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个代表”思想的政治伦理解析,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伦理论文,思想论文,政治论文,代表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中国共产党建党理论的一次划时代的伟大创新,这一重要理论成果是中国共产党第三代领导集体在科学地总结中国共产党和其他国家共产党执政实践经验的基础上,对中国共产党的执政规律、执政思想进行全面而科学的概括总结的思想结晶。“三个代表”思想蕴涵着丰富的政治伦理思想,深刻理解和把握其政治伦理内涵,对于进一步掌握中国共产党的执政规律,提高执政水平,具有重大的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
一、政治伦理的本质规定性
政治伦理,从字面上理解就是政治和谐之应当。而政治和谐是理解政治伦理内涵的关键。笔者认为,政治和谐在价值上看是指社会公共权力所应有的公共性和人民性的真正实现,在形式上看是指执政权力与社会公共权力的融合统一的状态。因此,政治伦理在价值上看就是指社会公共权力应有的公共性和人民性的真正实现之应当;在形式上看就是指执政权力与社会公共权力融合统一之应当。前一个“应当”就是指政治伦理价值,后一个“应当”就是政治伦理原则和规范。而政治伦理价值、政治伦理原则和政治伦理规范三者是密不可分、互相映现的。
(一)政治伦理价值有客观性的特点,是政治合法化的决定性因素
政治伦理价值是政治目的性的指向。即指去维护和保证社会公共权力所应有的公共性和人民性的真正实现。而社会公共权力所应有的公共性和人民性的真正实现可具体化为全社会成员的共同利益的真正实现。因此,政治伦理价值亦指全社会成员的共同利益的真正实现。而全社会成员的共同利益具有客观性的特点。一方面,共同利益是由不同的实际利益组成的;另一方面共同利益又体现为利益的实体,比如社会公共工程等。因此,政治伦理作为价值的存在便具有了客观性的特点。凡是能够充分实现和维护全社会成员共同利益的政治,就是“善”的政治。其政治行为就会得到全社会成员的积极支持和认可,而这种全社会成员对政治行为的支持和认可是政治合法化的标志,因此,政治伦理价值是政治合法化的决定因素。从古到今,任何社会的政治都在为一个目的,即政治的合法化而维护和实现着全社会成员的共同利益。然而,这种“维护”和“实现”在不同的国家、不同的政治中会有不同的体现。在原始的氏族社会里,社会的公共权力是“自然发生的共同体的权力”,这种公共权力及其机关在具体实施过程中真实地实现了公共性和人民性的要求。马克思称这种政治是氏族民主制。它真实地维护和实现了全社会成员的共同利益。它既是一个合法化的政治,又是一个善的政治。在某些阶级社会里,社会公共权力已被某一阶级或某一政党所窃取,它维护和实现的是该阶级或该政党的私利,与全社会成员的共同利益是相排斥、相矛盾的,但在公众面前,却极力宣称是在维护和实现全社会成员的共同利益。这种政治在某一时期或阶段可能会骗取社会成员的广泛认同,但它也只是暂时获得了政治合法化的外衣而已。因为这种政治并没有真正实现政治伦理价值,是“恶”的政治。其实,在阶级社会里,不可能真正实现全社会成员的共同利益,而只能以此作为政治行为的最终目标,去努力实现绝大多数成员的共同利益。
(二)政治伦理原则具有普适性的特点
政治伦理原则是抽象的政治伦理价值在政治行为上的具体化。政治伦理原则是一种普遍性的要求和规定,具有普适性的特点。一般说来,政治伦理原则主要有:维护国家主权的原则;尊重并实现公民权利的原则;行使执政权力必须公正的原则等。其核心是强调政治权力的主本在享有行使执政权力的同时,必须要履行相应的执政的责任。关于这三个方面的政治伦理原则可做如下理解。
首先,维护国家主权的原则是阶级社会伦理的最基本的原则。在阶级社会里,要维护和实现绝大多数社会成员的共同利益,国家首先必须是独立的。因为在阶级社会里,社会公共权力首先表现为国家权力。如果国家能够完全地行使主权,做到自己国家的事情自己说了算,不受其他任何国家的左右和干涉,那么国家才有了维护和实现本国绝大多数社会成员共同利益的基本前提。当阶级消灭,人类不再存在激烈对抗的利益集团时,国家将蜕去阶级统治工具的外衣,它作为社会共同体化身,其组织管理职能的社会普遍性内容将以新的面目展示于众。这时,政治伦理的国家主权原则也将不复存在。因此可见,维护国家主权的政治伦理原则是阶级社会中的特有原则,是阶级社会中实现政治伦理价值的普遍性要求,也是阶级社会里执政责任的基本体现。
其次,尊重并实现公民权利的原则是政治伦理的根本原则。尊重并实现公民的权利是实现执政权力与社会公共权力融合统一的决定性因素。公民权利之中尤其强调的是公民的政治权利,即指公民通过一系列的有效的制度规定积极参与国家管理,参与有关法律法规的制定,以实现对执政权力的监督和约束,使执政权力服务于公共利益、公众利益和公共生活秩序,使执政权力与社会公共权力实现融合统一。民主政治就是这样的一种有效的制度规定。在当前国际社会中,民主政治作为现代社会的政体形式,得到了普遍的认同。但是完善的民主政治是建立在个体比较充分地发展基础之上的,并且是以公民权利至上的基本理念来支持的。所以,公民政治权利的充分实现是有前提和条件的。忽视了这些前提和条件,公民的政治权利就无从谈起。公民的受教育的权利,自由发展的权利和享有平等的经济、社会、文化成果的权利等是公民最基本的权利;公民的政治权利是公民的最高权利。
