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的科学涵义及意义,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涵义论文,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论文,意义论文,理论论文,科学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是邓小平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出发点和重要组成部分。这一理论是怎样产生的?怎样理解它的科学涵义?这一理论对于中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有何意义?这些都是目前理论界十分关心而又有意义的问题。我们就这些问题发表一些粗浅的看法,以就教于诸位同仁和广大读者。
一、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的提出
1978年12月召开的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结束了党内“左”倾指导思想的错误,恢复了党的实事求是的原则,解除了束缚人们头脑的禁锢,使中国社会主义各项事业焕发出勃勃生机。
1979年3月, 邓小平同志在党的理论工作务虚会上指出:“要使中国实现四个现代化,至少有两个重要特点是必须看到的:一个是底子薄。……现在中国仍然是世界上很穷的国家之一。中国的科学技术力量很不足,科学技术水平从总体上看要比世界先进国家落后二三十年。”“第二条是人口多,耕地少。现在全国人口有九亿多,其中百分之八十是农民。……中国式的现代化,必须从中国的特点出发。”(《邓小平文选》第2卷第163—164页)
1979年9月29 日叶剑英同志《在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三十周年大会上的讲话》中指出:“社会主义制度还处在幼年时期。我国封建社会的历史特别长,我们的社会主义社会不可避免地带有这种旧社会的许多痕迹。毫无疑问,我们的社会主义制度已经开始显示出它的生命力和发展前途。但是,它还不成熟、不完善”。(《三中全会以来重要文献选编》上册第220—221页)
邓小平同志和叶剑英同志的讲话从中国国情出发,尊重事实,已包含了初级阶段理论的基本思想。
1981年6月, 党的十一届六中全会通过的《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指出:“尽管我们的社会主义制度还是处于初级的阶段,但是毫无疑问,我国已经建立了社会主义制度,进入了社会主义社会,任何否认这个基本事实的观点都是错误的。……当然,我们的社会主义制度由比较不完善到比较完善,必然要经历一个长久的过程。”(《三中全会以来重要文献选编》下册第838 页)这里第一次明确提出了社会主义制度的“初级阶段”的概念。
1982年9月, 党的十二大报告指出:“我国的社会主义社会现在还处在初级发展阶段,物质文明还不发达。”(《中国共产党第十二次代表大会文件汇编》第34页)
1986年9月, 党的十二届六中全会通过的《关于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指导方针的决议》再次指出:“我国还处在社会主义的初级阶段,不但必须实行按劳分配,发展社会主义的商品经济和竞争,而且在相当长历史时期内,还要在公有制为主体的前提下发展多种经济成分,在共同富裕的目标下鼓励一部分人先富裕起来。”
1987年10月,党的十三大报告全面论述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标志着这一理论的形成,同时也表明我们党对我国目前社会阶段的定性问题得出了科学的结论。
二、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产生的必然性和理论来源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是我们党以马克思主义关于社会主义阶段划分理论为指导,对社会主义和我国国情再认识的理性思考,它不是主观臆造,它的产生有着深刻的历史必然性。
首先,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继承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对社会主义社会划分阶段理论的基本精神。
