拉丁美洲与加勒比国家反危机政策的调整及其成效,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加勒比论文,拉丁美洲论文,成效论文,危机论文,政策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2008年爆发的全球金融危机对世界经济产生了极大的冲击,各地区都在不同程度上受到了影响,几乎没有一个国家能够幸免。危机造成的后果之严重,远远超过了20世纪30年代的世界经济大萧条。通过不同的渠道,危机迅速向拉美和加勒比地区扩散。时隔一年之后,面对2009年拉美和加勒比经济和社会各项主要指标,人们一般认为,尽管此次危机对该地区经济和社会造成了较大的冲击,使其经济陷入近25年来最严重的衰退。但是,与1982年债务危机以来该地区所经历过的历次危机相比,全球金融危机并没有对其宏观经济和社会形势造成大的波动。很显然,在过去的一年中,伴随着世界经济的缓慢复苏,拉美和加勒比国家应对危机的政策调整收到了一定的效果。
一、全球金融危机对拉美和加勒比经济的影响
源自美国的次贷危机,在2008年9月美国雷曼兄弟公司破产之后迅速演变成全球金融危机,并将美国、欧盟等主要发达国家的经济拖入严重的经济衰退之中。由此改变了此前一直有利于拉美和加勒比经济增长的外部经济环境,对该地区经济造成严重冲击。
1.对外部门成为全球金融危机向拉美和加勒比经济扩散的主要渠道。全球金融危机的爆发使发达国家经济迅速陷入衰退,世界经济和市场都陷入困境,这对拉美和加勒比国家对外部门产生了不利影响。但是,由于该地区各国经济和对外贸易结构,以及主要贸易对象等方面都存在着较大的差异,因此其对外部门受全球金融危机冲击的程度,以及危机通过对外部门向拉美和加勒比各国经济扩散的具体渠道都有所不同。
对拉美和加勒比主要原材料出口国而言,外部经济环境的变化导致包括粮食、石油、矿产品在内的基础产品价格大幅度下降,从而改变了这些国家贸易条件。自2003年起这些产品价格开始持续上涨,并在2008年初期达到了近10年的最高峰。但在全球金融危机爆发之后,这些初级产品的国际价格由急涨变为急跌,下降幅度之大是历史上所少见的,几乎回落到2004年的水平,2009年上半年基础产品价格跌到谷底。此变化改变了这些产品出口国持续多年的贸易比价处于优势的趋势。2008年,矿产品出口国智利和秘鲁的贸易比价下跌了约8%,整个地区的贸易比价仅增长了0.8%;2009年拉美和加勒比地区的贸易比价下降了6.1%,石油出口国则下降了23.4%。2009年这类产品的出口额也出现了较大幅度下跌。
全球金融危机同样造成拉美和加勒比地区制成品出口国或来料加工国出口额出现了近年来少有的下降。按照不变价格计算,2009年中美洲地区的出口额下降了8.6%;墨西哥遭受到双重影响,石油价格的下降和美国需求的急剧萎缩,使其出口额下降了22%,出口量下降了14.3%,是整个地区中下降幅度最大的国家(见表2)。
全球金融危机使拉美和加勒比国家的出口形势在2009年发生了逆转,整个地区的商品出口额由上一年的9060.62亿美元下降到6922亿美元,比上年减少了24%左右,基础产品主要出口国都出现了出口大幅度下降的局面。
对于拉美和加勒比的主要旅游国而言,全球金融危机中外国游客减少及其旅游收入剧减成为全球金融危机影响这些国家经济的重要渠道之一。2009年,加勒比英语国家和部分中美洲国家的外国入境游客同比出现了大幅度下降。除此之外,再加上2009年上半年墨西哥爆发的甲A流感,同年5月和6月墨西哥外国入境游客分别减少了32%和25%。
侨汇收入下降的幅度逐渐加大,并在2009年变得更加严重,对该地区主要劳工移民输出国造成一定影响。2009年哥伦比亚、墨西哥、牙买加和厄瓜多尔的侨汇收入分别下降了17.9%、14.8%、13.2%和12.6%,在中美洲下降了近10%。