第三,行使执政权力必须公正的原则是政治伦理的重要原则。公正地行使执政权力是实现执政权力与社会公共权力融合统一的重要条件。在阶级社会里,执政权力往往掌握在某一阶级或某一集团的手里,执政权力与社会公共权力融合统一,该阶级或该集团就必须超越阶级利益的或集团利益的狭隘眼界,公正地行使执政权力。所谓公正的执政权力即是在一种“善美”的“合理”的政治秩序或政治机制下行使执政权力。尽管不同的时代,不同的国家不同的政治主体对“善美”与“合理”有不同的理解,但在政治伦理这一客观价值的规约下,还是有其客观地衡量标准的。即看在既定的时代背景下是否最有利于组织政治生活,是否最有利于绝大多数社会成员的生存和发展,是否最有利于社会向更高层次迈进,使社会发挥更大的活力。所以,绝对的“公正”是没有的,“公正”总是具体的,历史地存在着。
(三)政治伦理规范具有时代性和民族性的特点
政治伦理规范是政治伦理原则在某一国家的具体化,是普遍性与特殊性相统一的结果。任何国家的有效的政治伦理规范,一方面必须要体现政治伦理原则的普遍性要求,另一方面又必须具有该国家时代性和民族性的特点。政治伦理规范的时代性是指在同一国家的不同发展阶段上政治伦理规范在内容上的差异性。政治伦理规范的内容体现了时代的要求和时代的精神。政治伦理规范的民族性是指政治伦理规范在表达上必须用民族的语言和民族的形式,必须生长在民族文化的土壤上。否则便无法被民族心理所认同,失去了其践行的根基。这就表明在世界范围内,不可能存在统一的政治伦理规范。有些人认为,自由、平等、公正是统一的政治伦理规范。我们认为,更确切的说应该是政治伦理价值的抽象表达,不具有时代性和民族性的特点,根本无法有效的实现。
总之,政治伦理的本质规定性在政治伦理价值、政治伦理原则和政治伦理规范这三个层次的论述中充分地显示出来。概括起来,政治伦理就是抽象性与具体性的统一,是普遍性与特殊性的统一,是价值与工具性的统一。
二、“三个代表”思想的政治伦理性
从共产党执政思想的角度来分析,“三个代表”思想体现了中国共产党执政的价值目标和原则要求。而这一价值目标和原则要求符合伦理的本质规定性。
(一)“三个代表”的价值目标是政治伦理价值在阶级社会里的最充分体现
“三个代表”即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代表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他们在价值目标上是统一的,即统一到“维护和实现绝大多数社会成员的共同利益”这一阶级社会里政治伦理价值上来。
首先,“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是政治理论价值在阶级社会里充分实现的基本前提。《江泽民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八十周年大会上的讲话》(以下简称《讲话》)中指出:科学技术是先进生产力的集中体现和主要标志,而包括知识分子在内的我国工人阶级是推动我国先进生产力发展的基本力量。因此,“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一方面是说,我国工人阶级的领导地位没有变,不能变,而工人阶级的整体素质要提高,科技文化素质要增强;另一方面是说,我国社会主义的解放和发展生产力的根本任务没有变,不能变,主要指我国的生产关系和上层建筑要始终适应生产力的发展要求,要随着生产力的发展而发展。因此,“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对我国的政治和经济做了根本的规定。而这种规定的目的是为“维护和实现绝大多数社会成员共同利益”。这是因为,一方面,无产阶级的政治权力是由以无产阶级为主体的绝大多数社会成员掌握的政治权力,本质上是人民民主专政,它是为社会上占人口绝大多数的无产阶级和劳动人民服务的。是对剥削阶级和一切破坏和反抗社会主义事业、敌视人民政权的人们实施专政的。由于无产阶级政治权力不可能由整个阶级来执掌和实施,因此,它必须通过共产党来代表无产阶级掌握和实施权力。另一方面,社会生产力若停滞不前或倒退,人民政权要维护和实现绝大多数社会成员的共同利益也是不可能的。可以说,生产力发展越快,综合国力越强,绝大多数社会成员的共同利益才会得到充分实现的基础和前提。
其次,“代表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是政治伦理价值在阶级社会里充分实现的必要保证。《讲话》指出:中国先进文化就是坚持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为指导,立足于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实践,着眼于世界科学文化发展的前沿,不断地发展健康向上、丰富多彩的,具有中国风格、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文化、那么“代表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就是要改革带有迷信、愚昧、颓废、庸俗等色彩的落后文化,抵制腐蚀人们精神世界,危害社会主义事业的腐朽文化,发展和繁荣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先进文化。就是要在全社会倡导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思想,反对和抵制拜金主义、享乐主义、极端个人主义等腐朽思想。