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建筑工程;施工;抗震技术
引言
目前,中国建筑业飞速发展,许多城市高楼大厦林立,以满足人们的生活和办公需求。然而,中国的许多地方靠近地震带,地震灾害的风险很高。因此,建设单位需要研究目前应用的抗震技术,做好建筑的整体抗震处理工作,提高建筑的抗震能力,尽量降低地震灾害对建筑结构和使用者的人身安全和财产安全威胁。在此基础上,施工单位必须应用高质量、高效率的建筑抗震技术,有效提高建筑的整体施工质量,确保人民生命和财产安全。
1建筑结构抗震技术的基本认识
1.1中国地震的历史教训
中国的国土面积十分广泛,根据有关的资料显示,2018年是我国的地震高发的年份,据不完全的统计,仅仅超过5级的地震在2018年就超过了90多例,尤其是轰动世界的汶川地震,更是给我国国民造成了无法挽救的经济损失以及心理伤害。在距地震30多万km2的地区,已有700万幢房屋倒塌。在20世纪,自1976年以来,世界上已有100多万座房屋倒塌,20个省发生了100多场破坏性地震。在1万人死亡后,中国意外遭遇或经历了一次以上的大地震。1920年的海原地震造成23.4万人死亡,1976年的河北唐山地震造成24.2万人死亡。
1.2我国建筑结构抗震理论存在的问题
从建筑结构工程史上吸取的经验教训受到了例子的关注。世界上抗震设防的基本类型是插入吸收地震能量的一般结构。换句话说,建筑物的准基础和上部结构被设计成将完全不可分割的刚体插入到地球中,从而建筑物能够承受地震破坏。研究建筑物的作用、强度和构造是必要的。对建筑结构工程的研究和指导,对象的整体抗震能力和历史惩罚,充分说明城市建筑中存在着各种各样的学校。实现超高层、超高层和多层建筑的建设。不同类型的建筑物通过不同的地基深度映射到地震冲击波的大小。地基越深,地震冲击波传播速度越高。建筑物和地面。铁路、公路、电力电缆、污水管道等城市建设设施的增加,是影响城市地震场地效应变化的直接因素。在目前的地震导引中,既没有建筑物基础的自震理论,也没有地基和基础块效应引起的严重问题。
2建筑工程施工中应用的抗震技术
2.1建筑工程的施工中基础隔震抗震技术
基础隔震抗震技术包括多种类型,主要包括支撑摆动隔离抗震技术、橡胶隔离抗震技术等。建筑工程施工的时候施工人员必须在建筑的地基础部分进行控制,实现隔震目的,保障建筑物的稳定。比如在很多的现代建筑中做建筑框架通常都用钢筋混凝土材料。在这种结构框架中运用控制钢筋的勾践面积和最小配筋率完成抗震的最终目的。施工时,必须在墙上安装必要的特殊的减震材料,还必须跟圈梁合理连接,充分考虑建筑的结构性能,增加建筑的抗震承载能力。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2.2建筑工程的施工中钢筋混凝土框架抗震技术
建设部门必须从以前建造的建筑和经历过地震灾害的建筑中分析提炼抗震技术运用的经验和教训,从而发现抗震作用较好的建筑框架结构,即钢筋混凝土加固框架。混凝土加固方法是指施工人员必须使用钢支撑组件和耗能支撑组件来将它们部署在地震力可以消散的位置。并且需要在建筑物整体框架的柱子间隔处安装钢支撑,从而科学有效地增强结构框架的稳固和抗震强度。在发生严重地震灾害时,逐层布置的框架和钢支撑框架能确保建筑物不会发生太大变形,放置在结构框架中的耗能支撑组件能够在地震袭击的时候吸收和处理大量的能量,从而最大限度地控制这种地震力对建筑物自身结构的不利影响。
2.3耗能减震抗震技术