2.全球金融危机使拉美和加勒比经济增长周期发生了逆转。危机爆发之前,拉美和加勒比经济正经历其历史上最好的增长周期之一。2008年9月爆发的全球金融危机,改变了自2002年阿根廷危机结束之后,拉美和加勒比经济保持了多年的持续增长、且增速不断加快的趋势。尽管2008年整个地区的经济增速开始放慢,并继续保持了4.1%增长率。但是自同年第四季度起,地区经济形势出现逆转,开始陷入衰退。2009年第一季度,整个地区经济进一步跌入谷底,头三季度地区经济季均增长率为负2.5%。2009年GDP下降了1.8%,人均GDP下降了2.9%,成为1982年债务危机之后最严重的一次经济衰退。整个地区有2/3(21个)国家出现了负增长,其中不少国家都遇到了1982年债务危机以来最严重的衰退;即便继续维持增长的国家,其增长率与上一年度相比也出现了大幅度下降,其中有些国家是近10年来的最低增幅。
全球金融危机对拉美和加勒比各国经济的冲击程度并不完全相同。作为与美国经济联系比较密切的墨西哥和中美洲,成为拉美受全球金融危机冲击最为严重的国家和地区。2009年墨西哥经济下降了6.7%,为1982年债务危机以来最严重的一次衰退;中美洲国家经济也都创下了各自近20年来的低谷,其中哥斯达黎加、萨尔瓦多、危地马拉都是自1990年以来首次出现负增长。2009年,南美洲的巴西、哥伦比亚、厄瓜多尔和巴拉圭的经济增长率为近10年来的最低点;智利经济出现了1.8%的负增长,创下了自1982年以来的最差纪录。加勒比的安提瓜和巴布达、牙买加及圣基茨和尼维斯经济出现了上世纪90年代以来最大的负增长;另一些加勒比国家,虽然其经济都出现了负增长,但并非是近10年来最差的年份。
全球金融危机对拉美和加勒比国家投资和消费产生严重影响,进而对该地区的实体经济形成冲击。2009年,整个地区的私人消费下降了1.3%,国内投资下降了15.5%,是近10年来降幅最大的一年。国内投资占GDP的比重由上一年的23%降低到了19.5%,跌回到阿根廷危机时期的水平,其中机器设备和建筑业投资的下降最为明显。
在全球金融危机冲击下,2009年头9个月拉美和加勒比工业生产下降幅度是近10多年来最大的,其中受影响最大的行业是生产资料和耐用消费品,以及面向出口的纺织和来料加工部门。前者主要由国内经济衰退和需求不足造成,后者则是受外部需求萎缩的影响。在国内外市场消费需求严重萎缩的影响下,拉美汽车制造业成为受全球金融危机冲击最严重的另一个生产部门。2009年头10个月,拉美区域大国墨西哥、阿根廷和巴西的汽车生产同比分别下降了35%、40.3%和10.3%。
3.拉美和加勒比的金融和资本市场无法避免全球金融危机对其的强烈冲击。2007年美国次贷危机发生后,整个地区的金融和资本市场受其影响开始出现波动,债券发行逐渐趋于停滞,融资成本趋于提高,至2008年9月金融风暴爆发之前,拉美国家的融资成本已经提高了0.5%。全球金融危机爆发后,其对拉美和加勒比金融和资本市场的冲击所造成的负面短期效应迅速表现出来。
整个地区的外汇市场陷入较大的波动,主要国家货币出现贬值潮,资金外流的速度加快。全球金融危机爆发后,出于恐慌心理,不少拉美国家的外汇市场出现了抛售本币、抢购美元的浪潮,导致本地主要货币在短时间内大幅贬值。尽管阿根廷、巴西、墨西哥、智利等国的央行动用了大量外汇储备进行干预,但收效非常有限。仅在危机爆发的两个月内,巴西雷亚尔出现了近3年来的最大幅度的贬值,巴西央行动用了495亿美元的外汇储备进行干预;墨西哥比索则出现了1997年10月以来的最大贬值,甚至连经济长期稳定的智利也陷入汇率波动的厄运,其本币在一个月内贬值了近10%。这一波贬值潮一直持续到2009年的第一季度。
