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罗斯对现代化联盟的追求及其对中俄战略合作的影响_中俄全面战略协作伙伴关系论文

俄罗斯对现代化联盟的追求及其对中俄战略合作的影响_中俄全面战略协作伙伴关系论文

俄罗斯寻求现代化联盟以及对中俄战略协作关系的影响,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俄罗斯论文,中俄论文,战略论文,关系论文,联盟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中图分类号】D73/77.5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1094(2011)03-0020-08

2010年6月24日,访美的梅德韦杰夫总统在斯坦福大学演讲时,美国前国务卿舒尔茨送给他一幅从斯坦福档案馆中找到的苏联1921年的宣传画,画的上面写着:“全世界无产者联合起来!”下面写着:“从黑暗走向光明,从战争走向书籍,从悲伤走向幸福。”梅德韦杰夫总统说:“我不是上面这个口号的支持者,我支持下面这三句话。”一时间,美国各媒体都用这三句话描述重启后的俄美关系,描述俄罗斯与美国现代化伙伴关系联盟的乐观前景①。

梅德韦杰夫总统自2008年入主克里姆林宫后,其施政纲领中最突出的一点就是实现俄罗斯的全面现代化。他在2010年6月29日发表2011年至2013年预算咨文时指出,高油价时代是俄罗斯经济现代化的绝佳时机,他决不允许俄罗斯错失经济现代化和创新发展的大好时机②。梅德韦杰夫还将同西方结成强大的现代化联盟视为俄罗斯现代化的主要实现路径。俄罗斯能否与西方建立现代化联盟?俄“现代化联盟”战略将对中俄关系产生怎样的影响?本文尝试对上述问题作出阐释。

一、现代化伙伴关系:概念的提出与实践

普京执政8年,俄罗斯完成了“由乱到治”的过程,梅德韦杰夫上台后,俄罗斯正面临着“由治到兴”的历史性转折点。在2008年梅德韦杰夫和普京权力交接之时,俄罗斯制定了面向2020年的长期发展战略,力图通过发展创新型经济改变经济结构,并使俄罗斯经济跻身世界前五强。但是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不期而至,打乱了俄罗斯政府的战略部署,迫使其转向了应对危机与现代化并重的经济政策。2008年全球经济危机的爆发,使俄罗斯资源型经济的弊端显露无遗。2008年下半年和2009年上半年,俄罗斯经济连续四个季度下滑。虽然从2009年下半年起,开始出现增长,但全年国内生产总值(GDP)仍下降了7.9%,成为新兴市场国家中GDP降幅最大的国家,国际油价回落,俄罗斯资源型经济增长模式难以为继,在这种背景下,梅德韦杰夫总统提出了要使俄罗斯实现现代化的主张。

梅德韦杰夫总统自2008年入主克里姆林宫后,其施政纲领中最突出的一点就是实现俄罗斯的全面现代化。以2009年9月10日梅德韦杰夫发表《俄罗斯,前进!》一文为起点,这位被西方社会称之为自由派政治家的俄罗斯总统逐步推出了自己的现代化“新政治战略”原则,同年11月,梅德韦杰夫在总统国情咨文中具体阐述了“新政治战略”付诸实施的计划,并在“新政治战略”概念的基础上首次提出了“全面现代化”的理念③。梅德韦杰夫在国情咨文中说,俄罗斯经济现代化的目标是在2020年之前将经济的能效提高40倍。今天的梅德韦杰夫总统正力图将“全面现代化”的理念转化为俄罗斯国家主体发展战略。在俄美关系开始“重启”的背景下④,他还将同西方结成强大的现代化伙伴联盟视为俄罗斯现代化的主要实现路径。因为俄罗斯不可能仅凭自身的力量实现全面的现代化,其需要西方投资,并同西方结成强大的商业伙伴关系。在梅德韦杰夫总统看来,俄罗斯需要吸引外部资源来进行现代化,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成员国最可能拥有这些资源。这些国家是美国、西欧国家、日本、韩国、澳大利亚和新加坡等。为此,俄罗斯的推进步骤是:加入世界贸易组织,使现代化伙伴关系成为欧盟—俄罗斯关系的核心⑤,加强并扩大同美国的伙伴关系,把日本变成像德国那样的对俄友好的国家。

