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青岛市城阳区实验中学 266109
法国艺术大师罗丹曾说“美是到处都有的。对于我们的眼睛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在我们生活的这个自然界和人类的社会中,偌大的领域,不同的行业,到处都不缺少美的足迹。自古“爱美之心人皆有之”,千百年人类对于美的欣赏水平在变化,但不可否认的是无论在经济、政治、文化、艺术、教育等等方面,我们追求的美的脚步从没有停下来。正是这种广泛性和必然存在性决定了美术教育全面开展的趋势。
针对新课程下的初中美术教学,也提出了新的要求,笔者根据自身实践经验,发表以下针对初中美术教学过程中评价模式的三个观点,希望和广大同仁一起探索关于初中美术教学过程更好的模式。
一、美术教育评价的思想内涵
一个民族不断进步的原因是这个民族的教育事业必然蒸蒸日上,在这种国际形势日趋复杂的形势下,社会需要更多的全面精英,德智体美劳均衡发展的人才。现今的中国不比过去只注重物质的消费,人们需要更多的精神文化需求,关于美的享受。所以,开展美术教育十分必要。美术作为人文学科的核心科目之一,本身就有很浓郁的人文精神。人的思想、愿望、情感、意志、道德、尊严、爱、智慧等等诸多特征的内涵都包含在不同历史阶段、不同国家艺术大师们创造的美术作品中。通过这种美的传递,记录下不同历史的精神风貌和人文气息,而美术教育也被人们形象地称为“以人为本的素质教育”。
美术教育的根本目的是提高人文素养,优化人的本性,激发人们对高层次人格理想和道德水平的追求,从而使人格得到全面发展。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美术的教育可以在精神上陶冶情操,可以引发一个人在气质和心灵上的改变,培养一个人的审美能力和创造美的能力。
在美术教育中,除了书本上的欣赏之外,还有很多来自生活的美和自然的美。在美术学习中,对一个学生提出赞赏和表扬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认识美和欣赏美,这是一个很重要的步骤,是学生在初中阶段性格形成的很大影响因素。因此,美术教育在审美教育中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初中美术课程的开展也是对学生实施美育的重要手段和途径。
二、美术教育可以帮助学生塑造健康人格
初中是一个人刚刚进入青春期的阶段,这段时间对学生的影响十分深刻,可以决定一个学生一辈子的方向和性格脾性。在这个学生三观逐渐开始成熟的过程,对学生进行美术教育是很重要的事情。美术教育对于培养学生健康的审美观念和审美能力,陶冶高尚的道德情操,培养全面发展的社会栋梁具有重要的作用初中美术教育是以学科学习为基础的前提下,充分吸收艺术和其他相关科目的内容和方法,为学生学习提供足够的知识空间和成长空间。
初中阶段的学生大多处于懵懂的状态,对于外界有自己的认知,但却不能够详细地分辨事情的利弊。这个阶段的学生对于美与坏的认识也受到很多社会不良风气的影响,所以在现今的学校生活中,会发现很多学生对于美的认知和理解还存在很多偏差。所以初中美术教育根据美术本身所特有的个性特征,从事美术方面的教育工作者应把学生作为引导的主体和中心。
初中美术教育除了对美术知识、表现技法和形式美的传授之外,还包括学生对生活中自然风景、生活观察和欣赏的引导,从而提高学生对自然美、生活美和艺术美的鉴赏力。面对全体学生,帮助学生发展健全的人格,使他们善于表达自己的情感,拥有敏锐的洞察力和想象力。培养良好的个性,认识美、欣赏美和创造美,提高学生的艺术修养思想道德和文化科学的素养,是全体美育工作者的职责所在。
三、美术教学评价和素质教育的联系
良好的人格是人生取得成功的基石和力量的所在,当前的社会状况下,教育改革提倡的素质教育就是要塑造学生健全的人格,美术教育作为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也就是塑造学生健全的人格的一个良好的途径。素质教育要求教育的目的是培养独立健全的人格,而美术教育恰恰符合这一要求。素质教育并非应试教育那样的死板枯燥,它更在于开发学生的创造力和想象力,在初中美术的教学过程中,也应该重在引导学生自发的掌握感兴趣的点,提高自身水平。提到素质教育中的要让学生主动发展自身,笔者在世界教学中曾有过这样的经验,在提到变废为宝这一个课题时,我告诉学生生活里很多闲置的东西都可以进行再次利用制造,比如一本挂历,可以做成小花、小鸟等等。经过启发的学生课后创造了大量的“艺术作品”,有的制作了飞机,有的建造了城堡等等。这个过程中,就充分发挥了学生的自主能动性,他们敢于创新和表现与众不同,充分调动想象力。
作为教师,在完成这项作业之后,无论学生的作品如何都应该给予充分的肯定和赞赏,对于他们存在的问题可以加以指导和说明,在肯定他们努力的同时帮助他们进一步完善作品,对学生的心理也是一种引导。同时,由于不同学生的个体差异,教师更要给予肯定和认可,每一个学生都是独特的,因材施教,才会成就不同的人。
美术教育作为一种直观的视觉艺术,它鲜明的色彩和富有情趣的造型都符合人们理性认识事务的规律。初中美术教育的评价模式对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都具有直接积极的作用,促使学生健康人格的发展。因而美术教学应该更加深层次地走进学生内心,对学生良好人格的塑成产生潜移默化的作用。
论文作者:薛洁
论文发表刊物:《教育学》2017年3月总第115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7/5/19
标签:学生论文; 美术教育论文; 美术论文; 初中论文; 人格论文; 素质教育论文; 阶段论文; 《教育学》2017年3月总第115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