该地区资本在短期内出现非正常性流动,从而使整个地区经济遭受较大冲击。仅全球金融危机爆发后的一个月内,阿根廷外流资金就达50亿美元,其规模接近2001年阿根廷危机爆发时的情况;2008年12月5日巴西央行宣布,10月份巴西资金净流出46.39亿美元,11月外资流出达到了71.59亿美元,创下了近10年来的最高纪录。相反,流向拉美和加勒比的外国直接投资则在金融危机的影响下发生了重要变化,改变了阿根廷危机之后持续上升的趋势。2009年拉美和加勒比外国直接投资净额由上一年的935.24亿美元减少到652.69亿美元,成为近30年来下降幅度最大的一年。与以往有所不同的是,2009年外国直接投资的下降在整个地区变得更加普遍,只有9个国家的外国直接投资净额保持了不同程度的增长,其中除巴西和秘鲁外,其余都是加勒比小国。剩下所有国家的外国直接投资净额都呈现出了下降的趋势,一些国家甚至出现了非常明显的逆转:阿根廷由上一年的75.02亿美元减少到34.08亿美元,下降了54.6%;智利则减少了42亿美元,下降了42.5%;哥伦比亚减少了49.36亿美元,降幅达到了59%;墨西哥更是由上一年的217.95亿美元剧减到91.8亿美元,创下了近10年来的最低。
拉美和加勒比国家的主要股市受到金融危机的冲击。自2007年底至2008年底的一年内,巴西、墨西哥、阿根廷、秘鲁、智利、哥伦比亚和委内瑞拉在内的拉美7大股市上市的企业总值,由2.09万亿美元跌至1.092万亿美元。其中市值损失最大的汽车及其零部件生产部门降幅达69.8%,建筑业、工业设备制造业、造纸业和纺织业的市值缩水60%以上。尤其是在2008年9月15日美国雷曼兄弟公司破产后导致危机爆发的一个半月内,以美元计算的拉美股市的市值减少了近一半。此后的一个季度内,拉美股市加速下跌,主要国家的股指纷纷创下了近年来的新低。同年的10月,阿根廷债券和证券更是遭遇重创,其市场价格分别下跌了60%和40%。
二、拉美和加勒比国家反危机政策调整的选择
2007年美国次贷危机爆发后,拉美和加勒比国家就开始逐步采取相应的政策调整以应对外部经济环境的变化。随着次贷危机的发展,并逐渐由金融风暴演变成金融危机,拉美和加勒比国家政策调整的步伐逐渐加快,其政策调整的力度也日趋加强。在危机爆发初期,多数拉美和加勒比国家的政策目标主要是稳定宏观经济、减少经济和社会波动;而后,随着政策调整的深入,拉美和加勒比国家的反危机政策调整逐渐转向了刺激经济增长、稳定就业。因此在不同时期,拉美和加勒比国家的反危机政策调整的重点各有所不同,这些政策调整的范围涉及金融和货币、财政、汇率和贸易、产业、劳工和社会政策。由于在金融危机爆发之前,拉美和加勒比国家正经历其历史上最好的经济增长周期之一,宏观经济取得了明显的改善,从而为此次反危机政策调整提供了不同于以往的条件,使政策调整具有以下一些特点。
1.反周期性是此次反危机政策调整最突出的特点。拉美和加勒比地区共有33个国家,危机爆发后多数国家都采取了同以往所采取的反危机政策调整不同的做法,在金融和财政政策等调整方面,陆续推出一系列反周期的应对危机的举措。
(1)实行宽松的金融和货币政策调整是多数拉美和加勒比国家政府在危机爆发初期做出的选择。它们采取的主要措施有,首先是中央银行采取多项措施缓解金融危机对银行流动性的影响,以避免其因流动性短缺出现动荡或陷入危机。整个地区有12个国家对准备金率进行了调整,降低了本币和外币准备金率;有27个国家采取了向银行注资、扩大流动性供应的措施;其次是采取了多次、持续降低利率的调整措施。拉美和加勒比国家的央行在2008年的末期开始降息,此后随着危机的发展,降息幅度逐渐加大,其频率也逐渐加快,并成为多数国家央行应对危机的主要政策工具。2009年,哥伦比亚先后9次降息,智利、墨西哥、秘鲁和危地马拉等国先后7次降息。其中降息幅度最大的智利,其最低的货币政策参考利率仅相当于其最高水平的6%。截止2009年11月,巴西、智利、哥伦比亚和秘鲁等国的名义货币政策利率都创下了这些国家实行通货膨胀目标制以来的最低点。第三是扩大银行信贷额度,尤其是在私人银行放贷能力下降的情况下,一些国家加大了国有银行信贷额度。巴西财政部向巴西经济和社会开发银行增加了437.3亿美元的企业贷款额度,使该行2009年向企业放贷额达到725.9亿美元,同时该行还向地方政府增加17.5亿美元贷款;墨西哥国家金融公司和墨西哥国家外贸银行提供128.1亿美元的企业贷款。
