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高层建筑筏形基础局部超挖部分的处理论文_熊小辉

广西中盛建筑设计有限公司 530022

摘要:文章通过笔者在广西某实际项目中,对于高层建筑筏形基础下的持力层局部超深时,针对此超深范围的处理问题,提出了一些可行的方法、思路。

关键词:高层建筑;筏形基础;持力层;CFG桩;深层搅拌桩

随着城市建设的迅速发展,土地资源稀缺导致建筑地皮的价格越来越高,使得住宅建筑的高度亦是越来越高。以南宁为例,2002年前后还在建造多层砌体结构,2006年前后就以多层框架或者小高层框剪结构居多,到2010年前后基本上都是100m左右甚至超越100m的超高层建筑。

此时建筑的基础设计就尤为重要,对于南宁来讲,大部分地区都有很好的基础持力层,有些地区有较厚的园砾层可以作为静压桩的持力层,有些地区是泥岩可以作为筏板的持力层,但是有一些区域持力层起伏较大,使得高层建筑的筏板基础仅有一部分落在持力层上,此时就需要对这一持力层超深部分的土体进行处理,否则就会出现基础承载力不足,沉降不均匀等情况。下面就以工程实例来分析筏形基础局部超挖部分的处理问题。

一、工程概况

本工程位于广西区南宁市五象新区,地下两层用作车库,地上32层用作住宅,总高度为99.6m,主楼采用剪力墙结构,基础采用1.8m厚的平板式筏形基础,筏板底面标高以下主要受力层有两层,其主要物理力学指标如表一所示,地质剖面如图1所示,筏板底面大约一半的范围可以直接落在持力层,左边约有六分之一的范围内持力层超深3.0m以内,右边约有三分之一的范围内持力层超深3~7m。

二、解决方案

一般情况下,对于高层建筑筏形基础持力层局部超深的处理方案有以下三种:(一)挖掉超深部分的土层后用好土回填、(二)对超深部分进行地基处理、(三)对超深部分改做桩基础。现针对这三种处理方案进行论证说明。

2.1挖掉超深部分的土层后用好土回填。此方法是将持力层超深范围内的土层挖掉,然后将持力层与筏板底面之间用毛石混凝土回填,或者采用级配砂石分层回填并夯实。优点是施工简单、速度快、承载力高、设计简单、传力明确;缺点是土方量不能太大,且用级配砂石回填后还需做承载力的检验等。本工程超挖较浅部位可以采用。

2.2对超深部分进行地基处理。此法是将持力层超深范围内的土层经过人工处理,使得其承载力和压缩模量等参数与持力层的参数接近。现行国家标准《建筑抗震设计规范》第3.3.4-1条规定“同一结构单元的基础不宜设置在性质截然不同的地基上”,主要是防止建筑物不均匀沉降问题,但是在控制好沉降问题的前提下,局部天然地基局部复合地基还是可行的。常用处理方法有CFG桩或者深层搅拌桩等方法(其余地基处理方法由于篇幅问题此处不做讨论)。

CFG桩复合地基处理方案是在土体中设置CFG桩体(原为水泥粉煤灰碎石桩,由碎石、石屑、砂、粉煤灰参水泥加水拌和形成的具有一定强度的可变强度桩;现在多用素混凝土桩代替),CFG桩与桩间土一起,通过褥垫层形成CFG桩复合地基使得桩与桩间土体共同作用,以抵抗上部结构的重量。优点是造价低、速度快、施工简单,适应范围广且可以合理利用桩间土体的有利作用;缺点是不能处理未固结的素填土。

深层搅拌桩是利用水泥作为固化剂,通过深层搅拌机械将软土或沙等和固化剂强制拌和,使软基硬结而提高地基强度。优点是适用土质类型广,加固深度大、适用工程范围广、施工工期短,成本低、施工机械化程度高;缺点是我国搅拌机械的性能及施工监控系统比较落后,如成桩质量缺乏监控装置,赌土断桩现象需要人工监视等等,再加上管理环节的薄弱,操作人员的技术水平及操作不认真,因此不但施工工艺尚待进一步完善和提高,而且质量检测手段也有待加强和健全,高层建筑不宜采用。

