突破、困惑、发展与进步&对两岸高考政治资料的比较分析_政治论文

突破、困惑、发展与进步&对两岸高考政治资料的比较分析_政治论文

突破困扰 开拓前进——对两来高考政治材料的对比分析,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困扰论文,政治论文,材料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一、1993年高考材料题—一前进中有困扰

(一)1993年高考政治材料题(包括引文题,下同),在前几年的基础上,继续沿着试题改革的正确方向前进,并又有新的进展。主要表现在:

1、坚持理论联系实际,突出能力考查。1993年高考政治试题有材料题19个(不含宪法、时事,下同),占总题数的65.5%,除22题外,都是从课本以外精心选择材料并经过巧妙设计而成的。它为考查考生运用所学知识,联系实际问题,展示自己分析、比较、综合、评价等七种能力,提供了新材料、新情景,体现了在考查知识的同时,加强对考生能力考查的试题改革方向。

2、贯彻十四大精神,反映国内外的热点、重点问题。1993年高考材料题取材十分广泛,反映国内外热点、重点问题,尤其是反映十四大精神的重要材料,具有很强的时代感,体现了思想政治课“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特点和要求,有利于综合考查考生的知识、能力与觉悟。

3、对促进教学改革有积极的导向作用。1993年的高考材料题在前几年增加联系实际的内容,加强对考生分析与解决问题能力考查的基础上,突出反映党的基本路线、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转变政府职能等十四大内容。这一正确导向,对摒弃机械地讲条条、背条条的教学模式,逐步把教学重点转向在系统掌握所学知识及其内在联系的同时,联系国内外形势发展中的热点、重点问题,特别是联系党和国家的重大方针政策,努力提高分析与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等方面,发挥了巨大的积极作用。

(二)1993年的高考材料题在取得上述新的进展的同时,也遇到了一些新的困扰。这主要表现在:

1、阅读量、书写量大,有超越考生的实际承受力之嫌。1993年的材料题比1992年增加2个,增加约4个百分点,加之所用材料普遍较长,是影响整阅读量(约5700字,是同年语文卷面字数的约1.3倍)居高不下的重要因素之一,整张答卷仅标准答案拟定的答题要点(不包括42题的举例部分与43题的具体阐述)就约1100字(同年语文答卷包括700字左右的作文在内,书写量约1000字);而考生由于材料题提供的丰富内容及对要点把握与表达的能力所限,实际书写量远大于此。据了解,多数考生的卷面书写量在2000字以上,少数考生则超过2500字。在有限的2小时内,这样大的阅读量与书写量,对一个中学生来说,已超越他们的实际承受能力。表现在卷面上,有的考生未能答完能答的试题;有的考生为赶时间,整张卷面书先工后草,影响表达,这些都影响他们真实能力的正常发挥。

2、试题难度大,低分段考生较为集中,区公度也不理想。1993年高考材料题特别是材料选择题难度偏大,使整卷得分较低,平均仅为49.58分(文科,下同),比1992年降低约4分。据山西省的统计,1993年的及格率仅为7.7%。这意味着高校选拔的20%左右的优秀考生中,至少有近60%的考生政治学科成绩不及格,这不利于高考选拔功能的发挥。

3、选项取舍界定不严,选择题异议较多。材料选拔题使干肢关系变得既复杂又隐蔽,这既使选择题的迷惑性增加,也使干肢关系的界定困难加大。1993年的材料选择题,由于选项界定不够严密,因而对答案规定的选项的异议也较多。例如,第23题的D肢规定应选,但是,题干材料所“表明”的是多数发展中国家在许多方面的共同利益呢(D肢)?还是仅“表明”了他们在反对强权政治、维护独立自主这方面的共同利益呢?笔者认为应是后者而非前者。因为后者是题干材料所直接显示(即“说明”)的,而前者却是离开材料实际的主观推断。又如,第17题的4个题肢规定全选,但是,题干的引文本身含有“两党制使政府置于整个资产阶级控制之下”这样的“意味”吗?笔者认为并不尽然,这种干肢联系是缺乏内在的客观必然性的。再如,第19题的D肢规定不选,但是,题干中的形象比喻既然“说明”了“宗教中的神来自人类社会生活”(A肢,规定应选),当然也就说明了宗教是客观世界在人们头脑中的虚幻的歪曲的反映,这不也正好“说明”“宗教信仰问题属于人们的思想认识问题(D肢)”吗?可见,D肢也应是题干引文所“说明”的,不应排除在选项之外。如此等等。笔者以为,发生这些争议的原因,主要是干肢联系的真实性及取舍界定把握不严所致。其中一个突出表现,是为了增加试题的迷惑性而淡化了一些试题干肢联结词语(如“表明”、“说明”、“意味着”等)在干肢联系中的指向功能,结果影响了选项取舍的规范性。这对材料选择题难度的控制以及信度、效度等都是不利的,也会使中学师生感到无所适从。

