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阳农场现代化建设的过程与目标_农业论文

信阳农场现代化建设的过程与目标_农业论文

新洋农场现代化建设的进程和目标,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现代化建设论文,农场论文,进程论文,目标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一、进程

1994年,我场实现国民生产总值9133.23万元,人均10774元。实现利税总额2507.9万元,其中利润总额1802.6万元,全员劳动生产率7.9万元,劳均创利税5677元,人均年收入3838元。根据小平同志现代化建设三步走的战略,我场已经走完了第二步,基本实现了小康水平和农业现代化、农场工业化、场部城镇化、职工生活文明化。

(一)农业现代化。

首先是农业生产集约化,经过40多年的艰苦奋斗,新洋农场已在60平方公里的大地上,实现了水利河网化、农田林网化、作业机械化、土壤有机化、种植模式化。

水利河网化。经过40多年的农田水利建设,累计完成土方2000万立方米,修建涵洞10座,小型电灌站48座,引水渡槽24个,干、支、斗渠配套,排灌分开。同时形成了千米长、百米宽的条田481条, 排涝抗旱能力达到日雨150毫米不受涝,遇旱随时随处能灌溉, 大大提高了抗御自然灾害的能力。

农田林网化。为了改善农田小气候,增强抗灾能力,在近9 万亩土地上,营造农田防护林,计有南北向的主林带460条,东西向的副林带8条,加上河堤、公路两侧及宅基前后的林带超过万亩,林木覆盖率达11.7%。林网形成后,明显提高了生态效益和防护效益。

耕作机械化。为了提高劳动生产率,大规模采用农业机械,发挥了国有农场机械化程度高的优越性。我场有4个分场1个种子场,每个分场有1个机耕队,每个机耕队配备6台链轨拖拉机,6台联合收割机,12 台轮式拖拉机,万亩耕地有耕作机械546千瓦,并建机具库486平方米,储油罐20个,总容量208吨,油库、配件库913 平方米,农具停放场地21-547平方米。每个机耕队的服务范围1.2万亩左右,亩耕地的机械化成本低,机车利用率高。农田作业机械化程度达91%,机械化的大生产,大量减少了用工,减轻了劳动强度,大小麦生产的亩用工为0.5个, 大豆亩用工为0.3个,水稻亩用工为5个,棉花亩用工为13个,大大促进了劳动的非农化进程。

土壤有机化。为了改变土壤盐分重、肥力低、结构差的状况,系统地进行了改土培肥工作,坚持轮作种稻洗盐,水稻种植面积保持占耕地面积的50%以上,使土壤盐分迅速下降,脱盐土面积已占80%以上。坚持秸杆还田,所有稻、麦、豆杆全部耕翻入土,平均每亩耕地累计还田秸杆已近5吨,同时增施有机饼肥,每亩饼肥用量40—50公斤。 坚持合理施肥,氮磷比为1:0.5,做到养用结合,土壤有机质达到1.244%,土壤总孔隙度达到50.72%。

种植模式化。为了合理利用光、温、水、土等自然资源,种植业结构形成两熟制模式。即夏熟纯种大、小麦,秋熟麦茬稻或麦茬棉或麦茬豆,复种指数达191%。 不仅复种指数高,而且平均单产水平也高,大、小麦单产稳定在400公斤以上,水稻单产稳定在500公斤以上,皮棉单产在70公斤以上。

第二是农业经营规模化。在种植业上,正确处理统和分的关系。在改革初期纠正干活“大伙隆”、分配“大锅饭”之后,一度又过于分散,结果作物种植失控,农田水利、机械作业无法实施,严重影响了农业生产的发展。为了改变这种状况,1987年实行统分结合、双重承包。统一经营就是实行“六个统一”,即作物布局统一;主要技术措施统一;生产资料供应统一;农副产品加工、销售统一;农机作业(含航喷)统一;农田水利建设统一。双重承包,即把生产任务和利润指标包给支场,由支场把消耗活动较多、机械化程度较低的棉花等项目承包给农场职工,平均每个职工承包棉10亩左右。把麦、豆、稻等消耗物化劳动多、机械化程度高的项目,由支场管理人员集体承包,平均每个管理人员承包200 亩左右。这样的统分结合,统在农场,分在分场、支场、农场职工;统在经营,分在生产;统在服务体系,分在管理责任;统在分配制度,分在按绩、效计酬,多劳多效多得。避免了一家一户、分散经营的某些缺陷,发挥了社会化大生产的优势,调动了各级职工的积极性,优化了资源配置,提高了规模效益。

在养殖业上,组织种、养、加一条龙,实行规模经营。为了适应发展养殖业的需要,调整种植结构,由粮棉二元结构,调整为粮、经、饲三元结构,发展养鸭和水产养殖,搞好饲料加工,屠宰冷藏、种鸭、肥鸭饲养和炕孵苗鸭以及羽绒制品加工等一条龙生产。我场的名牌产品“美尔姿”羽绒服就是从“樱桃谷”鸭的养殖延伸到羽绒制品加工的成果。

