系统去敏和认知重构:中学生外语焦虑控制的策略,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焦虑论文,中学生论文,认知论文,重构论文,外语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一、引言
中学生外语学习的个体差异不仅表现在认知因素上,诸如语言才能、学习风格、学习策略等等,也表现在情感因素上,诸如学习态度、学习动机、学习焦虑等。外语焦虑是外语学习和应用过程中伴随的紧张和恐惧反应。Horwitz,Horwitz & Cope(1991)进一步指出,外语焦虑包括交际恐惧(communication apprehension)、考试焦虑(test anxiety)和否定评价恐惧(fear of negative evaluation)三种基本成分。但是他们指出,外语焦虑不是三者的简单相加,而是一种与外语课堂学习相关的自我知觉、信仰、情感和行为的有机结合体。作为一种情景现象,外语焦虑具有跨时空的相对稳定性,但又仅仅局限于外语学习和应用情景中。外语焦虑是一种普遍现象。尹有美和朱枫(2006:18)对江苏泰州1130名中学生进行调查,发现学生在外语学习过程中都存在不同程度外语焦虑。大量研究发现,外语焦虑和外语成绩呈现中等强度负相关(赵燕,2005)。
如何降低学生的外语焦虑?目前似乎没有专用方法。教育研究者提出有不少的建议,比如融洽师生关系(周秀苗,2008),明确学习动机,关心个体差异,提高学习成绩,多鼓励少批评,等等。这些建议固然有效,但又过于一般,它们是优秀教师的行为标准之概括,不仅对焦虑学生有益,而且对非焦虑学生同样有益。能否找到针对外语焦虑的专门技术?笔者博览各种文献,最后从普通心理门诊技术中找到了一些方法,并将之进一步发展完善为外语焦虑控制技术。在本人的博士项目研究中,这些技术之功效已经得到初步验证,现予以简介如下,以供同行参考。
二、外语焦虑的控制
如下两种专门技术可用于外语焦虑的控制,这两种技术可以单独使用,也可以结合使用。
1.系统去敏
系统去敏是一种常用的焦虑控制训练,通过训练旨在帮助学生逐渐把放松线索和引发焦虑的情景或事件在想像中建立联系,最终目的是让个人对焦虑情景不再产生敏感反应。系统去敏基于两个原理。
第一,个人在完全放松的情况下不会经历焦虑。因此,如果学生能够掌握进入深度放松的技巧,他们就能避免外语焦虑反应。
第二,想象可以激发出真实情景中的一些感觉。如果学生对外语交际感到惧怕,只要想象进行外语交际,他们就会感受到紧张。如果能够让学生把放松反应和想像中的交际建立稳定联系,他们就能够在真正外语交际时保持放松状态。现以外语口试焦虑为例说明如何进行系统去敏。
表1 外语口试焦虑诱发情景等级
第一步:建立引发口试焦虑的情景等级序列(5个或者7个以上的情景)。首先想象所有可能引起口试焦虑的情景,然后将这些情景自下而上按等级排列,下面的威胁程度较轻,上面的威胁程度较重。每一项目左边附带一个数字,标明等级顺序(表1)。
第二步,练习放松技术。有两种技术可以帮助达到放松状态,它们可以分别使用,也可以结合使用,这取决于个人偏爱。
人通过想象训练放松
首先你需要选择一种放松意境,在此意境中,你可以感受到最大限度的放松。你可以利用一些描述气味、声音或感觉的形容词对该地点进行一种简单描述。例如,你可能在这样的环境中感到最大的放松:躺在乎坦的沙滩上,阳光温暖地照在你的脸上,清风轻轻地吹拂着你的身体,碧蓝的天空中几朵白云在慢慢移动。任何能够让你进入完全放松的地方均可以作为你的放松意境。一旦放松意境确定,你可以选择一个舒适、不受干扰的地点,每次用10-15分钟闭目想象自己处于该放松意境。