2009年11月,在斯德哥尔摩俄欧第24次峰会上,梅德韦杰夫总统首次正式提出与西方国家建立现代化伙伴关系倡议,旨在借西方的帮助,促进俄罗斯经济转型。双方还宣布,现代化伙伴关系计划将成为双方未来合作的主题之一。斯德哥尔摩峰会之后欧盟很快向俄方提出了十点行动计划。俄经济发展部针对欧盟的行动计划提出联合计划文件,该文件列举了有利于俄经济转型的关键领域,包括生物技术、纳米技术、微电子、航空等领域。

2010年6月,在俄罗斯罗斯托夫举办的第25次俄欧峰会上,双方宣布启动现代化伙伴关系倡议。双方在会后发布的联合声明中说,俄欧宣布致力于“增加双方贸易和投资,促进世界经济自由化和增强竞争力”。现代化伙伴关系倡议将成为促进双方改革和提高竞争力的灵活框架,行业对话将是该倡议实施的基本机制。现代化伙伴关系倡议的优先领域包括增加投资机会、深化双边经贸合作、保护知识产权、发展低碳经济、节能、反腐及促进人员交流等。俄欧双方在联合声明中说,双方将在各层次对话基础上对该倡议的实施进行定期监督并交流意见。

2010年3月,依照梅德韦杰夫总统的指示,俄罗斯外长拉夫罗夫组织有关专家完成了《有效利用外部政治因素实现俄罗斯联邦的长远发展计划》。2010年5月11日,俄《新闻周刊》网站完整地披露了这一《计划》。这份被坊间称作“拉夫罗夫秘密报告”的文件,虽然没有在政府官方网站正式发布,但预示了俄罗斯外交政策的基本走向,被俄罗斯和西方学者解读为俄转向西方的新外交政策构想,是“对外政治现代化的尝试”,其实质是“与西方建立现代化伙伴联盟”。

6月22日访问美国时,梅德韦杰夫飞过华盛顿,首先降落在北美大陆西部的旧金山。旧金山就位于集中了多家高科技公司的“硅谷”的北部。他首次使用微博发言,会见苹果、思科等公司高层,并在斯坦福大学发表了演讲。这个行程安排说明了梅德韦杰夫作为俄罗斯总统首次访问美国希望实现的目标。梅德韦杰夫是要寻求硅谷高管们的帮助,争取实现在莫斯科郊区的斯科尔科沃建立俄罗斯自己的高科技中心的设想。梅德韦杰夫访美期间的公开讲话从未离开过俄罗斯现代化的主题。他表示,俄罗斯应该借鉴美国硅谷的经验,推动国家的现代化步伐,“将美国的科技潜能和俄罗斯的潜在市场结合起来,开展互惠互利项目,将非常有意义”。梅德韦杰夫在斯坦福大学发表演讲时,并不讳言俄在经济发展方面急需突破瓶颈。俄罗斯希望促进俄美的投资合作,吸引美国直接投资,推进俄罗斯经济的现代化和多样化。

美国政府对梅德韦杰夫的现代化联盟倡议也进行了回应,两国领导人共同发表“创新领域伙伴关系联合声明”。奥巴马政府甚至将梅德韦杰夫此次美国之行命名为“创新峰会”。“创新”一词在梅德韦杰夫访问期间被频繁使用。随同梅德韦杰夫访美的有许多来自俄罗斯能源、农业、航天、信息技术等产业的领军人物。俄方的这种安排收到了实际成效——俄罗斯与美国在经济、文化和科技等领域取得了多项合作成果,其中美国思科公司宣布将在俄罗斯的斯科尔科沃高科技核心区建立第二个总部,并在10年间投资10亿美元,帮助俄罗斯进行高科技创新。为了能够同美国建立起现代化的伙伴联盟,俄罗斯也向美国作出了巨大的让步,这包括俄罗斯同意对美国开放家禽市场和决定购买50架波音飞机。奥巴马对此评价说,这显示出俄罗斯对与美国结成现代化伙伴关系的诚意,也是俄罗斯达成加入世界贸易组织目标的重要一步。他还对俄罗斯决定购买50架波音飞机表示欣慰,称“这是双赢的行动,一方面俄罗斯民众将可享受搭乘先进飞机旅行,另一方面也为美国制造4.4万个就业机会”。奥巴马指出,美俄两个大国的双边贸易实在太小,差不多只是美国与泰国的贸易量。梅德韦杰夫的美国之行让他切实感受到俄罗斯愿意与美国加强贸易,并结成现代化伙伴联盟的迫切愿望。在梅德韦杰夫的亲自领导下,俄罗斯硅谷——斯科尔科沃创新中心已经正式成立,芬兰的诺基亚、德国的西门子、法国的布依格、印度的塔塔、美国的思科和谷歌等企业成为进驻该中心的第一批成员。2010年俄罗斯还突破性地正式结束与美国和欧盟关于加入世界贸易组织的双边谈判。

