左氧氟沙星注射液治疗下呼吸道感染的临床疗效观察论文_徐帅

(江苏省邳州市泇口卫生院 江苏邳州 221300)

【摘要】目的:观察左氧氟沙星治疗下呼吸道感染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我院2017年6月—2017年12月间收治的下呼吸道感染患者,左氧氟沙星治疗者30例作为实验组,头孢噻肟治疗者30例作为对照组,比较两组临床症状、实验室检查和病原学检查的恢复情况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实验组治愈23例,治愈率76.67%,总有效29例,总有效率96.67%;不良反应发生率3.33%。对照组治愈20例,治愈率66.67%,有效4例,占13.33%;总有效24例,总有效率80%;不良反应发生率3.33%,两组均未发生严重不良反应。实验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不良反应发生率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左氧氟沙星治疗下呼吸道感染效果显著,可推广使用。

【关键词】左氧氟沙星;下呼吸道感染;头孢噻肟;喹诺酮类药物

【中图分类号】R5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8231(2018)08-0101-02

下呼吸道感染在临床上极为常见,是常见的呼吸系统感染性疾病,其中主要包括急性气管炎、急性支气管炎、急性气管炎-支气管炎、肺炎、慢性支气管炎、支气管扩张等[1]。下呼吸道感染可有咳嗽、咳痰、咽痛流涕以及发热伴寒战等临床表现。细菌、病毒、真菌、放线菌、衣原体、支原体、军团菌等致病微生物均可引发下呼吸道感染,其中最常见的致病菌是肺炎链球菌和流感嗜血杆菌[2]。抗生素治疗仍是目前治疗下呼吸道感染的首要手段,但是因病原体多样,抗生素种类繁多,如何正确选择抗生素是临床需要不断探索的一个重要议题,目前多选用抗菌谱广,抗菌作用强的广谱抗生素。喹诺酮类抗生素中的左氧氟沙星,具有以上特点,在临床中被广泛应用。我院将使用左氧氟沙星和头孢噻肟的下呼吸道感染病人的临床治疗效果进行了比较分析,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2017年6月—2017年12月间收治的应用左氧氟沙星治疗的下呼吸道感染病人30例作为实验组,同期使用头孢噻肟治疗的下呼吸道感染病人30例作为对照组。实验组病人中,男性17例,女性13例;年龄21~58岁,平均37.25±2.5岁;病程3d~50d,平均15.1±2.8d。对照组病人中,男性16例,女性14例;年龄20~56岁,平均年龄36.18±1.8岁;病程3d~51d,平均14.5±3.1d;两组病人在性别、年龄、病程方面无显著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

1.2 纳入标准

(1)确诊为下呼吸道感染;(2)无左氧氟沙星、头孢类药物过敏史;(3)无肝肾功能衰竭;(4)无严重心脑血管疾病;(5)非妊娠或哺乳期女性;(6)无严重精神障碍。

1.3 治疗方法

均对两组病人进行止咳、祛痰治疗。实验组采用左氧氟沙星注射液(规格:200mg/100ml;生产厂家:江苏长江药业有限公司;产品批号:17020222)治疗,200ml,静脉滴注,1次/d,一个疗程为7d。对照组采用注射用头孢噻肟钠(规格:1g/支;生产厂家:安徽威尔曼制药有限公司;产品批号:16120153)治疗,2~6g,静脉滴注,2次/d,一个疗程7d。一个疗程后对病人治疗效果、不良反应发生情况进行评估比较。并进行实验室以及病原学检查两组比较。

1.4 疗效评价

以病人临床症状、实验室检查情况、病原学检查结果对治疗效果进行评价:症状、血常规、病原学检查均恢复正常评定为治愈;临床症状有明显好转,但是血常规、病原学检查并未完全恢复正常评定为有效;以上3项内容治疗后无好转或加重评定为无效。总有效=治愈+显效。