(2)财政政策调整是拉美和加勒比国家采取的反危机政策调整的重点之一,具有非常明显的反周期特点。其主要举措集中在扩大开支和增加政府投资方面,具体措施包括:减税、扩大补贴范围、增加中央政府对地方政府、家庭和企业的转移支付。除了委内瑞拉、厄瓜多尔等少数国家外,绝大多数拉美和加勒比国家都采取了单项或多项的反周期调整举措,并推出了相应的财政刺激计划。这些计划主要集中在政府增加对基础设施建设的投资,以及对中小企业和其他重点行业的资金扶持等方面,其目标旨在稳定经济和有效需求、缓解危机对实体产业的冲击、刺激经济增长。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爆发后不久,墨西哥、阿根廷、巴西、秘鲁等国就陆续推出财政刺激计划。2009年该地区国家进一步加大了财政刺激政策的力度,扩大原有的或推出新的财政刺激计划。智利政府推出了多项财政计划,包括优惠贷款计划、财政刺激计划,后者总额达到了40亿美元,相当于GDP的2.8%,其资金主要来源于此前成立的经济社会稳定基金,重点投资于基础设施建设;阿根廷政府推出了306.96亿美元的投资计划,并在2009年实现了159亿美元的投资,比上一年增加了一倍,进一步加强在基础建设和能源领域的投资;秘鲁推出了2009-2010年的经济刺激计划,政府投入的资金达到40亿美元,相当于GDP的3.2%,除了重点加强基础建设投资外,该计划还包括了对受危机冲击的企业、中小企业及职工提供资助的措施;巴西也在年初推出了加快道路、港口和能源建设的投资计划,政府推出的支持农业的各项计划的资金也达到了64.7亿美元。巴西政府还动用了63.4亿美元的储备建立主权基金;墨西哥政府在2009年初,推出了多项反周期的财政计划,其中包括全国支持家庭经济和就业协定。
(3)减税是拉美和加勒比国家在反危机政策调整中,进行财政刺激政策调整的重要举措之一。危机爆发后,多数拉美和加勒比国家都采取了各种减税措施,并随着经济受危机影响程度的变化,逐渐加大了减税的力度和范围,涉及企业生产和经营、私人消费、个人收入等多个方面。以巴西为例,2009年该国政府推出的各类刺激消费的减税措施总额达36.7亿美元,包括将直接向消费者发放贷款的金融交易税由3%降低到1.5%;临时降低汽车购置税,根据不同的排放量实行零或减半的税率,减税时间至10月。此后,巴西政府还将减税范围扩展到其他工业领域,对造纸、玩具、钟表等部门采取了税收优惠措施,所有减税额相当于GDP的0.8%。智利取消了2009年的贷款印花税,在2010年恢复该税后还将税率减半,并且还调整了私人矿业税(降低了83%)、增值税(到9月下降了15.8%)和个人所得税(下降了18%),减税数量相当于其GDP的0.8%。
2.注重反危机政策的经济和社会效益、减轻全球金融危机对社会稳定的不利影响是多数国家政府实行政策调整的重要选择之一。为了避免在全球金融危机的冲击下,拉美和加勒比社会形势随经济形势的变化而出现动荡,该地区许多国家在反危机财政政策调整中,包含了较多的涉及稳定社会的内容。即便是出于拉动经济增长需要的财政刺激政策,其中也大多具有对受危机冲击影响较大的人群和部门提供保护的作用。按照联合国拉美经委会的统计,全球金融危机爆发后,拉美和加勒比国家和地区先后采取了45项措施,缓解危机对贫困化的影响,因而在稳定社会和强化社会保护方面发挥了较大作用。财政政策在反危机中可以成为经济和社会的稳定器。其具体措施体现在下述几方面:
(1)在财政刺激政策及其计划中,提高有利于社会保护并可直接惠顾贫困家庭的公共建设的投入。拉美和加勒比地区有27个国家和地区推出了与此有关的计划,其涵盖的领域包括住宅、公共医疗、教育和基础建设。例如,2009年,智利政府在其财政刺激计划中,将政府对住宅、公共医疗、教育等城乡公共设施的投资增加了7亿美元;阿根廷也推出了面向住宅、医院和公路建设在内的公共投资计划;哥伦比亚中央政府的公共建设的投资达到了24亿美元,其中道路和住宅建设的投资达到20亿美元;玻利维亚政府投入2亿美元用于城市和住宅建设,比2008年增加了18%;墨西哥政府在年初推出了“支持家庭经济和就业全国协议”,其措施是全年冻结汽油价格,将石油液化气价格降低10%,并允许企业选择12个月的固定电价等内容。
(2)通过中央政府有条件的现金转移支付计划,直接向贫困家庭提供各种形式的财政补贴。巴西政府用86.7亿美元(相当于GDP的0.5%)设立家庭补助计划,提高了家庭的补助额度,使130万家庭受益。
(3)政府直接提供物价补贴,减少基本必需品(燃料、食品、交通、电力)价格的波动。例如,哥斯达黎加政府提供食品、交通、汽油补贴及消费补贴和救助贫困家庭计划(包括住宅、医疗和教育等)。智利政府临时提高了住房补贴,并且新增加了向中产阶层提供的住房补贴。
(4)推出就业和培训计划。2009年,哥伦比亚政府动用1.3亿美元,通过全国学徒服务计划培训年轻技术人员,向16~26岁的青年提供25000个新职位。哥斯达黎加对受危机影响的企业雇员提供脱产培训,由政府提供培训奖学金,但要求企业保留雇员职位,并继续承担其社保费用。2009年2月11日,墨西哥政府推出稳定劳工就业计划,资金达1.4亿美元,提供50万就业职位。墨西哥政府还通过城市就业计划,向6万名城市失业者提供4~6个月、每月110美元的报酬,要求他们参与社区计划。此外,通过提高生产率计划,墨政府向10.5万劳工提供短期职业培训,并由专家向中小企业提供技术咨询。墨西哥政府还启动了全国服务业就业应急计划,总额达1400万美元,主要面向旅游业职工提供工作岗位。
3.注重反危机政策调整的实用性和灵活性。由于拉美和加勒比国家受金融危机冲击的程度不同,因此尽管不少国家的反危机政策调整具有一定的相似性。但是,在具体措施上还是注意从各自的实际出发,体现了政策的实用性和灵活性。巴西、智利、哥伦比亚、巴拉圭、秘鲁、墨西哥等国是实行通货膨胀目标制的国家,它们根据各自反周期政策调整的需要,调整了各自初级财政盈余的目标。巴西将预算法规定的公共部门的盈余由占GDP的3.8%,调整到2.5%;哥伦比亚依法将公共部门的赤字占GDP比重由1.5%调整到2.5%,智利则将2009年财政盈余占GDP的目标由1%调整到0.5%,尔后又将2010年的目标调整为零;秘鲁则修改了相应的财政责任和透明法,以确保财政开支的增加;从2009年巴拿马开始实行财政责任法,规定财政赤字控制在GDP的1%,但在年中就将该目标调整到了2.5%。
依据不同需要对财政开支实行灵活调控,是该地区不少国家在反危机财政刺激政策调整中的另一个特点。一些国家在增加用于民生、刺激消费、稳定就业等方面的财政投入的同时,也较大幅度地紧缩政府用于行政管理和其他非急需的财政开支。2009年3月,巴西削减了高达111亿美元的公共支出,主要涉及法律部、体育部、旅游部的行政经费开支。墨西哥也通过对政府管理部门的调整,2009年削减了60亿美元的财政预算支出;阿根廷则将多个部门的相关机构加以整合后成立了生产部,并加强对向外部转移资金的监管。