二、1994年高考材料题——探索中有突破

1994年的高考试题不负众望,在坚持试题改革以来的正确方向的同时,对材料题作了较大的调整,在试题质和量的调控方面进行了有益的大胆探索,取得了可喜的突破。主要表现在:

(1)比重减小,阅读量减少,难度稳中有降。1994年材料题占总题数的比重约为48%,占总分数的比重约为55%,分别比1993年下降了17和20个百分点,而且多数题所用材料较短,整卷阅读量约为5300字,比1993年减少约400字。阅读难度也有所下降,增加了考生认真思考和检查答案的时间,有利于考生能力的正常发挥。同时,试题主要对材料题的难度进行了必要的调整,使第I卷的难度有所下降(据山西省抽样统计,第I卷得分率比去年提高了大约11个百分点),第Ⅱ卷的难度有所上升(上述抽样统计显示,得分率比去年降低了约5个百分点),整卷难度稳中有降,成绩有所上升,高低分差距拉大,有利于发挥高考的选拔功能。

(2)集中使用材料,突出反映党和国家重大方针政策的内容。材料题比重下降并不意味着它反映客观现实功能的削弱。相反,从今年的试题看,应该说它对国内外形势发展中的热点、重点问题,特别是对党和国家的重大方针政策的反映是更突出了。比如,第37题(简答题),结合反腐倡廉这一重大问题,要求考生运用所学的中国共产党的有关知识,从改善党的领导特别是党群关系、党的事业的兴衰成败及党的生死存亡的高度来认识反腐败斗争问题,是有其现实的重大意义的。又如,第39题(论述题),该题列出了美国前总统尼克松关于“抓住时机”推行“和平演变”战略的言论及邓小平同志南巡谈话中的一些重要论述,要求考生联系国内外形势的实际,运用所学知识,论述邓小平同志关于改革、发展、稳定等一系列重要思想,这是紧扣全国学习《邓选》及全党全国工作大局这些重大问题的。再如,第40题(论述题),题中以3个表格加两段文字共约600字的材料,向考生列出了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农业所取得的伟大成就与近年来所出现的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以及党和国家为此采取的重大举措,要求考生结合题示材料,从分析我国农业的成就与问题中,认识农业、农民和农村问题的重要性,认识加强农业基础地位、促进农业和农村经济上一个新台阶的战略意义。这说明,1994年的材料题,不仅坚持了加强对考生理论联系实际能力的考查的正确方向,而且从选拔性考试对难度、区分度的要求及近年来存在的问题出发,以论述题为主,集中和强化了对材料的使用,而在其他题型中,使材料的使用相对减少、变易,难度相对降低。这样的调整,既降低了整个难度,又加大了题型间的梯度,为材料题的编制开拓了一种新的更为合理的思路。

(3)强化干肢联结词语的指向功能,选项取舍规范。1994年的材料选择题由于强化了干肢联结词语在干肢联系中的指向功能,增强了干肢联系的真实性和选项取舍界定的明确性,因而选项取舍比去年规范。例如,第15题,干肢间用了“表明”这个联结词。根据其含义,要求题肢必须是对题干所述事或理的直接的清楚明白的表示(而非间接的引申或推导),只有这样,才符合它对干肢联系的指向。本题为答案唯一的选择题,题肢C的“日本以议会选举的结果来区分执政党和在野党”,是对题干陈述的日本40届众院选举有关内容最清楚明白的表示,所以答案规定选C并无异议。又如,第27题,干肢间用了“说明”这个联结词。根据其含义,要求题肢应能把题干包含的道理揭示出来或加以证明,并且这一揭示或证明不论是直接的还是间接的(通过引申或推导),都应具内在的必然性,只有这样才符合它对干肢联系的指向。本题中“我国政府依法加强对宗教事务的管理”(C肢)与“我国政府保护正常的宗教活动”(D肢),是对题干陈述的我国政府对宗教活动场所与境内外国人宗教活动管理法规的公布实施及维修、开放宗教活动场所所含道理的直接揭示,同时也是“我国政府贯彻执行宗教信仰自由政策”(A肢)的具体举措,因此,A肢也就间接揭示了题干包含的道理。可见,本题规定选A、C、D肢是符合“说明”这一干肢联结词的指向的,与题干也是具有内在的必然联系的,因而具有选项取舍的明确性与干肢联系真实性。

以上题例的分析表明,1994年材料选择题的选项,由于强化了干肢联结词语指向功能,严格从题干材料的实际出发,遵从干肢联系的内在必然性,尽管这些联系有直接的,也有间接的,有明显的,也有隐蔽的,但其取舍界定都是十分明确的。这样,虽然题量减少,整体难度有所降低,但由于选项取舍规范,具有不可争议性,因此,更有利于发挥其选拔功能及对中学选择题教学的示范作用,其意义是十分深远的。

两年来,高考材料题的对比分析说明,高考试题正沿着改革的正确方向不断前进和完善。

标签:;  ;  

突破、困惑、发展与进步&对两岸高考政治资料的比较分析_政治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