的、即没有任何动摇、没有任何折中的否定。”[1](p244) 第六,列宁特别强调地指出了辩证法的唯物主义根源。列宁指出:“辩证法不在人的理智中,而在观念中,即在客观的现实中。”说这是辩证法的“唯物主义根源”[1](p213)。

关于认识论,列宁对于认识的对象、内容、本质、标准、矛盾运动、发展过程等诸多方面的问题以及认识论中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辩证法和形而上学的对立,都做了十分精辟的论述。其中特别突出、特别重要的有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第一,列宁特别强调认识是一个充满着矛盾的过程。他说:“认识是思维对客体的永远的、没有止境的接近。自然界在人的思想中的反映,应当了解为不是‘僵死的’,不是‘抽象的’,不是没有运动的,不是没有矛盾的,而是处在运动的永恒过程中,处在矛盾的产生和解决的永恒过程中的。”[1](p208) 第二,列宁具体指出了认识发展的辩证途径。他说:“当思维从具体的东西上升到抽象的东西时,它不是离开……真理,而是接近真理。物质的抽象,自然规律的抽象,价值的抽象及其他等等,一句话,那一切科学的(正确的、郑重的、不是荒唐的)抽象,都更深刻、更正确、更完全地反映着自然。从生动的直观到抽象的思维,从抽象的思维到实践,这就是认识真理、认识客观实在的辩证的途径。”[1](p181) 第三,列宁特别突出强调实践在认识中的作用,明确指出实践高于认识。他说:“实践高于(理论的)认识,因为实践不仅有普遍性的优点,并且有直接现实性的优点。”[1](p230) 在此基础上,他进一步指出:“人的意志、人的实践,本身之所以会妨碍自己目的的达成……就是因意志把自己和认识分隔开来,并且不承认外部现实是真实存在着的东西(是客观真理)。必须把认识和实践结合起来。”[1](p232—233)

关于辩证逻辑,列宁对于它的对象、内容、性质、原则、方法、体系、基础等有关的基本问题以及概念、判断、推理等思维形式的辩证法,都做出了原则性的规定和具体的分析。其中特别突出、特别重要的有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第一,列宁明确地规定了辩证逻辑的对象和任务,指出辩证逻辑是关于物质世界发展规律的学说。他说:“逻辑不是关于思维的外在形式的学说,而是关于一切物质的、自然的和精神的事物的发展规律的学说,即关于世界的全部具体内容及对它的认识的发展规律的学说。换句话说,逻辑是对世界的认识的历史的总计、总和、结论。”[1](p89—90) 第二,列宁强调了实践在辩证逻辑中的地位和作用,指出:逻辑推理的格只是由于“人的实践经过千百万次的重复”“才在人的意识中以逻辑的格固定下来”,“才有着先入之见的巩固性和公理的性质”[1](p233)。第三, 列宁明确指出了辩证逻辑的主要内容和客观基础。他说:“概念的关系(=转化=矛盾)=逻辑的主要内容”,强调概念极其关系、转化、矛盾是“作为客观世界的反映而被表现出来的”,是“事物的辩证法创造观念的辩证法而不是相反”[1](p210)。第四,列宁对于作为辩证逻辑主要内容的概念的辩证法做了深刻的分析,揭示了概念中所包含的主观和客观、普遍和特殊、抽象和具体、灵活性和确定性等的对立统一,以及由此构成的矛盾运动。关于概念的灵活性,他说:“概念的全面的、普遍的灵活性,达到了对立面同一的灵活性,——这就是问题的实质所在。这种灵活性,如果加以主观的应用=折中主义与诡辩。客观地应用的灵活性,即反映物质过程的全面性及其统一的灵活性,就是辩证法,就是世界的永恒发展的正确反映。”[1](p112)

在《黑格尔的〈逻辑学〉一书摘要》中列宁提出了关于辩证法、认识论、辩证逻辑三者一致的问题。列宁认为这是一个“极重要的问题”[1](p186)。 他第一次明确提出并进行了原则性的论证。在后来的《黑格尔辩证法〈逻辑学〉的纲要》中他对这一思想又做了进一步的论述。他说:“虽说马克思没有遗留下‘逻辑’(大写字母的),但他遗留下‘资本论’的逻辑,应当充分地利用这种逻辑来解决当前的问题。在‘资本论’中,逻辑、辩证法和唯物主义的认识论(不必要三个词:它们是同一个东西)都应用于同一门科学,而唯物主义则从黑格尔那里吸取了全部有价值的东西,并且向前推进了这些有价值的东西。”[1](p357) 列宁关于辩证法、认识论和辩证逻辑三者一致的思想是对于马克思主义哲学发展的一个重大的贡献。