在应对危机的贸易政策调整方面,多数拉美和加勒比国家同样采取了比较灵活的做法,将鼓励出口与对本国市场或敏感产品进行适度保护的措施相结合,而且在具体措施上有收有放。例如,巴西在全球金融危机爆发后不久,采取了临时性的非关税进口限制措施,规定包括铜、塑料、生产资料、电力、电子材料等产品在内的17类产品需要临时申请进口许可;与此同时,对306种巴西不生产的进口产品采取降低关税措施,并动用外汇储备对出口提供资助,在国家经济和社会开发银行建立特殊贷款,为出口提供担保。厄瓜多尔在对627项产品采取为期一年的贸易救济措施,包括提高关税(提高30%至35%)、征收特别关税和进口数量限制的同时,也对本国不生产的产品采取了免税的措施。阿根廷通过采取进口许可申请、提高进口关税和参考价格等措施,限制本国敏感产品的进口;同时又采取多项措施取消对本国粮食出口的限制并有条件地放开其出口,将小麦和玉米的出口税分别由28%和25%调整到23%和25%,并规定在近年平均产量基础上每增加100万吨产量,再降低一个百分点的关税。新鲜水果出口税甚至降低了50%。
三、反危机政策调整的成效及其面临的挑战
上述这些反危机政策调整措施,在缓解全球金融危机对整个地区经济和社会冲击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成效。尽管从2009年经济增长的具体指标看,拉美和加勒比国家没能摆脱危机的阴影,经济出现了债务危机之后的最大幅度下降。但是,如果我们将该地区经济增长指标按季分解进行分析,可以发现其经济呈现出明显的V字型走势。该地区经济在上半年跌入谷底之后,从下半年起逐渐缓慢回升。绝大多数国家的经济走势基本与此相似,以前危机中曾经出现过的政治、经济和社会剧烈动荡的局面没有出现。在此意义上可以说,危机以来拉美和加勒比国家实行的反危机政策调整取得了一定的效果,尤其是在稳定经济和社会方面,其成效比较显著。具体表现在下述几方面:
1.外债没有发生明显变化。尽管次贷危机最终演变成金融危机,在这过程中,整个地区的外债总量有所增长,但其增速却相对缓慢。2008年拉美和加勒比外债增长了1.1%,2009年在金融危机冲击加剧的情况下,整个地区的外债增长了3.1%,但其总量仍低于2003年的水平。其债务负担继续维持在相对安全的可控制范围内。2009年外债占GDP的比重为19.5%,仅为2002和2003年该比重的一半;外债总额占出口的比重为75%,是近10年来的第二低点,远低于2001年181%的水平。
2.财政状况的变化要好于预期。金融危机以来,整个地区的财政形势持续好转的趋势发生了变化,但仍明显地好于阿根廷危机时期。中央政府的公共债务出现了缓慢增长,2009年中央政府的公共债务和非金融公共部门的公共债务占GDP的比重分别为28.3%和31.7%,是近10年来仅次于2008年的第二低水平。受金融危机影响,整个地区的财政收入明显减少,但其状况同样要好于阿根廷危机时期。2009年全部财政收入占GDP的比重为22.7%,仅比上一年度减少了1.5个百分点。与此同时,整个地区财政开支继续保持稳定,2009年财政开支与上一年持平。在这样的情况下,尽管2009年整个地区的财政赤字有所增加,但是情况也要好于阿根廷危机时期。2009年财政初级结算由上年度占GDP的1.5%的盈余变为0.1%的赤字,总的财政结果赤字也由占GDP的1.2%提高到2.6%。这两个数据都低于阿根廷危机时期。
3.通货膨胀明显下降,消费物价上涨的势头得到了遏制。2009年拉美和加勒比地区的消费物价指数由上一年的8.2%降低到4.5%,是近10年来消费物价指数最低的一年。在有统计数据可以进行比较的该地区27个国家中,所有国家的消费物价指数都下降了。
4.国际收支继续保持相对稳定。全球金融危机爆发后,尽管经常项目改变了阿根廷危机之后盈余持续增加的趋势,从2008年起出现了赤字。但是,2009年经常项目赤字比上一年度减少了近105亿美元。商品贸易账户继续保持顺差,2009年的顺差还略高于上一年。2009年截至11月的外汇储备为5256.98亿美元,再次创出历史新高。尽管在2009年第一季度,外汇储备出现了下跌的趋势,但是从第二季度起外汇储备开始增加,第三季度就超过了上一年全年的水平。
图1 拉美的贫困率和赤贫率(%)
资料来源:Panorama social de América Latina 2009,ECLAC.