恩格斯指出:“我们对未来非资本主义社会区别于现代社会的特征的看法,是从历史事实和发展过程中得出的确切结论;脱离这些事实和过程,就没有任何理论价值和实际价值。”(《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36卷第419—420页)恩格斯在这里提出了考察未来社会的原则,即采取历史唯物主义观点,以发展的观点分析历史事实。马克思、恩格斯正是遵循这个原则,提出了共产主义社会发展两个阶段的设想。1875年,马克思在《哥达纲领批判》一文中,第一次明确地把无产阶级夺取政权后的历史发展分为三个阶段:第一,“在资本主义社会和共产主义社会之间,有一个从前者变为后者的革命转变时期。同这个时期相适应的也有一个政治上的过渡时期,这个时期的国家只能是无产阶级的革命专政。”(《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3卷1995年中文第二版第314页)第二,共产主义第一阶段。“我们这里所说的是这样的共产主义社会,它不是在它自身基础上已经发展了的,恰好相反,是刚刚从资本主义社会中产生出来的,因此它在各方面,在经济、道德和精神方面都带着它脱胎出来的那个旧社会的痕迹。”(《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3卷1995 年中文第二版第304页)这一阶段里实行的是按劳分配的原则。第三, 共产主义的高级阶级。在这一阶段里,社会分工消失,脑体劳动对立消失,劳动成了生活的第一需要,个人全面发展,生产力增长起来,集体财富的一切源泉都充分涌流。“只有在那个时候,才能完全超出资产阶级法权的狭隘眼界,社会才能在自己的旗帜上写上:各尽所能,按需分配!”(《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3卷1995年中文第二版第305—306 页)马克思关于共产主义社会阶段划分的理论说明了共产主义社会在自身成长过程中,经历着一个不断清除旧社会痕迹、不断发展生产力、不断完善生产关系的过程。
列宁在领导俄国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的实践过程中,进一步发展了马克思关于未来社会划分阶段的理论。列宁认为,社会主义社会有一个从不成熟到成熟的发展过程,这一过程可分为初级形式的社会主义和完全的社会主义(发达的社会主义)这两个不同历史阶段,只有完全的社会主义建成后,才能开始向共产主义过渡。十月革命胜利后,列宁把苏维埃俄国的历史发展概括为:“有立宪会议的共和国高于有预备会议的共和国。苏维埃共和国高于有立宪会议的共和国。完全的社会主义共和国高于苏维埃共和国。共产主义社会高于社会主义共和国。”(《列宁全集》第2版第33卷第442页)列宁指出了俄国当时所处的历史阶段,“目前我们俄国还只是处在由资本主义向社会主义过渡的第一阶段。……在完全摆脱资本主义并开始向社会主义过渡的道路上,我们刚刚迈出了最初的几步。”(《列宁全集》第2版第34卷第44 页)列宁还提出了进行社会主义过渡的艰巨性:“怎样想象一个发达的社会主义社会,这也不困难。这也已经解决了。但是,怎样实际地从旧的、习惯了的、大家都熟悉的资本主义向新的、还没有产生的、没有牢固基础的社会主义过渡,却是一个最困难的任务。这一过程搞得好也需要许多年。在这一时期内,我们的政策又要照顾到许多较小的过渡。我们担负的任务的全部困难、政策的全部困难和政策的全部艺术,就在于要估计到每一种这样的过渡的特殊任务。”(《列宁全集》第2版第38卷第113页)列宁关于社会主义社会划分阶段的理论是对俄国国情考察的产物,它发展了马克思主义关于落后国家越过资本主义卡夫丁峡谷进入社会主义社会后,如何划分社会阶段的理论,为我们今天分析社会主义社会发展阶段提供了科学的方法论和理论基础。
其次,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总结了国内外社会主义建设的经验教训。
苏联是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她在社会主义建设过程中的经验教训对中国及其他社会主义国家有着深刻的影响。列宁逝世以后,苏联实现了初步的工业化和农业集体化。1936年,斯大林宣布基本上实现了社会主义。与此同时,苏联建立了高度集中的政治、经济、文化管理体制。1939年,联共(布)第十八次代表大会宣布:“苏联在第三个五年计划中将进入新的发展阶段,即完成无产阶级的社会主义社会的建设并从社会主义逐步过渡到共产主义的阶段”(《苏联共产党代表大会、代表会议和中央全会决议汇编》第五分册人民出版社1958年版第10—11页)。
斯大林在总结报告中宣布苏联正向共产主义前进,他认为这一过程需要10—15年时间。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苏联再次提出向共产主义过渡。1952年,苏共十九大通过的《苏联共产党章程》指出:“现在苏联共产党的主要任务是:从社会主义逐渐过渡到共产主义,最后建成共产主义社会”(《苏联共产党代表大会、代表会议和中央全会决议汇编》第五分册第298页)斯大林逝世后, 赫鲁晓夫对苏联社会主义发展阶段的认识和估计更加超前和冒进。1959年1月, 赫鲁晓夫在苏共二十一大报告中宣布苏联进入全面展开共产主义社会建设时期,认为共产主义是“最近的明天”。1961年10月,在苏共二十二大上,赫鲁晓夫在《关于苏联共产党纲领的报告》中指出:“在两个十年的时间里苏联将建立起共产主义的物质技术基础。这是我们党的主要经济任务、总路线的基础。”