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预应力混凝土管桩具有抗裂性好、施工速度快、桩身强度高等优点,在建筑工程中得到广泛应用。本文结合工程实例,对预应力混凝土管桩的抗拔静载试验方法进行了详细的介绍,并分析了试验过程中出现破坏现象的原因,提出了相关对策,旨在为类似工程提供参考借鉴。
【关键词】PHC管桩;抗拔试验;研究
0 引言
随着我国国民经济的快速发展以及工程技术的不断进步,我国的建筑行业也取得了巨大的进步。当前,在建筑工程施工中,预应力混凝土管桩以其施工速度快、质量易保证、节能环保、经济性好等优点得到了广泛的应用。研究预应力混凝土管桩抗拔静载试验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基于此,笔者进行了相关介绍。
1 工程概况
本工程项目主体部分采用钻孔灌注桩作为承压桩,在纯地下室部位采用预应力管桩作为抗拔桩。根据勘察资料,场地地层主要为第四系海相及河流相沉积物,各土层力学参数如表1所示。软土层由③1层淤泥质粉质黏土、④1层淤泥质粉质黏土组成,其中③1层层底埋深27.50~31.10m,④1层层底埋深42.40~46.00m。该软土层均呈流塑状态,具有含水量高、孔隙比大、压缩性高、抗剪强度低、灵敏度高、低渗透性等工程特性,长期受水浸泡,土质极差,稍受外力作用就会发生扰动、变形,且强度显著下降。
2 抗拔静载试验
2.1 试验方法
采用慢速维持荷载法,逐级等量加载。每级加载量取单桩竖向极限承载力的1/10,第1级加载取加载分级值的2倍。每级荷载施加后按第5,15,30,45,60min测读桩顶位移量,此后每隔30min测读1次。当每1h内桩顶位移量不超过0.1mm,并连续出现2次(从分级荷载施加后第30min开始,按1.5h连续3次每30min的位移观测值计算),则认为位移已趋稳定,即可进行下一级加载。加载装置如图1所示。在抗拔静载试验前,对3根桩进行低应变检测,判断桩身的完整性,根据实测曲线分析,3根桩均无明显缺陷。
2.2 试验桩
试验桩为3根AB型号预应力管桩(1号为PC600AB-110-6、12a,2号为PC600AB-110-6、11a,3号为PC600AB-110-6、11a),桩径均为600mm,1号桩长18m,2,3号桩长17m,3根桩顶位于自然地面下约20mm,持力层均为2~3层砂质粉土。计算单桩竖向抗拔承载力特征值为540kN,静载试桩抗拔最大加载荷载为1100kN。
施工中对填芯、焊缝的连接强度等进行了严格控制,桩端全截面进持力层>1.2m,各节桩之间焊缝连续饱满,冷却时间>10min,填芯长度6m,抗拔钢筋锚固长度≥(40d+500)mm(d为抗拔钢筋直径)。桩头填芯混凝土强度等级为C40,掺微膨胀剂,填芯前对管桩内壁进行凿毛、清洗等界面处理以增加黏结力,且管桩桩顶按规范要求沿管桩圆周均匀设置6φ22钢筋,沉桩采用型号为DD83-8.3T的柴油锤击打桩机,3桩垂直度偏差≤0.3%。
2.3 试验结果
各桩的荷载-位移曲线如图2所示。从图中可知,当1号桩荷载施加到550kN并稳定后,上拔位移为10.90mm。当荷载为660kN时,该桩上拔量急剧增加,超过90mm且上拔增量超过前级荷载的5倍。因此,取前一级荷载(550kN)作为该桩的单桩竖向极限承载力建议值。当2号桩荷载施加到550kN并稳定后,其上拔位移为16.78mm。当荷载增至660kN时,其上拔量急剧增加,超过100mm且上拔增量超过前级荷载的5倍。因此,单桩竖向极限承载力建议值也取前级荷载(550kN)。当3号桩加载至1100kN,上拔量达到相对稳定标准后,停止加载,其对应的上拔量为4.97mm,卸载后测得回弹量为1.15mm,回弹率为24.0%,则该桩的单桩竖向极限承载力建议值取为1100kN。对比3根桩的荷载-位移曲线并结合其承载力设计值可知,只有3号桩的抗拔承载力满足要求。此外,通过观察可知在试验过程中1,2号桩均被明显拔出,可以认为达到破坏状态,但通过低应变检测可知3根桩桩身完整,均无明显缺陷。
