胃镜活检与外科病理检查对早期胃癌的诊断价值比较论文_李昌明

胃镜活检与外科病理检查对早期胃癌的诊断价值比较论文_李昌明

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同济医院 湖北省 武汉市430000

【摘要】目的:探究胃镜活检与外科病理检查对早期胃癌的诊断价值。方法:选取于2018年8月至今诊治的临床胃癌患者110例纳入本次研究,其中将患者随机平均分成两组,即胃镜活检组和外科病理检查组,各55例,观察两组患者临床诊断价值及临床干预效果。结果:两组诊断方法均具有较高的临床诊断价值,且结果比较不存在明显差异,不具备统计学意义(p>0.05),但是两组方法各有独特优势,胃镜活检临床疗效性明显优于外科病理检查,两组结果比较存在明显差异,具备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胃镜活检与外科病理检查对早期胃癌的诊断价值较高,但是利用胃镜活检进行干预的患者,其临床疗效性比外科病理高。两组临床诊断方式均值得在临床上大力推广应用。

【关键词】胃镜活检 外科病理检查 早期胃癌 诊断价值

随着社会进步与发展,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和生活习惯的巨大改变,伴随着各种疾病的不断增长,临床胃癌发病率也呈现出上升趋势,并成为严重危害人类生命健康的恶性疾病之一。胃癌具有较高的临床发病率和致死率,如能在患者患病早期及时发现,能有效延长患者生命周期,降低临床疾病导致的痛苦[1]。临床上对胃癌进行诊断的方式主要有胃镜活检以及外科病理检查,其中胃镜活检针对早期胃癌的诊断十分有效。本文对胃镜活检与外科病理检查对早期胃癌的诊断价值进行探究。现报告如下:

1.一般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于2018年8月至今诊治的临床胃癌患者110例纳入本次研究,其中将患者随机平均分成两组,即胃镜活检组和外科病理检查组,各55例。其中,胃镜活检组患者中男性30例,女性25例,年龄均在33~72岁之间,临床表现为腹胀纳减18例,左上腹隐痛者27例,伴反酸嗳气10例;外科病理组患者中男性33例,女性22例,年龄均在25~70岁之间,临床临床表现为腹胀纳减20例,左上腹隐痛者23例,伴反酸嗳气12例;两组患者均确诊为胃癌,两组患者在年龄、性别、临床表现证状以及实际病情等基本信息比较,结果不存在明显差异,不具备统计学意义(p>0.05)。

1.2方法

临床上对两组患者基础病理特征进行了严格的统计和分析,结果显示胃癌患者其肿瘤直径均小于3厘米,根据组织分型分析确定为中分化腺癌,根据临床肉眼分型分析确定为2c型,统计数据中显示为淋巴结转移为无的占比相对比较高[2]。

临床胃镜活检组的病理特征诊断方法:通过对胃癌患者的胃黏膜进行活检干预,即利用胃镜诊断的基础上对患者机体胃黏膜实际情况进行观察,针对不能通过肉眼进行判断的组织,通过临床为胃黏膜活检,对患者早期胃癌进行准确诊断。胃镜活检是根据患者实际临床病情进行活检组织的选取,如针对隆起型早期胃癌患者,则针对性去除隆起顶端和基底部组织相关细胞进行活检。即根据患者实际临床疾病情况,选择活检部位进行诊断[3]。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外科病理检查:对本组患者采取手术方式进行干预,针对患者机体肿瘤大小以及淋巴结转移等情况进行记录,对于肉眼可见的临床病灶及周围组织以每间隔0.5厘米的间距依次进行取材,并对取材编号后,通过浓度为10%的福尔马林溶液进行取材固定操作,并使用石蜡包埋,切片,染色标记,利用显微镜进行病理观察与分析。研究报告由三名外科病理检查医师共同读取研究并定论。

1.3观察指标

观察两组患者在不同检查方式干预下其临床诊断价值结果比较。

1.4统计学分析

应用SPSS18.0统计学软件对研究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计量资料用均数标准差x+s表示,两组间比较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x2检验,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两组患者临床诊断价值

胃镜活检组临床确诊49例,疑诊3例,未诊3例,临床确诊率为89.1%;外科病理检查组临床确诊47例,疑诊5例,未诊3例,临床确诊率为86%;两组患者临床确诊率数据比较不明显,临床诊断价值相当,不具备统计学意义(p>0.05)。

3.结语

近几年来,我国临床胃癌发病率呈现增长趋势,且疾病临床表现缺乏特异性,造成一定的诊断难度,临床对胃癌患者采取的预后方式和临床诊断准确性具有紧密联系,且临床诊断时期对患者生命周期由很大影响,如早期确诊疾病证状,能明显提升的生存率,生存率可以达到89%以上;而胃癌证状诊断较晚,其患者临床生存率将大幅度降低,根据相关研究数据显示,晚期胃癌诊断患者的生存率仅为20%左右。因此临床上对胃癌诊断技术的要求及社会关注度越来越高,已经成为医疗服务工作的一项重点任务。随着医学技术的不断发展与进步,临床内镜技术也逐渐成熟。胃镜活检技术通过对病灶及临床手术切除的相关肿瘤组织进行比较,两者之间存在明显差异,究其原因可能是因为胃镜技术干预属于动态性研究观察,且有效存在于临床胃黏膜皱襞,同时能清晰观察到胃部立体腔状结构;而经过外科病理检查所获得的手术干预组织是经过解剖过的胃壁组织,在受到甲醛的干预后,由于疾病病理因素干预导致的轻度凹陷或者是隆起病灶会呈现出一定程度的平坦,会对诊断结果造成一定的影响[4]

本文研究结果显示,两组诊断方法均具有较高的临床诊断价值,且结果比较不存在明显差异,不具备统计学意义(p>0.05)。但是两组方法各有独特优势,胃镜活检临床疗效性明显优于外科病理检查,两组结果比较存在明显差异,具备统计学意义(p<0.05)。综上所述,胃镜活检与外科病理检查对早期胃癌的诊断价值较高,但是利用胃镜活检进行干预的患者,其临床疗效性比外科病理高。两组临床诊断方式均值得在临床上大力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孙鹤,黄体政,李洪德.胃镜活检与外科病理检查对早期胃癌的诊断价值比较[J].实用癌症杂志,2018,33(1):106-108,112.

[2]韩靖,黄小英,郭志云,等.胃镜活体检查和外科手术病理在胃癌诊断中的价值对比研究[J].齐齐哈尔医学院学报,2016,(4).

[3]吴小东,郭莉.胃镜活检与外科病理检查在早期胃癌诊断中的对比研究[J].中外医学研究,2016,(10).

[4]谢蕴,赵缜,潘玉林,等.早期胃癌胃镜活组织检查与手术标本病理学诊断的差异及原因[J].内科理论与实践,2010,(3).

论文作者:李昌明

论文发表刊物:《医师在线(学术版)》2019年第15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9/30

标签:;  ;  ;  ;  ;  ;  ;  ;  

胃镜活检与外科病理检查对早期胃癌的诊断价值比较论文_李昌明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