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玲玲
(江苏省徐州医学院第二附属医院急诊科 江苏 徐州 221006)
【摘要】 目的:研究脑出血昏迷患者的急诊护理效果。方法:随机把50例脑出血昏迷患者儿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各组患者例数均为25例,对照组予以常规护理,研究组采取优化后急诊护理,对比分析两组患者满意度、病情稳定情况。结果:研究组满意度为88.0%,病情稳定率为92.0%;对照组患者满意度为68.0%,病情稳定率为72.0%,经分析,研究组患者满意度和病情稳定率均比对照组高,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脑出血昏迷患者抢救中应用优化后急诊护理,可及时进行分诊评估,提高抢救成功率和患者满意度。
【关键词】 急诊护理;脑出血昏迷;患者
【中图分类号】R473.6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2095-1752(2016)10-0304-02
急诊作为现代医疗体系中一重要构成部分,予以及时且有效的急诊护理对患者预后非常重要[1-2]。近年来,我院对急诊护理进行了优化,并应用于脑出血昏迷患者,获得了显著且良好的效果,本研究就脑出血昏迷患者的急诊护理效果进行探讨。
1.资料和方法
1.1 临床资料
参与本研究的病例均为脑出血昏迷患者,有50例,入院救治时间为2013年5月~2015年8月,全部患者均通过诊断为脑出血昏迷,且均经头颅MRI或者CT证实为脑出血。排除其他医院转入病例、头部外伤所致出血病例以及资料不全者。随机把84例脑出血昏迷患者分成研究组和对照组,各组患者例数均为25例。研究组25例患者中男14例,女11例,年龄为38~76岁,平均年龄(56.37±2.54)岁,发病到入院时间为30min~11h;对照组男性患者15例,女性患者10例,年龄为39~75岁,平均年龄(56.35±2.56)岁,发病到入院时间为30min~12h。比较两组患者发病到入院时间、男女病例分布以及平均年龄等无显著差异(P>0.05),有很好的可比性。
1.2 方法
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护理,研究组患者采用优化后急诊护理,如下:(1)患者入院后,及时且合理地评估患者病情,包含有患者的意识、肢体活动情况以及生命体征等,了解患者药物使用情况和既往病史等,做好相应的抢救准备工作,尽量开通绿色通道,同时专科医生应提前做好相应的准备工作。(2)确保呼吸道通畅,及时清除患者口咽部分泌物和血块等,将其头偏向一侧,采取口咽通气道。对窒息者,立即构建气道,予以吸氧,降低颅内压、改善脑水肿和脑部缺氧症状。因脑出血昏迷患者大部分存在颅内压上升现象,对此护士应构建有效静脉通道,准确输入抢救药物,予以生命支持。若患者频繁呕吐,取侧卧位,待其呕吐后及时清洁咽喉部和口腔,若有必要可予以吸痰,以免出现肺炎。(3)因脑出血昏迷患者丧失正常咳嗽功能以及吞咽功能,易出现窒息或者感染等并发症,鉴于此,护士需做好相应的吸痰护理工作,定时翻身,确保室内通风。(4)加强患者生命体征、意识以及瞳孔的观察,如果出现双侧或者一侧瞳孔散大、双侧或者一侧瞳孔缩小、双侧瞳孔不等大等,应及时告知相关医师,并采取相应的措施进行处理。根据患者昏迷情况,采取相应给氧方式,对于浅昏迷者进行鼻导管给氧;对深昏迷者事先把其下颌向前托起,接着再用面罩或者鼻导管给氧,如果效果不是很理想,则予以口腔通气以后再直接自管口给氧。(5)实施鼻饲流质食物,密切观察患者胃液颜色。因昏迷者容易躁动不安,为避免其坠床,需安装床档,若有必要可用保护带,安排家属在旁陪护。做好交接班工作,确保急诊留观患者巡视以及护理工作及时到位。当患者清醒后应加强基础护理,将其头部适时垫高大约15~30°左右,以便病人脑静脉可正常回流,缓解脑水肿现象;严格按照医嘱服用止血药与降压药,并密切观察患者用药情况,一旦出现异常应及时予以处理;做好饮食指导工作。此外,对患者采取实时监控,加大患者状态变化的观察,并对患者家属实施心理教育,以便其可配合护理人员完成各项操作。
