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央苏区的范围究竟有多大,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苏区论文,有多大论文,中央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土地革命战争时期,全国先后创建有13块比较大的苏区(革命根据地),即中央苏区、鄂豫皖苏区、川陕苏区、湘赣苏区、湘鄂赣苏区、赣东北苏区、湘鄂西苏区、西北苏区、广西左右江苏区、琼崖苏区、闽东苏区、鄂豫陕苏区及湘鄂川黔苏区,分布在江西、福建、湖南、湖北、安徽、浙江、广东、广西、海南、河南、四川、贵州、陕西、甘肃、宁夏等15个省的边界地区或远离中心城市的偏僻山区,红色区域约40余万平方公里,总人口约3000万。
在这13块苏区中,中央苏区(亦称中央革命根据地)的面积最大,约有8.4万平方公里,总人口约450多万人。它是全国苏维埃运动的中心区域,是中华苏维埃共和国党、政、军首脑机关所在地。
中央苏区在党的历史上有着极其重要的历史地位和作用。早在1934年1月,毛泽东在第二次全国苏维埃代表大会的报告中就对中央苏区作了科学定位,指出:“中国苏维埃区域是全中国反帝国主义的革命根据地,中国工农红军是全中国反帝国主义的主力军”,“至于中央苏区,这里是苏维埃中央政府的所在地,是全国苏维埃运动的大本营”①。1981年6月27日党的十一届六中全会通过的《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指出:“在土地革命战争中,毛泽东、朱德同志直接领导的红军第一方面军和中央革命根据地起了最重要的作用。”② 这是我们党对中央苏区历史地位和作用的客观评价。
长期以来,党史界对中央苏区的范围看法不甚一致。当历史跨入新世纪新阶段后,特别是党中央及各级、各部门加大对当年中央苏区辖县的支持力度后,各地对这个问题就更为关注。许多当年中央苏区辖县而至今尚未被认定的,便强烈要求上级有关部门予以确认。近年来,已有福建武平、漳平、平和、沙县、将乐5个县先后被有关部门确认“属于中央苏区范围”,福建诏安、广东大埔等县目前也在积极进行中。
关于中央苏区的范围及具体县份,从20世纪60年代起,人们均按照《毛泽东选集》第4卷中《抗日战争胜利后的时局和我们的方针》一文的注释所说,认定为21个县,即江西省的瑞金、会昌、寻乌、安远、信丰、于都、兴国、宁都、广昌、石城、黎川和福建省的建宁、太宁、宁化、清流、归化(今明溪)、龙岩、长汀、连城、上杭、永定。其中江西11个县,福建10个县。实际上,按此注释来认定中央苏区的范围及具体县份是不太准确的,也不完全符合历史实际情况。毛泽东在这篇文章中是这样说的:“历史上,我们只在一九三一年下半年打破了敌人的第三次‘围剿’以后,江西中央区联合起来有过二十一个县城,但是还没有中等城市。二十一个小城市联在一起,最多的时候有过二百五十万人口。”在这里,毛泽东是指1931年9月红军第三次反“围剿”斗争胜利后,赣南、闽西革命根据地连成一片,刚形成以瑞金为中心的中央革命根据地时的大体区域范围,并不包括后来扩展的及鼎盛时期的中央苏区的区域范围,况且这里所说的“21个县城”与“21个县”是两个不同的概念,它们之间是有区别的。当时中央苏区红军占领的县城多数不是固定和长期的,中央苏区疆域范围也常常随着战争发展的情况时有伸缩,多有变化。
那么,中央苏区的范围究竟有多大?究竟包括哪些县份呢?笔者认为,中央苏区的范围是随着革命战争的发展而不断变化的,要从其创建和发展历史的不同阶段来讲。
一、中央苏区开创时期的区域范围