(《苏联共产党第二十二次代表会主要文件》人民出版社1961年版第305 页)大会通过的《苏联共产党纲领》写道:“党庄严地宣告:这一代的苏联人将要在共产主义制度下生活。”(《苏联共产党第二十二次代表大会主要文件》第280页)在这种急燥冒进思想的指导下, 赫鲁晓夫提出了许多不切实际的主张,如:进一步合并集体农庄、把集体农庄变为国营农场,限制私人副业;在分配制度上,缩小职工的工资差别,片面强调开展共产主义义务劳动;他还提出要对全体公民逐步实行免费医疗、免费教育、免费使用住宅、交通工具、公共设施等等。这些超越阶段的空想和不成熟的改革措施,引起了社会的混乱和人们的不满。此后,苏共领导人勃列日涅夫提出苏联已经建成了发达的社会主义社会,仍没有放弃超前、冒进和跨越阶段的思想观点。安德罗波夫于1982年任苏共领导人时,提出苏联正处于“发达社会主义这一长期历史阶段的起点”,反对盲目冒进,批评在确定战略和策略时脱离实际、超越时间发展的浮夸现象。
20世纪50年代末到60年代,许多东欧社会主义国家比苏联更早地使用发达社会主义的概念来阐述本国社会主义的发展阶段。进入80年代以后,他们对社会主义建设的长期性、艰巨性有了新的认识,观点发生了变化。如:匈牙利社会主义工人党在1975年3 月召开的第十一次代表大会上提出用15—20年建成发达社会主义国家,1985年召开的党的十二大则提出:建设完善发达的社会主义社会需要一个很长的历史时期,各社会主义国家目前仍处在这一阶段的开始时期。通向社会主义的道路是崎岖不平的,挫折、失败要比我们早先想象的多。波兰统一工人党在1975年的七大上宣布:波兰进入建设发达社会主义社会的阶段。到1986年召开的波兰统一工人党十大通过的党纲中指出:波兰正处在从资本主义向社会主义过渡时期的最后阶段。总之,各社会主义国家共产党在总结社会主义建设经验教训基础上,对本国目前社会所处社会主义历史阶段的判断,越来越符合客观实际。
我国在社会主义建设过程中,由于过高地估计我国经济文化发展水平,对国情缺乏科学的认识,做了不少错事,走了不少的弯路。1957年,毛泽东同志在苏联宣布:15年在钢铁和其他重要工业产品的产量方面赶上或者超过英国。1958年5月, 党的八大二次会议通过了:“鼓足干劲、力争上游、多快好省地建设社会主义”的总路线。在宣传过程中,片面强调“速度是总路线的灵魂”,总路线的基本精神是“用最高的速度来发展我国的社会生产力”。此后,大跃进运动席卷全国,高指标、瞎指挥、浮夸风、共产风盛行,“人有多大胆、地有多大产”成为时髦口号,“左”倾错误严重泛滥。1958年8月, 中央政治局召开的北戴河会议认为:“共产主义在我国的实现,已经不是什么遥远将来的事情了。”(转引自:胡绳主编:《中国共产党七十年》中共党史出版社1991年版第365 页)会议通过了《关于在农村建立人民公社问题的决议》,认为这是“指导农民加速社会主义建设,提前建成社会主义并逐步过渡到共产主义所必须采取的基本方针。”(见1958年9月10 日《人民日报》)会后,全国农村仅用一个多月就基本实现了公社化,全国99%的农户都参加了公社。公社的特点是一大二公,组织军事化,行动战斗化,生活集体化,带有浓厚的平均主义和军事共产主义色彩。在公社化过程中,广大农民的利益受到侵犯,引起了他们的不满。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是党在探索中国建设社会主义道路过程中的严重失误,结果不但造成了人力物力的巨大浪费,而且使国民经济比例严重失调,社会生产力水平下降,人民生活出现困难。
国内外社会主义建设的历史经验教训表明:超越社会发展阶段、急躁冒进的理论只能导致社会主义建设的挫折和失误,只有正确分析所处的历史发展阶段,找准起点,才能制订出符合客观实际的发展战略,推动社会主义建设顺利发展。
我党关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理论是在实事求是地分析中国国情的基础上产生的。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前,我们党在社会主义建设中犯的急燥冒进错误,都根源于未全面地、实事求是地对待中国国情,只有在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我们才对中国国情有了科学的认识,作出中国社会目前仍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正确论断。
三、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的科学涵义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的科学涵义包括两方面内容:一方面指明我国已经是社会主义社会,即已建立起社会主义制度;另一方面,指出目前我国的社会主义社会还处在初级阶段,现在我国的社会主义制度还很不完善、很不成熟。
第一、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表明,我国从1956年起已经步入社会主义社会,建立起了社会主义制度。