从而保证绝大多数社会成员的共同利益的充分实现。这是因为,只有先进文化才能满足我国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要,只有先进文化,才能从思想上精神上极大地解放和激励广大干部群众,在全党和全国人民中形成凝聚人心、统一意志的正确指导思想和共同思想。也只有先进文化才能增强全国人民的民族自尊心、自信心、自豪感,激励他们为振兴中华而不懈奋斗。尤其是在今天,由于多种所有制形式和多种分配方式的存在,在文化上的多元也是事实。在这种复杂的形势下,如果执政的中国共产党始终能够代表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始终能够把促进全民族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的不断提高,作为先进文化发展的根本任务,那么维护和实现绝大多数社会成员的共同利益才有了坚实的保证,我国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才有了精神动力和智力支持。
第三,“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是政治伦理价值在阶级社会里充分实现的根本。《讲话》指出:最重要的是必须首先考虑并满足最大多数人的利益要求,这始终关系党的执政的全局,关系国家经济、政治、文化发展的全局,关系全国各族人民的团结和社会安定的全局,最大多数人的利益是紧要和最具有决定性的因素。这种认识充分体现了中国共产党对政治伦理价值的深刻理解。在国际上,有些社会主义国家的政党没有把经济搞好,最终导致执政地位的丧失。这是因为没有把握好政治伦理价值充分实现的经济基础和前提。而有些国家和地区的政党虽然把经济搞上去了,但最终也下台了。究其根本原因,就是没有代表最大多数人的利益。可以说,代表最大多数人的利益是政治伦理价值充分实现的根本和关键。因此,《讲话》明确规定:必须坚持把人民的根本利益作为出发点和归宿。然而在社会阶层多样化的今天,包括工人、农民、知识分子、干部和解放军指战员在内的人民群众是否是我们党所要代表的最大多数人的全部。《讲话》明确指出:民营科技企业的创业人员和技术人员、受聘于外资企业的管理技术人员、个体户、私营企业主、中介组织的从业人员、自由职业人员等同样是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也就是说,这“七类人员”也是我国广大人民群众中的一分子。那么,中国共产党执政的本质,即绝大多数社会成员对极少数社会成员实行专政也就没有变,维护和实现绝大多数社会成员的共同利益的价值目标也就不会变。
(二)“三个代表”思想中有关执政的原则要求充分体现了政治伦理的一般原则
第一,《讲话》指出:所有党员干部必须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绝不允许形成既得利益集团。这是小国共产党执政责任的核心内容,它体现了行使执政权力必须公正的政治伦理原则。
中国共产党是中国无产阶级的政党,党除了最广大人民的利益,没有自己的特殊利益,这就决定了党的执政责任就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立党为公、执政为民。但是由于执政权力与利益分配之间存在着最直接的联系,一旦那些行使执政权力的人成为既得利益者,那么他们的执政责任意识就会荡然无存。世界上一些共产党之所以失去了执政地位,主要是因为在执政过程中形成了既得利益集团,他们垄断政治、搞政治独裁,垄断经济、搞资源独享,以权谋私,贪污腐败。在损害人民利益同时,也就失去了执政的合法性,最终导致执政地位的丧失。因此,共产党执政成败的关键就是共产党执政责任意识能否牢固地培养起来。《讲话》对当前中国共产党的执政责任作了较为明确的规定。即所有的党员干部必须真正代表人民掌好权、用好权,在逐步实现全国人民共同富裕的过程中,党员干部必须正确处理好先富与后富,个人富裕与共同富裕的关系。所有的党员干部都应该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吃苦在前,享受在后,首先要支持和帮助群众富起来,而不能只考虑自己如何富,更不能利用手中的权力谋取不正当的利益,绝不允许以权谋私,绝不允许形成既得利益集团。可以说,如果每个共产党员的执政责任意识都增强了,那么共产党执政权力与社会公共权力实现融合统一就有了坚实的思想保证,也就是为公正地行使执政权力提供了强有力的思想保证。
第二,《讲话》指出:党要按照总揽全局、协调各方面的原则,既保证党委的领导核心作用,又充分发挥人大、政府、政协以及人民团体和其他方面的职能作用。这一规定也充分体现了行使执政权力必须坚持公正的政治伦理原则。
《讲话》指出:中国共产党要进一步加强和完善党的领导体制,改进党的领导方式和执政方式,党委要通过科学化、规范化、制度化的机制,加强对人大、政府、政协、人民团体的领导,人大、政府、政协、人民团体的党组织以及担任领导职务的党员干部,在依法进行职责范围的工作中,必须坚决贯彻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和党委的决定。各级领导干部都必须坚决贯彻中央的大政方针和工作部署。可以说,这就是中国合理的政治秩序的基本构建,这种政治秩序有利于组织中国的政治生活,有利于社会的安定和人民的生存和发展,有利于社会的进步和活力的充分发挥。更主要的是,这种政治秩序使中国共产党的执政权力与社会公共权力实现了融合统一。当前,由于我国实行改革开放和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我国的社会经济成分,组织形式,就业方式,利益关系和分配方式日益多样化,在这种情况下,没有中国共产党集中统一领导必然造成涣散和分裂的局面。但是,党的集中统一领导不等于搞独裁,必须要保证社会公共权力的充分实现,尤其是人大和政府、政协的应有权力的实现。因此,《讲话》指出:党的领导要按照总揽全局,协调各方面的原则进行。
