维也纳:法律的模样或许并不令人喜欢论文

(图/视觉中国)

维也纳:法律的模样或许并不令人喜欢

文/林海

时下是1900年,位于卡尔-路易格博士环路1号的维也纳大学主楼,准备征集三幅壁画,纪念其校庆的同时彰显文化的盛世。这三幅壁画是《哲学》《医学》和《法学》,分别用于纪念这三个知名学院。谁也没想到,那幅出自名家克里姆特之手的《法学》,不但让整个奥地利法学界愤怒异常,还引发了退货违约之诉和巨额赔偿要求。

克里姆特的《法学》激怒了法学界

19世纪末,奥匈帝国的最后岁月,首都维也纳面临着梦幻般的繁华。文化艺术空前繁荣,哲学有维特根斯坦、心理学有弗洛伊德,医学有维也纳第二医学流派,文学有茨威格和施尼茨勒,戏剧有霍夫曼斯塔尔,音乐有施特劳斯、勃拉姆斯、布鲁克纳和马勒尔,绘画则是以古斯塔夫·克里姆特和埃贡·席勒、奥斯卡·科柯施卡共同组成的维也纳分离画派……按维也纳人的说法,欧洲迎来了第二次文艺复兴。

意满志得的维也纳大学找到知名画家古斯塔夫·克里姆特,请他为大礼堂绘制《哲学》《医学》和《法学》,分别代表三个学院。其中,法学院最著名的学生,或许非哈耶克莫属。1918年11月,19岁的空军侦察员弗里德里希·哈耶克从意大利前线返回了维也纳。他来到父亲曾任教的维也纳大学,开始旁听法律系的课程。在这里,他开始了自己的学术生涯。他曾在心理学与经济学之间下不了决心。最后,他计划去从事同时需要法律和经济学的职业,比如外交部的工作,于是在法律系注册入学。

不过,当克里姆特苦心绘制《法学》时,哈耶克尚未进入这所学院。直到十年后,克里姆特才终于完成壁画《法学》。这幅画却让法学界大吃一惊。画的前景是一个赤裸瘦削的老男人,半侧着身体,几乎背朝观众,头埋得很低,佝偻、枯萎、苍老,既可能代表人间的执法者或统治者,又代表着所有的人类,接受着正义女神的审判。老人像罪人一般,被一只硕大的章鱼缠绕不得脱身,章鱼之上站着三个复仇女神,提西福涅、阿勒克托和墨该拉手持长蛇站在他面前,正在清算老者的罪行。

最初的时间,终日不能提及此事,每每以泪洗面,逢人便诉说着自己不幸的遭遇;终有一天,我发现,自己快成了鲁迅先生《祝福》里所描述的祥林嫂。于是,我擦干眼泪,我想,我必须面对没有爱人的日子,承担照顾女儿应该承担的一切,同女儿一起好好过日子。

反差,本是光学名词,又叫密度差,是指照片影像的黑白密度差别、被摄景物明暗差别。后被引申为不同事物或同一事物的不同方面对比的差异程度,泛指人或事物的相反性状对比之下显出的差异。

令克里姆特没有想到的是,这幅作品并没有得到叫好,反而批评之声如潮涌来。法学院的教授们无一不愤怒激动,有人批评道:“对国家的蔑视和批判还有比这更登峰造极的吗?”除了法学教授之外,政客和律师们也加入了反对者的行列。一场索赔开始了。最终索赔金额远超过了画家的支付能力,让克里姆特陷入了困境。迫于无奈,在一些私人收藏家的帮助下,克里姆特终于斥巨资买回了自己的画作。那幅壁画最终也没能冠以“法学”之名,而是作为“胜利之光压倒黑暗”的一幕被展出;最终,在1945年陷入火海,成为永远的遗憾和经典。

永远留住授予宪法的一刻

此时,索尔费里诺战役的失败严重损害了奥地利的军事声誉。皇帝匆忙缔结了《自由镇和约》将伦巴比割让给对手以结束战争,人们越来越不信任当局。战败后出现的危机气氛,促使弗兰茨·约瑟夫重新开始注意宪法问题,不得不允许开始宪法试验期。这个阶段,联邦制宪法和中央集团期宪法交替试行。直到1867年,他决定与17位领主妥协,向他们“授予”宪法,并达成权力与秩序契约。两年后,内务委员会在考虑如何装饰崭新的议会大厦时,“授宪”一幕便成了一个绝妙的选择。

Bruker ARX-300 MHz型核磁共振仪(CDCl3为溶剂),醋酸钯(分析纯),Cu(OAc)2等其它试剂均为分析纯.