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到1956年,我们党领导全国各族人民迅速恢复了国民经济并开展了有计划的经济建设,有步骤地实现从新民主主义到社会主义的转变,在全国绝大部分地区基本上完成了对生产资料私有制的社会主义改造。1956年,国民收入的结构中,国营经济占32.2%,合作社经济占53.4%,公私合营经济占7.3%,个体经济占7.1%,私人资本主义经济为零。在工业总产值中,社会主义工业占67.5%,国家资本主义占32.5%,资本主义工业为零。在商品零售额中,国营、供销合作社商业占68.3%,国家资本主义商业、合作化商业占27.5%,私营商业占4.2%。 这些数字表明:社会主义公有制经济在我国国民经济中,已经居于绝对统治的地位。正如刘少奇同志在党的八大报告中所指出的:“改变生产资料私有制为社会主义公有制这个极其复杂和困难的历史任务,现在在我国已经基本上完成了。”(《刘少奇选集》下卷第218—219页)1956年,党的第八次全国代表大会正式宣布:“我国的无产阶级同资产阶级之间的矛盾已经基本上解决,几千年来的阶级剥削制度的历史已经基本上结束,社会主义的社会制度在我国已经基本上建立起来了。”(《中国共产党第八次全国代表大会文件》人民出版社1956年版第81页)大会指出,我们国内的主要矛盾是人民对于经济文化迅速发展的需要同当前经济文化不能满足人民需要的状况之间的矛盾,全国人民的主要任务是集中力量发展社会生产力,实现国家工业化,逐步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和文化需要。虽然还有阶级斗争,还要加强人民民主专政,但其根本任务已经是在新的生产关系下面保护和发展生产力。1957年2月, 毛泽东同志在《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一文中指出:“我国的社会主义制度还刚刚建立,还没有完全建成,还不完全巩固。”(《毛泽东著作选读》下册第768 页)他又说:“我们的社会主义制度还需要有一个继续建立和巩固的过程,人民群众对于这个新制度还需要有一个习惯的过程,国家工作人员也需要一个学习和取得经验的过程。”(《毛泽东著作选读》下册第769—770页)由此可见,在对生产资料私有制进行社会主义改造的任务完成之后,社会主义制度在我国已基本建立起来,这是勿庸置疑的。此后,以毛泽东同志为首的党中央领导全国各族人民,开始转入全面的、大规模的社会主义建设。1956年至1966年的十年中,虽然由于“左”的错误泛滥使社会主义事业遭受了严重挫折,但是我们仍然取得了显著的成就。1966年同1956年相比,全国工业固定资产增长了3倍,棉纱、原煤、发电量、原油、 钢、机械设备等主要工业产品的产量都有了巨大的增长,石油全部自给,电子工业、石油化工等一批新兴的工业部门建设了起来。农业的基本建设和技术改造开始大规模地展开,并逐渐收到成效。高等学校的毕业生为前七年的4.9倍,教育质量得到显著提高, 科技工作也有比较突出的成果。这一切都证明了这样一个事实:社会主义制度在中国的建立,是符合历史潮流发展的,它极大地解放了生产力,促进了社会的全面进步。
“文化大革命”的十年中,我国国民经济虽然遭到巨大损失,仍然取得了进展。粮食生产保持了比较稳定的增长,工业交通、基本建设和科学技术方面也有所发展,如:一些新铁路和南京长江大桥的建成、一些技术先进的大型企业的投产、氢弹试验和人造卫星发射回收的成功、籼型杂交水稻的育成和推广,等等。十年“文革”期间,我国社会主义制度的根基仍然保存着,社会主义经济建设还在进行,共产党、人民政权、人民军队和整个社会的性质都没有改变。历史再一次表明,我们的人民是伟大的人民,我们的党和社会主义制度具有伟大而顽强的生命力。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我们党逐步确立了一条适合我国国情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正确道路。以邓小平同志为核心的第二代中央领导集体,领导全党和全国各族人民开始了又一次以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为主要内容的伟大革命。在总结历史经验教训的基础上,我们党提出了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思想,制订了分三步走、到下世纪中叶基本实现现代化的发展战略。十多年来,我国在政治、经济、思想、文化、国防、外交等领域都取得了显著成效:安定团结的政治局面得到巩固和发展,国民经济持续、稳定、协调发展,社会主义民主和法制建设逐步发展,社会主义精神文明有了重要进展,国防建设从指导思想上实现了战略性的转变,按照“一国两制”的原则,分别与英国政府、葡萄牙政府达成解决香港、澳门问题的协议,奉行独立自主、反对霸权主义、维护世界和平的外交政策,调整了外交格局。我国的生产力水平有了显著提高,综合国力大大加强,人民生活有了明显的改善。在世界风云急剧变幻的情况下,中国的社会主义制度经受了严峻的考验,显示了强大的生命力。