3 原因分析与对策
3.1 原因分析
本次试验桩身范围内为稍密到密实的砂质粉土,根据土性、密实程度及原位的静力触探指标等综合判断,岩土勘察报告提供的桩侧摩阻力值是合理的。抗拔系数取值为0.7亦能满足规范的取值要求。本工程抗拔桩有效桩长仅为12m,桩长较短,根据已有工程实践,存在短桩抗拔桩抗拔系数略偏小的现象,但不至于造成本次试桩如此大的差距。
试桩场地地下水位高,尤其是施工期间恰逢雨季,桩埋深较浅,试桩地层①2层黏质粉土呈饱和松散状,②层砂质粉土呈饱和稍密~密实状不等,上述粉土具有原位结构性,渗透性为一般至偏好。但是,试桩施工时采用较重锤高落距锤击工艺,且单桩锤击数分别为621,512,553击不等,在重锤反复的振动荷载作用下,破坏了粉土原位结构强度,对桩周粉土产生工程振动液化,管桩底端(开口桩靴)处未能产生有效“土塞”效应,导致桩侧摩阻大幅降低且在较短时间内难以恢复,进而影响抗拔承载力。
3.2 对策
(1)在场地适当位置另行增设3根抗拔桩进行静载试验,试桩施工采取合理的施工方法。采用静压法施工对于减小土体的扰动有好处,但考虑本场地砂性土较厚,静压施工难度较大,本工程仍采用锤击法施工,且采用穿透条件更好的钢桩靴,减小桩的锤击数及对土体的扰动,同时采用合适的锤垫,减少对桩身的影响。在另行增设的至少3组静力抗拔试桩周边各增补1个双桥静力触探孔测试;在已完成1,2,3号抗拔试桩周围各增补2个双桥静力触探测试,双桥静力触探测试前应做好事先率定。
(2)调整预应力管桩的型号。本场地砂层较厚,试桩锤击数普遍超过500击,为提高桩身强度,减小锤击对桩身影响,将当前预应力混凝土管桩(PC)调整为预应力高强混凝土管桩(PHC)。
(3)需考虑抗拔系数折减。详勘资料提供的①2层、②层粉土基桩抗拔系数0.7稍偏大,本工程抗拔桩有效桩长仅为12m,桩长较短。根据已有工程实践,存在短桩效应,抗拔系数取0.65计算单桩竖向抗拔承载力特征值为500kN,静载试桩抗拔最大加载荷载1000kN。
(4)试桩施工前及施工过程中应排除试桩附近地面的积水,且在试桩附近自然地面以下10m采取井点降水,以消散孔隙水压力。试桩抗拔承载力静载试验的休止期≥28d。
4 结语
综上所述,预应力混凝土管桩是桩基础的重要表现形式之一,在建筑工程中被广泛应用,对预应力混凝土管桩抗拔静载试验的研究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本工程在采取上述对策进行处理后,预应力混凝土管桩的抗拔承载力满足工程的规范要求,取得了良好的成效,可为类似工程提供参考。
参考文献
[1]周元.FBG在预应力混凝土管桩抗拔静载试验中的应用研究[J].岩土工程技术.2015(05)
[2]范钦建,黄广龙.预应力混凝土抗拔桩应用与展望[J].混凝土与水泥制品.2014(01)
论文作者:汤志成
论文发表刊物:《低碳地产》2016年12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6/10/26
标签:荷载论文; 预应力论文; 承载力论文; 混凝土论文; 管桩论文; 位移论文; 工程论文; 《低碳地产》2016年12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