株洲市妇幼保健院 湖南株洲 412000
【摘 要】目的:探析小儿先天性巨结肠采用经肛门入路进行治疗的有效性。方法:选择我院2013年5月~2015年10月收治的56例小儿先天性巨结肠作为研究对象,分成观察组与对照组,对照组给予常规手术治疗,观察组采用经肛门入路治疗,对比两组患儿的临床治疗效果。结果:结果表明,观察组住院时间、排气时间、出血量、手术时间等临床指标分别为(7.92±2.52)d、(11.91±2.52)d、(35.11±9.02)mL、(77.12±27.32)min,与对照组相比具有明显差异(P<0.05);观察组、对照组并发症发生率分别为14.28%、28.57%,相对于对照组来说,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较低,组间数据对比差异明显(P<0.05)。结论:先天性巨结肠患儿采用经肛门入路手术进行治疗可获得较为明显的效果,对改善患儿治疗预后、提高生活质量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关键词】小儿先天性巨结肠炎;经肛门入路;治疗效果
小儿外科先天性肠道畸形疾病中先天性巨结肠是较为常见的一种,又可称为希尔施普龙病或者肠管无神经节症,根据病变程度、位置以及范围划分成跳跃型、全结肠型、长端型、普通型、短段型等几种类型[1]。一旦小儿发生先天性肠道发育异常情况则会进展成先天性巨结肠疾病,主要是因为远端肠管神经节功能异常以及细胞缺失造成的,临床以完全性肠梗阻、不完全性肠梗阻、腹胀、便秘等表现为主。以往临床主要是通过经腹会阴Soave手术进行治疗,最近几年,随着我国微创手术不断发展,小儿先天性巨结肠在临床治疗中开始广泛应用经肛门入路手术进行治疗,可获得较为理想的效果。本文对我院收治的先天性巨结肠患儿分别采用传统手术与经肛门入路手术,结果证明经肛门入路手术的效果更为明显,现总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临床资料
本组研究对象的临床数据均来自2013年5月~2015年10月期间到我院接受治疗的小儿先天性巨结肠炎56例,男患儿、女患儿分别为36例、20例,年龄为6个月~6岁,平均年龄为(3.12±1.1)岁;32例普通型,24例短段型。通过分析直肠粘膜组织化学检查法、直肠黏膜活检、直肠肛管测压、X线钡剂灌肠、直肠指诊、腹部触诊等方面检查结果,确诊为先天性巨结肠疾病。按照医学伦理学原则,在征求患儿家属治疗意愿且签署手术知情同意书后方可进行治疗,且将两组患者分成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各有患儿28例。观察组与对照组患儿各项临床数据对比差异不明显(P>0.05),值得临床对比分析。
1.2方法
本组研究对象在手术之前均通过腹部B超、心电图等给予常规检查,并灌洗结肠,并给予纠正水电解质紊乱治疗。观察组研究对象通过经肛门入路进行临床治疗。从肛门游离到腹腔位置,拖出病变结肠后并给予切除处理,同时把正常直肠以及结肠作吻合处理。帮助患儿取截石位体位,给予硬膜外麻醉后进行消毒、扩肛等处理,在齿状线后壁1cm位置以及上方前壁2cm位置作切开处理,给予游离后将直肠肌鞘切断,并对肠系膜血管缝扎,将结肠拖出,在正常肠管位置进行切断,将直肠与结肠缝合后给予固定。对照组患儿通过传统常规手术进行治疗,主要是从患儿左下腹直肌切口位置进入后处理病变结肠段肠系膜,在会阴切口拖出病变结肠后并给予切除,最后缝合结肠以及直肠。完成手术后,观察组与对照组患儿均进行输液抗感染治疗,在手术后15d给予扩肛治疗。
1.3临床观察指标
医务人员对观察组与对照组患儿的住院时间、排气时间、出血量、手术时间等临床指标进行记录,同时通过门诊回访以及电话回访等方式对本组研究对象进行为期12个月的随访,记录患儿在随访期间出现的并发症以及恢复情况。
1.4统计学分析
通过SPSS23.0统计学软件对本组研究数据进行分析统计工作,以P<0.05表示组间数据对比差异明显,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对比观察组与对照组患儿术后情况
观察组患儿住院时间、排气时间、出血量、手术时间等临床指标明显少于对照组,组间数据对比差异明显,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详见表1。
2.2对比观察组与对照组患儿并发症发生率
观察组1例肛周脓肿,1例黏连性肠梗阻,1例吻合口瘘,1例粪污,并发症发生率为14.28%;对照组1例肛周脓肿,2例黏连性肠梗阻,2例吻合口瘘,2例粪污,1例结肠炎,并发症发生率为28.57%,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组间数据对比差异明显,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3.讨论
小儿常见消化道畸形中先天性巨结肠具有较高的发病率,通常是因为结肠远端或者直肠远端发生持续性痉挛症状,造成无法及时排出粪便而产生淤积的情况,导致肠管被不断增厚以及扩张[2]。先天性巨结肠临床以类似粪便样液体、呕吐物含胆汁、腹胀、排便不顺畅或者无法排便等表现为主。通常情况下,对于新生儿时期的先天性巨结肠患儿,应该通过灌肠等保守方式进行临床治疗,根据患儿的身体各项指标,合理的采用手术进行治疗。现今,临床主要是采用Soave手术、Swenson手术进行临床治疗,通过分析大量研究资料得知,先天性巨结肠患儿采用上述两种方式进行治疗,虽然能够获得理想的效果,但是会在一定程度上提高并发症发生率,患儿在完成手术后容易出现手术吻合口狭窄、结肠炎等并发症。近年来,随着微创手术的不断进步,在小儿先天性巨结肠临床治疗中逐渐采用肛门入路巨结肠根治术进行治疗,具有恢复快、创伤小等优势[3]。据分析本组研究结果得知,观察组住院时间、排气时间、出血量、手术时间等临床指标分别为(7.92±2.52)d、(11.91±2.52)d、(35.11±9.02)mL、(77.12±27.32)min,明显少于对照组患儿(P<0.05);观察组患儿中有4例发生并发症,发生率为14.28%,对照组患儿中有8例发生并发症,并发症发生率为28.57%,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较低(P<.05);本组研究数据与刘震,戴育坚,王英俊[4]等研究结果基本一致。
研究表明,小儿先天性巨结肠临床采用经肛门入路微创手术进行治疗,可以达到降低患儿家庭经济负担、缩短患儿恢复时间、降低手术风险、降低手术出血量等效果,同时可明显降低患儿并发症发生率,对改善患儿治疗预后、提高生存质量有一定的帮助,应全面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卢宗耀,冯力.先天性巨结肠患儿微创治疗方案的研究[J].腹腔镜外科杂志,2014,12(12):909-911.
[2]梁家耀.先天性巨结肠微创外科治疗进展[J].微量元素与健康研究,2015,28(02):56-58.
[3]崔钊.经肛门改良Soave术在小儿先天性巨结肠治疗中的效果研究[J].中外医疗,2014,45(21):46-47.
[4]刘震,戴育坚,王英俊.经肛门入路在小儿先天性巨结肠治疗中应用研究[J].长江大学学报(自科版),2015,8(12):48-50.
论文作者:陈乜明
论文发表刊物:《航空军医》2016年第9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6/6/23
标签:结肠论文; 患儿论文; 先天性论文; 肛门论文; 手术论文; 并发症论文; 对照组论文; 《航空军医》2016年第9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