1.3 观察指标
观察和比较两组患者病情稳定情况(苏醒且出血得到控制)、满意度。满意度调查待患者清醒后由家属从旁辅助完成,以百分制进行评价,分数≥70分表示满意,低于70分表示不满意。
1.4 统计学方法
借助于SPSS18.0软件包统计分析本次研究数据,以均数±标准差表示计量资料,以%表示计数资料,分别用t和χ2比较检验,以P<0.05表示差异喜显著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对照组和研究组患者满意度情况、病情稳定情况如表所示,表1数据通过统计学软件包的分析,研究组患者满意度、病情稳定率均比对照组高,二者数据经比较检验,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表 对照组和研究组患者满意度情况、病情稳定情况比较[n(%)]
注:*表示和对照组相比,P<0.05。
3.讨论
在急诊脑血管意外疾病中脑出血作为常见的一种,多发生于中老年人群,大部分在情绪激动或者剧烈活动时发病,经研究发现大部分患者存在高血压病史[3]。在临床中,脑出血昏迷患者可出现剧烈头痛、意识障碍、恶心、肢体无力、失语或者呕吐等现象,严重时还会出现大小便失禁或者潴留,病情危重且病死率高[4]。如果未得到及时且有效的抢救,很容易威胁到患者生命安全。患者受伤后1h被认为是急救黄金时间,故提高急诊护理效率和质量,对于患者急救结局的改善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大量实践证明,如果抢救及时且护理有效,大部分患者可逐渐清醒[5]。本次研究随机把收治的50例脑出血昏迷患者分成为病例数均相同的对照组和研究组,其中研究组采用了优化后急诊护理,抢救过程中经过患者生命体征的严密观察、意识和瞳孔的观察、并发症护理、颅内高压护理、饮食护理、呼吸道护理等。该组患者满意度和病情稳定率均高于对照组,两组数据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和传统护理相比较,优化后的急诊护理改变了以往被动的护理服务观念,提高了护理人员的主动性以及积极性,在急诊护理中,将抢救患者的生命作为主线,以此快速评价患者基本情况,并基于此结合患者护理服务需求采取具有针对性且合理的护理服务,以此提高抢救效果和护理质量。
综上所述,对于脑出血昏迷患者应用优化后急诊护理,可提高抢救效果,便于患者病情尽快稳定,提高患者满意度,效果良好。此外,在护理中,由于脑出血昏迷患者恢复所需时间比较长,护士应加强患者家属心理疏导,多和其沟通交流,予以适当安慰以及解释,帮助其树立信心,使其积极且正确地面对现实,以便急诊工作更好地进行。
【参考文献】
[1] 岳冬兰.72例脑出血昏迷患者的急诊护理措施及护理体会[J].吉林医学,2012,33(21):4682.
[2] 田昕,陈启亮,邹诗倩等.脑出血昏迷患者的急诊护理措施及护理体会[J].中外健康文摘,2013,(15):332-332,333.
[3] 贺春燕,梁娟,张娟等.综合护理干预在脑出血患者微创锥颅血肿清除术的应用效果分析[J].护士进修杂志,2013,28(9):804-806.
[4] 张巍,逯晓珊,秦玉玲等.高血压性脑出血昏迷患者人工辅助呼吸通气道的护理[J].国际护理学杂志,2013,32(6):1354-1355.D
[5] 梁艳芬,卢惠民,谢卫珊等.脑出血昏迷患者实施预见性护理对皮肤及眼部并发症的影响[J].岭南急诊医学杂志,2012,17(5):376-378.
论文作者:张玲玲
论文发表刊物:《医药前沿》2016年4月第10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6/5/17
标签:患者论文; 脑出血论文; 急诊论文; 病情论文; 满意度论文; 对照组论文; 情况论文; 《医药前沿》2016年4月第10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