第二,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指明我们正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什么是社会主义的初级阶段呢?邓小平同志的著作和党中央文件对此阐述得十分清楚。邓小平同志指出:“社会主义本身是共产主义的初级阶段,而我们中国又处在社会主义的初级阶段,就是不发达的阶段。一切都要从这个实际出发,根据这个实际来制订规划。”(《邓小平文选》第3卷第252页)党的十三大报告指出: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它不是泛指任何国家进入社会主义都会经历的起始阶段,而是特指我国在生产力落后、商品经济不发达条件下建设社会主义必然要经历的特定阶段。我国从50年代生产资料私有制的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基本实现,至少需要上百年时间,都属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这个阶段,既不同于社会主义经济基础尚未奠定的过渡时期,又不同于已经实现了社会主义现代化的阶段。我们在现阶段所面临的主要矛盾,是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力之间的矛盾。阶级斗争在一定范围内还会长期存在,但已经不是主要矛盾。为了解决现阶段的主要矛盾,就必须大力发展商品经济,提高劳动生产率,逐步实现工业、农业、国防和科学技术的现代化,并且为此而改革生产关系和上层建筑中不适应生产力发展的部分。”(《中国共产党第十三次全国代表大会文件汇编》人民出版社1987年版第10页)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表明我国社会目前处在社会主义社会初级阶段,在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等领域,存在着许多不完善之处。也就是说,我国现在的社会主义制度还是不完善的社会主义制度,这表现在政治、经济、文化等诸方面。
从政治领域看,我国是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基本政治制度是好的。但在具体的领导制度、组织形式和工作方式上,存在着一些重大缺陷,主要表现为:官僚主义严重,权力过分集中,家长制仍然存在,干部领导职务终身制还未彻底解决,存在着形形色色的特权现象和封建主义思想残余等,这些引起人民群众的强烈不满,严重损害党的威信。这些现象的存在,表明社会主义政治体制还不够完善,“只有对这些弊端进行有计划、有步骤而又坚决彻底的改革,人民才会信任我们的领导,才会信任党和社会主义,我们的事业才有无限的希望。”(《邓小平文选》第2卷第333页)我国在完善社会主义民主、健全社会主义法制方面,任务还很繁重。
从经济领域来看,我国生产力水平低,劳动生产率低,经济管理很不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还未建立起来。产业结构还不够合理,第一、第二产业的比重远远高于发达国家,第三产业比重明显低于发达国家,基础工业、原材料工业、交通运输业严重滞后,而加工工业超常发展,造成比例失调。我国的国民经济整体实力较差,人均国民生产总值在世界各国中居下游。我国自然资源总量虽然巨大,但人均资源并不多,如:煤炭、铁矿总储量居世界前列,但人均储量却只有世界人均水平的一半左右。此外,我国人口增长速度虽被控制,但巨大的人口基数抵消了经济的增长,严重影响了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
我国科学技术和教育依然落后。从整体科技水平来说,仍远远落后于先进国家。从科技综合实力看,我国与发达国家差距依然很大,我国仅为占世界第五位的英国的一半。我国科技队伍中,高级专家只占少数,科技人员素质偏低,远远不适应国民经济发展的需要。从教育发展情况看,我国教育经费在国民生产总值中的比重比一些发展中国家还低。我国公民文化素质低,还有几亿青壮年文盲、半文盲。未脱贫地区的农村儿童因交不起学费而辍学,在农村普及九年义务制教育任务繁重。
在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方面,由于没有彻底纠正“一手硬、一手软”的错误做法,使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面临滑坡危险,旧社会的丑恶现象重新出现,社会道德水准下降,党风和社会风气未根本好转,社会治安形势严峻。因而,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任重道远。
从上述我国政治、经济、文化思想等方面的现状看,我国目前的确处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我国社会主义建设的任务是艰巨的,社会主义建设的道路是漫长的。