二、现代化伙伴关系:障碍与前景

尽管梅德韦杰夫迫切希望与西方国家结成现代化伙伴联盟,但是俄罗斯的国内因素决定了梅德韦杰夫在短期内还很难将其现代化的理想转化为国家的主体发展战略,俄罗斯与西方国家间的诸多政治和安全问题也制约了梅德韦杰夫现代化伙伴联盟战略的顺利实施。

(一)梅德韦杰夫很难在短期内将其现代化理想上升为国家主体发展战略的核心

俄罗斯必须实施全面现代化,进行社会第二次转型,这不仅是梅德韦杰夫的理想,也似乎是俄罗斯各方已有的共识,国际金融危机更突出了这一问题的迫切性。但如何将这一宏大的理想目标完全付诸实践,梅德韦杰夫并没有清晰的思路。

普京在8年执政中,通过发展法律制度形成了一种结合俄国历史传统和现实情况的政治体制,这就是具有西方民主形式的集权政治。无论是普京经常提及的“强国”目标,还是梅德韦杰夫不断强调的“国家现代化”,二者并无本质的区别。与2020年前社会经济发展战略相比,梅德韦杰夫的经济现代化思想并无新意。

事实上,使俄罗斯成为强大的国家、人民过上幸福的生活这一根本信念,正是维持“梅普组合”这种“双头政治”的根本保证。尽管近来在政治上梅德韦杰夫似乎越来越体现出不同于普京的“差异性”,但是普京作为俄罗斯民族领袖的地位依然牢固,梅德韦杰夫尚不具备全面挑战普京政治地位的权威和资本⑥。俄罗斯的国家权力平衡不仅取决于领导人的官方地位,而且取决于领导人的个人政治资本、非官方的人脉以及权力资源。从权力资源看,普京属下有政府经济板块、联邦议会、审计署和地方议会,梅德韦杰夫属下有总统办公厅、安全会议和政府强力部门,但这些部门的主要官员都来自普京的班底,实际掌控权掌握在普京手中。近来,普京对待梅德韦杰夫“现代化战略”的态度出现了某些松动,但这尚不能说明普京已经放弃了原来为国家发展设定的既定战略。

梅德韦杰夫的经济现代化药方仅限于五大高科技领域,忽视大众消费工业的发展,未必能够解决俄罗斯长期存在的经济结构失衡问题。从历史上看,俄罗斯历次现代化倡议都是由最高当局提出的,其最终目标都是为了实现国家的振兴,改变落后状态。国家利益是现代化的出发点。忽视民众利益是俄罗斯历史上三次现代化努力的共同特征。甚至亚历山大三世时期的现代化,也不是为了农民或地主的利益,而是为了国家的利益。因此,梅德韦杰夫的现代化主张应与普京提出的国家四大重点计划相结合,在强调发展高新技术产业的同时,突出民生问题,加强教育、医疗、住房和农业发展,使民众得以分享现代化成果。

近一个时期,支持梅德韦杰夫的民意虽然有所上升,但大多数民众对梅德韦杰夫的新自由派言论仍持观望态度。正如有的评论指出的,梅德韦杰夫只是对俄今后十年甚至数十年的总的发展方向、今后十年的战略目标提出了自己的看法,并没有细谈如何实现这些目标。梅德韦杰夫最近一个时期频频发表公开讲话,接受西方媒体采访,提出一些独立的观点,也是在向外界,特别是向西方表明,他并不是“傀儡”,而是堂堂正正的民选总统,同时这也是一种民意测试,是在为2012年总统选举作准备,具有竞选纲领的性质。

