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道治理的生态水利基础与模式构建研究论文_李剑

江西中才市政建设有限公司 330002

摘要:进行良好的生态治理可以为我们提供稳定的生态系统以及良好的环境氛围,因此需要我们科学合理的进行河道整治,构建良好的水利基础与模式。本文就是围绕河道治理进行研究,对生态水利构建的原则、基础以及促使进行了具体的分析,为建立良好的生态水利基础与模式构建提供了参考。

关键词:河道治理;生态水利;基础与模式;构建研究

现阶段,伴随着国家经济发展水平不断提高,工业化进程的不断加快,国家对水电的利用也在不断增加。良好的生态水利建设不仅仅关系到经济的增长、人们生活的安定,更关系到生态环境的安全与稳定。因此,河道的治理必须要符合科学发展观,从长远考虑,合理高效,构建出高效的河道生态水利基础与模式,为国民经济的增长以及居民生活的安定作出坚实的保障。

一、河道治理的原则分析

河道的治理并不是无目的进行的,需要秉承一定的原则,并且严格按照原则进行,遵循合理治理的秩序。那么河道的治理需要坚持什么样的原则呢。下面就来进行进一步的分析。

1.可持续发展的原则

河道的治理需要坚持的原则之一就是科学合理保持可持续发展,这样在自然变化之下河道就能够进行自行调理,保持生态系统的稳定和协调,同时又不破坏生态的平衡[1-2]。

2.使用和维护相统一的原则

人们不应当将河道片面地当做污水排放的工具,只在产生废物和垃圾的时候才想到河道的使用以及改造开发。而是应当在平时将注重和保护落实到各个细节,这样在需要的时候才会更好的为我们服务。

3.符合社会经济发展的原则

水利事业目前正在不断壮大和优化,并且为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发挥着不容忽视的作用。但是伴随着工程量不断加大,时常会出现各种问题和困扰。

二、河道治理的生态水利基础分析

河道治理的生态水利基础应该具备一个怎样的状态,才能够更好的构建出科学合理的生态水利模式呢。对比之前的河道治理模式进行分析可以看出,传统的模式之下,河道的治理模式多是以经济发展为目的,满足经济发展的需要以及生产生活的需要。但是伴随着世界经济发展水平的不断加快以及经济全球化的影响,对水利工程的需求量更大了,因此传统的模式已经难以满足当前的发展。例如伴随着发展的不断壮大,河道出现了资源匮乏、环境污染以及人与河道、河道与经济发展不相适应等一系列的问题。

河道治理的生态水利模式构建分析

通过上述分析我们对当前的河道基础以及基本的情况有了大致的了解,那我们应当采取怎样的措施,才能够对河道进行良好的整治,构建出科学合理的河道模式呢,又应当怎样去定位呢,下面我们就针对河道治理模式的构建问题进行进一步的分析。其基本措施通过下表的综述也可以从总体上概括出来:

1.保障水利安全

河道的治理以及模式的构建应当在合适的时机进行,不仅仅要保障居民以及工程建设的正常用水,还要结合当地的地势以及气候等因素综合考虑。首先,建立强大的旱涝系统,这样在产生洪水灾情的时候能够及时进行排水,并且做好水源的储存,以备旱情时使用,旱涝系统构建成功之后,可以及时解决防洪抗涝的问题。其次,合理利用水利工程进行旅游资源的开发也是非常合适的项目,不仅仅可以有效解决河道问题,建立良好的水利模式,而且旅游资源还可以带动当地的餐饮服务等第三产业的快速发展,旅游上可以发展的项目包括利用水利资源进行音乐喷泉的开发,以及游船等服务[3]。

2.考虑河道的承受能力

任何事物都有它的极限,河道也是一样,因此河道的治理和使用应当合理的考虑它的承受能力。通过之前的分析我们已经认识到河道的不合理利用,以及经济发展带来的污染和排泄已经超出了河道的承载能力,由此产生了许多的问题,例如河道淤积堵塞、河道水污染、水资源严重匮乏等等一系列的问题。因此我们在对河道治理模式进行构建的时候,需要综合考虑河道的使用承载能力。不仅仅需要向当地居民灌输节约使用水资源的理念,形成节水意识,做到水资源循环利用。同时还需要不断进行工程的治理与开发,及时寻找河道治理中存在的问题,才做措施解决,加强防御。

3.水利生态系统的建立

建立合理的水利生态系统可以使河道工程进行自我调控和防御,形成自我的良性循环,为了成功的让河道实现自我调控,提高抵御外界环境的能力,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改进[4]。第一,河堤由于处于水的边缘,因此自身的承受能力较差,容易在洪水面前冲垮,因此可以通过在河堤种植青草等绿色植物提高河堤的牢固性。第二,经过长期的使用,河道中会产生大量的淤积,造成堵塞,使河道的正常使用能力受到影响,所以做好及时的清淤工作也是十分有必要的。第三,滩涂经过长期的积淀,产生的土质是十分肥沃的,我们可以合理利用滩涂进行植物或者农作物的种植,既能够帮助加固滩涂,又能够将滩涂资源及时转化为经济效益,是一项很好的措施。堤岸治理如下图图1所示:

图1护岸工程效果示意图

河道治理的水利模式构建需要考虑的东西非常全面,因此应当从各个方面采取措施来进行整治,以上几个大的方面是从问题的根本上进行分析的,因此也会产生较好的治理效果。

三、生态水利模式构建中的注意事项

1.河道的治理,水利基础以及水利模式的构建应当遵循自然规律,尊重自然,并且向自然借力,保护河道周围的环境不因施工产生损害,减少损失。很多水利工程的修建的过程中不顾及周围环境的危害,严重影响了周围居民原有的生活节奏以及生活状态,造成人们的困扰。

2.就近处理进行资源的合理利用

河道淤积的处理是一项比较大的工程,所以应当适量采取措施降低工作强度,例如在淤积物的处理中,我们可以通过就近将淤积物用于周边的湿地建设,这样不仅仅降低了淤积物处理的工作量,而且还实现了资源的合理利用。

3.合理利用科学技术提供水利工程的科技含量

在进行河道的模式构建中应当合理地利用科技,提高工程的承受能力以及实际的实施效果,这样不但可以提高水利工程的承载能力,还可以合理地进行资源的利用,延长河道的使用寿命。

总结

河道治理的生态水利基础与模式构建是一项十分关键的项目,关系到居民的生活以及工业生产,所以我们必须进行全面的考虑,不仅仅要做好生态水利基础的构建,还要做好模式的构建,提高河道的承载能力以及使用能力,更好的为我们的经济建设服务。

参考文献

[1]熊坤杨,刘伯娟.低影响开发技术在湖北省潜江东干渠生态治理中的应用[J].树立水电技术,2016,47(7):118-120.

[2]张璐,楼铮铮,蔡琳等.水生态修复技术在河道治理中的应用于探讨[J].资源节约与环保,2015,(08),162.

[3]池大锋,小流域河道治理技术方案的探讨---以晋安区小流域河道治理为例[J].中国农村水利水电,2013,(11);24-26.30.

[4]贾浩谋,宋晓鹏.探析生态水利设计理念在城市河道治理工程中的应用[J].河南科技,2013,(17),166.

论文作者:李剑

论文发表刊物:《建筑学研究前沿》2018年第15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10/31

标签:;  ;  ;  ;  ;  ;  ;  ;  

河道治理的生态水利基础与模式构建研究论文_李剑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