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省肿瘤医院 昆明 650000
【摘要】目的 研究宫颈癌术后患者通过运动预见性护理对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预防效果。方法 将我院收治的200例宫颈癌手术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患者分为2组,对照组100例和治疗组100例。对照组对患者进行常规性护理。治疗组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加上运动预见性护理。比较其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情况和抑郁自评表(SDS)、焦虑自评表(SAS)评分。结果 进行护理干预15d后,治疗组的心理状态和下肢深静脉血栓情况明显更佳,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运动预见性护理对术后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栓的形成具有一定的预防效果,并且也能一定程度上稳定患者的情绪,提高患者整体的满意度。
【关键词】运动预见性护理;深静脉血栓;宫颈癌;
宫颈癌是我国女性常见的妇科肿瘤疾病,临床采用子宫全切和盆腔淋巴清扫的方案进行治疗[1]。但是,该手术也有一些弊端,患者在宫颈癌手术结束后发生下肢深静脉血栓的概率非常高,血栓的形成会造成肺栓塞,严重的甚至危害患者的生命,同时也会导致医疗费用的增加[2]。所以,应积极采取有效的护理措施,预防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概率。运动预见性护理作为一种有效的护理手段主要通过改善患者自己的生活习惯,使术后身体得到有效的恢复,同时在护理过程中采取有效的措施阻止下肢深静脉血栓的形成,从而达到治疗目的[3]。本文通过对治疗组和对照组的200例术后患者进行观察研究,探讨宫颈癌术后患者通过运动预见性护理对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预防效果,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将我院2014年6月-2017年6月治疗的200例宫颈癌手术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患者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100例和治疗组100例。对照组患者年龄30-45岁,平均(35.66±7.36)岁。治疗组年龄30-44岁,平均35.16±5.75岁。两组的一般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所有患者均对本研究均完全知情同意并签署知情同意书,我院伦理委员会对本研究批准研究。
1.2方法
对照组:对照组对术后患者进行常规护理,主要护理内容为:
(1)日常护理,监督患者饮水量,稀释血液粘稠度,饮食清淡,以易消化的食物为主,保持大便通畅,防治有大便引起的血栓脱落。
(2)心理护理,每天观察患者的心理状态。若患者出现情绪不佳,对患者进行心理疏导,稳定患者的情绪。
观察组:在对照组常规护理的基础上,进行运动预见性护理。主要包括危险因素评估、认知干预、生理干预、心理干预、生活干预、用药干预,其具体护理方式如下:
(1)危险因素预见性评估:医院组建专门的运动预见性护理小组,针对不同患者的实际情况,采用科学的评估办法,对患者宫颈癌手术后下肢静脉血栓形成的危险性因素进行评估,遇见危险性因素,采取合理的规避措施,减少下肢静脉血栓形成的可能。
(2)认知干预:对患者进行术后健康教育,让患者对宫颈癌有一定的了解以及术后的护理知识和注意事项,让患者对宫颈癌有一定的认知以及让患者能够积极配合接受治疗。
(3)生理干预:根据手术后患者的实际情况,对有运动障碍的患者帮助他们翻身、按摩、捶背等,促进患者的血液循环,减少不良症状的发生概率,
(4)心理干预:宫颈癌患者可能会因为病痛折磨、经济负担、压力过重的情况产生心理问题和负面情绪等,医护人员应积极与患者沟通并进行心理疏导,消除患者的不良情绪,一边积极接受治疗。
(5)生活干预:指导患者食用高蛋白、低脂肪、易吸收的食物,多饮用温水,维持正常的作息规律,保持大便通畅,以及患者的心情舒畅,预防术后下肢静脉血栓的形成。
(6)用药干预:指导患者遵循医嘱,对患者进行严格的用药监督,监督患者按时用药和按量服用药物,保证及时的基础药物治疗。需要输液的患者,对输液过程进行监督,及时更换输液瓶。
1.3 观察指标
采用抑郁自评表(SDS)和焦虑自评表(SAS)评分比较来观察检测宫颈癌术后患者,并分析对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预防情况。
1.4 统计学方法
将得出的宫颈癌术后患者数据,采用SPSS17.0软件进行分析,计数资料采用χ2进行检验,并采用率(%)表示,当(P<0.05)为差异显著,研究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两组患者下肢静脉血栓发生率比较,见表1。
3.讨论
宫颈癌是我国女性常见的妇科肿瘤疾病,患者在宫颈癌手术结束后发生下肢深静脉血栓的概率非常高,下肢静脉血栓形成的主要是由于宫颈部位手术和卧床时间较长导致下肢的静脉回流受到阻碍,手术前禁水禁食使身体纤维溶解能力下降,血液高凝等原因造成的[4]。因此,我们应积极采取有效的护理措施,预防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概率。
预见性护理作为宫颈癌术后的一种护理方式,主要是通过医护人员在宫颈癌手术完成6h后指导患者进行肌肉缩减活动,主要是肱四头肌、腓肠肌、足背伸屈肌等部位进行舒展运动,宫颈癌术后2d指导患者进行踝关节、膝关节收缩运动连续1-2周,待患者能够下床后,先指导患者床边行走再离床行走[5]。
针对患者的实际情况进行预见性护理,能够有效的减少下肢静脉血栓的形成概率,同时根据术后患者的情况进行辅助性治疗,改善患者的身体和心理情况,本文研究显示,给患者进行25D的术后运动预见性护理后,宫颈癌术后患者静脉血栓形成的发生率显著减少,同时两组术后患者抑郁自评表(SDS)和焦虑自评表(SAS)评分较常规护理明显下降(P<0.05),研究结果表示,研究宫颈癌术后患者通过运动预见性护理对下肢深静脉血栓的形成有一定的预防效果,值得临床推广和研究。
参考文献
[1]焦琪. 宫颈癌手术患者实施预防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护理干预对策及效果分析[J]. 双足与保健, 2018, 27(19):92-93.
[2]姜海艳. 护理干预预防宫颈癌患者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临床效果[J]. 血栓与止血学, 2017, 23(5):875-876.
[3]于雪芹. 宫颈癌手术患者预防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护理干预探讨[J]. 养生保健指南,2018, 24(5):178-179+183.2017(3).
[4]王红, 张艳庆, 左艳. 间歇式充气加压装置对宫颈癌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预防作用[J]. 血栓与止血学, 2018, 24(2):78-80.
[5]王效, 刘丽珺, 王雁. 分级综合护理对预防宫颈癌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的效果[J]. 上海护理, 2018, 18(07):51-53.
论文作者:董书清
论文发表刊物:《中国医学人文》2019年第06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7/23
标签:患者论文; 宫颈癌论文; 下肢论文; 术后论文; 预见性论文; 静脉论文; 血栓形成论文; 《中国医学人文》2019年第06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