臧娜娜 山东省烟台市芝罘区毓璜顶小学 264000
摘 要:英语课堂上的“玩”是一种艺术,教师要创造轻松、愉快、和谐的教学氛围,让学生“玩”出兴趣、“玩”出知识,既满足学生的情感需要,又满足他们的认知需要,实现娱乐和施教的统一。
关键词:玩中学 学中玩 探索 创新
著名的教育学家陈鹤琴说过:“小孩子生来是好玩的,是以游戏为生命的。”好奇、好动、好玩、好强、好学是儿童的普遍特征,教师应抓住小学生的这一心理特征,在课堂教学中创设轻松愉快、随意的玩的氛围,让学生积极、主动地“玩”,使他们“玩中学,学中玩”,从而达到寓教于乐的目的。
一、“玩”中激趣
语言学家克鲁姆说过:成功的外语课堂教学应当创造更多的条件,让学生有机会运用已学到的语言材料。新颖别致的游戏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让他们专注于所学知识,积极参与教学活动,从而提高教学效果。因此,在教学中要尽量创设不同的情境让学生“玩”,从中引发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
1.课始激趣。导入新课是课堂教学的首要环节,它关系到整节课的教学节奏和学习气氛,也是整节课成功的关键。例如:在学习in、on、under等介词时,我摇身一变,变成了一个魔术师,一手拿着魔术帽,一手拿着一支钢笔,像魔术师一样挥动双手,趁着转身的时间,将钢笔藏到帽子里,让学生猜猜钢笔藏到哪里去了。学生的小脑袋里装满了问号,注意力迅速集中到学习上来。由一个游戏开始了新课,引出短语in the hat;将钢笔藏在帽子下面,学习短语under the hat;同样的方法学习了短语on the hat。这样,学生在无形中既学会了英语知识,也增强了学习英语的兴趣。
2.课中激趣。课始的渲染固然重要,但课堂才是教学的中心。课堂中的游戏能保持学生的学习兴趣,使他们处于求索知识的亢奋状态。教师如能抓住时机,选取一些合适的游戏让学生玩、使学生乐,定能取得理想的效果。例如:在教学present这个单词时,一位学生到讲台前闭上眼睛,我把礼物藏起来,然后该生去找,其余学生则说present(离礼物远时,同学们的声音大;离礼物近时,声音就小)。找到礼物时同学们一起问:“Where’s the present? 该生答:It’s on /in/under…同学们互相学习,课堂气氛活跃,学生兴趣盎然。
3.课尾激趣。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例如:在学习完了方向go straight on、turn left、turn right之后,我将孩子们最喜欢的英语歌曲《follow me》中的歌词换成这3个方向,再让孩子们唱,学生们都乐此不疲,收到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二、“玩”中长智
在英语教学过程中,要让学生多听、多说、多看、多模仿、多实践、多操作。看似游戏的教学,其实能帮助学生掌握许多基本技能,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在课堂中,如果让学生玩“listen and act”的游戏,学生就得仔细听,这样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听力,还可以培养学生的胆识、口头表达能力、观察能力和表演技能;让学生动手画画、做做,能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动手能力和协作精神。
如在学习节日时,我设计了一个圣诞party,有背着口袋的圣诞老人、挂满礼物的圣诞树,桌子上摆满了好吃的,同学们有的在做圣诞卡片,有的在互送礼物……在这种真实的情境中,孩子们感受到了浓厚的圣诞气氛,同时了解了西方传统的文化,培养了学生的跨文化意识、审美情趣,对学生的智力开发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三、“玩”中创新
学生都是有创造灵气的,在让学生“玩”中学、学中“玩”的观念指导下,要力求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为学生创造自我锻炼、自我表现、自我完善的平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激活学生的创造性细胞,大胆构想,勇于探索,开拓创新。
1.发散性随意创想。发散性随意创想是从一个信息源开始,向多方面进行创造想象,使之更丰富、更新颖。例如:我要求学生用一个单词造句,前面的学生用过的后面的学生不能再用,看谁造出的句子最多。在我的鼓励下,学生竟造出了许多令我意想不到的句子,思维有了扩展。比如:I’m a little bear. Do you like me?学生能拟人化,思维又找到了新的发散点。看似简单的一个造句,令学生说得热火朝天,学生表现得淋漓尽致。
2.探索性随意创想。探索性随意创想就是使学生对某些主题进行摸索、尝试、探索,发现结果,并大胆产生新的设想,再努力去实践。例如:在教颜色单词时,我打破了传统的出示颜色卡片的方法,学完颜色后安排了调色试验。我问学生:What colour is red and blue?然后学生自己调色找答案:It’s purple.在操作过程中学生们会发现,黄加蓝变成绿,黄加红变成橙。有的学生提出:橙、绿、紫混在一起会变成什么颜色?这是一个新的探索课题,于是,我鼓励学生去实践,发现、找到结果。这样,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既加深了对所学知识的巩固,掌握了调色知识,又培养了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总之,英语课堂上的“玩”是一种艺术,教师要创造轻松、愉快、和谐的教学氛围,让学生“玩”出兴趣、“玩”出知识,既满足学生的情感需要,又满足他们的认知需要,实现娱乐和施教的统一。
论文作者:臧娜娜
论文发表刊物:《教育学文摘》2019年45总第299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4/22
标签:学生论文; 知识论文; 同学们论文; 英语论文; 钢笔论文; 培养学生论文; 游戏论文; 《教育学文摘》2019年45总第299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