列宁在阅读黑格尔的《逻辑学》一书的过程中,曾经对于自己的辩证法思想进行过两次较为系统的总结:一次是阅读过程的前半期写的《卡尔·马克思》中的《辩证法》一节,另一次是阅读的后半期写的《辩证法的要素》。列宁自己认为,后一次总结比前一次有明显的新的进展,其中最突出的就是把辩证法的核心归结为对立面的统一。正因为有了这一新的认识,列宁曾经在1915年1月4日给格拉纳特出版社写信提出要对《卡尔·马克思》中的《辩证法》一节做一些补充[4]。《辩证法的要素》是对列宁关于黑格尔《逻辑学》一书研究成果的概括和总结。其中所提出的许多思想在后来的《〈黑格尔辩证法(逻辑学)的纲要〉和《谈谈辩证法问题》中又得到进一步的补充和发挥。所有这些文献都是我们学习辩证法思想必读的优秀教材。

列宁以其《黑格尔〈逻辑学〉一书摘要》为我们做出了榜样。我们应当像列宁那样为了革命实践的需要而研究理论,钻研哲学。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实践要求我们始终坚持正确的思想路线,要求我们各级领导干部、特别是高级领导干部要有正确的思想方法和科学的工作方法;学习马克思主义,学习哲学,可以帮助我们从根本上解决这个问题。早在1938年,毛泽东同志就向全党提出学习马克思主义的任务。他说:“我们的任务,是领导一个几万万人口的大民族,进行空前的伟大的斗争。所以,普遍地深入地研究马克思列宁主义的理论的任务,对于我们,是一个亟待解决的大问题。”[5] 毛泽东同志本人带头研究马克思列宁主义理论,组织哲学学习小组带头学哲学。

我们党自从1942年延安整风运动中强调分清真假马克思主义以后特别重视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学习,形成了重视马克思主义理论学习的良好传统。但是,近年来我们许多同志对于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学习不像过去那样重视了。有的同志认为,现在搞经济建设只要学习西方的经济理论和发达国家的管理经验就可以了,马克思主义派不上什么实际的用场,学不学问题不大。这种想法本身就是个大问题。应当承认,我们许多同志,特别是担任各种领导职务的同志,马克思主义的书读得并不那么多,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功底并不那么深厚,哲学素养并不那么高,如果思想上再不重视,再不奋力补上这一课,那就相当危险了。早在1985年,邓小平同志就专门针对着这种思想十分耐心地做过说明。他说:“或者会有同志问:现在我们是在建设,最需要学专业知识和管理知识,学马克思主义理论有什么实际意义?同志们,这是一种误解……我们现在要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时代和任务不同了,要学习的新知识确实很多,这就更要求我们努力针对新的实际,掌握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因为只有这样,才能提高我们运用它的基本原则基本方法,来积极探索解决新的政治经济社会文化基本问题的本领,既把我们的事业和马克思主义理论本身推向前进,也防止一些同志,特别是一些新上来的中青年同志在日益复杂的斗争中迷失方向。因此,我希望党中央能作出切实可以行的决定,使全党的各级干部,首先是领导干部,在繁忙的工作中,仍然有一定的时间学习,熟悉马克思主义的基本理论,从而加强我们工作中的原则性、系统性、预见性和创造性。只有这样,我们党才能坚持社会主义道路,建设和发展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一直达到我们的最后目的,实现共产主义。”[6] 我们一定要牢记毛泽东同志和邓小平同志关于加强马克思主义理论学习的号召,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繁荣发展哲学社会科学的意见》,以列宁为榜样,学习理论,认真地钻研几本马克思主义的经典著作,自觉地、熟练地掌握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

标签:;  ;  ;  ;  ;  ;  ;  ;  ;  ;  ;  ;  ;  ;  ;  ;  

黑格尔逻辑与列宁对黑格尔逻辑的抽象--兼论加强对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的研究_逻辑学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