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析高中数学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自学能力论文_聂雪

探析高中数学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自学能力论文_聂雪

(四川省泸州市古蔺县中学校,646500)

摘要:近年来,我们国家一直对教育领域不断的进行着深化改革,尤其是针对基础教育的教学理念和模式进行了一系列的革新,以促学生得到更好的学习和发展。也随着社会对人才要求的不断提高,基础教育也越来越重视学生的综合素养的培养,立足于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而数学是基础教育的重要一门学科,数学的学习对发展高中生的多向思维及培养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能力有着重要的帮助,而传统的“灌输式”课堂教学阻碍了学生的素养培养。对此,本文结合高中数学教学实际,探析在数学课堂中如何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促进学生综合素养的提升,谈谈自己的一些看法。

关键词:高中数学;自学能力;培养策略

在古代民间有这样一句话:“师傅领进门,修行靠个人”,其主要内涵是阐明自学的重要性。那么什么是自学能力?自学能力是指学习者在没有教师或其他指导者在身边,能独立进行自我学习的一种能力。对于高中生来说,具备一定的自学能力是进行高效学习的基础,也是解决问题能力的根基。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是相互促进的,不只是教师教的好,学生的学习效率就高。同样,学生的自学能力越高,给予老师的课堂反馈就越好,教师的上课效率就更加的好。

高中数学知识点繁多,并且很多知识点概念是抽象难懂的,如果单纯的依靠教师课堂上的讲解,学生很难深入的理解和掌握知识点。对于高中生自学能力的培养,要求学生在日常数学学习过程中,将整个学习过程分解成若干个步骤,形成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和提出新问题的学习模式,并且保证在这个过程中弄清楚自己所需要学习的知识,学生自学能力的培养要求学生要善于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

一、高中数学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自学能力的重要性分析

1.提升自学能力,可以使学习空间不受限制

自学能力是综合素养中非常重要的一项技能,学生的自学能力的强弱,很大程度上决定的学生的学习空间的大小和学习效率的高低。具备较好的自学能力的学生,学习空间就基本不受限制,也基本可以主动学习,而对于自学能力弱的学生,学习空间就基本限制于课堂时间,而且学习会非常的被动,一旦失去教师的传授和指导,就很难进行有效的学习。而在高中教育阶段,是多学科的交叉学习,学习任务繁重,学生需要利用一切可以利用的时间进行学习和复习。因此,在数学课堂教学中,通过有效的方法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是非常有必要的,也是提升学生学习效率的重要途径。

2.自学能力是提升技能的基础条件

古人云:善学者教师安逸而功倍,不善学者教师辛苦而功半。知识的学习靠的是学习者自身的学习欲望加上教师的有效指导,而不是靠教师的一味地灌输。尤其是数学这门对逻辑思维考查很强的学科,需要很强的数学思维能力及分析问题能力,才能更好的解决数学问题,这些技能都是无法“灌输”的,只有在培养学生自学能力的基础上,才能得到有效的培养。所以说,自学能力是提升技能的基础条件,没有较强的自学能力,学生就很难掌握其他的核心技能。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二、高中数学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自学能力的对策分析

1.培养学生的自学意识,提高学生的自学能力

高中生自学能力的培养首先应该从学生自学意识的培养开始,学生只有拥有了自学的意识,才能主动积极的进行自学,才能更好的培养自学能力。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通过课前的预习逐渐培养学生的自学意识,让学生逐渐养成课前预习的良好习惯。由于数学学习具有较高的逻辑性和较强的抽象性,所以,如果学生在课前不预习,学生在课堂听讲过程中就可能不理解教师所讲解的内容。通过让学生课前进行预习,就能够在学生脑海中对整个知识框架有一个大致的了解,然后通过教师的讲解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学生自学意识提升之后,慢慢的就会形成良好的自学习惯。比如在讲解“二次函数性质”这一节课程时,教师可以为学生安排了解二次函数性质以及图像中的表现形式的预习作业,通过让学生带着问题去阅读教材,了解基本知识,促进学生自学能力的提升

2.为学生创设良好的学习氛围,提高学生自学能力

创设良好的学习环境,能够促使学生更好的融入到教学氛围中,帮助学生进入学习的角色中,更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情感和学习兴趣。学生的学习心理对学生学习质量的高低有着显著的影响。学生信赖教师,才能更好的信服教师的教学权威性。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注重与学生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摆脱过去教师在课堂上权威和高高在上的地位,教师应该与学生进行平等的交流,保证学生能够更加清晰的表达自己的态度、意见和观点,保证学生敢于发表自己思考的成果。在高中数学教学过程中,教师还应该注意自己教学语言和教学姿势的正确与否,教师要多利用正确的教学语言和动作,让学生能够感受到教师对学生的关心和亲切感,从而调动学生的学习的积极性。此外,针对教学过程中,学生所提出的一些意见和想法,即使一开始是错误的,教师也不应该立即否定,打击学生的积极性,而是根据学生的想法在课堂上一起去验证,更正学生的想法。教师应该多鼓励学生提出意见,从而促进学生更加自主的学习和思考。

3.优化教学流程,提高学生的自学能力

在很多实际的数学解题过程中,有时需要把所学的数学知识进行整合整合,有时也需要进行分解,所谓的“从点到面,从面到点”。因此,教师在对有关题型讲解的时候,除了要让学生掌握解题技巧,重要的是打开学生的解题思路,让学生针对问题,能回顾所学的知识,并且进行必要的整合和分解,然后再合理的运用到解题中。而对于培养学生自学能力,教师需要优化教学流程,尽量让自己起到“指点江山”的作用,而更多的时间留给学生思考和独立的分析问题,从而引导学生进行自学。例如在讲到“换底公式”这一节内容时,教师可以结合对数性质让学生对两者之间的关系进行思考,并积极鼓励学生提出问题,在教师互动中推动学生自主学习活动的开展,从而让整个课程教学更加具有自主性。

总之,在新课程教学改革不断发展的今天,每一个高中数学教师都应该重视学生自学能力培养的重要性,要将课堂交还给学生,全部发挥学生的自主性,在数学学习中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这样对促进教学质量提升有着十分重要的帮助。同时,学生自学能力的提升,才能保证其成为一个合格的学习者,保证教师能够开展多样化的教学活动。

参考文献

[1]吴德平.高中数学教学中学生自学能力的培养[J].中国校外教育,2016

[2]魏道勇.高中数学教学中学生自学能力的培养[J].数理化解题研究,2017

[3]曾妮萍.浅谈高中数学教学中自学能力的培养[J].学周刊,2011.

论文作者:聂雪

论文发表刊物:《知识-力量》2019年9月35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8/8

标签:;  ;  ;  ;  ;  ;  ;  ;  

探析高中数学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自学能力论文_聂雪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