蒋喜春 黑龙江省五大连池市沾河林业局雷锋小学
【摘要】如今大部分学生的学习习惯较好,上课认真听讲、积极动脑,能够认真完成作业,对于他们来说,学习是一件轻松愉快的事情。总的来说,就是所有的学生都需要培养良好的学习兴趣,改变老套的讲课方法、传统的授课模式,不给学生布置繁重的习题作业,从激发学生的兴趣入手,争取做到全方位地提高学生成绩。
【关键词】数学学习;学生学习兴趣
中图分类号:G623.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ISSN1001-2982 (2019)04-188-01
众所周知,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是推动学生学习的一种最实际的内部动力,是学生学习积极性最活跃的心理成分。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是小学数学教学任务和目标之一。教学工作中, 怎样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培养学生积极主动学习数学的积极性,是数学新课程标准的又一个基本要求。同时怎样提高学生学习数学兴趣,也是我们教师在工作中常常思考的问题。让学生在探索、发现、体验和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掌握学习的方法,培养学生认真学习的良好习惯,培养他们主动获得新知识,利用知识进行再创新,充分挖掘学生的潜能,是我们教学的一个目标。在教学过程中,注重学生学习情趣和学习态度的培养,教师要积极主动参与到学生的互动中去。教师如何根据数学新课程标准的要求,改变以往传统的知识传授的教学行为,发挥学生自主的学习作用,我认为有以下几点体会:
一、设置精彩的课堂开端
俗话说:“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精彩的课堂开端不仅能很快地集中学生的注意力,而且还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例如用讲故事或猜谜语的形式导入新课。生动形象的故事能引起学生浓厚的兴趣,激发了他们的求知欲望。学生的注意力很快便集中到学习上来。学生的兴趣和期待,是学好新知识的良好基础。
二、转变学生学习观念
在教师深刻领会新课程教学思想的同时,还应当充分做好学生的思想工作,让学生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帮助学生树立自信心、自强心,使他们相信自己的能力,挖掘自主学习潜能,能使自己成为学习的主人,提高自己的独立学习、独立思考、独立完成等各种能力。学会自主学习,是新课程教学的要求,也是当今竞争激烈的社会需要。教学中,还应该让学生在学习中去感受、去激发,去培养他们的学习兴趣,进而明确学习目标。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提高学生明其潜表、究其内在的求知欲,从而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达到提高课堂教学效果的作用,促进学生自主学习的过程。教学中有很多实际问题,当学生用自已所学知识无法解决时,就会带着疑问的兴趣去学习,这在无形中就提高了学生主动学习的积极性。
三、和谐师生关系,创宽松的学习环境
在组织教学中,创设有利于学习者宽松的情境是最重要的环节。和谐的师生关系是创设轻松愉悦的学习环境的前提,是激活学生的情感态度、提高教学质量的一个重要方法,也是优化课堂教学的一个重要方面。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教学中,教师要以身作则、身先示范,注重自己对学生的潜移默化作用,对数学教学持科学、严谨、求真、务实的态度。以积极的情感感染学生,逐步提高对数学学习的观念,使其热爱数学的学习。在教学中,教师把全身心的爱给每一位学生,每时每刻都要尊重学生,征求学生意见,尽量满足学生学习心理上的需求,使他们感受到自己是被尊重的、被关心的,做他的良师益友,拉近心理距离。在学习环境的创设中,教师与学生之间、学生与学生之间要充分合作与交流,在这个过程中,每个学生的学习想法都要资源共享。同时表现自己、理解他人、体验合作的快乐。培养自主创新,集体互助,共同克服和解决困难,达到宽松、和谐、融洽的学习环境。学生在合作与交流中学数学,兴趣很高,效果也不错,这是因为学生进入特定的环境中,带着愉悦的心情学习,这样本课中的重难点在玩中得到了解决。
四、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发挥学生自主学习作用
学习数学,是以培养学生的数学创新意识、创新精神、创新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为目的。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自主探究为中心,在教育教学过程中,由教师引领、启发,然后让学生自己去分析、去实践。学生始终处于主动探索、主动思考的主体位置,必要时,教师按照课前设计的引导,充分体现了教师指导作用与学生主体作用的结合。在教学中多留些时间让学生思考,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学好数学既要奇思妙想、还要潜心研究、又要勇于实践,帮助学生多思考、勤钻研,对所获得知识不断加工、不断拓宽、不断积累知识。因此,在学习过后,要求学生整理书面小结。写小结的过程中,达到温故知新,理顺自己没有认识理解的问题,并能及时弥补。同时,将课本中的各相关知识系统化、知识结构化,从而全面、深刻的理解,把被动学习变成主动学习,从而养成良好的自主学习习惯。如我在教学商的变化规律时,先出示三道相互联系的计算题,让学生计算,学生算完后,问:“这三道题中,什么变了,什么没变?从中你发现了什么?”学生经过讨论后得出了商的变化规律。由于学生自己发现了规律,使他们感受到了成功的快乐,从而产生了浓厚的学习兴趣。
五、动手操作,促进兴趣
动手操作是一种主动学习活动,它具有具体形象,易于促进兴趣,便于建立表象,有利于理解知识等特点。它需要学生多种感官参与活动,动脑思考,动口表达,并需要学生独立、自觉地运用知识解决问题。教学实践证明,让学生动手操作参与教学比看教师拼、摆,听师讲解获得的知识牢固得多,既能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又能发展学生的数学潜能。
六、对学生的闪光点,要及时给予鼓励
学生兴趣是直接推动学生自觉学习的内动力。而学习上的成功又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因此,对学生点滴的闪光点,教师要及时给予鼓励并正确引导,就可以促使学生对知识的执着追求但不盲从,对方法的别出新裁又不随心所欲。
总之,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生只有对数学学科感兴趣,才能学好数学,因此,我们在数学教学中要千方百计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当然培养学生学数学的兴趣的方法是多种多样的,只要不断尝试、联系实际、大胆探索、学生学数学的兴趣会随着你的努力日增月加。
参考文献:
[1]波利亚.数学与猜想[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1.
[2]郎正松.中学课程辅导[J].教育研究,2011(14).
论文作者:蒋喜春
论文发表刊物:《中小学教育》2019年4月2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2/18
标签:学生论文; 兴趣论文; 数学论文; 教师论文; 学生学习论文; 学习兴趣论文; 知识论文; 《中小学教育》2019年4月2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