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语文课堂教学中的预设与生成关系的把握论文_蔡春丽

对语文课堂教学中的预设与生成关系的把握论文_蔡春丽

苏州工业园区青剑湖学校 蔡春丽

摘 要: 随着新课改的推进,语文课堂教学不再是传统的预设性课堂,而是动态生成的课堂。由此,许多教师认为生成性课堂不需要预设,而忽视、放弃预设,导致课堂生成的盲目、无效、教学质量低下。对预设与生成关系的处理与把握,越来越为教师所关注,是课堂教学应把握的难点。

关键词: 语文课堂教学 预设 生成

预设与生成,会影响教学质量的关系,对其把握恰当与否,将直接影响语文课堂教学的质量。预设是非孤立的,充分的预设是课堂生命的基石,也是生成的土壤和催化剂。生成则是预设的新生命,是课堂生命的体现。没有生成,课堂便是一潭死水,学生则是接受知识的机器。因而,生命的课堂因预设而存在,因生成而精彩。那么,为了创建有生命的课堂,我们又该如何做呢?

一、重构教学预设

传统的语文教学成功的一个重要因素是教师有充分的预设,即精心备课,然后通过自己丰富的教学经验和课堂驾驭能力来引导学生进入自己的预设,从而达到顺利完成教学任务的目的。细致地分析这些精致的教学预设,会发现其实质是以认识的逻辑与思维的逻辑来取代审美的规律,以归纳和演绎取代直觉与情感体验。在新课改中课堂教学需要教师的充分预设,因为这是课堂教学成功的保障,但这种预设与传统意义上的精心备课有很大不同,从预设的出发点到预设的内容都应作重新建构。

二、催化课堂生成

尽管生成是“无法预约的美丽”,是无法事先设定或无法预料的,但我们在生成面前并不是无能为力的,坐待其从天而降,那种守株待兔式的期待既显得过于消极,又不符合新课程的课程实施精神。幸运只青睐有准备的大脑,“生成只青睐有准备的课堂”。那么除了必要的预设外,教师在这“无法预约的美丽”到来之前会有哪些作为呢?

(一)弄清楚课堂上哪些时候哪些地方是“生成”的生长点。

知道了这些,我们就有可能避免在生长点出现时因毫无准备束手无策而白白浪费极好的教育资源。在课堂这一特定的时空生成的生长点主要有这三个方面。

1.学习困难。学生在学习中出现一些错误,或提出一些他们没弄懂的问题;对错误的纠正和对这些问题的处理是对教师教学艺术的挑战,又是碰撞生成火花的良机。

2.环境异常。教学中由于教学现场可能出现一些变化,教师应根据具体情况作相应的调整;另外,有时候会出现一些突发事件,教师可根据教学内容,引导学生收回注意力。

3.灵感闪现。在教学中会产生一些意想不到的灵感,这时候应结合教学实际大胆发挥。

有经验的教师虽然不能预知课堂教学的何时、教学内容的何处会有生成,但他们能在生长点出现时,敏锐地把生长点催生为生成。

(二)努力创造有利于生成的外部环境。外部环境主要指互动对话的氛围和动态开放的时空。

1.营造互动对话的氛围。现代教学理论将教学活动描述为“一种师、生、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一种思想、观念不断碰撞,精神、情感不断交流,理想、信念不断生成的过程”。的确,互动对话是课堂生成的生态条件。相对于传统教学,对话是师生交往的互动的、合作的的教学,充满着生成的可能性,洋溢着生命的活力和人格魅力。而营造互动对话的氛围,离不开师生间民主平等的关系。没有民主与平等,师生之间是无法对话的。