四、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的伟大意义
第一,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理论是对科学社会主义的重大发展。马克思把取代资本主义的未来社会划分为三个阶段:从资本主义社会到共产主义社会的革命转变时期,即过渡时期;共产主义社会的第一阶段和高级阶段。列宁明确地把共产主义社会的第一阶段确定为社会主义社会,认为社会主义社会将经历若干阶段,曾提出过“初级形式的社会主义”、“发达的社会主义”、“完全的社会主义”等概念。毛泽东在1959年曾把社会主义划分为不发达的社会主义和发达的社会主义两个阶段。邓小平同志继承和发展了科学社会主义关于社会主义阶段划分的理论,用科学和准确的语言指出,中国社会目前处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中国共产党根据这一理论把中国社会目前正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正式写入宪法和党章,作为全党全国人民进行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应遵循的原则。这就从理论和实践上纠正了一些社会主义国家在社会主义社会发展阶段划分问题上犯的左倾急燥冒进错误。目前在世界上的社会主义国家都是经济不发达国家,他们的社会主义社会将经历几个阶段、目前处在什么阶段,将由这些国家的无产阶级政党以马克思主义原理为指导去分析本国国情确定,我们没必要在这个问题上说三道四。但中国共产党以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对待本国国情的科学态度,对社会主义建设长期性和艰巨性的深刻认识,对这些社会主义国家的共产党有参考和借鉴的意义。就这个意义上讲,邓小平同志提出中国社会现在处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科学论断,也是我们党对国际共产主义运动发展做出的贡献。
第二,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是邓小平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出发点和基石之一。邓小平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创立有两个前提或者出发点,一个出发点是科学社会主义理论,另一个出发点就是对中国目前国情作出的科学判断——处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邓小平以科学社会主义理论分析中国处在社会主义阶段的国情,在此基础上回答了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这一重大问题,为中国这样经济文化落后国家找到了一条如何建设和发展社会主义的道路。没有初级阶段理论,就没有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更谈不上在经济文化落后国家建设和发展社会主义道路问题。学术界对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科学体系的见解不同,但谁都不否认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的重要性,都把这一理论看成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基石之一。在理解和把握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论体系中所包含的具体理论观点时,也都要从中国目前处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这一实际情况出发。例如,在理解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理论时,正因为中国目前仍处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经济文化落后,科技水平低,文盲半文盲人口较多,封建主义思想残余和西方资产阶级腐朽思想的侵蚀仍然存在,这就要求我们在加强社会主义物质文明建设的同时必须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坚持两手抓、两手都要硬的方针,把适应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需要,培养有理想有道德有纪律有文化的社会主义公民,提高整个中华民族的思想道德修养和科学文化素质,作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根本任务和目标,制定科教兴国的战略,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文化,发挥优良的革命传统和作风,等等。
