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立统一的社会保障体系是短视国策,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短视论文,国策论文,社会保障体系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国内外一些经济学家参照西方国家的成例,提出和推行建立中国统一的社会保障体系(以后简称“统一社保”)。他们的主要理由有三:一曰有助于国企改革,转移和减轻国有企业的社会包袱;二曰保障社会稳定,有助于减轻社会转型的阵痛;三为提高中国的国际地位,因为社会保障体系是发达国家的标志。我的观察相反:其经济动机是短期的,战略目标是错误的,财政上是无法持续的,在国际竞争中是自损国际竞争力的短视国策。
我的理由是:第一,统一社保经济上根本不可行。在区域发展高度不平衡,13亿人口的发展中国家,要建立社会保障体系,在经济上将是乌托邦式的“洋跃进”。统一社保非但无助于国企改革,还会拖垮整个财政体系。第二,将严重削弱中国的国际竞争力,外资将流向没有社保的劳动力廉价国家,从而削弱而非加强社会稳定。第三,违背当前小政府大市场的世界改革潮流,在体制上重演西方和东欧的错误道路。我以为,中国完全可以依据现有的实际经验,走出比西方更好的可持续发展的道路。
统一社保会严重削弱中国劳力密集产业的国际竞争力
我国建立统一社保体系的主要动机,源于对国有企业改革困难的错误诊断。旨在用扩大社会保障体系的办法,转移和减轻国有企业的社会包袱,而非从根本上提高国企的国际竞争力。在短期内我们似乎可以用新兴民营企业筹集的资金来填补国企社保的欠帐和缺口,从长远看将使民营企业的经营模式成本增加,丧失目前劳力密集产业的国际竞争力。
前苏联和东欧搞全民保障,是计划经济难以向市场经济转型的基本困难所在。西欧的社会保障远比美国“完善”,造成西欧的失业率远比美国为高,国际竞争力也比美国为弱。中国之所以成为国际资本和劳动密集型产业的转移地,并成功维持了长时间的经济高速增长,就在于中国没有统一的平衡的劳动社会保障体系,劳动力成本低,社会负担轻。中国经济改革的成功和近二十年的高速成长,靠的是没有劳保的乡镇企业和民营企业,大量基本建设靠的是进城打工的农民。由于中国农业人口比例高,其养老和医疗卫生均为家庭和个人负担,为迅速成长中的各类私营、民营和三资企业提供了大量的劳动后备军。中国农村和集体企业因为没有社会保障,所以鼓励青壮劳力勇于流动,以追求更高报酬和发展机会,而不会像高福利的西方国家,工人们宁愿放弃就业转型可能的发展机会、依靠社会保障过缺乏挑战的生活。如果建立和扩大社会保障制度,在中国投资的许多劳力密集产业会立即向没有社会保障的国家转移。
福利制度是西方世界家庭瓦解产业外移的制度根源
一般认为,现代意义的社会养老的开始,是因为工业革命带来的经济、社会、政治、法律、和人口结构的改变,使得家庭养老制度开始瓦解。这只是表面现象。实际上,社会保障体制的建立和发展,都和战争动员体制而非经济竞争机制的需要有关。1889年德国首相俾斯麦建立了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保障体制,实际上,俾斯麦走的是军国主义道路,他为了统一德国,打败法国,保证兵源,为此才建立了社会保障制度。苏联社会保障体制的推广,更是内战和外战的需要。苏联快速崛起,二次大战前后西欧和美国先后跟进,这个潮流一直到了20世纪80年代才得以逆转。社会保障体系虽在过去半个世纪维持了国家内部的稳定,同时也带来了沉重的经济包袱。冷战的结束加剧全球的经济竞争。技术先进的西方国家立即发现他们的国际竞争力输给亚洲四小龙和后起的中国,主要原因有两个:一个是过度的法制和个人主义造成法律烦琐官司频繁,大大增加发达国家的交易成本;另一个是社会保障制度负担太沉重,增加了劳工成本。实施统一社会保障制度的发达国家,在国际竞争中逐渐丧失优势地位。为了提高企业和国家的竞争力,80年代英国的撒切尔夫人和美国的里根,都以减税为号召,在推行小政府和国有企业民营化的同时,大力削减社会保障的范围和力度、减轻政府和企业的负担。美国象IBM这样的高科技大企业,不仅逐步取消终身雇佣制,而且大力推行合同工制度,意在减少企业福利的负担,让合同工自行购买商业保险,以提高员工的流动性和企业的竞争力。
应当指出,社会保障制度并不必然能维持社会稳定。实行社会保障后,我们看到北美西欧的后遗症是:寻找社会保障的贫民从农村向大城市沉淀,中产阶级外逃,形成纽约、洛杉矶等大城市中的贫民窟和犯罪集团,导致早期核心经济区的衰落。人类社会几千年来,家庭就是基本的社会保障单位。社会保障制度把养老的负担移交给国家,造成家庭和社区瓦解,多数儿童成长于单亲家庭,导致青少年严重的心理和社会问题。中年人税负过重,妇女不愿生育,人口出生率下降过度,劳动力严重不足。产业界不得不依靠非法移民,原有居民和新移民的矛盾不断升级。产业外移导致失业压力,激励新纳粹主义的兴起。如今是发达国家失去竞争力的工人惧怕全球化。中国由于地区差距大而没有统一社保,故流入城市的是有竞争力的青壮年劳力。如实行统一社保,会发生贫困地区大量移民到沿海发达地区,上海、北京等大城市将出现类似纽约的贫民窟。除了目前城市的劳工吸纳能力不足外,边境无人,国防安全也是个问题。
其实,我们抛开上述问题不管,直接去讨论如何建立社会保障体系本身时,也会发现中国根本养不起社会保障体系。世界上没有一个像中国那样的发展中国家建立起统一的社保制度。美国这样的富国,尚有几千万人没有医疗保障。克林顿政府上台之初,曾经试图扩大医疗保险制度,结果因代价高昂未获国会通过。中国目前政府的预算内财政收入仅占GDP的15%左右。凡是实行社保制度的发达国家,政府税入达GDP的30~50%以上。美国这样的发达国家都不愿实行加拿大那样的社会保障体系,中国如何付得起?
建立统一的社保体系将助长地方干部竞相依靠政府补贴的恶习
也许有人说,目前的社保规模很小,不会造成西方目前的沉重包袱。此说大谬。社保制度有如吸烟,上瘾之后,戒烟甚难。在西方的议会政治中,增加劳保福利,增加关税保护一直是工党争取选票的主要诉求。不到国力严重衰退,很难形成改革的全民共识。印度的改革开放政策的阻力远比中国为大,正是议会利益集团的短期利益驱动所致。台湾民进党为了争取选票,大开劳保福利的空头支票,加速台湾竞争力的衰弱和产业的外移。
中国要在今后扩大基层干部的直接选举,首先要建设可持续增长的分权财政体制。使每个地方干部要竞争提升竞争力的业绩,而非竞相依靠政府补贴。
此外,到目前为止的种种社保方案设计,我看不到成熟可行的经济机制和可操作的金融方案,反之,企业纷纷设法逃避缴纳社保基金和政府部门强行征收社保基金的新闻不断。这不仅证明目前的社保体制缺乏经济基础,而且预示着脱离实际的体制可能是揽权受贿的温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