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犯年龄较小与犯罪弱化--上海市青少年犯罪现状研究_青少年教育论文

初犯年龄较小与犯罪弱化--上海市青少年犯罪现状研究_青少年教育论文

初犯的低龄化与罪疚感的削弱——关于上海地区未成年人违法犯罪状况的研究,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初犯论文,未成年人论文,违法犯罪论文,化与论文,上海地区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诸多有关犯罪问题的研究发现,绝大多数成年犯在其成长过程中,有的曾是犯罪少年,也有的曾是违法少年;与之相关的研究还发现,个体初次陷于违法犯罪的年龄愈低,其以后再次陷于犯罪的可能性就愈高。形成这种情形的原因是,个体在初次违法犯罪后所感受到的罪疚感,在以后的犯罪活动中将明显削弱,甚至消失;其次,有违法犯罪前科者,以前的劣迹难免成为重新做人的障碍,也可能使之在生存竞争中因处于不利的地位而重新犯罪;第三,更有部分违法犯罪青少年由于在监所、工读学校等处受极个别人的恶性感染而增加犯罪的可能性。由此可见,对初次陷于违法犯罪青少年的年龄研究,不仅在犯罪学上有着重要意义,对于我们进一步做好“青保”工作、扼阻上海地区的犯罪率上升势头,也有相当的意义。本文就是想通过对上海地区近三年间2461名初次陷于违法犯罪青少年的年龄特点进行分析、研究,从而为有关方面更加准确、有力地做好“青保”工作、维护上海地区的社会稳定提供理论依据。

一、上海地区初次违法犯罪青少年的年龄特点分析

对上海地区最近三年间2461名初次违法犯罪青少年的年龄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得表1。

表1 近三年间上海地区初次违法犯罪青少年年龄分布

年龄1994

1995

1996

总计

人数 % 人数

%

人数

%人数%

9

1

0.11

20.28

3 0.12

10

3

0.3460.69 30.42

12 0.49

11

5

0.5691.05 40.56

18 0.73

12

11 1.2329

3.37 19

2.67

59 2.89

13

34 3.8241

4.77 32

4.50

1074.35

14

65 7.3077

8.95 41

5.77

1837.44

15

90 10.11

88

10.23 98

13.78 276

11.22

16

170 19.10

137 15.95 133 18.71 440

17.88

17

293 32.93

227 26.40 223 31.36 743

30.19

18

218 24.49

246 28.60 156 21.94 620

25.19

合计 890 860711 2461100

从表1可以看出,近期, 上海地区初次违法犯罪青少年的年龄分布具有相当的规律性。如根据其人数增长的速率可将之分为三个阶段:

9至12岁的萌动阶段。在这一年龄段, 有极少数青少年开始涉及违法犯罪活动,从统计表上看,该段人数共计不足百人, 仅占总人数的3.7%左右,但其所蕴含的却是一个萌动信号,表明该年龄段的青少年在其所面临的身心变化适应与父母过高的期望压力情况下,开始步入“问题年龄”时期。

13至15岁的缓慢发展阶段。由表1可以看出, 这一年龄段人数已由前一阶段的91人渐增至566人,在全部违法犯罪人数中所占百分比, 也由前阶段的3.7%攀升至20%左右。如果仔细分析, 此年龄段初次违法犯罪青少年的人数虽有随年龄而同步增长的倾向,但其所表现出来的增长速率还是比较缓慢的,每一岁也只以3%至4%的幅度递增。

16至18岁的高发阶段。表1表明,16至18 岁初次陷于违法犯罪青少年的人数共有1803人,占总数2461人的73%,如以16岁的人数与15岁者相比,一下子跃增了164人,而17岁的人数又在16岁的基础上激增303人,呈高发趋势。

对近三年上海地区2461名初次违法犯罪青少年的年龄作进一步统计分析,结果发现:上海地区初次陷于违法犯罪青少年的平均年龄为16.24岁,标准差为1.67。其中,1994年的平均年龄为16.35岁,标准差为1.56,1995年的平均年龄为16.18,标准差为1.82,1996 年的平均年龄为16.8岁,标准差为1.67。

造成上海地区初次违法犯罪青少年这一年龄特征的原因,可以是多方面的,但从青少年心理学的观点来看,16岁左右的青少年大多会有过于理想化的抱负、好高鹜远与不切实际的理想,以及过高估计自己能力等心理特点,特别是他们身上存在的生理早熟而心理晚熟,初尝复杂的社会生活而缺乏适应这种生活的经验,生活条件未安定引起的焦虑,均会促使他们发生越轨行为;其次,上海地区初次违法犯罪青少年所表现出来的这种年龄特征,或许与上海地区高中阶段的教育有关,上海地区16岁以下青少年,大体深受父母及家庭保护,就读学校均在住地附近,甚少独自参与社会活动的可能。及至进入青年初期(高中、中专阶段),他们的自我独立意识大大加强,对家长过度的呵护与过高的期望值产生逆反心理;而家长往往又是智育第一,在思想道德上放任自流,以致不少青少年在社会经验严重不足的情况下,与社会各层面接触,从而结交不良朋友及学习各种不良行为的机会也较前大增,由此增加了犯罪可能。

