远安县中医院 湖北远安 444200
【摘 要】目的:研究临床护理路径用于急诊重症患者抢救中的临床效果。方法:采用随机分组的方式将2016年2月至2017年2月我院急诊重症抢救的患者100例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50例,其中给予对照组常规护理方式,给予观察组临床护理路径,将两组患者的抢救时间、死亡率以及患者或家属护理满意度进行比较分析。结果:观察组抢救时间与死亡率与对照组相比显著较低,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或家属护理满意度与对照组相比显著较低,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对急诊重症抢救患者过程中应用临床护理路径,不仅能够缩短抢救时间,保障患者的生命安全,而且还能提高患者与家属的满意度,改善护患关系,在临床上推广普及很有价值。
【关键词】临床护理路径;急诊重症;抢救
在急诊常见疾病类型中,危重症较为常见。危重症患者不仅病情存在不稳定性,而且一旦没有及时医护,患者很容易出现并发症,严重威胁了患者的生命安全。在急诊重症患者抢救过程中,医护人员必须要有专业的知识与技能,做到密切配合,忙而不乱,制定合适的诊疗计划,如此才能够保证抢救程序的效率与品质[1]。今特选取2016年2月至2017年2月我院急诊重症抢救的患者100例,以探讨临床护理路径的效果,特报道如下。
1.一般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2016年2月至2017年2月我院急诊重症抢救的患者100例。所选患者及家属皆自愿签署知情同意书,排除精神障碍患者。所有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每组50例,观察组男28例,女22例,年龄为21至77岁,平均年龄为(54.2±3.8)岁,其中急性颅脑损伤、慢阻肺急性发作、多发性损伤、急腹症、其他疾病的例数分别为16例、14例、11例、7例、2例;对照组男27例,女23例,年龄为21至78岁,平均年龄为(54.5±4.2)岁,其中急性颅脑损伤、慢阻肺急性发作、多发性损伤、急腹症、其他疾病的例数分别为17例、15例、10例、6例、2例。两组患者临床资料无论是年龄、性别、病类等都无显著差异,差异不具备统计学意义(p>0.05),本次研究存在可比性。
1.2方法
给予对照组常规护理方式,即急诊科常规救治方案。给予观察组临床护理路径,具体如下。首先,制定临床护理路径计划,该计划要由所有高资质医师与护士经过商讨并按照实际情况决定,最终形成表格。一旦收到急诊重症患者,便按照计划表中内容严格执行。迅速对患者吸氧维持,并监测患者心电图,观察患者瞳孔与神志,掌握患者血压、心率及血氧饱和度等生命体征数据。其次,若患者必须手术治疗,需要提前用药与备皮,对患者置管,并定时监测。再次,要建立静脉通道,对患者采血并测定指尖血糖,患者若严重失水或失血,需要准备好深静脉置管用物并进行拍片。再次,安慰家属情绪,向患者家属讲解该抢救的注意事项与相关流程,让家属能够稳定情绪并耐心等待,密切配合抢救。安排相关人等引领患者家属办理入院手续,将入院资料录入遗嘱等。最后,与其他部门密切配合,保证药房送药及时,对输液卡与配液等要严格核实,患者床头卡要仔细填写。当护理路径表单某任务完成,需要在旁标记与签名,如果抢救中存在异常便需标明原因,以做后事之师。
1.3观察指标
将两组患者的抢救时间、死亡率以及患者或家属护理满意度进行比较分析。抢救时间为患者入院到脱离生命危险的时间。护理满意度:让患者家属填写本院自制的护理满意度调查表,满分100分,分值越高表明护理满意度越高。
1.4统计学分析
在本次研究中,特应用SPSS20.0软件对研究数据予以统计学分析,用T检验来比较组间数据资料,用卡方检验来比较计数资料,若p<0.05,即表明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
2.结果
观察组抢救时间与死亡率与对照组相比显著较低,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或家属护理满意度与对照组相比显著较低,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结果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抢救时间、死亡率、护理满意情况对比
3.讨论
所谓临床护理路径,它将所有护理手段与操作列入日程计划表中,该表包含了从患者入院到完成抢救的一系列医疗活动理想护理手段,涵盖了整个时间轴。
通过该表,护理人员对在抢救时需要完成哪些检查、护理操作能够一目了然,避免了慌乱情况下带来的疏忽。不仅如此,该表详细记录了患者病情控制到何种程度即可出院等信息,极大提高了急诊重症抢救护理工作的目标性与计划性,从而让护理效果能够达到最佳[2]。在临床护理路径中,医务人员的行为受到了约束,护理人员按照步骤进行护理,明确分工,省略不必要的环节,对有限时间进行了充分利用,避免了过去盲目遵循医嘱而让抢救陷入被动。此外护理人员完成某项护理操作后便在表中做好记录,让护理有条理进行[3]。临床护理路径虽说需要按照日程计划表完成各项护理操作,但并不意味着需要全盘照行,护理人员在完成每一步操作后,需要评估前一步骤的实施效果,再按照患者实际问题与步骤实施效果来决定是否需要进行下一步工作,并对临床护理路径及时修订[4]。在本次研究中,观察组抢救时间与死亡率与对照组相比显著较低,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或家属护理满意度与对照组相比显著较低,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
综上所述,针对急诊重症抢救患者过程中应用临床护理路径,不仅能够缩短抢救时间,保障患者的生命安全,而且还能提高患者与家属的满意度,改善护患关系,在临床上推广普及很有价值。
参考文献:
[1]刘爱民.临床护理路径在急诊重症抢救中的应用效果观察[J].当代医学,2012,18(16):123.
[2]张璐,陈丽.急诊重症抢救中应用临床护理路径的效果观察[J].中国医药导刊,2012,14(07):1245.
[3]魏荣.临床护理路径在小儿重度颅脑损伤22例中的应用[J].中国民族民间医药,2015,24(11):137.
[4]宋婉宁.临床护理路径在急诊重症抢救中的应用[J].中国卫生标准管理,2015,6(26):250-251.
作者简介:王传菊,女,19760310日出生,汉,湖北宜昌远安,政治面貌:群众,本科,护理,长江大学,远安县中医院,主管护师,护士长。
论文作者:王传菊
论文发表刊物:《中国医学人文》(学术版)2017年6月第12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7/12/25
标签:患者论文; 急诊论文; 路径论文; 重症论文; 家属论文; 统计学论文; 满意度论文; 《中国医学人文》(学术版)2017年6月第12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