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纪之交的统计创新_统计调查论文

世纪之交的统计创新_统计调查论文

世纪之交的统计创新,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世纪之交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江泽民总书记在党的十五大会议上号召我们:“现在全党一定要高度自觉,牢牢抓住世纪之交的历史机遇,迈出新的步伐”。这是我们做好各项工作的重要指导方针。

作为我们党所领导的一项重要事业,统计必须在上述方针指引下开拓创新,推进改革,进一步迈上新的台阶,使统计事业的发展能够适应面向21世纪的新形势需要,更好地发挥统计的信息、咨询、监督与服务的功能,为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和改革开放事业贡献力量。

面向新世纪的统计新课题

在21世纪即将到来之际,面对经济的日益全球化、网络化和竞争白热化发展态势,各行各业工作的创新是刻不容缓的任务。统计的创新显得尤为迫切。这一方面是国际经济社会的迅猛发展给统计的一系列职能赋予了崭新的内涵;另一方面是我们目前统计的方法制度严重滞后于国内外经济社会的发展,严重滞后于我国改革开放、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需要。

我国的统计方法制度创立于建国初期,为我国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的建立和经济发展作出重要贡献。改革开放以来,统计方法制度进行一系列改革,特别是1992年底开始实行新的国民经济核算制度,向与国际经济接轨迈出了重要的一步。但我国的统计制度毕竟是前苏联僵化模式的产物,至今仍保留着计划经济的浓重色彩,严重滞后于当今经济社会实际发展的迫切需要,面临着许许多多方面的挑战。主要表现在:

经济社会发展巨大需求的挑战。当今经济社会的迅速发展给统计指标内容、统计信息质量和统计信息传递效率提出了新要求。我国改革开放事业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建设、高新科学知识与技术密集的知识经济的迅猛发展以及各级党政领导在不断发展变化的新形势面前的科学、高效的决策,需要统计提供更为丰富、更高质量和更高效率信息。

统计调查对象频繁变动的挑战。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蓬勃发展和经济体制改革的日益深化,统计调查对象,即依法建立的各种机构不断增加和变化,而统计力量相对不足,这给现行统计调查工作带来极大的不便,为漏报、瞒报提供了可能。

利益格局日益多元化的挑战。实现公有制的多种形式,利益主体的多元化,以及统计法制的不尽完善,使统计调查对象对传统的统计调查工作的支持与合作程度下降。这在个体、私营企业以至外资企业等统计调查单位表现得尤为突出。

统计方法制度自身带来的挑战。这是至关紧要的挑战。现行统计方法制度极为笨重,与我国现实经济社会生活距离较远。这种方法制度主要体现在三方面:对全国所有机构、单位进行的全面调查,从月报开始的定期报表和年报制度,包括月报、季报、半年报、年报、5年一次的投入产出报表、10年一次的普查,以及不定期的专项调查、快速调查,等等;这种庞大复杂,近似管理基层单位、几乎无所不包的统计指标体系,与我国国情和统计工作现状,即与我国幅员广大、机构众多、统计力量有限、统计手段落后等是极为不相称的。

种种情况说明,统计的创新与发展,是落实党的十五大精神的需要,是跟上时代发展步伐的需要,是全面实现统计职能的需要,是目前统计工作的崭新课题,是统计战线广大统计工作者的一项光荣任务。

统计创新的基本思路

统计创新就是通过“创”,实现“新”,创造出新思路、新方法、新制度。

江泽民总书记指出:拨乱反正需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全面改革也需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我们必须按照总书记的指示,大胆设计统计信息改革创新的目标。国家统计局局长刘洪同志最近提出,全面推进统计改革,争取到本世纪末或者更长一些时间,初步建立起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需要的新统计体系。深圳作为经济特区,争取二、三年内实现以上目标,而且在许多方面要更接近国际惯例,努力在全国发挥深圳特区的试验与探索作用。

这种试验与探索,要充分体现三性,即创新性,效益性,效率性。创新性,是与新时代相适应的新制度、新方法、新内容;效益性,是有充分实用价值和咨询指导作用,能够带来经济社会效益的统计信息;效率性,是传递与反馈及时、高效,并有较为准确的预测性、超前性的统计信息服务。其基本构架主要是建立与完善新的四大体系,即指标体系、调查方法体系、报表制度体系、信息服务体系。

一是便于与国际标准接轨的实用的统计指标体系。依据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的客观需要,借鉴国际惯例,设置科学的便于与国际标准接轨、与各国指标比较、能正确评价国情国力和社会、经济科技综合协调发展的统计指标体系。包括发达国家和地区采用的简单实用、以货币指标和相对指标为主的指标体系。从根本上改革现行主要是为计划经济服务,包罗万象、庞杂呆板,滞后于经济社会实际发展的统计指标体系。

要对指标结构重组,进行删、增、留,删节过时的、失效的、繁琐的指标;增加适应经济全球化、网络化及相应的社会发展所需要的指标;保留现行指标体系中有用的指标。

设置和完善为各级、尤其是地方党政领导宏观调控、经济监测和景气分析所需要的统计指标。例如固定资产投资的规模、资金结构和项目结构等有实用价值的指标。

设置和完善科技发展统计指标。包括科技成果转化率,技术市场贸易额,高技术产品比重,科技进步对经济贡献率等指标。

设置和完善社会发展、生活质量、就业和环境保护等统计指标。

设置和完善以效益(包括社会发展效益、经济效益和环境效益)为中心的统计指标。

设置和完善为社会公众进行经营、生产和生活提供服务的指标,例如房地产开发投资和旅游统计指标。房地产开发投资中设置规模、用途、资金来源、销售面积、销售额与平均销售价格等指标。