二、 上海地区初次违法犯罪青少年不同性别年龄特点分析

犯罪心理学的理论认为,女性初次陷于违法犯罪的年龄明显迟于男性,许多研究显示,犯罪少女在12、3 岁时才会展示犯罪及偏差行为心态,而男性少年犯则在8、9岁时已展现犯罪偏差的症候。对上海地区近三年2461名初次违法犯罪青少年按性别进行统计研究的结果如下(见表2)。

表2 近三年上海地区初次违法犯罪青少年不同性别年龄分布

19941995

年龄 男 女 男 女男 女 男 女

人数 % 人数%

人数 %人数 %

9 1 0.12

10 3 0.37 6 0.77

11 5 0.62 4 0.52

5

5.59

1210 1.241 1.20 28 3.61

1

1.19

1331 3.843 3.61 41 5.28

1461 7.564 4.82 75 9.66

2

2.38

1583 10.297 8.43 77 9.92 11 13.10

16

158 19.58

1214.46 130

16.75

7

8.33

17

261 32.34

3238.55 204

26.29 23 27.38

18

194 24.04

2428.92 211

27.19 35 41.67

总计 807 83

776 84

年龄 1996 总计

女 男 女 男 女 男

人数

%人数 % 人数 %人数

%

9 2 0.31 3 0.14

103 0.4712 0.54

114 0.6313 0.595

2.06

12

18 2.83 1 1.3256 2.523

1.23

13

28 4.41 4 5.26

100 4.517

2.88

14

40 6.30 1 1.32

176 7.942.88

15

96 15.12 2 2.63

25611.54

20

8.23

16 108 17.0125 32.89

39617.85

44 18.11

17 206 32.4417 22.37

67130.25

72 29.63

18 130 20.4726 34.21

53524.12

85 34.98

合计 635 762218

243

统计分析发现,男性初次违法犯罪青少年的平均年龄为16.20岁, 标准差为1.696;女性初次违法犯罪青少年的平均年龄为16.62岁,标准差为1.576,以t检验比较,两者呈显著性差异。

表2和相关统计分析显示:

第一,女性的违法犯罪初发年龄,较男性迟。10岁以前,女性涉足越轨行为的人一个也没有,11岁至15岁的女性陷于违法犯罪的人数也极其有限,一般要到16岁以后,女性初次陷于违法犯罪的人数才有明显增长;第二,女性初次违法犯罪最多的年龄层高于男性违法犯罪最多的年龄层。统计结果表明,女性初次违法犯罪的最高年龄层为18岁,与男性比较要晚一年。出现这种情况的原因可能与中国的传统文化观念有相当的关系,例如女孩从小就受到应该文静、娴淑、内秀的教育,而男孩则被教育为应该勇敢、刚强、活泼。所以,女性从小就受到比男性更严格的家庭管教及社会伦理的约束,违法犯罪、参与越轨活动的机会也因此而降低;另外,16岁左右的少女正值如花之年,社会、家庭对于此类少女的保护远甚于男性,少女参与不法帮派的可能性也远低于男性青少年。当然,这与女性天生缺乏体力与勇气、胆小、温和柔顺,和违法犯罪的共联性少等不无关系。而女性青少年初次违法犯罪者18岁左右人数相对较多,据分析,主要与城市人口众多,生存竞争激烈,造成就业难、女性尤难有关,信仰危机和道德真空易在待业青年的“亚文化圈”中滋生,故青春、待业加不良文化氛围三者,对18岁左右的女性行为影响极大。

三、上海地区初次盗窃违法犯罪青少年年龄特征分析

从许多关于违法犯罪行为的实证研究中发现,违法犯罪者多由微小的越轨行为开始,终致严重的犯罪行为,只有极少数违法犯罪对象事前毫无警兆地成为罪大恶极的罪犯。犯罪学的研究更发现,青少年走上歧途多由小偷小摸开始。对上海地区近三年初次违法犯罪青少年所犯罪错分类统计。结果如下(见表3)。

