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边疆农村初级中学语文教学生活化与课堂质量关系研究
罗茂银 云南省临沧市镇康县勐捧镇勐捧中学 677703
一、学生能“乐学”是活跃语文课堂的前提
学生学得有兴趣、学得快乐,是活跃课堂的基本前提,课堂的活跃又是提高语文课堂教学的基本条件。新课标指出:语文教学要紧密联系学生的实际,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的知识出发,创设各种情景,为学生提供从事实践活动的机会,激发学生的兴趣以及学好语文的愿望。情绪如一把钥匙,只要我们善于运用,就能唤起学生的求知欲,这种乐学的情绪必然感染着课堂,课堂也就能充分调动起来,在这样的课堂中学生就学得轻松,学得快乐。
二、语文教学生活化课堂研究
语文是一门最有内蕴和思想的、最有灵气和诗意的学科。语文本身就是一种特殊的生活:课堂即生活的记录,教学即生活的阐释,阅读即生活的体验,作文即生活的再现。
首先,研究改进课堂教学,采用“课堂即生活”的课堂教学策略,提高教学效率,帮助学生掌握语文的各项基本知识,基本能力。引导学生在日常生活中收集对联、谚语、名人名言、历史故事、奇问妙答等,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其次,采用“课堂教学外延”型教学策略。时间上外延,课前的预习及课后的深化;内容上的外延,多途径、多角度搜集与教学内容相关的资料,以帮助理解课文,体会课文思想内容;空间上外延,引导学生走向社会,走进图书室,走近各学科老师。课堂教学外延就是树立大语文教学观,以至开阔眼界,获得跨学科、多角度的知识和认识,有助于培养学生的主动性,创造性,自信心,独立探索的能力。
三、课外阅读生活化
随着中考的不断改革,语文阅读写作的比例越来越大,语文读写已成为中学语文教学的重中之重,提高学生的读写能力已成为提高语文教学质量的关键。所以,培养和提高学生的课外阅读能力刻不容缓。
1.课外阅读指导
课外阅读指导是以学生的课外自读为主,老师集中指导为辅的一种教学活动形式,大致可以分为统一阅读和自由阅读两类。具体做法为:(1)激发阅读兴趣;(2)培养阅读习惯;(3)指导读书的方法。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2.课堂教学的实施
(1)改进课堂教学,采用“课堂即生活”的课堂教学,提高教学质量,帮助学生掌握语文基本知识、基本能力。
(2)采用“课堂教学外延”型教学。时间上外延,课前的预习及课后的深化;内容上的外延,多途径、多角度搜集与教学内容相关的资料,以帮助理解课文,体会课文思想内容;空间上外延,引导学生走向社会,走进微机房,走近各学科老师。课堂教学外延就是树立语文教学观,以至开阔眼界,获得跨学科、多角度的知识和认识,有助于培养学生的主动性,创造性,自信心,独立探索处理事物的能力。
(3)采用“读通—读熟—读懂 ”的教学策略。“读通”要求学生对课文内容做到读正确、读流利。再通过各种教学手段的辅助运用,以读为主要方式,达到理解课文内容,感悟文中的语言文字,训练学生的思维的目的,这就是“读熟”。“读懂”是让学生把文中语言内化为自己的语言后,通过各种形式加以表达。
四、语文综合实践活动生活化
近年,我校采用了“138”高效课堂的教学模式。其中,初中语文教学正改变传统的单一的课堂授课形式,以学生自主参与活动为特征的语文教学改革,正熠熠生辉。其中语文综合实践活动课,备受学生的欢迎。语文综合实践活动课的“活动”,并不是一般意义上的教学活动,而主要指学生的学习活动。它强调学生关注社会、关注生活,具有“社会生活化”的特点。研究如何通过建立课外活动基地和开展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创设生活即语文”的学习环境,积极引导学生观察生活,使他们懂得,到处都可以学习语文的道理,最终走出狭窄的课堂,走向大自然,走向社会,走向世界。
五、学生重“交流”是活跃数学课堂的桥梁和纽带
著名作家肖伯纳认为:如果两个人各有一个苹果,交换后每人还是一个苹果;如果两人各有一种思想,交流后每人至少拥有两种思想。在语文学习中,由于每个学生的基础知识和生活经验不同,在探究新知的过程中各自的构建过程也是各不相同,这种差异性构建正是一种宝贵的资源,小组讨论和交流正是开发和利用这一资源共享,而且还可促进学生进行资源共享,发展联想、思维,培养合作交流能力,而且还可促进学生不断反思、不断完善对自己的认识。
谁说知识性、概念性强的课上起来没意思?我认为,只要给学生一个舞台,把课堂交给学生,他们必将会展现出独特的个性和创造的光辉。有交流就必有生成,在课堂中让学生自主交流,这样他们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就能在他们的对话互动中得以升华,此时的课堂才有灵魂。
特别现在的多媒体教学,可以更好地联系生活、联系实际。“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生活是语文课堂教学的源泉,引入活水,才会泛起学生个性之清波。生活是多姿多彩的,学生每天都在接触新鲜事物,将这些鲜活的生活内容引入课堂,就会给学生以真情实感,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产生强烈的求知欲。在语文课堂教学中,学生已有的“生活元素”因自我实现的需要而被不断地激活,生活体验因情感的不断碰撞而被唤醒,对感悟课文语言的丰富、人物形象的丰满都起到巨大的催化作用。根据课文内容,要找到文本与生活的结合点并非难事,只要是一个关注生活与潜心教育的教师,“生活元素”,俯拾皆是。
论文作者:罗茂银
论文发表刊物:《素质教育》2015年5月总第177期供稿
论文发表时间:2015-6-16
标签:课堂论文; 语文论文; 学生论文; 外延论文; 课堂教学论文; 语文教学论文; 课文论文; 《素质教育》2015年5月总第177期供稿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