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省昆明市石林县鹿阜镇卫生院内科 云南石林 652200
摘要:目的研究探讨加味参苏饮治疗感冒后咳嗽风寒夹湿型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在我院就诊的符合条件的患者80名,随机分成治疗组(40名)和对照组(40),治疗组使用加味参苏饮进行治疗,对照组使用盐酸氨溴索口服溶液进行治疗。结果经治疗后,治疗组的总有效率为95.0%,而对照组的总有效率仅为62.5%,治疗组的治疗效果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加味参苏饮治疗感冒后咳嗽风寒夹湿型患者的临床效果令人满意,值得在临床上进行推广。
关键词:加味参苏饮;风寒夹湿型;感冒后咳嗽
感冒后咳嗽是内科门诊中比较常见的一种症状,在咳嗽的分类中感冒后咳嗽属于亚急性咳嗽的一种[1]。按照咳嗽出现的时间,可分为感冒后继发咳嗽和感冒后咳嗽一直不愈这两大类,在临床门诊中后者病例较多,其发病持续时间在3至8周,甚至持续更长时间。随着环境污染的不断加重和气候环境的变化,目前该病的发病率呈逐年上升趋势,但目前临床上对该病的诊治还没有统一的标准。本文用加味参苏饮治疗感冒后咳嗽风寒夹湿型患者,并取得了令人满意的效果,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2013年4月至2014年3月在我院内科门诊就诊的80名患者,通过胸片、血象和临床诊断等方法确诊为感冒后咳嗽风寒夹湿型患者后,按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40名。治疗组中男性21例,女性19例;患者年龄18-47岁,平均年龄(30.0±6.9)岁;平均病程(4.9±4.0)周。对照组中男性20例,女性20例;患者年龄20-49岁,平均年龄(31.2±5.8)岁;平均病程(5.0±3.8)周。患者在发病之后都使用过抗生素进行治疗,且两者患者的性别、年龄和病程等资料方面没有统计学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
1.2临床诊断标准
1.2.1 中医的辩证分型和临床诊断标准
感冒后咳嗽风寒夹湿型患者的中医辩证诊断依据《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2]进行,主要的临床症状包括:咳嗽,痰多或只有少量白痰,夜间咳重,遇冷加重,咽部发痒,脉浮或紧,舌红苔厚白,小便清长。
1.2.2 西医诊断标准
依据《咳嗽的诊断与治疗指南》[3]进行诊断,内容包括:感冒的急性症状完全消失后,咳嗽没有好转,且持续时间在21天以上,咳嗽作为临床诊断的主要症状或唯一症状;胸片检查和血常规检查无任何异常;使用抗生素,同时给以止咳祛痰药无治疗效果。
1.3治疗方法
对照组患者口服盐酸氨溴索溶液(汕头金石制药总厂,国药准字H20059208),每次10 mL,每天3次。
治疗组给与加味参苏饮,按下列处方给药:紫苏叶10 g、桔梗12 g、粉葛根10 g、广陈皮10g、前胡10 g、制半夏10 g、炒枳壳13 g、川贝母12 g、党参13 g、木香12 g、炙甘草6 g、白茯苓18 g、生姜12 g。每日一剂,水煎,早晚2次温水送服。加减法:心急烦闷者加莲子芯12 g、珍珠母15 g和煅龙齿15 g;睡眠质量不好者加炒酸枣仁15 g和夜交藤16 g;出汗较重者加浮小麦15g。
两组患者在服药期间忌烟酒、不食或少食刺激性和生冷辛辣的食物,注意保暖。以7剂作为一个疗程,2个疗程结束以后统计治疗效果。
1.4 疗效评定指标
在两组患者治疗期间,注意观察患者是否出现不良反应,同时对患者的肝肾功能和血、尿等常规项目进行检查。具体的评价标准如下:显效:治疗结束之后咳嗽症状消失,且在一段时间内没有复发;好转:咳嗽症状有所减轻;无效:咳嗽症状没有任何改善,改用其他的药物进行治疗。
1.5统计学方法
使用SPSS 16.0软件对数据进行处理,使用t检验对组间数据进行比较,用百分率对计数资料进行表示。以P<0.05表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跟踪统计后,治疗组的治疗总有效率高达95.0%,而对照组的总有效率仅为62.5%,治疗组的治疗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3.讨论
患者感冒的急性症状消失以后,咳嗽仍然久治不愈,持续3周或更长的时间,统称为感冒后咳嗽。作为呼吸系统的多发病和常见病,多见于年老体虚或儿童患者,在较为高发的冬春季节,该病约占整个门诊工作的量的20%到30%。虽然感冒后咳嗽不会严重影响患者的身体健康,但久咳不愈会影响患者的正常休息和工作,带来很多困扰。
现代医学研究表明感冒后咳嗽的产生与病原体导致的呼吸道上皮损伤和变态反应性炎症的出现有关,但具体的致病机理目前尚不完全明确。通常使用抗生素治疗是没有显著临床效果的。盐酸氨溴索口服溶液通过调节肺泡表面活性物质的合成和气道上粘液的分泌量,同时促进上呼吸道内上皮纤毛的摆动,帮助痰液的排出,具有非常好的止咳祛痰作用,临床上主要用于急慢性呼吸道疾病的治疗,因此本研究将其作为对照。
对于感冒后咳嗽的治疗,现在普遍认为中医对于改善咳嗽症状、帮助止痰等方面具有更好的治疗效果。感冒后咳嗽在中医学范畴上属于风寒夹湿型,治疗应秉承虚则补之、实则泻之的原则,治疗应侧重于脾和胃的调理,通过健脾来达到宣肺止咳的目的,因此采取加味参苏饮进行治疗。现代医学的研究表明参苏饮中的多种成分具有良好的解毒、解热、祛痰止咳和抗过敏等药理学作用[4],例如白茯苓、党参能够增强体内巨噬细胞的吞噬作用;半夏能够舒缓支气管,具有缓解平滑肌痉挛的作用,从而达到止咳的目的;陈皮能够促进呼吸道粘液的分泌,起到稀释痰液和帮助排出的作用。因此,通过临床效果观察,我们认为加味参苏饮治疗感冒后咳嗽的临床效果令人满意,值得在临床上进行推广与应用。
参考文献:
[1]杨玉华,朱佳.中西医治疗感冒后咳嗽的现状[J].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2011,20(10):1293-1295.
[2]郑筱萸.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试行)[M].北京:中国医药科技出版2002:26-28.
[3]中华医学会呼吸病学分会哮喘学组.咳嗽的诊断与治疗指南(2009)[J].中华结核和呼吸杂志,2009,32(6):738-744.
[4]李红梅.参苏胶囊临床疗效观察[J].中国当代医药,2009,16(8):52,56.
论文作者:陶立琼
论文发表刊物:《健康世界》2014年23期供稿
论文发表时间:2016/3/31
标签:加味论文; 患者论文; 风寒论文; 症状论文; 对照组论文; 统计学论文; 效果论文; 《健康世界》2014年23期供稿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