梅德韦杰夫强调,俄罗斯的现代化不仅取决于经济现代化,还取决于政治体制现代化,即政治民主化⑦。梅德韦杰夫重要智囊机构现代发展研究所提出,俄罗斯的现代化必须以民主价值观、市场制度和公民自由为基础,他们突出强调政治现代化,认为没有政治的现代化,经济现代化必然失败⑧。但是俄罗斯民众历史上对国家专制已经形成了惯性依赖。在俄罗斯历史上,大凡专制政体时期,通常社会稳定,权贵和民众关系比较和谐,人民生活改善,国际地位上升。正如普京所说的,“俄罗斯在历史上从来都是高度中央集权的国家”。彼得一世、伊凡四世、叶卡捷琳娜二世、亚历山大二世等人都被奉为伟人。而沙皇阿列克谢·米哈伊洛维奇、尼古拉一世和尼古拉二世等软弱统治者执政时期,俄罗斯往往国家分裂、社会混乱、人民生活恶化、国际地位下降。在新时期,叶利钦总统在尝试一段“民主政治”导致国家混乱后,也不得不重新返回靠“总统命令”施政的威权主义。

显而易见,如果没有普京的全面支持,如果无法赢得民意的支持,梅德韦杰夫的现代化理想就无法转化为切实可行的国家战略。倘若梅德韦杰夫的现代化战略无法上升到国家发展战略的层面,那么与西方国家建立现代化伙伴关系联盟的计划也就随之化为泡影。

(二)俄罗斯与欧盟之间无法回避的矛盾不利于双方建立现代化伙伴联盟

在现代化伙伴关系问题上,梅德韦杰夫总统对欧盟国家的倚重,远胜于对美国的重视。他甚至认为,欧盟国家能够向俄罗斯提供美国不可能给予的资金、新技术和管理经验,因为欧盟国家已经对俄罗斯的能源形成习惯性的依赖。

俄欧目前正在进行的“现代伙伴关系”计划能否真正建立起来,目前还是未知数。究其原因有以下几点:其一,俄欧之间存在着无法弥合的深层次分歧。以罗斯托夫峰会为例,俄欧双方在技术、生态、能源等领域达成合作共识。但是这只是双方在与政治无关的某些领域达成某些一致,而且都不涉及俄欧关系的决定性因素,双方仍然无法回避深层次的分歧。在本次会议上未讨论高加索局势、“东方伙伴关系”等问题,被俄罗斯视为保障未来欧洲安全法律基石的“欧洲安全条约”,在发布会上仅用寥寥数语被一笔带过。欧盟推出的“东方伙伴关系”计划被俄罗斯民众认为是欧盟在继续挤压俄罗斯战略空间的典型案例。其二,加入欧盟的中东欧新成员普遍对俄罗斯心存芥蒂。俄罗斯把寻求欧盟对其现代化支持的目光主要投向了老欧洲国家,这些国家也大多有意介入俄罗斯经济。但是“新欧洲”国家一向对俄罗斯怀有戒心,并且客观上在吸引资金和技术方面与俄罗斯存在着竞争关系,因此不愿意和着“老欧洲”国家的步调助俄实现现代化。例如,波兰始终是阻挠俄欧新伙伴关系与合作协定谈判以及俄公民赴欧免签证问题谈判的“带头大哥”。其三,欧盟对于俄罗斯的投入有着极为苛刻的政治前提。如果无法断定俄罗斯在其实现现代化后是否能与西方社会和睦相处,无法断定俄罗斯是否将进行根本的政治民主改革,无法断定对俄罗斯投资是否能获得巨大的商业利益回报,那么欧盟是不会对俄罗斯进行大规模商业投资的。