早在1930年8月26日,中央总行动委员会在上海召开主席团会议时就决定在湘、鄂、赣三省苏区成立中共中央分局,称湘、鄂、赣苏区中央局,这就意味着中央在这时就打算将这三省苏区建设成为中央苏维埃区域。鉴于赣西南苏区此时已成为全国最大最为巩固的一块革命根据地,而毗邻的湘鄂苏区也较为巩固,因此,1930年10月24日,中央政治局在《关于苏维埃区域目前工作计划》中,就明确作出决定:“我们现在确定湘鄂赣联接到赣西南为一大区域,要巩固和发展它成为苏区的中央根据地。”同时指出:“闽粤赣这一苏区,无论如何总要保持它与赣西南可以打成一片的联系”③。后因形势发展变化,湘鄂赣苏区与赣西南苏区一直未能连成一片,于是,1931年4月,中央对中央苏区的区域范围作了调整,将闽粤赣苏区划入中央苏区的范围,指出:“闽粤赣是整个中央区的一部分,他应当巩固这一根据地打通中央区的联系。”闽粤赣苏区是1931年1月15日《中央苏区中央局通告》(第一号)中所确定的全国六大苏区之一,其所辖区域主要是闽西苏区,并包括粤东北、赣东北一小部分。尽管这一时期赣西南、闽西这两块革命根据地尚未完全打通,此时在党的文件上还是“中央苏区”和“闽西苏区”并提,多用“江西中央区”,但闽西苏区在隶属上已为“整个中央区的一部分”。
这一时期,闽西苏维埃运动蓬勃发展。1929年12月,毛泽东在闽西亲自主持召开了著名的古田会议,制定了建党建军纲领。此后,在古田会议精神指引下,闽西土地革命运动深入开展,苏维埃区域不断扩大。1930年3月闽西苏维埃政府成立。在1930年5月18日《闽西出席全国苏代会代表的报告》中,已明确列出此时“闽西赤色区域”的范围,即:“汀属八县(长汀,连城,上杭,武平,永定,清流,宁化,归化),龙属三县(龙岩,漳平,宁洋),共十一县,和广东的大埔、江西的瑞金交界。”并指出“数月来,平和暴动起来,也合并在闽西”。④ 到1931年4月,闽西苏区已有9个县成立了县级苏维埃政权,即永定、上杭(武杭)、龙岩、(长)汀连(城)、连城、汀东、饶(平)(平)和(大)埔以及五(华)兴(宁)龙(川)县、蕉(岭)平(远)寻(乌)县(这两个县1931年4月后划归广东东江地区管辖)。
这一时期,赣西南赤色区域也已连成一片,从南丰到永新、由寻乌到峡江,纵横数百里,横断江西半壁。
二、中央苏区扩展时期的区域范围
1931年5月,在中央苏区的第二次反“围剿”斗争中,红一方面军采取由西向东横扫,先打弱敌、各个歼灭的作战方针,先后在东固、白沙、中村、广昌、建宁等地,连打5个胜仗,横扫350公里,自赣江之畔直达福建建宁。粉碎敌人第二次“围剿”后,红一方面军主力乘胜解放了闽赣边的黎川、南丰、建宁、太宁、宁化、长汀等县广大地区。7月,敌人发动第三次“围剿”,企图把红军压迫到赣江东岸加以击破,然后分区“清剿”以消灭全部红军。毛泽东、朱德决定“避敌主力,打其虚弱”,率红一方面主力绕道千里,转到赣南兴国集中,准备战略反攻。9月,红一方面军在粉碎敌人第三次“围剿”后,又在闽赣边界的广大地区乘胜发动进攻。首先展开于石城、长汀、于都、会昌四县,消灭地主武装,开展群众工作,尔后又转向武平、寻乌等县开展工作,使红军和根据地都得到了很大的发展,至1931年9月,赣南和闽西两块根据地已经打通,并连成一片,正式形成了以瑞金为中心的中央苏区。由于邓小平主政瑞金的出色工作和红军总部“居中指挥”的军事需要,苏区中央局研究决定奠都瑞金。1931年11月7日,中华苏维埃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在瑞金胜利召开,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与临时中央政府宣布成立。中华苏维埃共和国的党、政、军首脑机关统辖和领导全国苏维埃区域的斗争。中央苏区从此正式确定。
这一时期,中央苏区已扩展到赣南、闽西(含闽西北)的30多个县境,在24个县建立了县级苏维埃政权。在1932年6月23日《红色中华》第24期和同年7月中央苏区组织统计表中,均列出了江西有16个县:瑞金、兴国、赣县、胜利、公略、万太、会昌、宁都、南广、寻乌、永丰、乐安、安远、石城、于都、信康;福建有8个县:长汀、上杭、永定、武平、龙岩、连城、宁化、新泉。在1932年2月19日苏区中央局所作的《目前政治形势的分析与苏区党的紧急任务》的决议案中,也明确指出:“中央苏区(闽西在内)在全国苏大会之后,开展了贯通闽干二十五县的苏维埃疆土”⑤。此后,红军又接连攻占武平、饶(平)(平)和(大)埔诏(安)、宁洋等,使红色区域扩展到平和、漳平、诏安、大浦等县境。
三、中央苏区鼎盛时期的区域范围
1933年1月,以博古为首的中共临时中央政治局由上海迁入中央革命根据地。同年二三月间,中央革命根据地取得第四次反“围剿”的胜利,不仅巩固了中央革命根据地,而且打通了中央苏区与闽浙赣苏区的联系。
