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教育生态学;高职数学课堂;生态失衡;构建
一、教育生态学
教育生态学是教育学与生态学的交叉学科,是依据生态平衡、协进同化等生态学原理研究教育与其所在生态环境之间相互作用与规律的学科,以生态主体与生态环境为研究对象,研究各种教育现象与问题并指导教育的发展方向与趋势。课堂教学是高职数学的主要形式,是师生进行活动的主要场所。课堂生态是将生态学原理用于课堂教学中,重新审视教育理念和教学模式,思考教学中存在的问题,通过把握教师、学生与环境之间的生态平衡,促进各生态主体的和谐发展。构建生态课堂是将教育生态学用于教学实践的重要体现。
二、高职数学的课堂生态现状
1.课堂生态主体与课堂生态环境的失衡。课堂生态环境可分为物理环境、社会环境、价值环境。高职数学课堂的物理环境主要包括教室的灯光照明、室内的空气温度、教学设施、墙面颜色与设计等;社会环境包括校园文化环境、座位编排、班级规模、师生生态位;价值环境指班风学风、学生的学习态度与兴趣、课堂氛围、教学模式、师生关系等方面。由于受教学资源紧张、师资力量薄弱等因素的影响,在高职数学课堂教学中,作为生态主体的学生人数超过了课堂教学的生态环境。以我院为例,据统计分析,在2017级各班级中,班级人数超过50人的占七成以上,超過了课堂生态的最大承受度,导致室内空气混浊,人均活动空间狭小,教学效果不明显,尤其推行以学生为主体的任务教学、自主学习显得更加困难;固定的秧田式座位编排不利于活动课的开展和师生之间的交流;受传统教学理念的影响,教师“一言堂”式的教学不利于学生学习自主性和学习兴趣的培养。依据教育生态的耐度原理,以上因素会成为课堂系统的限制因子,最终导致生态主体与生态环境失衡。
2.课堂生态主体生态位的失衡。在生态系统中,物种在时间和空间上所占据的位置称为生态位,它表示物种本身在生态系统中所处的地位与作用,在课堂生态系统中,教师和学生是生态的主体,学生与学生之间存在协同与竞争,但受重知识轻技能、重成绩轻素质思想的影响,部分教师和家长仍以分数来衡量学生,造成学生的自卑心理和厌学情绪,两极分化严重;学生没有找到适合自己的生态位,为追逐班级名次、优秀学生称号形成了恶性竞争,产生生态位重叠;部分学生自我封闭、人际圈子狭窄,“小团体”现象突出,缺乏与班级同学的情感交流。另一方面,目前高职数学课堂上以教师为中心,“一言堂”、“满堂灌”的现象突出,学生被动接受,师生之间没有平等对话;班级人数多,生态主体人均占有资源不足,教师与每位学生交流的机会少;由于网络技术的发达,学生获取知识的渠道增多,对教师的依赖下降,导致师生关系生疏,这些与形成生生之间、师生之间和谐共生的关系是相违背的。
3.从教学内容看,课内知识学习与课外应用的失衡。目前高职数学课堂仍处于一种半封闭状态,学生在课堂学习主要以概念、公式、定理及相关计算等理论知识为主,与实际生活和其他学科几乎脱离,教师的讲授以学科知识为主,学生在数学知识应用方面的训练非常薄弱。这直接导致学生虽能顺利通过学科考试,但在其他学科或未来的职业岗位中无法应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造成数学的课内知识与现实生活脱节,产生了“花盆效应”。
4.从教学资源看,校内资源与校外资源的失衡。对照教育部最新制定的《关于高职高专高等数学课程教学基本要求》,高等数学教学要培养学生的逻辑推理能力、运算能力,更要培养学生的数学应用能力。而数学应用能力的培养除了理论教学,还应开展实践教学。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而从目前来看,高职数学教学更多的是单一的理论教学,教师因循守旧,没有充分利用网络和线上线下混合教学的形式组织学生开展学习活动,学生也停留于传统的纸质作业,排斥用计算机网络学习高等数学;校内学习活动单一,诸如数学竞赛、知识问答、讲座等与数学相关的活动少之又少;“校企合作、工学结合”的培养模式更多针对专业课程,没有将数学课纳入,导致校内的教学与校外的实践几乎脱节,这与高职学院的人才培养模式是不相吻合的。
三、教育生态学视角下,构建高职数学课堂教学的策略