“东方伙伴关系”计划是欧盟根据波兰和瑞典的倡议,于2008年12月3日以欧盟正式文件的形式得以确认的对外战略。该计划的目的就是在政治和经济上拉近欧盟与乌克兰、摩尔多瓦、格鲁吉亚、亚美尼亚、阿塞拜疆和白俄罗斯6个原苏联加盟共和国的关系。2009年初,俄罗斯与乌克兰的天然气争端结束后,欧盟开始加快实施“东方伙伴关系”计划。欧盟正在努力拉拢白俄罗斯加入“东方伙伴关系”计划,格鲁吉亚和阿塞拜疆也是该计划的重要组成部分,建立从波罗的海到里海的反俄联盟是该计划的核心内容。欧盟推出的“东方伙伴关系”计划对俄罗斯的威胁绝不亚于“颜色革命”战略。它甚至比“颜色革命”战略更有可操作性和诱惑性。俄罗斯与欧盟围绕“东方伙伴关系”计划的斗争才刚刚拉开序幕。

俄欧关系主要面临两类问题,一类是政治层面的,另一类则是技术层面的,俄欧双方未能解决的问题大部分属于第一类。如果上述深层次分歧始终悬而不决,俄欧之间的现代化伙伴关系就很难走上发展的“快车道”。

(三)俄美之间难以逾越的结构性障碍使得双方间的现代化联盟建立难,发展更难

自苏联解体以来,俄美之间长期存在着这样的矛盾:从某种意义上说,俄对美政策的最大矛盾在于,一方面要竭力反对美对俄的战略挤压,另一方面又要谋求对美关系的整体稳定,为其国内经济发展打造良好的外部条件。美对俄政策的最大矛盾在于,一方面要防范俄成为美势均力敌的全球竞争对手,另一方面在艰巨而长期的国际反恐和反扩散斗争领域仍需要最大限度地谋求俄罗斯的协作。对于今天的俄罗斯而言,一方面以梅德韦杰夫为首的一批俄罗斯政治精英迫切希望与美国在经济上结成现代化的联盟,借助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实现俄罗斯的全面现代化,另一方面美国的战略挤压又使得俄罗斯在安全上不得不将美国视为头号对手。对于今天的美国而言,一方面奥巴马希望借俄罗斯及其盟国的帮助,尽快结束在阿富汗的反恐战争⑨,并遏制以伊朗为首的某些国家的核冲动,另一方面又要防止俄罗斯借西方的援助,复活昔日的帝国,至少要使俄罗斯在短期内无法成为美国强有力的对手。

2010年3月,在俄美即将达成新的核裁军条约的前夕,俄罗斯权威的民调机构列瓦达中心对1600名俄罗斯民众进行了调查,民调结果显示,7396的受调查者认为,美国是“企图主宰世界上所有国家的侵略者”,而只有8%的受调查者同意美国是“和平、民主和秩序的保卫者”,其余19%的人称对美国的角色不能确定。这表明,俄美两国在核裁军方面的积极进展并没有改变俄罗斯人对美国的态度。列瓦达中心在2003年和2007年曾作过类似调查,两次分别有75%和76%的受访者认为美国是“侵略者”。这说明在过去的7年当中,俄罗斯人对美国的态度几乎没有发生转变。俄美关系的“重启”也未能改变俄罗斯人对美国的传统认知⑩。

事实上,俄美两国间存在的三大结构性障碍在短期内是难以逾越的。这就是:鉴于国力上的巨大差异,无论俄罗斯如何竭力反对,北约都要继续向独联体地区扩展,北约已宣布要在2010年之后开始新一轮的东扩;美国都要在独联体地区继续策动“颜色革命”,这是美国全球长期“扩展民主”计划的重要组成部分;美国都要继续实施对俄罗斯构成极大威胁的导弹防御计划,奥巴马的反导计划,除了要在东欧国家建立拦截和预警基地外,还以日本为核心加速编织亚太战区反导系统(11)。我们看到,近一个时期以来,俄罗斯政府对美国的战略挤压采取了针锋相对的战略反制政策,即通过在双方主要角逐领域内有选择地进行战略反击,达到制衡美国战略挤压的功效。有一点可以肯定,虽然俄美签署了削减进攻性战略武器新条约,两国在结成现代化伙伴关系上也达成了某些共识,但是两国为谋求战略平衡和军事优势的角逐仍不会停歇。在俄美之间尚无法建立起真正的相互信任的背景下,奥巴马所期待的俄美关系的全面“重启”很难真正实现,梅德韦杰夫所期待的俄美之间全面的现代化伙伴关系也难以真正付诸实践。事实上,与俄美某些学者所标榜的俄美关系正在进入“自动挡”状态不同,美国所承诺的对俄罗斯的投资仍处于“手动挡”状态,甚至是“车轮转而车难行”的状态(12)。

三、俄“现代化联盟”战略不排斥中俄战略协作

梅德韦杰夫的现代化战略,尤其是与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建立现代化伙伴关系联盟的计划引起各方关注,被认为是俄罗斯面向西方的外交新政的开启,并将对中俄战略协作伙伴关系产生负面影响。事实果真如此吗?