农业集约经营和适度规模经营的结果,大幅度提高了农业劳动生产率,1994年生产粮豆37921.3吨,实现农业经营利润2620万元, 劳均产粮豆31.7吨,劳均创利21906元,亩产粮豆729公斤,亩创利503元, 商品率达92%。

(二)农场工业化。

农场决不能就农业抓农业,必须发展工业。我场在改革开放前的26年,由于受“农场务农”传统观念的禁锢,只抓农业,结果盈亏相抵,净亏754万元,长期靠国家补贴过日子。改革开放以后, 打破了传统观念的禁锢,发展场办工业,提高了综合经营的经济效益,使农场经济发生了根本变化。

农场工业化是从发展资源工业开始的,这种工业就地取材,就地销售,技术要求不高,发展比较容易。但是如果局限于资源工业,就会限制场办工业的发展,因此,我场在资源工业发展的基础上提出了“围绕市场办工业”的方针,发展“两头在外”工业,为大城市工业生产配套产品,形成电子、化工、机械、造船、服装和农副产品加工等行业组成的多功能的工业体系。1994年实现工业产值2亿元, 占全场工农业总产值的80%,实现经营利润1846万元,成为农场经济的重要支柱,更重要的是吸收了大批农业剩余劳力,为农业实行规模经营提供了前提条件。

(三)场部城镇化。

为了适应经济发展和提高职工物质文化生活的需要。经过9 年的努力,已在场部形成布局合理、功能齐全、环境优美、方便生活的小城镇。工业区、商业服务区(包括银行、邮局、车站、宾馆)、农贸市场、文教卫生区、居民住宅区、场部办公区及文化娱乐场所,布局合理、方便生活、有利生产。公路、排水道、自来水、电灯、程控电话、液化气供应等各种设备配套功能齐全。宽阔的马路、多姿的楼群、成荫的绿化带、花园式场(厂)区、整洁优美。琳琅满目的商品、繁荣的农贸市场、设备较好的医院、学校、图书馆、俱乐部、卡拉OK厅、灯光球场,为职工的物质文化生活提供了较好的服务。

(四)职工生活文明化。

随着生产的发展和职工收入的增加,提高了职工的生活质量和文明化程度,职工迁入城镇的2267户,占全场总户数的75.5%。自1988年以来新建住宅楼486幢,163648平方米,有1500户职工迁进新居, 职工人均住房面积27.8平方米,基尼系数为0.34,恩格尔系数为44%,职工储蓄额3900万元,户均1.3万元,职工家家通自来水,有电视机、 液化气(除少数不会用的老年人及单身汉),29.3%的住户有电话,从幼儿园到高中实行免费上学,中学入学率为90.4%,农场有医院,分场、工厂有门诊所,支场有卫生员,平均每个医生服务人口为98.5人,人口自然增长率为5.7‰。

二、目标

我们确定的总的指导思想是:坚持以邓小平同志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为指导,不断加快改革开放步伐,大力发展生产力,紧紧围绕本世纪末基本实现现代化这一战略目标,坚持三大产业协调发展,坚持以国有经济为主导,坚持经济、社会各项事业同步推进,经过5 年时间的不懈奋斗,把新洋建成一个“繁荣昌盛、文明发达、环境优美、共同富裕”的乐园。

农业现代化方面:到本世纪末,我们将继续强化农业是基础的观念,完善双层经营,搞好服务,加大投入,立足于贸工农一体化优势的发挥,并通过调整结构,开发新产品,形成大规模、专业化的生产网络,按照高产、优质、高效目标,继续向集约农业、综合农业、创汇农业、致富农业发展。

工业现代化方面:到本世纪末,我们将发扬外向开拓的特点,立足本场,走向城市,飞向世界。重点开发南京浦口“美尔姿”工业城,加大投入,更新设备,拓展联合,发挥名牌效应,使新洋工业走上规模生产型、科技推动型、外向开拓型之路。

场部城市化方面:到本世纪末,我们继续依托小城镇建设以增强城镇的承载力、吸引力、辐射力为重点、主要围绕路、电、水、通信、绿化、美化六大方面,改善生产和生活环境,职工程控电话普及率达40部/百人,扩容增量,使工业、农业、民用供电保证率达100%;自来水要强化过滤、清洁功能,进一步提高供水质量,并逐步发展统一供气供热水的能力。

提高农场职工素质方面:进一步加强教育,陶冶情操,深入开展“树企业精神、创主人翁形象”的主题教育活动,加强党的基层组织建设,立足于造就一批跨世纪的优秀人才和优秀干部。继续高中义务教育,普及成人教育和科技知识教育,60%的场办企业职工接受职业技术学校培训,全场各类专业人员的比重由现在的14.6%提高到20%,通过完善医疗、保健、防疫机制,提高职工健康水平,人口自然增长率继续控制在6‰以内。