第三,《讲话》指出:要继续推进政治体制改革,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健全社会主义法制,保证人民充分行使民主选举、民主决策、民主管理、民主监督的权利。这一规定充分体现了尊重并实现公民权利的政治伦理原则。
按照政治自身发展的规律来看,与市场经济以及由此而来的公民社会相契合的政体形式是民主政治。在我国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今天,建设社会主义民主政治是大势所趋。《讲话》指出:我们要坚持和完善工人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民主专政,坚持和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和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政治协调以及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积极稳妥地推进政治体制改革,进一步扩大社会主义民主,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可以说,这一规定较全面地概括出了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基本模式、基本路径和最终目标。以人民民主专政的国体,人民代表大会的政体与多党合作、政治协商和民族区域自治的有机结合,这就是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基本模式。它是与西方的三权鼎立和多党制完全不同的民主政治模式,是能够在更大程度上真正实现人民当家作主的民主政治模式,是充分尊重历史和体现民族文化特点的民主政治模式。基本的路径就是循序渐进。民主政治作为现代社会的政体形式,它是建立在个体比较充分地发展和社会法制比较完善的基础上的。但无论是个体的充分发展,还是社会法制的健全与完善都需要有一个渐进发展的过程,尤其是在我国,民主政治必须走循序渐进的道路。我国民主政治的最终目标就是要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从以上的分析中,我们可以看出,在我国发展民主政治的关键就是切实保障个体获得较充分地发展。因此《讲话》明确规定:要努力提高全民族的思想道德和科学文化素质,使人人都有受教育的机会和享受文化成果的充分权利。关于政治权利,《讲话》明确规定:要坚持扩大干部工作中的民主、落实群众对干部选拔任用的知情权、参与权、选择权和监督权。这就是说,在我国尊重并实现的公民权利是真实的、有效的,个体获得的发展也是充分地、全面地。《讲话》还对我国今后一段时间里发展民主政治的主要任务作了明确规定:继续推进政治体制改革,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健全社会主义法制,保证人民充分行使民主选举、民主决策、民主管理、民主监督的权利。可以说,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充分体现了尊重并实现公民权利的政治伦理原则。
第四,《讲话》指出,中国共产党人维护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的立场是坚定不移的。这种认识充分体现了维护国家主权的政治伦理原则
《讲话》指出,中国共产党人维护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的立场是坚定不移的。这就是说,中国共产党人维护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主权和领十完整的决心是坚定的,同时,中国共产党人承诺决不破坏其他自由国家的主权和领土完整。《讲话》中清晰阐释:世界是丰富多彩的,各国文明的多样性是人类社会的基本特征,也是人类文明进步的动力。应尊重各国的历史文化、社会制度和发展模式,承认世界多样性的现实。世界各种文明和社会制度,应长期共存,在竞争比较中取长补短,在求同存异中共同发展。这就是说维护国家主权的政治伦理原则不仅是一国人民对该国政治的伦理要求,而且也是国际社会对各国政治的伦理要求。即国家无论大小、强弱在国际社会上应该是平等的。各国的事务应由本国政府和人民决定。任何形式的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都是对维护国家主权这一政治伦理原则的破坏。中国共产党人是这一政治伦理原则的积极倡导者和实践者。
标签:政治论文; 公共权力论文; 政治文化论文; 炎黄文化论文; 社会阶级论文; 中国共产党论文; 先进文化论文; 时政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