第一,俄罗斯对外政策的主导方向并没有发生根本改变。

拉夫罗夫外长负责完成的《有效利用外部政治因素实现俄罗斯联邦的长远发展计划》只是一份专家建议,并不是俄罗斯外交的纲领性文件。2008年7月12日梅德韦杰夫总统批准的《俄罗斯对外政策构想》依旧是俄罗斯的“外交基本法”,俄罗斯外交的主导方向没有改变。依照新的《俄罗斯对外政策构想》,中国及整个亚太地区仍是当前俄罗斯对外政策的主导方向之一。作为佐证,去年,梅德韦杰夫总统在哈巴罗夫斯克(伯力)召开会议,内容是讨论远东社会经济发展以及加强俄罗斯同亚太地区各国的合作。

第二,梅德韦杰夫强调,俄罗斯的现代化联盟战略并不以牺牲与中印等国的关系为代价。

梅德韦杰夫总统认为,尽管金砖国家、上海合作组织、独联体和欧亚经济共同体等都是俄罗斯的重要联盟,但是这些组织显然无法为俄罗斯创建知名的全球金融和技术中心提供巨大的帮助,因为中国改革开放的30年也是面向西方的。与此同时,梅德韦杰夫总统也强调,把构建现代化伙伴联盟的重心转向发达国家,并不意味着应该以牺牲俄罗斯与中国、印度和巴西,或者同哈萨克斯坦和乌克兰的重要关系为代价。

第三,梅德韦杰夫总统强调,在俄罗斯现代化的进程中并不排斥中国。

梅德韦杰夫总统在今年访华前夕接受《人民日报》采访时指出,俄罗斯在实现现代化进程中并不排斥与中国的合作:“近年来,中国在许多工业设备的生产上已经占据世界领先地位。因此,中国向俄罗斯出口的机电产品越来越多也绝非偶然。在我们的企业家们看来,这些产品在性价比方面对消费者有吸引力。在我们的重工业、轻工业、能源和运输产业等许多领域进行现代化的进程中,俄罗斯经济对此类产品的需求将日益增大,用以替代老化的设备。因此,中国的产品,尤其是在中国各银行机构给予的大力的信贷支持下,一定能在我国市场占据具有竞争力的一席之地。”(13)

梅德韦杰夫认为,俄与西方国家的现代化联盟还处于建立阶段,而俄罗斯与中国的现代化伙伴关系事实上已经建立起来。2009年,俄罗斯经济发展部与中国商务部签订了鼓励机电产品和创新产品双边贸易备忘录,俄罗斯联邦科学与创新署同中国科技部还签署过类似的关于在科技优先发展领域开展共同项目合作的谅解备忘录。他表示,俄罗斯欢迎中国朋友投资俄罗斯工业的高技术产业,其中包括通过俄罗斯建立的科技园区和技术创新型经济特区机制进行投资。俄罗斯对中国在发展高铁网络和管理港口方面的经验也很感兴趣。梅德韦杰夫认为,“在这个领域,扩大两国合作潜力的最明显的例子,这就是现代化民用航空器的制造。利用两国在这方面的合作优势,其中包括投资、研发、生产、销售、技术维修等联合项目,我们能够大幅减少研制新型飞机所需要的经费和时间。这不仅能够保证我们两国的市场需求,同时还能占据国际航空市场的剩余空间”(14)。尽管有些俄罗斯人始终在猜疑中国将在后金融危机时代与美国联手掌管世界,成为配合美国霸权的“副班长”,但是绝大多数俄罗斯人相信,中国才是俄罗斯最可靠的现代化合作伙伴(15)。