要把确定的目标尽快变为现实,关键在于切实有效的措施。我们打算着力抓好以下几个环节:

(一)以高产优质高效为要求,以贸工农一体化为目标,建设现代化农业。

农业是基础,农业现代化是全场基本实现现代化的基础,为此我们要按照贸工农一体化的要求,着重在三个方面下力气。增加投入,改善设施;规模经营,专业生产;科技进步,高产增收。今后5年, 筹措农业基本建设投资4500万元,用于种子基地建设、农业机械添置和开发新项目。为了积累资金,继续完善多层(场、支场、承包职工)积累,统一管理,分级使用的积累机制。遵循谁积累谁使用的原则,总场负责干道、干渠及农业机械的投入。支场负责支场范围内的农田水利,排灌设施,场头机械,水泥晒场的建设。承包职工负责生产投入,盈亏自负。在规模经营方面采取四条措施,一是进一步发展二三产业,转移农业剩余劳力,到本世纪末,农业职工缩减到520人,人均经营耕地100亩。二是实行工厂化管理,专业化生产,贸工农一体化经营,以国内外两个市场为依据,什么效益好就生产什么。农业分场和支场是生产车间,以节本、优质、高产为目标,搞好原料生产。加工厂按市场需要进行加工增值,提高综合经营的经济效益。农业供销公司、种子公司搜集市场信息,搞好产前、产后服务,保障供给,促进销售。建立管理委员会,协调贸工农三者利益。在科技服务方面,一是强化农业服务中心,实行科、物、政一体化承包;二是健全三级(场、分场、支场)科技服务网络;三是重点研究制种繁育推广良种,发展种子生产,发挥国有农场种子基地的作用;四是健全和扩大农机服务体系,辐射农林,在搞好本场服务的基础上,积极为附近农村机械化和国家建设服务。多种经营要开发新品,扩大规模,多种经营的产值到本世纪末,应占农业总产值的35%。

(二)以调整结构为主线,以深化改革为动力,积极推进农 场工业的现代化。

场办工业要依靠科技进步,加快结构调整,逐步形成规模优势,科技优势和外向优势。建立起以时装成衣、机电产品、造船、化工为骨架的现代化工业体系。调整产品结构,一是以名牌产品为龙头,生产系列产品,扩大规模,扩大名牌效应。二是以生产最终产品为目标,改造零配件企业,以争得市场竞争的主动权。三是以高新技术为主导,改造传统的加工行业,提高加工技术和产品质量。促进场办工业上水平、上档次。

我场是省、部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的试点单位,要以此为契机,深化改革,一是把农场改为国有资产经营公司,即新洋集团公司,以资产为纽带,对所属企业逐步建立母子公司,或分公司关系。建立法人财产制,有限责任制,使企业真正成为自主经营,自负盈亏的市场主体。二是通过建立科学的管理制度,促进三项制度改革,强化管理,向管理要效益。

为了改变农场地处海边的不利因素,我们在江苏农垦南京浦口开发区占领了一席之地,以此为依托,一是继续努力,开拓和占领国内市场,提高竞争能力,扩大市场覆盖面,二是进一步加强对外贸易力度,办好两个境外企业,即赞比亚的友谊农场和莫斯科的太平洋贸易公司,到本世纪末,外贸产品产值,要占场办工业产值的40%左右。通过双向开拓,内外并举,真正把农场经济建设成开放型的经济。

(三)以优质服务为引力,积极推进城镇建设。

农场的小城镇建设,虽已初具规模,但由于人口不多,繁荣的程度受到制约。为了改变这个状态,推进城镇建设,采取三项措施:一是改善交通条件,今年投资350万元,改进场部与中兴桥段公路。 二是搞好优质服务,吸引顾客。如办好生资公司,以优质良种、化肥、农药吸引顾客;办好江苏农垦肿瘤医院,设立专家门诊,吸引病人和探望人员;兴办盐中分校,吸引周围学生;搞好农副产品加工,为周围农民服务;办好农贸市场,促进物资交流,促进经济繁荣。三是制订优惠政策,招商引资,扩大开放。

(四)以培养“四有”职工为目标,把提高职工素质放到突出位置。

农场的现代化,首先是职工的现代化。我们要把思想道德建设、科学文化教育和优生优育这三者齐抓共管,真正把职工的素质提高起来。以职工群众喜闻乐见,生动活泼的形式,进行党的基本路线教育,进行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的思想教育,培养职工热爱党、热爱社会主义的政治品德,激发职工爱国、爱场、勤劳俭朴、善良正直的传统美德,倡导乐于助人,见义勇为的社会公德,促进艰苦创业、勇攀高峰、造福社会的职业道德,造就一代“四德”兼备、精神富有的新型职工。

标签:;  ;  ;  ;  ;  

信阳农场现代化建设的过程与目标_农业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