图2 拉美的贫困人口和赤贫人口(百万)
资料来源:Panorama social de América Latina 2009,ECLAC.
5.社会形势没有出现大的波动。2009年尽管整个地区的就业质量有所下降,非正规部门的就业出现了上升的趋势,但是整个地区的就业形势保持相对稳定。2009年1~9月与上一年同期相比,就业率稳定在53.9%,仅比2007年全年就业率低0.6个百分点。2009年整个地区的失业率为8.3%,比上一年增加了1.1个百分点,但是远低于阿根廷危机时期的水平,甚至还低于最近一轮经济增长周期中的2006年的水平。整个地区的贫困化状况受到危机的影响发生了变化,但是由于各国政府及时采取了相应的措施,其变化要好于人们的预期。2009年全地区贫困率和赤贫率分别增加了1.1和0.8个百分点(见图1);贫困人口和赤贫人口分别增加了900万和500万(见图2)。尽管这些数据表明,自最近一次经济增长周期以来,拉美贫困率下降的趋势首次发生了改变,但是贫困人口的增长仍得到一定程度的控制,这也是拉美和加勒比社会形势没有出现动荡的主要原因之一。
然而,当前面对全球金融和经济形势的各种不确定因素,以及拉美和加勒比经济结构造成其对外部经济的依赖,该地区的反危机政策调整将面临新的挑战。目前的财政刺激政策的退出及其刺激计划的可持续性,都将对其未来的经济和社会形势产生重要影响。尤其是在外部经济环境没有实质性好转的情况下,拉美和加勒比出口收入将受到明显的制约,这对其财政收入将会产生很大的影响,并难以支持其持续扩张的财政开支的需要,从而制约反周期财政政策的进一步推进。
此外,受制于世界经济的影响,该地区国家的反危机政策的调整也还存在一定的变数,这也将增加其未来形势变化的不确定性。在阿根廷,前不久围绕央行是否批准动用67亿美元外汇储备偿还部分到期外债的争论,政府陷入一场政治危机。表面看该危机是由央行行长拒绝执行总统动用外汇储备偿还外债的行政命令,以及总统任命新央行行长所引发的。但实质上,该事件暴露了该国经济所存在的深层矛盾。至今阿根廷尚未与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就偿还其拖欠的到期外债达成协议,并无法在国际资本市场正常融资。该事件爆发后,阿根廷外汇市场出现了剧烈动荡,该国货币在数天内持续贬值。面对本币贬值不止和股市持续下跌的情况,在短短数天内政府不得不多次出面要求国人保持稳定。委内瑞拉则在没有任何先兆的情况下,政府突然采取了本国货币贬值近50%的措施,并且严禁市场调整物价,亦关闭了众多违反规定的商场。此前,委政府还对该国多家小银行实行国有化。这一举措表明,面对全球金融危机的冲击,该国政府进一步强化了国家对经济的干预。但是,受高达28.9%的通胀率的影响,该国在危机中无法像其他地区国家那样采取反周期的政策调整,从而使政府面临较大的政治和经济压力。现在的做法能否使该国摆脱滞胀的困境,人们拭目以待。
上述事实表明,由于外部经济对该地区经济影响存在某种程度上的滞后,而其经济又难以摆脱世界经济周期的影响,因此其反周期政策调整的未来变化及其经济和社会形势的未来演变,都值得我们继续密切关注。此外,在全球金融危机中,尽管拉美和加勒比地区绝大多数国家采取了相似的政策调整措施。但是,由于各国的经济结构、对外依赖度等具体情况不同,因此在政策调整过程中也出现了差异,这些差异性是需要我们进行深入研判,这将在很大程度上决定拉美和加勒比经济的未来走势。
标签:金融风暴论文; 巴西经济论文; 拉美国家论文; 墨西哥金融危机论文; 国外宏观论文; 巴西移民论文; 巴西历史论文; 宏观经济论文; 金融论文; 国家部门论文; 经济论文; 哥伦比亚论文; 经济学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