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期护理干预在脑梗塞患者语言、肢体功能康复中的应用效果研究论文_靳国梁

早期护理干预在脑梗塞患者语言、肢体功能康复中的应用效果研究论文_靳国梁

(兰州大学第二医院 甘肃 兰州 733000)

【摘要】目的 简要分析早期护理干预在脑梗塞患者语言、肢体功能康复中的应用效果。

方法 随机抽取2017年4月-2018年4月我院接收并予以治疗的脑梗塞患者84例,按治疗时间顺序将其分为干预组(n=42)与对比组(n=42),分别实施早期护理干预措施与常规护理干预措施。比较分析两组护理前后语言功能及肢体功能改善情况。结果 经组间比较显示护理前两组语言功能及肢体功能并无显著差异(P>0.05);护理后干预组患者语言功能及肢体功能均显著优于对比组(P<0.05)。结论将早期护理干预措施应用于脑梗塞患者临床护理中效果理想,可有效改善其语言功能障碍及肢体功能障碍情况,故值得广泛应用于临床中。

【关键词】早期护理干预;脑梗塞;语言功能;肢体功能

近几年,脑梗塞发病率呈逐渐上升态势,其属于由脑补血液循环障碍所引发的局限性脑功能障碍性疾病,发病后可导致患者脑组织缺血、缺氧,造成脑组织坏死,具有较高致残率及致死率,严重威胁患者生命健康。相关临床实践显示[1],在脑梗塞患者治疗期间实施全面、科学的护理干预措施,可有效提升治疗疗效,促进患者机体功能恢复。故本研究主要探讨分析早期护理干预在脑梗塞患者语言、肢体功能康复中的应用效果,现将具体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随机抽取2017年4月-2018年4月我院接收并予以治疗的脑梗塞患者84例,按治疗时间顺序将其分为干预组(n=42)与对比组(n=42),干预组男26例,女16例,年龄48-76岁,平均年龄(62.50±14.50)岁;对比组男20例,女22例,年龄48-76岁,平均年龄(62.50±14.50)岁;将两组年龄、性别等一般资料纳入统计学中分析显示并无明显差异(P>0.05),具有临床比较价值。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1.2方法

对比组实施常规护理干预措施,干预组实施早期护理干预措施,主要方式如下。(1)语言康复护理:对存在语言功能障碍的患者,护理人员需对其进行基本语言表达训练,从最 基础的音节学起,并依据患者学历、接受程度制定出具有针对性特征与阶段性特征的语言训练计划,保障其语言功能可逐步恢复,同时确保与其他人交流无阻。此外,为保障语言恢复效果,可利用听音乐、打电话以及看电影等方式进行,提升患者语言表达能力,改善其语言功能。(2)肢体康复护理。肢体运动康复含括肢体练习、被动活动、刺激康复以及按摩患肢等内容。一般情况下,患者病情稳定,机体各指标正常即可开展肢体康复训练。且肢体康复也需依照实际情况指定出相关训练计划。其中,部分或者可能因为急于求成,使肢体功能快速恢复,加强练习,此种情况不但会对训练进度造成影响,还可对肢体造成不必要损伤。因此,护理人员需告知患者肢体训练需循序渐进,避免训练强度超出身体正常负荷。同时,为保障肢体恢复效果,护理人员要鼓励患者积极运动,加快肢体康复。(3)心理护理干预。患病期间,部分患者可出现失语、偏瘫、反应迟钝等情况,进一步导致其出现焦虑、恐惧、不安等情绪,护理人员在护理时应使患者明确疾病事实,同时积极鼓励患者克服负性情绪,帮助治疗信心,提升早期护理干预的配合度。

1.3观察指标

比较分析两组护理前后语言功能及肢体功能改善情况。语言功能评定标准,采用百分制,评分<60分即为差、评分60-80分即为良、评分>80分即为优;肢体功能评定采用FMA彼岸准进行测定,总分100分,其中分数越高表示患者肢体功能情况更趋于好转。

1.4统计学方法

将数据纳入SPSS21.0统计软件中进行分析,计量资料比较采用t检验,并以(±s)表示,若(P<0.05)则差异显著,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 两组护理前后语言及肢体功能改善情况比较

干预组(n=42),护理前:语言(51.24±12.51)、肢体(39.64±10.54),护理后:语言(80.47±16.97)、肢体(67.33±14.35);

对比组(n=42),护理前:语言(50.62±12.50)、肢体(38.41±10.06),护理后:语言(63.57±13.86)、肢体(51.69±12.62);

(护理前:t=0.227,P=0.821;t=0.547,P=0.456,护理后:t=4.999,P=0.000;t=5.304,P=0.000)经组间比较显示护理前两组语言功能及肢体功能并无显著差异(P>0.05);护理后干预组患者语言功能及肢体功能均显著优于对比组(P<0.05),存在统计学意义。

3讨论

脑梗塞属于脑血管类疾病,脑组织出现供血障碍,可进一步缺血、缺氧导致局部软化坏死。在临床中该疾病较为常见,同时具有起病急、恢复缓慢、致死率高等特点。大部分患者在接受临床治疗后,可出现不同类型后遗症,影响其正常学习与生活,为患者及其家庭均会带来严重压力与负担。同时需明确脑梗塞为人体中枢神经遭到破坏,并不是单纯的肌力丧失。目前脑梗塞已经成为威胁人类生命健康的主要疾病之一,其主要致病原因是患者脑部动脉系统出现血栓或动脉粥样硬化,最终导致动脉管腔狭窄,严重时甚至可导致闭塞,对脑组织造成严重损伤,进而影响患者语言功能及肢体功能。为对患者语言功能及用肢体功能进行改善,提升生活质量[2]。本研究从语言训练、肢体训练及心理护理等多个当面入手,对患者语言功能及肢体功能进行强化。其中语言护理,主要从音节等基础训练出发,指导患者开展语言练习,以确保其在后续生活中可与人正常交流,同时自主表达自身意愿;肢体护理主要为恢复患者行动能力为主,提升其行动能力,保障机体健康,同时可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心理护理可有效减轻患者心理压力,促进医患关系和谐,保障患者生活质量。本研究中干预组实施早期护理干预相较于对比组实施常规护理干预措施而言更具优势,且最终数据对比均具有统计学意义。

综上所述,将早期护理干预措施应用于脑梗塞患者治疗过程中效果显著,可对其语言功能及肢体功能进行改善、恢复,故可在临床中广泛推广、运用。

参考文献

[1].豆平, 香娜. 早期护理干预在脑梗塞患者语言、肢体康复中应用效果观察[J]. 心理医生, 2016, 22(21):129-130.

[2].安廷叶. 早期护理干预在脑梗死患者肢体及语言功能康复中的应用分析[J]. 医学理论与实践, 2017, 30(4):615-617.

论文作者:靳国梁

论文发表刊物:《健康世界》2019年第03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4/25

标签:;  ;  ;  ;  ;  ;  ;  ;  

早期护理干预在脑梗塞患者语言、肢体功能康复中的应用效果研究论文_靳国梁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