第四,落实《中国东北地区与俄罗斯远东及东西伯利亚地区合作规划纲要(2009~2018)》已经成为俄罗斯实现东部地区现代化的关键。

该规划纲要的签署表明俄罗斯已经开始同中国协调毗邻地区的发展战略。迄今为止,这是俄罗斯与任何西方国家的现代化伙伴关系都未能达到的合作水平。该规划纲要的核心理念即为各表所需,优势互补,各尽其能,合作开发。它的全面实施将在中俄两国毗邻地区形成大交通、大流通、大市场的格局。中国与俄罗斯之间将实现交通运输的互联互通,形成双边运输通道和多边国际运输网络,两国的地区合作还将逐步向内陆及东北亚地区辐射。该规划纲要选择了两国毗邻地区规模大、带动作用明显、能够发挥优势的投资合作大项目,并给予重点支持和推进。这一举措的目的在于发挥大项目的示范和带动作用,力争建设一个大项目,形成一条通道,带动一批合作项目或一个地区经济发展,并推动地区基础设施建设。在该规划纲要的附件1和附件2中,进一步明确了中俄地区推荐合作的重点项目,也凸显了区域分工、利益兼顾的原则。在附件中,所列的在俄实施的重点项目,囊括了远东及东西伯利亚的几乎所有的共和国、边疆区、州以及自治区(16)。

纵观整个规划纲要,体现了中俄双方发展地区现代化合作的强烈愿望和真诚态度。该规划纲要中双方推荐的合作项目也昭示了双方经贸合作方式要有所突破——调整贸易结构和模式,逐步实现中俄的贸易合作从不规范走向规范,从以贸易为主转向以投资合作为主,从初级合作转向产业合作,以及从资源型贸易向加工贸易的转变。这与梅德韦杰夫总统所指出的“我们必须改变直接出口(远东资源)的发展模式,而要在石油、天然气、木材以及金属等所有资源开发领域,建立起完整的产业链”相一致,同时与中国对东北老工业基地调整改造,旨在一定程度上承接国际制造业的战略转移也是相辅相成的。

梅德韦杰夫总统2009年在远东地区视察时表示,俄罗斯东部地区的现代化,首先是远东和西伯利亚地区开发战略,只有与中国东北老工业基地的振兴规划联系起来,才是有前途的。

在俄罗斯新的能源发展战略中,计划到2030年将销往亚太地区的天然气提高到全俄出口总量的20%,将石油提高到全俄出口总量的30%(17)。这为中俄能源合作提供了新的发展契机。事实上,中国东北老工业基地的振兴规划只有与俄罗斯远东和西伯利亚地区开发战略联系起来,才是可持续的。中俄毗邻地区的合作是两国互利双赢的经济选择,也是全面提升两国战略协作伙伴关系的政治选择。

四、结语

梅德韦杰夫的现代化“新政治战略原则”目前还基本停留在其个人或其政治团体的“理想抱负”层面上,尚未转化为俄罗斯国家的主体发展战略,而且在梅德韦杰夫本届总统任期结束之前,仍然看不到其现代化理想全面转化为俄罗斯国家发展战略的前景。就俄罗斯的发展形势分析,即便2012年梅德韦杰夫能够继续执政,在普京仍是民族精神领袖和国家发展战略的主导者的情况下,其现代化“新政治战略原则”仍难以全面实施,但其中的关于经济现代化的合理成分很有可能被吸收进国家的主体发展战略当中来,而其关于政治现代化,特别是政治民主化的主张仍然缺乏生根发芽的土壤。未来至少五年内,无论普京是否在2012年重返克里姆林宫,俄罗斯仍将属于普京时代。这就决定了俄罗斯只能在保持政治稳定的情况下实施现代化,或者说在新保守主义框架下实现现代化。

梅德韦杰夫的现代化理想能否得到以美国为首的西方社会的全面支持仍是未知数。笔者前不久在美国访学时接触到的一些美国官员、商人和学者表示,未实现现代化的俄罗斯是“无牙之虎”,一旦实现了现代化,那就变成了一只真正的老虎。对于西方而言,如果无法断定俄罗斯在其实现现代化后是否能与西方社会和睦相处,无法断定俄罗斯是否将进行根本的政治民主改革,无法断定对俄罗斯投资是否能获得巨大的商业利益回报,那么西方社会就不会向俄罗斯进行大规模的商业投资。由此判断,在美国重启对俄关系的议事日程表中,目前尚不包括义务地帮助俄罗斯实现全面现代化(18)。在未来的十年间,美国进行国际于预的能力会相对下降,中俄两国的国际话语权将进一步增大,但是美国对于中俄两国中任何一方而言,都占有绝对的国力优势。中俄两国继续保持稳固的战略协作伙伴关系是确保两国国家利益最大化的唯一正确选择(19)。