违法 1994 1995

犯罪 男 女

种类

人数 %人数

%人数% 人数%

盗窃

517 64.06

29

39.94 501

64.56

28 33.33

撬窃39 4.8322.41

476.06

抢劫74 9.17739.411 1.19

敲诈32 3.97253.221 1.19

强奸 6

0.7273.48

流氓24 2.97

22

26.51

151.93

19 22.62

斗殴42 5.20374.77

伤害 2 0.25 50.64

扰乱 7 0.8733.61

121.55

淫秽 3 0.37 91.16

卖淫

21

25.3034 40.08

介绍 10.13

其他61 7.5667.23

243.091 1.19

807 776

84

违法 1996总计

犯罪 男 女

男 女

种类 人数 % 人数 %人数%人数%

盗窃

33552.76 2127.63 135361

7832.10

撬窃28 4.41

114 5.142 0.82

抢劫9214.49 1 1.32

239 10.782 0.82

敲诈11 1.73 1 1.3268 3.072

强奸 9 1.4242 1.89

流氓45 7.09 1013.1684 3.79

5120.99

斗殴28 4.41

107 4.82

伤害 1 0.16 8 0.36

扰乱17 2.68 5 6.58

36 1.628 3.29

淫秽51 8.03 1 1.32

63 2.841 0.41

卖淫37 48.68 9237.86

介绍 1 0.16 2 0.09

其他17 2.68

102 4.607 2.88

635 76

2218243

表3表明,在上海地区初次违法犯罪青少年12种主要越轨行为中, 男性青少年以盗窃越轨最多,约占男性青少年总数的61%,女性青少年虽以卖淫人数占居首位,盗窃越轨行为者位居其次,但是,设若我们将男、女两性盗窃对象加在一起,人数可达1431人,占总数的58.15%, 居绝对多数。尽管本研究已经发现,上海地区初次撬窃作案的青少年平均年龄为16.34岁(标准差为1.35), 初次抢劫作案的青少年平均年龄为16.04岁(标准差为1.88 ), 初次流氓作案的青少年平均年龄为16.81岁(标准差为1.259), 初次传播淫秽物的青少年平均年龄为15.89岁(标准差为1.128),初次斗殴作案的青少年平均年龄为16.86岁(标准差为1.074),女性初次卖淫越轨的平均年龄为17.22岁(标准差为0.942), 但是,了解上海地区初次盗窃越轨青少年的年龄特征更具重要性。

表4 近三年上海地区初次盗窃作案青少年年龄分布

年龄1994 1995 1996 总计

人数 %人数 %

人数 %人数

%

9 1 0.18

2 0.563

0.21

10 3 0.55 4 0.763 0.84

10

0.69

11 5 0.92 9 1.704 1.12

18

1.26

1210 1.8316 3.02

19 5.34

45

3.14

1330 5.4932 6.05

31 8.71

93

6.50

1453 9.7143 8.13

32 8.99 128

8.94

1558 10.625911.15

3810.67 155 10.83

16

102 18.689517.96

6618.54 263 18.38

17

172 31.50

12724.01 10028.09 399 22.15

18

112 20.51

14427.22

6117.13 317 22.15

合计

546 529

356 1431

如表4显示,近期上海地区初次盗窃作案的青少年, 其年龄特征有着相当的规律性。总体看,13岁以下的青少年参与盗窃活动的人极少,13岁以后,因盗窃而违法犯罪的人数开始逐步增加,及至16岁,人数显著增加,17岁时达到顶峰。统计结果表明,上海地区初次盗窃作案的青少年的平均年龄为15.99岁(标准差为1.843)。形成这一年龄特点的原因,经研究发现,与上海地区高中阶段的职业技术学校的教育关系颇为密切。因为,初次盗窃作案的青少年中,有相当部分是中专、职校、技校的学生。由于此类学校的管理与教育要求等特点,使这类学校的学生在16岁左右有机会接触社会不良因素,如不良影视、书刊、场所,纸醉金迷的生活方式,拜金主义的诱惑等,所有这些因素无不对身心处于发展阶段的16、17岁青少年产生着不可低估的侵蚀作用;另外,与这些学生家长警惕性放松,疏于管教也有相当关系,不少中专、职、技校学生家长,看到自己孩子进入职业技术学校,就简单地以为孩子以后的工作问题基本落实,对孩子培养教育的责任已基本尽到,教育与要求随之放松,从而忽略了这部分青少年的可塑性、模仿性大。在社会价值日趋多元化的今天,心理上更容易产生迷惘的特点;特别是近年上海地区升学竞争日趋激烈,部分未能考入高中而落榜进入职业技术学校的学生,心理由此受到挫折,他们初尝复杂社会生活打击而又缺乏正确的适应方式,有的变得消沉,有的变得不求进取,更有的变得低级趣味,如若凑在一起,形成推波助澜之势,极易走上岐途。

初次违法犯罪青少年的年龄特点、发展趋势及失足原因,是个重大的社会课题。本研究虽然只揭示了其中的一些规律,但对于我们的“青保”工作者来说,据此采取有针对性的措施,调动一切积极因素进行综合治理,自有其积极的意义。

1.家长应确立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状元的职业观,根据子女能力与实际情况确定孩子发展目标,切忌期望过高引发孩子因学习受挫而自暴自弃。

2.密切学校、家庭联系,办好家长学校,力求防微杜渐。

3.不轻易给初次违法犯罪青少年贴上不良标签。

4.积极增设有利于青少年身心健康发展的活动场所,丰富学生课余生活。

5.抓好公德教育,增强忧患意识,严禁奢华之风,积极预防青少年违法犯罪行为的发生。

6.公安机关应将社区民警辅导青少年行为规范,假日活动视为义不容辞的职责,确保一方平安。

标签:;  

初犯年龄较小与犯罪弱化--上海市青少年犯罪现状研究_青少年教育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