1.营造良好的数学课堂生态环境。在数学课堂教学中,要形成生态课堂就需要营造良好的课堂生态环境。一方面,我们要努力创设协调统一的物理环境,这就要求我们教室墙面的设计要美观,室内要保持空气流通、温度适宜、光照充足,教室远离噪音,校园内部的装饰要有代表性,最好能突出行业特点,提供先进的实验仪器、多媒体等教学设备。另一方面,我们要营造宽松和谐的社会环境,这需要把班级人数控制在40人左右,将传统的“秧田型”座位改为“秧田型”与“环型”、“马蹄型”相结合的座位编排,教师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和教学活动,灵活应用空间进行教室布置,这可以增加师生之间的情感交流,形成良好的课堂氛围。
2.创建民主、平等的生态型师生关系。由于学生在生理和心理上不够成熟,因此在构建生态的师生关系过程中,教师起主导作用。这就要求教师一是要改变观念,树立生态型的教学观。转变“以教师为中心,学生被动接受知识”为“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教学理念,在生态型教学中,教师要缩短理论讲授的时间,更多的是提出问题,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思考问题,实现知识的构建。二是要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依据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可采用情境教学和开放式教学,创设情境,设计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活动,师生共同参与其中,完成数学知识的输入、转换、吸收、输出环节。三是创设和谐的课堂氛围,建立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教师要帮助学生寻找自身的生态位,因材施教。课堂上,以平等、民主的态度对待学生,尊重学生的话语权,开展友好的交流互动,教师也要提高自身的专业水平和职业素养,用自身的人格魅力去感染学生,实现教学相长。
3.构建多元、互动的生态化教学内容。从生态学的视角看,任何一个系统是开放的,必须实现与外部环境的信息与能量的交换才能得以持续发展。课堂可看成一个半人工、半自然的小花盆,高职数学课堂教学要破解“花盆效应”,突破课堂教学在教学内容上的局限性,以专业需求为导向,将专业课程内容与数学知识有机结合。以我院为例,机车车辆、供用电技术、工程专业可将电工基础、电子技术、机械基础、机械制图、工程力学等课程内容与数学结合,以专业案例作为问题背景,激发学生探索问题的兴趣,增强学生对专业知识的理解。此外,可以通过多样化的作业形式引入数学史,使数学学习更加生动,让学生学有所获。
4.整合校内外资源,打造开放型的课程。教学资源的范畴很广,在实践中与学生学习生活相关、能激发学生潜能的一切事物都可以作为教学资源。而单一的校内资源很难实现以应用为目的的教学目标,应充分挖掘校外资源,并将校内外资源融合,才能提高学生的应用能力。首先,充分利用用人企业的学习资源,以专业知识、职业岗位为背景,让学生通过参观、实习获取所需的学科信息。其次,利用网络、多媒体资源拓展学习渠道,如“数学学习网”、“数学资源网”、“网易公开课”等网站,以及微课、慕课等线上线下混合教学资源获取信息动态,开阔视野。再次,积极开展校内外活动,如校内数学知识竞赛、讲座与报告、角色扮演;校外博物馆、社区,参加支教等实践活动,培养学生的积极性和创造力,达到构建开放性课程的目的。
四、结语
构建以教育生态学理论为依据的数学课堂,是将数学课堂置于绿色的、自然的生态环境中,课堂氛围融洽,师生互动良好,亦师亦友的关系能真正实现教学相长,在宽松的氛围下,建立了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模式,变被动学习为学生善于学习、乐于学习,实现了高职数学课堂教学的效率最优化。
参考文献:
[1]吴鼎福,朱文蔚.教育生态学[M].第二版.南京:江苏教育出版社,2011.
论文作者:陈琳
论文发表刊物:《教育学文摘》2019年第10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11/22
标签:生态论文; 课堂论文; 数学论文; 学生论文; 生态学论文; 高职论文; 教师论文; 《教育学文摘》2019年第10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