1.5 统计学方法

计量数据采用(x-±s)表示;采用SPSS18.0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统计分析,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P<0.05为有统计学意义,表示差异具有显著性。

2.结果

治疗一个疗程后,两组比较,实验组治愈23例,治愈率76.67%,有效6例,占20%,无效1例,无效发生率3.33%;总有效29例,总有效率96.67%;发生不良反应(恶心)1例,不良反应发生率3.33%。对照组治愈20例,治愈率66.67%,有效4例,占13.33%;无效6例,无效发生率20%;总有效24例,总有效率80%;发生不良反应(腹泻)1例,不良反应发生率3.33%,两组均未发生严重不良反应。实验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不良反应发生率无显著差异,P>0.05。见表。

3.讨论

下呼吸道感染多由细菌引起,故临床上主要采用抗生素进行治疗。而下呼吸道感染的用药时间较长,选用药物是否正确直接影响到治疗效果以及不良反应的发生,一旦用药不当,长期应用后可能引发呼吸衰竭等严重后果,甚至会威胁到病人的生命安全[3]。经过大量临床实践及病原学检查积累,目前为止,发现下呼吸道感染主要由肺炎链球菌、金黄色葡萄球菌、流感嗜血杆菌、克雷伯杆菌、肺炎支原体引起[3]。近年来,下呼吸道感染的致病菌发生了改变,以革兰氏阴性菌感染为主逐渐向革兰氏阳性菌感染为主转变[4]。故而目前的抗生素选用也随之发生相应变化。

氟喹诺酮类药物属于合成类抗生素,其靶向为细菌的脱氧核糖核酸(DNA)。细菌内的DNA回旋酶可以使细菌的双股DNA扭曲旋转形成超螺旋状,而喹诺酮类药物则可以抑制该DNA回旋酶,从而对细菌内的染色体造成不可逆的伤害,阻止细菌分裂[5]。左氧氟沙星属于第三代人工合成氟喹诺酮类药物,其对革兰氏阳性菌、革兰氏阴性菌以及肺炎衣原体、肺炎支原体、结核杆菌、嗜肺军团菌和其他分支杆菌敏感性均较高,属于广谱抗生素,其抗菌谱较第二代喹诺酮类药物有显著扩大,并且出现与其他抗生素之间的交叉耐药的几率较小[3]。有研究显示,左氧氟沙星治疗下呼吸道感染,病人的白细胞计数及C反应蛋白水平均受到显著的正向影响[2]。

本研究显示,应用左氧氟沙星治疗下呼吸道感染,其有效率96.67%显著高于头孢噻肟的有效率80%。仅发生恶心1例,并未发生严重的不良反应,说明左氧氟沙星在临床上治疗下呼吸道感染具有较高的安全性,可在临床进行推广应用。但是由于本研究样本量较小,样本间可能有未被测量到的个体差异,所以要得到更准确的数据,仍需要大量的临床实践进行研究验证。

【参考文献】

[1]彭国.莫颖.左氧氟沙星治疗下呼吸道感染的临床疗效分析[J].北方药学,2017,14(3):75.

[2] 朱力华.莫西沙星与左氧氟沙星对下呼吸道感染患者白细胞及C反应蛋白水平的影响[J].中国药物经济学,2016,(10):54-56.

[3]杜燕芳,黄国华,徐小彭,等.左氧氟沙星治疗老年社区获得性下呼吸道感染的效果分析[J].华夏医学,2017,30(5):58-61.

[4] 张怡,朱鹏,董玮.左氧氟沙星与头抱呱酮舒巴坦对老年社区获得性下呼吸道感染的疗效及其对患者炎性因子水平的影响[J].贵州医药,2017,41(10):1046-1048.

论文作者:徐帅

论文发表刊物:《心理医生》2018年8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4/4

标签:;  ;  ;  ;  ;  ;  ;  ;  

左氧氟沙星注射液治疗下呼吸道感染的临床疗效观察论文_徐帅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