梅德韦杰夫的现代化联盟战略不会对中俄战略协作伙伴关系形成负面影响。中俄关系有其内在的逻辑性和成熟性,越来越不受双方与第三方关系的影响,而且这种逻辑性和成熟性越来越强。即便俄罗斯与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关系获得突破性的进展,也不意味着中俄关系的必然倒退。在俄罗斯的现代化进程中,其欧洲地区所需要的更多投资和技术可能来自西方国家,而其远东和西伯利亚地区所需要的更多投资和较为先进的技术将来自中国等东亚国家。中俄战略协作伙伴关系越来越具有现代化伙伴关系的意义。

注释:

①Левада-Центр,Отношение к западной критике внешней и внутренней политики России,http://www.levada.ru/press/2010032302.html

②Бюджетное послание Президента Российской Федерации о бюджетной политике в 2011-2013 годах,http://www.kremlin.ru

③Послание Федеральному Собранию Российской Федерации,12 ноября 2009г,http://www.kremlin.ru

④2009年1月,奥巴马上台后正式提出了“重启”俄美关系的问题。所谓的“重启”,就是要重新启动因俄格冲突而停止的美国与俄罗斯之间正常的政治、经济和军事联系,重新启动西方社会,尤其是北约与俄罗斯之间正常的政治、军事联系。这预示着俄美关系开始走出因俄格冲突而陷入的低谷。

⑤Марк Энтин,По-настоящему единая Европа,《Россия в глобальной политике》,№ 6 Ноябрь/Декабрь 2010г.

⑥Ухов Владимир,Ермолин Анатолий,Март-2012:опознание президента,Новое время,№ 08 от 7 марта 2011г.

⑦Дмитрий Медведев,Россия,вперёд!http://www.kremlin.ru

⑧Гонтмахер Е.Ш.Либо мы сорвемся в смуту,либо как-то вырулим в демократию,форум《Сибирский Давос》,6 марта 2010г.

⑨事实上,俄美两国在阿富汗安全问题上的矛盾也日渐突出——俄罗斯指责美国在阿富汗有选择地履行自己的职责,即只重视反恐,忽视对俄罗斯及独联体国家造成严重损害的毒品问题。参见:Роберт Блэкуилл,План “Б” в Афганистане,《Россия в глобальной политике》,№ 1 Январь/Февраль 2011г.

⑩Левада-Центр,Отношение к западной критике внешней и внутренней политики России,http://www.levada.ru/press/2010032302.html

(11)Дмитрий Суслов,От паритета к разумной достаточности,《Россия в глобальной политике》,№ 6 Ноябрь/Декабрь 2010г.

(12)Лебедев Василий,Дмитрий Сиваков,Инвестиции на ручном управлении,《Эксперт》,№14 (748) 11 апр 2011г.

(13)《梅德韦杰夫访华前夕在莫斯科接受中国记者专访》,新华网http://www.xinhuanet.com

(14)同上。

(15)Брахма Челлани,Тень Китая над Азией и политика США,《Россия в глобальной политике》,№ 6 Ноябрь/Декабрь 2010г.

(16)《中国东北地区同俄罗斯远东及东西伯利亚地区合作规划纲要》,商务部网站http://www.mofcom.gov.cn

(17)Энергетическая стратегия России на период до 2020 года,Энергетическая стратегия России на период до 2030 года,http://www.government.gov.ru

(18)Уолтер Лакёр,Москва перед дилеммой модернизации,《Россия в глобальной политике》,№ 6 Ноябрь/Декабрь 2010г.

(19)Российская группа международного дискуссионного клуба “Валдай”,Отношения Россия-США после “перезагрузки”:на пути к новой повестке дня.Взгляд из России.

标签:;  ;  ;  ;  ;  ;  

俄罗斯对现代化联盟的追求及其对中俄战略合作的影响_中俄全面战略协作伙伴关系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