此种技术在施工建设时需要选择具备能量消耗价值的构件,在建筑内部相应位置进行安装,以此提高阻尼值,在建筑地震运动期间可以消耗大量的能量。施工所用的构件具备弹性特点,在发生较小震级的地震灾害时,在动力作用之下会出现侧向刚度变化,以此控制建筑变形情况。建筑施工所在地发生严重地震时,构件则呈现为非弹性状态,此时建筑自身的阻尼值较高,能量的可吸收量大,建筑整体的震动作用可以被有效减轻。因此,该技术应用期间采用的能量消耗构件为技术应用的重点,该种构件价格低廉,应用期间轻易不会发生损坏,可以在当前的建筑施工中多加应用,应用较多的耗能减震装置有粘弹性阻尼、摩擦耗能抗震装置等。
2.4半主动、主动控制技术
使用半主动控制技术时要对建筑结构参变量按照抗震等级标准的要求进行调整,掌控构件为调节载体,需要的外界能源量非常少,可以采用铅酸蓄电池等弱电形式进行电力供给。目前,此项减震技术应用时将断路器作为掌控构件,整个控制系统依托断路器装置进行控制,使得建筑结构动力特性出现了巨大的变化,可控液体阻尼、可改变等装置为经常使用的半主动控制装置。另外一种则为主动控制减震技术,该技术应用时对于外界能源的需求量非常大,发挥抗震作用的为反方向作用力,在该力与地震波的相互作用中,达到抗震的目的。作用机制为施工单位在建筑内部设置传感系统,如果建筑在应用过程中出现了地震波导致的震动、结构变形等情况,传感器便可以敏感的记录全部数据,之后会将数据传输至控制系统,系统平台便会对收集的全部信息进行计算分析,得出最佳的震动反方向力后,借助于外界力量向地震波施加压力,从而对抗地震强烈的震动作用。现阶段使用空气脉冲发生系统、气动挡风板体系等能够进行主动控制的装置可以有效地进行地震波的抗震减震处理。
2.5建筑工程的施工中加固抗震技术
除了以上抗震技术,整栋建筑还可以用砖石和混凝土钢筋框架加固综合建造,这也有很好的抗震效果。砌体加固处理是指施工单位用钢筋混凝土砂浆加固建筑物,施工人员必须先铺设钢丝网水泥砂浆,钢筋网可以用来为建筑建造保护层,避免墙体裂缝。然而,这种抗震方法在施工期间没有进行地基综合抗震,仅适用于震级较小的地方。抗震墙也可以设计在建筑物的相应位置,在施工完成之后抵抗地震作用。如果一些建筑具有很高的历史价值,上述砌体加固方法都不可取,必须用聚合物砂浆来提升整个建筑的抗震能力。
2.6钢筋混凝土框架
施工单位需要从以前建设的建筑以及发生过地震灾害的建筑中吸取抗震技术应用的经验教训,从而对发挥重要抗震效能的建筑框架结构进行重点设计,即采用钢筋混凝土框架进行加固作业,具体的加固方法为:施工人员可以使用钢支撑构件、减震耗能支撑构件,将其布设在能够消解抗震作用力的地方,并且需要将钢支撑安装在建筑整体框架的各个柱体的间隔位置处,以此可以有效提高结构框架的稳定性以及抗震刚度,一旦发生较为严重的地震灾害,此种层层设置的框架与钢支撑架,可以保证建筑不会发生巨大的变形情况,而且置于结构框架中的耗能支撑架,可以在地震来临时对大量地震能力进行吸收处理,最大化地控制此种地震作用力对建筑本身构造所致的不良影响。
结语
抗震技术广泛应用于当前各种类型的建筑中。该技术显著提高了建筑物的整体使用质量,有效地提高了建筑物的抗震能力和强度。因此,要求建设单位积极学习和理解抗震技术,在建筑施工中科学合理地运用正确的抗震措施,提高和完善抗震技术,改善房屋建筑的强度和整体抗震性能,确保建设施工质量。
参考文献:
[1]吕洁.房屋建筑的抗震性能施工技术与管理分析[J].住宅与房地产,2018(12):144.
论文作者:王长欢1,王彪2
论文发表刊物:《房地产世界》2019年4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8/6
标签:建筑论文; 技术论文; 建筑物论文; 框架论文; 构件论文; 建筑结构论文; 钢筋混凝土论文; 《房地产世界》2019年4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