实际上,在第四次反“围剿”的前期战役——建黎泰、金资战役后不久,苏区中央局就于1933年2月初准备将闽赣边的建(宁)黎(川)泰(宁)、信抚和闽北三块相对独立而又紧密联系的苏区合在一起,新设立中央苏区闽赣省。苏区中央局认为,闽赣苏区地方广大,在政治上军事上均占重要地位,争取这一广大区域成为巩固的中央苏区组成部分,实为夺取抚州、进攻南昌的必要条件,因此,在1933年4月26日召开的苏维埃中央人民委员会第四十次常会上,决定将“建、黎、泰、金、资、光、邵、闽北苏区,以致信抚两河间一带地区划为闽赣省”,由苏区中央局委员、少共苏区中央局书记顾作霖为中共闽赣省委书记。1933年12月12日至15日,在建宁县召开闽赣省第一次工农兵代表大会,正式成立闽赣省苏维埃政府,选举邵式平为省苏维埃政府主席。中央苏区闽赣省成立后,其所辖区域,先后包括建宁、黎川、泰宁、黎南、光泽、崇安、建阳、崇(安)浦(城)、铅山、上(饶)铅(山)、广丰、广(丰)浦(城)、邵武、东方、建东、金(溪)南(城)、贵南、建(瓯)松(溪)政(和)等18个县。1934年1月,红军东方军解放沙县、将乐后,建立闽中特区委,也归闽赣省委领导,成为中央苏区闽赣省的组成部分。同年5月,中央将原属福建苏区省委领导的宁化、清流、归化、彭湃、泉上5个县委划归闽赣省委领导。中央苏区闽赣省的区域先后共辖25个县,面积约2万平方公里,人口100余万。
在中央苏区闽赣省成立的同一时期,中央苏区粤赣省也着手筹建。1933年8月16日,苏维埃中央人民委员会召开第四十八次常会,决定从江西省划出于都、会昌、西江、门岭、寻乌、安远、信康等县,设立粤赣省。原福建省委常委、组织部长刘晓调任粤赣省委书记。1933年12月23日,召开粤赣省第一次工农兵代表大会,选举钟世斌为粤赣省苏维埃政府主席。
此后,中央苏区疆域迅速发展,进入鼎盛时期。至1934年春,整个中央苏区设有江西、福建、闽赣、粤赣4个省和瑞金直辖县,先后共辖66个行政县。其中:
江西省有22个县,即兴国、博生(宁都)、胜利、瑞金、公略、永丰、万泰、新淦、崇仁、宜黄、乐安、杨殷、南丰、广昌、康都、石城、洛口、长胜、赣县、龙冈、赤水、汰雷。
福建省有12个县,即长汀、上杭、龙岩、永定、武平、平和、漳平、兆征(今长汀县古城一带)、汀东(今长汀县馆前一带)、连城、代英(今上杭县太拔一带)、新泉(今连城县新泉一带)。
闽赣省有25个县,即建宁、黎川、泰宁、黎南、光泽、崇安、建阳、崇(安)浦(城)、铅山、上(饶)铅(山)、广丰、广(丰)浦(城)、邵武、东方(今光泽县李坊一带)、建东(今南城县王坪一带)、金(溪)南(城)、贵南、建(瓯)松(溪)政(和)、沙县、将乐、宁化、清流、归化、彭湃(今宁化县下巫坊一带)、泉上(今宁化县泉上一带)。
粤赣省有7个县,即会昌、门岭、西江、寻乌、安远、于都、信康。
1934年秋,受“左”倾冒险主义错误影响,第五次反“围剿”失败,国民党军队推进到根据地腹地,中央苏区几乎全部陷落,中央红军主力被迫实行战略转移,部分红军主力和苏区地方武装转入艰苦卓绝的三年游击战争。
注释:
① 《中央革命根据地史料选编》(下),江西人民出版社,1982年,第296、297页。
② 《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注释本),人民出版社,1985年,第5页。
③ 《中共中央文件选集》第6册,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1991年,第429、431页。
④ 《福建革命历史文件汇集(1930年)》,中央档案馆、福建省档案馆1986年编印,第121页。
⑤ 《中央革命根据地史料选编》(中),江西人民出版社,1982年,第333页。
标签:中央革命根据地论文; 苏维埃论文; 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临时中央政府论文; 中华苏维埃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论文; 中国近代史论文; 历史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