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贸易:精品“助推器”,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助推器论文,版权论文,精品论文,贸易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随着改革的不断深化,对外开放的不断扩大,中国出版物市场不可避免地要与世界出版物市场进行交流,并成为其中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这种双向交流,主要通过版权贸易的方式进行。先进的出版大国版权贸易都非常发达,且收入巨大,在出版产业中占有重要地位。在中国也是如此,版权贸易搞得好的出版社都是有较大影响的强势出版社。可见,版权贸易对繁荣出版及提高出版水平、出版实力显然能发挥重要和积极的作用,因为版权贸易有助于加强和促进精品图书的生产。可以说,版权贸易就像一个“精品助推器”,为出版社设定了一个必须生产精品的“硬环境”。这个“硬环境”对精品生产的促进作用,具体表现为如下几个方面:
一、优化出书结构
党的十五大为出版工作提出了“加强管理,优化结构,提高质量”的十二字方针,其中优化结构是提高质量即生产精品的前提和关键之一,而优化出书结构正是优化结构的核心。由于版权贸易中引进或输出的都必须是精品图书的版权,出版社的出书构成中精品图书的比例自然就会加大,这就对出版社的出书结构直接进行了调整和优化;而且,随着版权贸易的不断发展,出书结构的优化程度也就越来越高。
二、领先开发出版信息资源,强化出版策划
出版业的竞争,在相当大的程度上可以说是占有、开发和使用出版信息资源的竞争,特别是其中最为重要的稿源、创意和策划的竞争。谁能优先占有稿源,并进一步进行富有创意的重组和高水平的构建,谁就能在生产精品上取得优势。通过进行版权贸易,国内出版社可以获取国际间的出版信息,了解国际出版界的动向,特别是了解国际图书市场的需求和各出版社的选题信息,以及掌握文化界、教育界、科技界和学术界的发展动向等。由于信息渠道通畅,再加上在国际大市场的摔打,国内出版社在选择题材的眼光、策划的能力、创意的水平等方面都会得到较大的提高,有助于发现别人看不到或暂时看不到的题材,增大选题的策划含量,提高选题中策划含量的价值,从而在国内国际激烈的市场竞争中领先占有出版信息资源,在重组和构建上居于优势。
三、同国际上先进的质量标准接轨
我国出版企业要在国际图书市场上取得竞争的胜利,必须认同国际上先进的质量标准并与之接轨,这就要求出版企业不能无视先进的经营管理知识和经验,以及先进的技术和设备。实事求是地说,发达国家一些先进的出版企业在这些方面的确有许多值得我们学习的地方。进行版权贸易,就不能不认真学习其先进的经营管理知识和经验,不能不积极引进其先进的技术和设备,这就在无形中铺设了一条有利于提高自身经营管理水平及技术设备水平的现实途径,较快地提高精品生产的水平。
四、扩大市场份额,树立品牌形象
精品图书应表现为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的最佳结合,即不仅要做到思想性、艺术性和可读性的高度统一,还应该占据应有的市场份额。进行版权贸易,实际上就是贸易双方的精品图书各自借助对方的发行销售渠道,进入对方市场,并利用精品图书的优势,控制和提高市场份额,加大精品图书的影响力,从而树立起出版社的形象和品牌。由于国际图书市场的广阔性和复杂性,树立形象和品牌并非易事;而一旦树立起来,不但可在国内外销售市场中占据强势,而且能促进精品生产的良性循环。
五、培养和锻炼出版队伍
版权贸易绝对不仅仅是版权简单的卖出和买进,而是一个包含出版工作所有环节的系统工程,涉及从领导到员工的所有人员。学习先进的管理经验和经营策略与引进先进的技术和设备的受益者都是从事这个系统工程的出版工作者。他们在版权贸易这个“硬环境”的“逼迫”下,“从战争学习战争”,因而对精品生产有着极为重要的现实意义。
版权贸易与精品生产这两者之间是一种互动关系。那么,如何使版权贸易发挥对精品生产的促进作用呢?笔者以为,宜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一、在版权贸易中找准自己的定位
进行版权贸易,必须从自身的实际和国内外市场的实际出发,将自身的能力、特点和国内外市场的需要相结合,在此基础上决定引进什么品种,输出什么品种。定位准确是一个前提,如果定位不准,版权贸易便不能顺利进行,促进精品生产便只能是一句空话。
二、面向国际市场转变观念
出版业实现“两个根本性转变”的标志,主要表现在出版物质量的提高,也就是精品生产水平的提高。版权贸易使出版企业面对国际市场去实现这种战略性转变:在从计划经济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转变时,将市场的概念从地区市场、国内市场扩展到国际市场,要求自己的产品不仅为国内市场接受,还应被国际市场接受;在实现从粗放型向集约型转变即规模数量向质量效益转变时,质量标准逐步与国际先进的质量标准接轨,向更为广阔、复杂,规则更严格、风险更大的国际市场要效益。
三、在出书结构上向版权贸易倾斜
这项工作不仅是增加能进行版权贸易的选题,而且要为完成这些选题提供机制上的保障,从经营策略到具体的人、财、物的使用都应向其倾斜,在此过程中实现出书结构的调整和优化,并全方位地带动其他结构的优化,使版权贸易与精品生产形成良性循环。
四、占领“信息制高点”
占领“信息制高点”,指掌握先进的信息技术,在出版信息资源的占有、开发和使用上处于领先地位。国际市场瞬息万变,只有掌握了先进的信息技术特别是网络技术,才有可能不仅跟上国际市场的步伐,而且有可能走在国际市场的前面,对它的发展趋势作出符合客观实际的预测,为版权贸易在激烈的国际市场竞争中增加胜算。作为传媒产业,出版业的竞争在相当大的程度上可以说就是占有、开发和使用出版信息资源的竞争,版权贸易若能做到占领“信息制高点”,实际上就为精品生产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五、学习国际先进经营管理知识和经验,引进国际先进技术和设备
此举旨在使国内图书产品质量标准与国际先进标准接轨,满足国内外市场和读者的需要,为精品图书开拓市场、取得应有的市场份额,充分发挥精品图书的影响力和作用力,树立自己的品牌形象。这既是使版权贸易在国际市场中站稳脚跟的必不可少的重要措施,也是提高精品生产水平的重要措施。
六、培养外向型出版人才
版权贸易是包含出版所有环节的系统工程,培养外向型出版人才绝不仅仅是培养从事具体版权引进、输出的少数人,而是面向国际大市场,以进行版权贸易的高标准,全方位、多层次地对整个队伍实行人才培养,达到整体提高业务素质和业务水平,从而为精品生产提供高质人才的目的。
由于信息时代的来临以及全球化经济的影响,版权贸易必将在我国出版物市场中占有越来越大的比重。对出版业而言,如何抓好版权贸易,促进精品生产,从而提高自身的出版水平和出版实力,既是一个必须面对的重大课题,也是一次稍纵即逝的难得机遇。
标签:贸易结构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