2.创设动态开放的时空。课堂教学不应拘泥于预先设定程式而固定不变。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预设的目标在实施过程中需要开放地纳入直接经验、弹性灵活的成分和始料未及的体验,要鼓励师生互动中的即兴创造,超越目标预定的要求。“人们无法预料教学所产生的成果的全部范围。没有预料不到的成果,教学也就不成为一种艺术了”。当学生有了火花生成时,教师要采取积极的鼓励态度,如果学生的这种火花在课堂上无法进行研究或展开,则要留到课余或其他条件成熟时再研究,而这个过程需要教师全程参与和关注,要让学生有这样的感觉:无论是在课堂上能深入研究的还是不能深入研究的,只要是我提出来的而且是有价值的,老师都会很重视,而且会和我一起想办法创造条件去进行研究。时间一久,学生的智慧潜能会火山爆发般喷涌出来。这时不让学生去自主研究也不行了。我们追求的也许正是这一点。

(三)构建生成的内部环境――发展教师的实践性智慧。

生成是教学对话情境下师生知识、能力、情感态度的超越性获得或发展,这种获得和发展的最关键因素是教师的智慧,它仿佛是足球场上的临门一脚。而这种智慧不是一般的智慧,按现象学教育学大师马克思・范梅南的说法叫“教学机智”,就是教师应对和处理突发状况,随机应变,因势利导地捕捉和发掘教育契机的能力与素质。俄国教育家乌申斯基说:“不论教育者怎样地研究教育理论,如果他没有教育机智,他不可能成为一个优秀的教育实践者……”的确,“教学就是即席创作”,教师必须具备教学机智这种能力素质,否则即使有高超的专业学识,丰富的教学经历,也难实现课堂生成。

三、寻求动态平衡

预设与生成不是水火不容互相排斥的,相反,处理好了,应该是相辅相成、相得益彰的。而要处理好这个问题,实现预设与生成的动态平衡,关键有两点。

(一)在预设中给生成留足空间。

教学预设是必要的,因为教学首先是一个有目标、有计划的活动,教师必须在课前对自己的教学任务有一个清晰、理性的思考与安排,但同时这种预设是有弹性、有留白的预设。因为教学过程本身是一个动态的建构的过程,是由学生的原有经验、知识结构、个性等多方面的复杂性与差异性决定的,因此,教师在备课的过程中,应充分考虑到课堂上可能会出现的情况,从而使整个预设留有更大的包容度和自由度,给生成留足空间。

(二)及时调整预设,给生成腾出空间。

课堂教学是千变万化的,课堂上出现了意料之外的情况,老师可以调整预设,给生成腾出空间。这样做也许使原先预设的思路或环节被破坏了,但我们应看到过于追求教学思路的逻辑性、确定性与连续性,为的只是顺利完成教学目标,防止教学过程“节外生枝”或出现断裂。其背后的动机是“在单位教学时间内获得最多的知识”。然而这恰恰使语文学科失去了独特的魅力。语文有确定的一面,也有不确定的一面,逻辑思维的确定性和连续性并不能遮盖“形象思维”的偶然与断裂。其实,只要正视这一点,断裂之处也可以开放出思维与想象的花朵。因此,当生长点出现时,教师就应调整预设,促成生成。这里的调整预设有两种情况:一种是局部性调整,一种是整体性调整。局部性调整指腾出较短时段处理好预料之外的情况,实现生成,然后迅速回到预设上去,完成预定的教学目标。

综上所述,对语文课堂教学中预设与生成关系的把握是个难题,如何正确有效地把握需要所有语文老师共同探索,只有这样才能把握好二者的关系,才能真正有效地提高教学质量,真正实现以学生为本。

参考文献:

[1]叶澜.重建课堂教学的价值观.教育研究.教育研究杂志社,2002,5.

[2]叶澜.让课堂焕发出生命活力.教育研究.教育研究杂志社,1997,9.

[3]钟启泉等.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为了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8.

论文作者:蔡春丽

论文发表刊物:《成长读本》2017年11月总第24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1/3

标签:;  ;  ;  ;  ;  ;  ;  ;  

对语文课堂教学中的预设与生成关系的把握论文_蔡春丽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