设置和完善一次性或一定时间内专项调查、典型调查的关键性统计指标。例如利用外资和贸易统计,除了按报表制度要求的指标之外,还应根据需要设置一些指标,并在一定范围、一定时间内进行统计调查,以便于专项研究与分析的开展。

二是以抽样调查和间接推算为主的统计调查方法体系。关于统计调查方法,发达国家和地区的经验是值得借鉴的。它们普遍采用的是抽样调查、间隔时间很长的普查和辅之以行政记录推算等方法。抽样调查是依据随机原则的科学调查方法。普查是10年才进行一次的全面调查。这两项调查都是在费用、人员和准备非常充分的情况下进行的。行政记录推算,主要是依据纳税记录或“舱单”等进行的,这是极为准确的推算方法。我国《统计法》对统计调查方法也作了科学的规定,要求以抽样调查为主体,以普查为基础,以定期报表为补充。这符合国际惯例,但实际执行起来有很大距离。

抽样调查,可以在经贸、工业、农业和社会等专业八成以上统计报表中推行。应严格依据随机抽样和“大数定律”原理,抽取足够的样本,以确保其科学性、准确性。对投资规模和营业额差别大的调查对象,要分层抽样。

依据行政记录的推算。可以在小型和个体工商企业中进行。行政记录可依据税收、工商登记、进出口登记和订单等。

普查。可由现行的10年一次提前为5年一次。但应该是必要的普查项目,而且要有足够的资金和经过严格培训的足够人员。普查的指标同样要大大精简。

三是科学合理、间隔时间较长的报表制度体系。报表数量的精简。年报与定期报表(月、季、半年报)数量应大量删节。例如固定资产投资报表,8张年报可合并成3张,即涉及基建规模及新增生产能力(或工程效益)的3张合为一张;涉及更新改造的2张合为1张;涉及集体与私人投资(建房)的3张合为1张。定期报表10张可精简为4张。

报送时间间隔的延长。定期报送时间间隔要延长。如现行报表制度中“新增固定资产(工程效益)”报表是难于按月体现的。可将现行固定资产投资的2张月报表(H402和H404表)改为季报,1张改为半年报(H401),其余7张经合并后均为半年报。

四是全面、高效和高质量的信息服务体系。信息咨询与服务是统计信息工作的重要内容,必须体现其全面适用性和服务时效性。

信息资料的全面性。各种调查取得的各项信息,包括重要统计信息资料的上网,统计报表、普查、专项调查和统计分析等资料入网;各职能局重要信息的上网,这是目前最薄弱的环节;京、津、沪和其它兄弟城市重要信息上网;港、澳、台及美加、欧洲信息上网等。

信息资料的高效率、高质量。主要是强化时效,突出重点。统计信息服务要加强快速反应。《统计信息年鉴》要提早出书时间,增加理论性、政策性文字与重要图片信息,继续删节多余的统计数据信息。要搞好软件的开发研究,吸收和移植国外数字化、可视化技术,搞好地理信息系统建设。

统计创新的重要保障

世纪之交的统计创新是一项渐进的改革项目,也是我国统计事业发展史上的重要里程碑。必须决心下足,措施得力,协同运作,方能达到预期目的。

一是科技手段的保障。统计创新的重要目标是要达到统计的高质量、高效益与高效率,全面地、迅速地实现统计职能。要确保以上目标的实现,依靠科技手段,实现统计的自动化是关键。

要建立以Internet/Intranet网络为基础,以大型统计数据库为核心,以统计信息应用为导向,以先进技术为支撑的完善的信息采集、处理、反馈和分析系统。

二是科学体制的保障。统计机构的设立与业务分工必须科学、合理、权威。要借鉴境外先进经验,确保统计机构的权威性和自主性,灵活自主地行使法律赋予的职能。

要切实加强第一线统计机构建设。既要解决好基层统计部门和统计调查单位机构不健全、人员不到位、不稳定等问题;同时,也要解决好有关专业部门、大中型企业单位的统计工作中的问题。

要确保统计部门和统计人员的责、权、利的统一,解决好上下统计部门分工不合理、基层统计部门任务负荷过重、资金奇缺等问题。

三是人才队伍的保障。要全面实施国家统计局人才工程,建设一支政治强、知识广、业务精、作风硬、结构合理的统计队伍。大力加强人才培训。重点加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知识、统计新理论、新方法和现代信息技术的培训,造就知识结构合理、懂业务、懂技术、懂法律的面向新世纪的复合型统计人才,以适应全面推行统计制度改革与创新的需要。

要切实加强考核工作,实行资格评定、持证上岗、奖优罚劣制度。

四是法制方面保障。加强统计法制建设是确保统计创新顺利进行的重要前提。如果没有一个健全的统计法律体系,不依法办统计、依法治统计、依法兴统计,就难以保证统计的改革创新和数据的准确、及时、全面。要继续健全统计法规,加强执法力度。日常监督检查与突击检查相结合,把统计执法检查纳入规范化轨道。进一步提高全社会的统计法律意识,为统计执法创造良好的社会氛围。统计执法要协同作战,统计、法制、纪检、监察、司法等部门要相互配合,常抓不懈。

标签:;  ;  ;  

世纪之交的统计创新_统计调查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