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创融合的探究性综合实践活动方案设计与应用
——以应用型高校保险专业为例
锁罗曼 路倩 河北金融学院
摘要: 专业教育与创新创业教育深度融合(即“专创融合”)是高校教育服务国家创新发展的迫切需要,是提高毕业生就业创业质量的重要保障。针对当前高校专创融合中培养目标与产业创新趋势对接不紧密、创新创业教育与专业人才培养体系融合度不高等问题,本次课题尝试了保险专业与创新教育融合的综合实践活动方案设计,初步探索创新创业教育融入人才培养的全过程的改革方式。
关键词: 专创融合;保险专业;创业教育
一、引言
2018年9月28日,国务院印发的《关于推动创新创业高质量发展打造“双创”升级版的意见》中提出要“强化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培训,在全国高校推广创业导师制,把创新创业教育和实践课程纳入高校必修课体系”,同时强调要继续扎实开展各类创新创业大赛,充分发挥赛事活动的作用,对高校开展创新创业教育提出了新要求。近年来,河北金融学院针对“双创”教育开展了一系列实践研究,但目前的创新创业教育与专业课程设置上存在脱节的问题,大多通过提供“双创”相关的课程、讲座,或者举办创新创意大赛等活动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却还未将创新创业教育真正纳入各学科人才培养方案,“双创”教育缺乏整体性与系统性的问题尤为突出。因此,针对专创融合的实践探索,对于高校开展“双创”教育、培养综合性人才具有积极的促进作用。
二、高校“双创”教育面临的问题
(一)“创赛”指导缺乏体系,与常规教学相脱离
随着各大高校对“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中国创新创业大赛、“挑战杯”大赛等有关创新创业的比赛的重视,高校教师和学生参与的积极性逐渐增强。但就目来看,很多学生仅通过赛前突击来完成商业策划书或申请书,在一个段时间内完成一个作品,不利于长期创新思维的培养,难以真正取得激发学生创新精神、培养创新能力的效果。一个良好的“创赛”作品需要长时间的打磨和培育,这就需要与常规的教学相结合,融入日常课程、活动当中。
(二)创新创业教育与专业人才培养体系融合度不高
目前,学校普遍通过公选课、第二课堂、讲座等方式开展创新教育,独立于专业教育之外,尚未与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相融合,二者分离影响了教育的效果,导致人才培养的不完整性。站在全面人才培养角度,创新教育不应脱离专业教育单独进行,也不应该是两者的简单叠加,而应是深入融合,将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的培养贯穿整个专业教育的过程,这需要从宏观的人才培养方案上下手。而如今,由于创新型人才培养方案的不完善,导致专业人才培养目标没有明确的创新创业能力要求,学生动力不足,教师重心处于专业教育,缺乏创新教育意识,专业和创新教育融合的工作难以开展。
(三)专创融合师资力量不足
师资力量是专创融合的基础,但就目前来看,教授创新创业课程教师主要集中在管理等部分专业当中,各专业缺乏能够将专业知识与创新教育融合的师资力量。在教务处的大力支持下,也多次组织教师参加创业相关的培训活动,但由于系统性、连贯性较差,没有形成固定的专创师资团队。教师对“双创”教育缺乏深入的探究,往往无法将创新元素融入到教学内容中,不能有效引导创新项目融入专业实践课程。
三、保险专业与创新教育融合的综合实践活动方案设计与应用
(一)总体设计思路
保险专业与创新教育融合实践主要包括两大部分。第一,是以《人身保险》课程为依托探索“专创融合”教学模式和内容;第二,是以两组导师制小组为试点尝试以创赛为载体的创新创业教育。
(1)《人身保险》课程融合“保险产品创新创新”试点“专创融合”教学模式
(二)实施目标
保险专业与创新教育融合的综合实践活动于2019年3月正式开始试点,为期一个学期。实施对象为本科大二135名保险专业学生,以《人身保险》为试点课程,以锁老师导师制小组20名同学为创赛培训试点小组。
(2)依托导师制以竞赛为载体进行创新创业教育
(三)实践活动组织与实施
首先,提升师生创新创业意识。通过“专创融合”课程试点和导师制创赛培训,帮助教师树立适应创新人才培养的理念,激发学生创新精神,提高学生创新能力。其次,提高师生创赛参与积极性,《人身保险》课程内容融合保险创新创意设计,学生作品推荐参加各大保险创新创意大赛,试点的导师制小组以竞赛为载体的“双创”教育,作品推荐参加各大创新创意比赛,以课程和导师制为载体极大提高参赛积极性和参与率。最后,初步探索出将创新创业教育融入人才培养的全过程的改革方式,如建设针对保险专业学生的创新创业有关课程,推广导师制创赛培训等。
不该禁的地方坚决不禁:各个地方要科学的划定禁养区,防止盲目扩大养殖范围,禁养区必须按照标准来划定,避免只要环境不要生产的极端做法。