B.通过肌肉训练放松
a.选择一个安静地点,舒服地坐下,闭上眼睛慢慢地进行几次深呼吸。
b.握紧左拳,尽可能增加胳膊的紧张度,在几秒钟内体验这种紧张感。然后松开拳头,放松胳膊,在几秒钟内体验这种放松感。
c.以另一只手重复同一程序。
d.慢慢做深呼吸。使身体尽量放松。
e.采用类似上面的程序,依次使头部、颈部、躯干部、腿部和脚部经历紧张和放松的过程,并体验不同的感觉。
f.努力使全身同时紧张起来,坚持几秒钟并体验这种感受,然后使全身同时放松,并体验相应感受。
第三步,放松状态与焦虑情景的结合。对放松训练有素后(一般需要5-10次练习),在保持放松的状态,想象引起焦虑的情景。初始阶段想象那些威胁性较小的情景。当你感觉到紧张和焦虑时,放弃对有关情景的想象并单纯追求放松。进入放松状态后,再次返回焦虑情景。经过一定次数的练习,就可以成功地在这一具有威胁性的情景中保持放松。循序渐进,你将能够想象那些威胁性最强的情景而仍保持放松。经过这些想象练习后,现实中的有关情景将不再会引发你的外语焦虑反应,也就是说你对它们去敏化了。在偶尔产生紧张时,深呼吸几次就可以诱导出放松。
2.认知重构
古希腊斯多噶学派(Stoic)的哲学家艾皮科蒂塔斯(Epictetus)说过:困扰人们的不是某种事情,而是人们对事情的看法(Ellis,2004)。这句话道出了情绪问题的一个重要根源——个人看法,或者说信念。面对同样的事件,不同的信念,便会导致不同的情绪后果。根据这一原理,心理学家发展出了不同的技术来治疗情绪障碍,认知重构是其中之一。所谓“认知”就是信念。认知重构是对信念体系的改变过程。作为一种心理治疗技术,它旨在帮助具有情绪问题的个人识别错误的、扭曲的和适应不良的信念,并取而代之以正确的、准确的和适应良好的信念。实现认知重构的一种典型技术是美国心理学家Ellis在20世纪50年代首先提出的REBT(Rational Emotive Behaviour Therapy:理性情绪行为疗法;当时称为Rational Therapy)。根据REBT,非理性信念是情绪障碍的根源,治疗情绪问题就要以理性信念替换非理性信念。外语教师可以采用如下步骤,借助REBT技术实现认知重构。
(1)帮助学生认识理性与非理性信念
非理性信念是指僵化的、不合理的并导致消极情绪和行为的信念。导致中学生外语焦虑的非理性信念有许多种类,但如下两种非常典型和普遍。
a)僵化的要求。它是一种认为事情必须如何或者决不能如何的僵化信念。例如:
*“我的外语考试必须及格”;
*“说英语时决不能犯语法错误”;
*“我必须完美地回答问题”;
b)自我贬低。它是对个人极端消极的评价,是僵化的要求不能得到满足时的衍生物之一。例如:
*“外语考试不及格,我太无能了”;
*“犯了这么简单的语法错误,我简直是一个大笨蛋”;
*“不能完美地回答老师的问题,我太愚蠢了”;
理性信念是指灵活的、合理的并导致积极情绪和行为的信念。如下系上面两种非理性信念的理性替代物。
a)热切的希望。它是一种希望事情如何而不强求其必须如何的灵活信念。例如:
*“我希望外语考试及格,但这不是必须的”;
*“我希望说外语时不犯语法错误,但这不是一定要做到的”;
*“我希望完美地回答问题,但回答也可以是不完美的”;
b)自我肯定。它是对自我的一种接纳态度,是热切的希望得不到满足时的衍生物之一。例如:
*“外语考试不及格是因为我用功不够,而不能证明我无能”;
*“犯了简单的语法错误也不能说明我是笨蛋,这是偶然现象”;
*“不能完美地回答老师的问题并不意味我愚蠢,因为我也有回答完美的时候”。
(2)帮助学生识别不同信念的理性与非理性所在
