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塞米松在48例急性虹膜睫状体炎治疗的临床价值探讨论文_王桂君

王桂君

(甘肃省白银市会宁县人民医院眼科 730700)

【摘要】 目的:探究分析地塞米松治疗急性虹膜睫状体炎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14年3月~2015年2月期间治疗的48例急性虹膜睫状体炎患者的临床资料,并根据不同的给药方式划分为局部给药组和全身给药组;全部患者均接受止痛、扩瞳、抗生素治疗,局部给药组采取膜下注射地塞米松治疗方式,全身给药组采取静脉滴注地塞米松治疗方式,对比观察两组临床效果。结果:两组临床总有效率均为91.66%,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局部给药组的并发症发生率、复发率(4.16%、8.33%)低于对照组(16.66%、19.24%),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急性虹膜睫状体炎临床治疗过程中,采用地塞米松局部给药方式的安全性更高,操作便捷,值得临床广泛应用。

【关键词】 地塞米松;急性虹膜睫状体炎;给药方式

【中图分类号】R9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1752(2015)32-0175-01

急性虹膜睫状体炎是眼科常见疾病之一,具有患病突然、病情变化快、病程长、复发率高等特征,极易造成失明;该病的临床症状主要表现为眼部疼痛、视力骤然下降和畏光流泪等,严重影响了患者的日常生活。如果治疗不及时或不恰当,极易诱发继发性青光眼、眼球萎缩、白内障和低压氧等病症,致盲率较高[1]。目前,临床治疗该病普遍使用地塞米松进行治疗,本研究采用局部和全身给药方式进行治疗,对比其临床效果及安全性,现将具体情况汇报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文研究对象均来自于2014年3月~2015年2月期间我院治疗的48例急性虹膜睫状体炎患者,所有患者均满足世界卫生组织(WHO)的急性虹膜睫状体炎诊断标准[2]。其中男28例,女20例,年龄19~62岁,平均年龄(38.2±1.4)岁,发病部位:左眼18例,右眼24例,双眼6例。48例患者按照不同的给药方式换分为局部给药组和全身给药组,每组各24例,两组患者在年龄、性别、发病部位等方面的差异较小,具有可比性(P>0.05)。

1.2 治疗方法

本文研究对象均给予睫状肌麻痹药、糖皮质激素点眼剂、非甾体抗炎药治疗,如并发青光眼者可用降眼压药物,同时告诉患者热敷患眼2~3次/d。局部给药组为给患眼滴盐酸奥布卡因3次(间隔5分钟)后 采用一次性注射器将地塞米松2.5毫克加0.8mL2%的利多卡因注射到患眼球结膜下,一日一次。全身给药组为将10毫克或15毫克地塞米松(酌情选择)加入250mL的0.9%的生理盐水或5%的葡萄糖注射液中静脉滴注,一日一次,第四天开始酌情减量(最低剂量2mg)。

1.3 疗效标准

痊愈:临床症状全部消失,炎症已经完全消退,视力恢复到患病前,也没有留下任何后遗症;有效:临床症状、炎症有所好转,视力慢慢提升,有时会复发;无效:临床症状、炎症越来越严重,视力并未恢复甚至迅速下降,病情反复无常。其中痊愈和有效视为总有效。

1.4 统计学分析

采用SPSS 13.0统计软件对研究数据进行处理,(x- ±s)表示计量资料,n表示计数资料,分别进行t和x²检验,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 两组治疗疗效比较

局部给药组和全身给药组的总有效例数均为22例,临床总有效率为91.66%,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详见表1。

2.2 两组不良反应及复发情况对比

局部给药组中有1例出现并发症,并发症发生率为4.16%,复发率为8.33%;全身给药组中有4例出现并发症,并发症发生率为16.66%,复发率为19.24%。两组数据对比,局部给药组并发症发生率和复发率明显低于全身给药组,差异显著(P<0.05)。

3.讨论

急性虹膜睫状体炎的病因有:感染因素(包括病毒、肿瘤、寄生虫、细菌等);理化损失(外伤性、手术、酸碱及药物损失);自身免疫性因素。其分类:根据病因分为感染性及非感染性;根据病理特点分为肉芽肿性及非肉芽肿性;根据解剖位置分为前、中、后和全色素膜炎。如果病情没有得到及时的控制,患者睫状体发炎、角膜水肿等症状将会越来越严重,同时血管性通透性越来越大,使得大量炎性介质渗出,从而造成瞳孔粘连,诱发各种后遗症。因此,麻痹睫状肌、改善水肿、抑制炎症介质渗出、降低血管通透性是治疗急性虹膜睫状体炎的重点。地塞米松是临床普遍使用的糖皮质类激素药物,其能够有效改变小血管张力和毛细血管通透性,从而避免纤维细胞增生和降低炎症细胞的浸润,避免损伤细胞。同时,该药物生理剂量给药时不良反应并不明显,然而随着剂量的增加,各种不良反应不断出现,且不良反应同用法和给药方式等因素具有直接的联系。地塞米松采用局部给药方式能够有效抑制患者产生和释放前列腺素,也能够阻止炎症细胞向炎症部门靠拢,从而抑制炎症介质出现反应。通过本文研究得知,局部给药组和全身给药组之间的临床总有效率并无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然而全身给药组的不良反应发生率和复发率明显高于局部给药组,这充分说明了地塞米松局部给药方式治疗急性虹膜睫状体炎相比于全身给药方式,具有不良反应发生率和复发率低的优势。这同全身给药方式对机体的影响较大,会降低机体免疫力相关。

【参考文献】

[1]潘建兵.地塞米松两种给药途径治疗急性虹膜睫状体炎78例临床比较[J].医药前沿,2015(08):137-138.

[2]赵会军,闫君宝,尚琳,李冀平.地塞米松超声透入治疗急性虹膜睫状体炎的临床观察[J].中国基层医药,2015,22(09):1318-1320.

论文作者:王桂君

论文发表刊物:《医药前沿》2015年11月第32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6/5/4

标签:;  ;  ;  ;  ;  ;  ;  ;  

地塞米松在48例急性虹膜睫状体炎治疗的临床价值探讨论文_王桂君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