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条鱼分头、中、尾三部分;一个桃子分皮、肉、核三部分;上中下,左中右,大中小,前中后,过去现在未来……也都是三部分。由此可见,世上万物几乎都是由三部分组成的。作文也应分头、中、尾三部分:开头像凤头,小巧精美;中间像猪肚,内容充实;结尾像豹尾,简洁有力——这就是作文最完美的形式。
一、开头像凤头,小巧精美
扣题、定位、引下文。把题目中的字或词写进第一段中;确定写作范围,完成情感定位;引出下文。
1.扣题。
就是把题目中重点的字或词写进第一段中。
2.定位。
一方面,主要是指确定范围,即确定本文要写哪方面的内容。一般使用概要的总述写法。另一方面,也指完成情感定位,即对所写人或事是喜是恶、是褒是贬,表明自己观点。
3.引下文。
即为什么这样说,具体情况是怎样的呢,引出下文。
如小学语文课文《爬天都峰》的开头:暑假里,爸爸带我去黄山,爬天都峰。扣题:爬天都峰。定位:爸爸带我去黄山,爬天都峰(透露出喜悦的心情)。引下文:天都峰高不高?一路上有什么见闻?引出下文。
开头的“定位”很重要。定位小,下文单一写;定位大,下文多面写。
如写《我的爸爸》,开头:我的爸爸的字写得特棒,真是人见人夸。(下文只需单一地写“字”,这就叫“单一写”。)
这个开头只确定了写“字”的范围,下文就只能在这个范围内来写,可写爸爸是怎么想起练字的、他的字是怎么练出来的、到底有多棒、都 在那些场合受到什么人夸奖、他们是怎样夸奖的。这样,要写的内容就比较单一。
如果在开头的定位(确定的写作范围)较大,下文就要分多方面去写。同样写《我的爸爸》,开头若这样写:
我的爸爸不仅字写得棒,还会绘画、唱歌,又拉得一手好提琴,真是一个多面手。
下文就要分“字”“画”“歌”“提琴”四个方面去写,这就叫“多面写”。
这个开头,确定的写作范围比较大,下文就要分别写他的“字”写得怎么好、“画”绘得怎么好,“歌”唱得怎么好,“提琴”拉得怎么好。这样,就需要从多个方面去写。
二、中间像猪肚,内容充实
中间部分:承上、陈述、详重点。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接续开头的内容,按一定顺序来写,详写重点部分。
1.承上,就是接续开头的内容来写。
因为开头是要求“扣题”的,当然就不会跑题。作文,不跑题是很重要的。如小学语文课文《颐和园》。开头:北京的颐和园是个美丽的大公园。承上:(2-5自然段)承接开头的“美丽”来详细地写长廊、佛香阁、万寿山、昆明湖等,处处体现了颐和园的美丽。
2.陈述,就是按一定的顺序,有条理地叙写。
万事万物的发展都是有顺序的,万事万物的发展都存在于时空之中,人最能感知时空的变化,人都是有思想情感的。
(1)时间顺序。写事情的发展,我们必须按照事情的发展先后顺序来写,这样才能保证叙述的条理一清二楚,让读者一看就明明白白。
(2)空间顺写。就是按照我们游览或目光移动的空间顺序来写。游记文、写景文和说明文多采用这种方法。
(3)情感顺序。就是按照我们对事物的情感、认识的变化顺序来写。人是有情感的高级动物,人的情感、认识往往会随着事情的变化而发展变化。
(4)逻辑顺序。就是按照事物、事理的内在逻辑关系来写。写说明文、议论文时,常用到逻辑顺序。
(5)几个方面。就是按事物的几个方面来写,对每个方面都加以介绍,让人对事物有个全面的了解。如《鲸》就是按鲸的身子大小、鲸生活的地方、鲸的种类、鲸吃什么、鲸用什么呼吸、鲸的睡觉方式、鲸的生育七个方面来写的。
3.详重点,就是详写重点部分。
你认为哪个事例最典型、最有说服力、最能有力地突出主题,就把这一段作为重点,详细地多写几句。此外,在任意一段中,对能反映人或物特点的材料,也应详写。
如果只写一件事,那这件事一定要详写。如果写两件事,就可以详写一件事,略写一件事。如果写三件事,可详写一件事,也可详写两件事,其余的则略写。
三、结尾像豹尾,简洁有力
照应开头,写所感。联系、呼应开头部分的内容,再次使用开头部分的重点字词,写出自己的感想、感受或感悟(写出其中之一即可)。
1.照应开头。
就是联系、呼应开头部分的内容,再次使用开头部分的重点字词。
2.写所感。
就是写出自己的感想、感受或感悟(写出其中之一即可)。在结尾写出了“所感”,就能起到点明或升华观点的作用。如小学语文课文《罗马速写》。开头:罗马这个城市很特别,遗址多,雕塑多,喷泉也多。结尾照应开头,写出感受:遗址、雕塑、喷泉,不仅装点了罗马城,而且丰富了这座城市的内涵。
再如小学语文课文《迷人的张家界》。开头:未到张家界,我就听说湖南的张家界地貌奇特,有着泰山之雄、华山之险、黄山之变化、桂林之秀丽。这次来到张家界,我真正领略了仙境般迷人的景色。结尾照应开头,写出感受:迷人的张家界,名副其实的人间仙境。
论文作者:李勇
论文发表刊物:《教育学》2017年10月总第128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7/12/19
标签:开头论文; 下文论文; 顺序论文; 来写论文; 张家界论文; 重点论文; 颐和园论文; 《教育学》2017年10月总第128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