将本市中医肝胆医院2014年5月~2017年6月收治的心血管疾病患者87例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其中观察组44例,男女比例为25:19,年龄46~75岁,平均年龄(58.4±3.3)岁,病程3个月~18年,平均病程(9.7±1.5)年;对照组43例男女比例为23:20,年龄48~72岁,平均年龄(57.2±3.1)岁,病程5个月~17年,平均病程(8.7±1.9)年,对比两组患者年龄、性别等一般资料(P>0.05)。

登基后,这位皇帝亲自制定外交政策和战略决策,与首相和外交大臣费利克斯·施瓦岑贝格一起开始恢复帝国秩序,1850年11月以武力威逼使普鲁士签订奥尔米茨条约,解散德意志邦联。但当1851年,因为他违背1849年在革命压力下答应制定宪法的许诺,人们的不信任情绪越发严重。他采取的镇压又引发了1853年在维也纳行刺的企图和米兰暴动。

弗兰茨一世血统高贵,是有600年历史的哈布斯堡家族的嫡系传人。据说,他异常勤奋,每天工作12小时以上,洗冷水澡,睡行军床,能熟练运用他的子民的八种语言,还有一位著名的王后:茜茜公主。可是等到他68年的统治生涯结束时,一切都恍然如梦:他的弟弟在墨西哥被枪决,妻子在日内瓦被一意大利无政府主义者刺死,儿子年纪轻轻自杀,选定的继承人又被塞尔维亚黑手党刺死,他为此发动的报复性战争使数千万人倒在血海中,也使他为之奋斗一生的帝国风雨飘摇。

弗兰茨一世与宪法缘分颇深。首先,他的登基就和宪法有关。当时,奥地利帝国皇帝因为智力迟钝、身体虚弱难以应对危机。梅特涅宰相则对弗兰茨一世非常看重,说服皇帝一旦他成年,就把皇位让给他。1848年,一场革命爆发了。大学生组成的学院团掌握了首都,人民要求制定宪法、召开议会。同时在意大利,撒丁王国攻入米兰。在匈牙利,匈牙利王国的等级议会宣布颁布匈牙利宪法,如果哈布斯堡王朝不接受,就切断与哈布斯堡王朝的联系。在德意志,德意志人民选举的国民会议在法兰克福召开。这个时点,呼吁宪法和国会的声音从四面八方传来,皇帝无法承受,决定退位。弗朗茨一世遂登上皇位,开始了他半个多世纪的统治。

从维也纳大学南门沿卡尔-雷纳博士环路向南径行五分钟,路过爱因斯坦咖啡,就来到了维也纳政治生活的中心——议会大厦。这座大厦是民主与宪法的象征:为了向来自希腊的民主致敬,著名建筑师特奥费尔·翰森专门采用了古希腊的建筑风格:立面采用古希腊的科林特式柱头,三角檐雕刻着弗兰茨一世皇帝向17个民族颁发宪法的场景,象征原奥匈帝国17个王室领地的领主衣着各异,栩栩如生。

据后人分析,尽管克里姆特的语文极差,但他一辈子随身带着但丁的《神曲》。有关法学的灵感,或许就来自于但丁的《神曲·炼狱》画面中景,是黑雾缭绕中密密扎扎的男人头像,代表着更多的罪人,挤在炼狱中不得解脱;画面顶端的远方才见得到正义女神——那样遥远,但她手里却只有宝剑,并没有代表公正的天平。她的两旁,站立着真理女神和律法女神,但真理女神造作地穿上了衣服,律法女神手执法典,却显得百无聊赖——世纪末的无奈,时代的嘲讽,淋漓尽致。

凯尔森战斗过的宪法法院

从议会大厦西侧的市政厅站上车,坐U2地铁到人民剧场站换U3地铁,在Herrengasse站下车,步行拐入库伦巷,经维也纳钟表博物馆,很快会抵达位于犹太人广场11号的宪法法院。这个法院在汉斯·凯尔森等人的推动下,于1920年创立,开了以宪法法院进行司法审查的先河。厉害的是,它审查的对象除了法律法规,还包括政治行为、行政机关的公权冲突等。

凯尔森出生于布拉格,是犹太人。2岁时随父母移居维也纳,在维也纳上完了小学和中学——他上的维也纳文科中学(自1553年开始招生)今天还在,位于贝多芬广场1号。他按当时的法律规定,服满一年兵役后,进入维也纳大学攻读法律,开始了学术生涯。然而学术之路并不好走,他博士生毕业后虽然申请获得教职,但却没有薪俸。作为一名无俸讲师,他在维也纳大学法律系教了几年书。直到第三本著作《国家的不法行为》出版后,情况才有所好转。

1914年,一战爆发。8月,凯尔森搁下手里刚刚创办的《奥国公法杂志》重新应征入伍。不过,他服役的方式有些特殊:他出任国防大臣与司法大臣的法律顾问。同期,他在维也纳大学的职称在1917年由无俸讲师提升为副教授,并在两年之后再度擢升为教授。战争结束后,凯尔森“退伍转业”,却意外地接到总理的要求,领衔为新生的共和国起草一部宪法。

令人惊讶的是,这部宪法自从1920年10月1日生效之后,经历了80多年至今仍然有效。其中,有一个奇妙的制度设计被后人广为称道,那就是宪法法院。其实,凯尔森自己曾任宪法法院法官。当时的宪法法院更多地像是中世纪时的帝国最高法院,能够根据普通法进行裁断。然而,经过凯尔森和他主导的修宪小组的改造,奥地利宪法法院有了更多的功能,能够据宪法对行政行为、法律法规进行审查,认定违宪者则宣布无效。被这个法院宣布无效的,除了实体法外,还有一些宗教教义。

编辑:薛华 icexue0321@163.com

标签:;  ;  ;  ;  

维也纳:法律的模样或许并不令人喜欢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