识别了信念中的理性与非理性之所在,学生才有可能去坚持理性信念,摒弃非理性信念。非理性信念是经不起逻辑推敲的。我们所有的“僵化的要求”的背后都暗含着“愿望”。例如“我必须表达完美”这一信念的背后暗含着“我想表达完美”这种愿望。无论多么强烈,愿望都是灵活的(可能达到,也可能达不到);一旦以僵化的要求形式出现,它就成了不灵活的(只能达到)。僵化的要求是不合逻辑的,因为从灵活的愿望不能推理出僵化的要求,其荒谬犹如:我非常希望明天下雪,因此明天必须下雪。热切的希望具有两个外显成分:“希望”以及“对僵化要求的否定”,两部分均具有灵活性。之所以热切的希望是理性的,是因为灵活的“希望”成分可以合理地推导出灵活的“对僵化要求的否定”(见图1)。
图1 僵化的要求与热切的希望之逻辑(Dryden,2001)
图2 自我贬低信念和自我肯定信念对待部分与整体的态度(Dryden,2001)
自我贬低的信念是非理性的,因为它依据部分自我判断整体自我,依据暂时的行为评价稳定的本质;自我肯定的信念是理性的,因为它认为部分自我不等于整体自我,个人的本质不能通过暂时的情景行为来评价。之所以如此,是因为每个人都是一个复杂的整体,包含多方面的特征。如果我们用小写字母“广代表自我的一部分,大写“I”代表整个自我,那么大写“I”包含许多小写“i”,但任何一个小写“i”都不等于大写“I”。大写“I”不能通过某个小写“i”来鉴定(图2)。个人的表现行为受到许多情景因素的影响,但是一个人的价值是稳定的。稳定的价值不能通过变化不定的行为来评价。自我贬低信念的荒谬逻辑是,“如果我在一件事情上表现不好,我将在所有事情上表现不好”,或者说“如果我这一次表现不完美,我将永远表现不完美”。
(3)帮助学生识别不同信念对学习的影响
持非理性信念的语言学习者强求个人必须达到某一目标,并认为失败会降低个人价值,这些学生会经历过高的外语焦虑。焦虑会降低学习效率,并引起逃避性行为,最终导致学习失败。持理性信念的语言学习者,凭借热切的希望就可以获得足够的学习动机。他们对不合意结果的忧患较少,在外语学习中不会经历较高的焦虑,因此学习效率较高,在外语课堂上倾向于大胆参与和积极练习,最终能够取得外语学习的成功。
(4)帮助学生监控和改变非理性信念及其伴随反应
对于许多学生,非理性信念及其伴随的情绪和行为反应已经长期存在,并成为一种自动化现象。借助REBT进行认知重构,需要有意识地“捕捉”并控制这些思想和反应。STEB(Situation:情景;Thought:思想;Emotion:情绪;Behavior:行为)模型提供了有效的技术。教师应帮助学生通过反思,建立一个清单,记录在何种情境中,个人产生何种思想,伴随何种焦虑有关的反应。例如:S(情景)—外语老师进行课堂提问;T(思想)—回答问题必须完美;E(情绪)—焦虑;B(行为)—不敢主动举手发言。一旦抓住了这些非理性的思想和情绪行为反应,就可以有意识地改变他们,真正实现认知重构。
三、结语
外语焦虑是外语学习中的消极心理。中学阶段的外语学习是为高级阶段的发展奠定基础。控制外语焦虑,提高中学生的外语学习成绩对今后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系统去敏和认知重构对控制外语焦虑具有针对性。在外语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抽出时间,对学生进行这些心理技术的指导和训练,使学生形成健康的学习心理和习惯,进而取得卓越的学习成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