第三,只有确认中国社会目前处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才能坚持党的基本路线一百年不动摇,胜利完成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第二次革命”。
正因为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以马克思主义原理分析旧中国半封建半殖民地的国情,制定了以工人阶级为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大众参加的,反对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官僚资本主义的新民主主义革命路线,经过全国人民群众几十年的浴血奋战,才推翻了压在中国人民头上的三座大山,建立了新中国,迎来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
1987年党的十三大,在邓小平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指导下,依据我国目前仍处在社会主义阶段的国情,制定了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党的基本路线是指导全党全国人民顺利进行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把我国建设成富强、民主、文明的社会主义强国,夺取“第二次革命”胜利的总路线,离开党的基本路线和改革开放,社会主义建设必然遭受挫折与失败。否认中国社会目前仍处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科学论断,也就谈不上坚持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在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实践斗争中,必然会犯错误,给中国社会主义建设事业造成重大损失。
如果认为中国目前不是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而是“中级阶段”,甚至“高级阶段”,那在社会主义建设中,必然好高骛远,盲目乐观,急于冒进,追求高速度高指标,甚至会重蹈1958年“大跃进”、人民公社“一大二公”的覆辄,使国民经济发展停滞不前,甚至倒退。历史的经验教训,我们必须认真汲取。
如果认为中国社会目前不是处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而是处在从资本主义到社会主义的过渡时期,即新民主主义社会阶段,那么就有可能导致否认我国目前社会的主要矛盾是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力之间的矛盾,导致否认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基本国策,重走1957年以来“以阶级斗争为纲”的老路。
总之,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是我党和邓小平同志对我国目前国情和所处历史发展阶段的正确的理论概括。上述两种极端的观点都是与这一理论的基本精神不符的。
1992年邓小平同志在南巡谈话中语重心长地指出:“我们搞社会主义才几十年,还处在初级阶段。巩固和发展社会主义制度,还需要一个很长的历史阶段,需要我们几代人、十几代人,甚至几十代人坚持不懈的努力奋斗,决不能掉以轻心。”(《邓小平文选》第3卷第379 —380页)我们只要掌握邓小平同志的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立足于中国社会目前还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国情,坚持党的基本路线一百年不动摇,就一定会夺得中国“第二次革命”的胜利,把我国建设成富强、民主、文明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对国际共产主义运动和人类进步事业做出更大的贡献。
标签: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论文;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论文; 邓小平理论论文; 社会主义社会论文; 资本主义制度论文; 经济建设论文; 资本主义社会论文; 共产主义国家论文; 科学论文; 制度理论论文; 社会主义革命论文; 制度文化论文; 经济论文; 经济学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