首先,将《人身保险》每堂课的三课时分为:两课时课程内容讲授和一课时“保险创新创意”训练和练习。课程分为七章:人身保险概述、人寿保险险种分析、健康保险险种分析、意外伤害保险险种分析、人寿与健康保险合同、人寿与健康保险的基本原则、人寿与健康保险经营实务。理论讲授同时,将突出应用性,重点讲解实际产品和条款,同时对应每一个章节,安排相应的创新创意训练。让学生分小组,在了解产品基础知识、保险服务、保险营销等内容的基础上,分析目前我国现有保险产品的保障盲点,保险服务的不足之处,引导学生充分发挥创新思维,利用保险学基本理论进行保险产品、保险服务及保险营销的创新,并最终完成一份完整的《保险系保险创新创意大赛作品内容》,小组之间进行评比,由专业导师与企业导师进行打分。
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疗效,疗效评价标准如下:临床症状完全消失,影像学检查未见肠梗阻为显效;临床症状明显缓解,影像学检查未见肠梗阻,但略有痛感为有效;均不符合上述描述或症状加重为无效,有效率=(显效+有效)/50*100%。统计两组患者的并发症情况和恢复时间。
亚急性甲状腺炎是一种常见于的内分泌腺病变,直接原因为病毒感染,其发病率和人们的生活方式和环境密切相关,主要是由综合因素引起的炎症反应,常见的因素包括环境因素、内分泌因素、消化系统因素和精神因素等。临床发生亚急性甲状腺炎的原因通常为内外相互作用的结果,所以亚急性甲状腺炎的发病机制较为复杂[1]。亚急性甲状腺在诊断上存在一定的难度,为了提高诊断的准确率,减少对亚急性甲状腺炎诊断的漏诊和误诊率,必须提高诊断的准确率。临床研究发现[1],本文将选取我院2016年5月—2017年5月收治的60例亚急性甲状腺炎诊断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现报告如下。
本文通过引入二极管—电感并联网络[15-16],构建了一个新型的改进型文氏桥混沌振荡器,简化了电路的复杂度[12]。
其次,将创新创意产品设计成绩纳入期末考核内容,并加大“过程化”考核力度。在过程化考核过程中采用多种形式提高学生参与程度,将成绩分为三部分,平时成绩20%,创新创意设计40%,期末考试40%。平时成绩除出勤率、小组讨论、课堂测验外,“人身保险创新创意设计”由小组成员共同完成,帮助学生在掌握、理解理论知识的同时,提高实践与创新能力,加强团队合作意识。创新创意设计成绩由教师评定、学生互评、小组内评等多个成绩构成,增强学生参与积极性。
以准备“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和大学生创新创意大赛作为载体,针对试点导师制小组成员,尝试开展两周一次为期三个月以创新创意大赛为主题的集训活动。20位同学共分4组,分别准备两个大赛的作品,期间建立以创赛为情景的学习。
为保证此次导师制活动质量,要求对进行过程化监督和考核,负责在《导师制活动记录本》记录每一次交流活动作品的进展和收获,并定期进行总结和检查。为落实激励机制,优秀的作品小组成员,会给予物质与精神奖励。
四、取得成效及展望
经过一学期的“专创融合”综合实践活动,135名保险专业学生参与其中,取得了不错的成效。依托《人身保险》课程,学生利用所学知识进行保险产品、保险服务及保险营销的创新,在老师的指导下以小组为单位最终完成了30份完整的《保险系保险创新创意大赛作品内容》,并成功举办了“保险产品创新创意大赛”。在依托导师制以竞赛为载体进行创新创业教育过程中,20位同学参与了六次创赛为情景的学习沙龙,共完成项目申报书两份、商业策划书两份、保险创新创意作品三份,并在各种创新创意大赛中取得了不错的成绩。其中陈家俊等同学以“车联网技术进步背景下的UBI车险问题研究”为内容成功申报“河北金融学院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并被学校推荐参评2019年推荐参评国家级、省级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魏艳杰、王丛笑等同学在“2019年河北金融学院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中凭借“互联网+方便点”、“酷克共享厨房”获得两个三等奖;邓文等同学参加“河北金融学院第三届大学生保险创新创意大赛”获得二等奖的好成绩。学习结束后有不少同学表示非常有兴趣继续参加今后的创新创意相关的比赛,学生创新意识和参赛的积极性明显提升。
这次实践活动围绕保险专业与创新教育融合进行了初步的探索,两个项目活动作为对专业课堂教学的补充,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对促进“专创融合”教学工作、提高学生创新创业意识和能力有显著的作用,为将来将创新创业教育真正纳入保险学人才培养方案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参考文献:
[1]汪伟.协同创新与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研究[J].黑龙江高教研究,2015.
[2]杨峰,杨新娟,王艳花.专创融合的教育理念与实践:基于综合型人才培养的视角[J].高教学刊,2017.
[3]吴爱华.以“互联网+”双创大赛为载体深化高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J].中国大学教育,20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