2.3对超深部分改做桩基础。此法是在筏板下持力层超深范围内设置工程桩,使得此范围内的上部结构荷载通过筏板和桩传递给基础持力层。现行国家标准《建筑抗震设计规范》第3.3.4-2条规定同一结构单元不宜部分采用天然地基部分采用桩基;当采用不同基础类型或基础埋深显著不同时,应根据地震时两部分地基基础的沉降差异,在基础、上部结构的相关部位采取相应措施。此条文同样是为了防止建筑物的不均匀沉降,但是设计时把握好沉降问题,此做法还是可行的。由于桩的施工方法较多,本工程桩基仅考虑静压预应力管桩、长螺旋钻孔灌注桩等方法,其余的人工挖孔桩(广西地区有文件规定,由于其危险系数大,所以尽量少使用)、钻孔灌注桩(旋挖桩、冲孔桩等一般直径都不小于600,且施工过程中由泥浆护壁使得场地泥泞,所以本工程不考虑)、锤击桩(由于施工过程中的震动和噪音影响周边市民,所以尽量少用)等都不适合本工程,因此不在讨论范围内。

静压桩方案:优点是承载力高、施工速度快;缺点是由于持力层为中风化岩层,所以入岩比较困难,另外岩层容易塌孔,引孔比较困难,且由于桩数较少,考虑进场费等因素后经济性没有优势,所以不宜采用。

长螺旋钻孔灌注桩基础:优点是低噪音、不需要泥浆护壁不排污、不需要降水、施工不挤土、施工方便、速度快、造价低,另外由于是边提管边浇筑混凝土,能有效防止断桩、缩径、塌孔等施工质量通病;缺点是钻至设计深度后,应准确掌握提拔钻杆时间,混合料泵送量应与拔管速度相配合,遇到饱和砂土或饱和粉土层时不能停泵待料。

三、方案评选及计算:

经过综合考虑施工因素,考虑甲方的成本因素,最终决定筏板左边持力层超深深度小于3.0m的范围,挖掉不好的土层,用C15素混凝土回填或用级配砂石回填;筏板右边持力层超深深度在3~7m的范围,对此部分的软弱土层采用CFG桩复合地基的形式进行加固,CFG桩按长螺旋钻孔灌注素混凝土桩施工,直径d=400,正方形布置,间距s取4d即1.6m。

处理后的复合地基承载力提高了的340/180=1.89倍,则复合地基的变形模量也相应提高,约为12×1.89=13.7MPa,与筏板天然地基持力层的压缩模量12相当,因此沉降会比较均匀。实际操作时,需要对复合地基进行压板试验,确定其承载力和变形模量,然后再调整基础面积以及偏心,以满足承载力和沉降的要求,并在施工和使用期间要求做好沉降变形观测。

四、结语

1、基础选型时,应优先考虑天然地基,然后再考虑地基处理,最后才考虑桩基础。

2、基础设计时,同一结构单元的基础可以设置在性质截然不同的地基上,或者同一结构单元可以部分采用天然地基部分采用桩基,但前提是在承载力满足的情况下还要满足均匀沉降的要求。

3、基础持力层局部超深时,一般情况下当超深深度不大时,整体式基础可以采用局部开挖后再回填的方案,分离式基础可以采用分阶降低基础底面标高的处理方法。当持力层局部超深的深度较大时,若持力层的压缩模量较大,基础可以采用筏板,桩基,独立基础,条形基础等多种基础形式相结合的方案;若持力层的压缩模量大小一般,整体式基础优先采用局部天然地基局部复合地基的方案,然后再考虑采用局部天然地基局部桩基的方案;分离式基础可采用在持力层超深范围内分阶降低基础底面标高的方法,也可以采用在持力层超深范围内用地基处理的方法或者采用桩基的方案。不论采用哪种方案,前提都是在承载力满足的情况下还要满足均匀沉降的要求。

综上所述,基础设计是无规设计,需因地制宜,结合当地的施工水平和当地的地质水文情况,结合前辈大师们的工程经验,经过论证分析并仔细计算后才能做出各方面均比较优的作品。

参考文献:

[1]《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GB 50007-2002[S]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2

[2]高大钊.土力学与基础工程.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1999年

[3]CFG桩复合地基技术及工程实践/闫明礼,张东刚编著.-2版.北京:中国水利水电出版社,2006

论文作者:熊小辉

论文发表刊物:《基层建设》2016年9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6/7/27

标签:;  ;  ;  ;  ;  ;  ;  ;  

浅谈高层建筑筏形基础局部超挖部分的处理论文_熊小辉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